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课程思政保险学课程改革实践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的统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以构建更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保险学”专业课为例,结合“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特点,从目标原则、元素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提出了“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并从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风险教育等方面融入思想政治主题教育,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及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全方位对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优化及改革实践探索。
[关键词]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保险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点
“保险学”课的课程思政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设计到教学组织、效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以基本社会道德规范为价值取向,贯彻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国保险风险保障功能发挥的指导精神,涵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维度的价值标准,始终以积极、正面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以创新思维和奉献精神激励学生,从而将思想引领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从目标看,“保险学”的课程思政是构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的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模式,为将德育更好融入课程教学提供借鉴,提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效;从功能看,“保险学”课程主要面向于金融专业学生,他们毕业后大多在金融机构工作,因此需要一个正确价值观的引领,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达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目的;从教学效果看,现代保险服务业作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以及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和推进金融扶贫的有效工具,将发挥日益重要的功能作用[2]。
二、“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设计
在金融学一流专业培育背景之下,金融学专业所辖各课程均需进行思政内容的建设与更新,其中作为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的“保险学”是一流专业思想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对于保险学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需要进行全面、整体的统揽设计。
(一)明确目标,把握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报告)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做出了具体建议。“十四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目标”等重要概念。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要正确定位,按照政府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奋斗,进一步提升我国保险业在世界保险市场的地位。因此,“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将全面提高金融保险人才培养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并以该目标作为教学始终导向。我国保险业将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支持,运用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进军养老、健康、医疗等领域,保险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最基本的损失补偿,应逐渐衍生出资金融通、提振经济、风险管理、社会管理等功能;第三,坚持系统性原则,“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功能的优化为准绳,完整、协调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效果评价和教学保障等子系统于一体的兼具金融保险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课程思政系统;第四,坚持实践性原则,“保险学”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堂演绎、课外实践等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各个环节[3]。
(二)挖掘元素,优化内容
“保险学”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高效实现,有赖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和课程思政内容的供给优化。在确定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挖掘与课程相关的合适的思政元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了突出显要的位置,我们在课堂上引入引发重大灾难和损失的风险实例,引导学生着重从金融系统、保险业发展进程、保险创新等角度关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金融保险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提升规避风险的能力。再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学生面对突发事件、面对危机、面对风险的深层次思考,促使同学认真研读时文并关注国家疫情期间的政策调整,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体现了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
(三)利用载体,融入教学
由于保险学结合了经济学、金融学等各学科知识,因此要深入梳理各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将各种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保险学课程模块中[4]。在利用经济学与金融学专业课程载体过程中,要坚持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剖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方针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金融保险职业素养。此外,在思政教学中,还可以选择如发展历史、案例、新闻报道、典型事件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见表1。
三、“保险学”课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要实现“保险学”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抓住课程思政建设核心环节,着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保险学”课程教学全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路径推动专业内容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融入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第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四个自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保险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保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高速发展的重要金融行业之一。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保险学思想政治载体优势,有机融合我国保险发展史中传统文化因素、国内外时政热点、爱国主义情怀等内容,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收集资料、主动学习感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客观认识中国特色,正确看待外部世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第二,开展诚信教育引导立德树人。诚信是人类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之一。诚信是保险行业的生命线,重视诚信教育就是重视保险行业的发展前途。因此,在“保险学”课程讲授中,我们非常注重对金融专业学生诚信素养的培养和要求,通过对保险学原理中保险合同、最大诚信原则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解读与梳理。结合新闻及案例,让学生在掌握保险基本知识的同时,从更高的层面理解诚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第三,开展风险防范教育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保险的本质是金融活动,在“保险学”课程中,我们引入了“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下的风险与保险”“保险行业监管动态”等时事与案例开展风险防范思政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风险意识,倡导大学生做有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保险学课程思政实践
在教学模式上,引入“PAD”课堂模式,即将课堂在时间和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课堂讲授(Presentation)、课后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课堂再讨论(Discussion),使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手段上,利用“雨课堂”“慕课堂”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平台,采用翻转课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并顺其自然地开展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以最新的保险时政热点与科研成果为课程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保险学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此外,根据保险学的教学特点,以及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原则,可以建立课程思政的案例库,深入发掘保险学课程中显性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炼保险案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
(三)改革考核评价,量化思想政治教育
引入动态实时考核机制,在考核评价中将课程思政模块纳入课程考核方案。对于保险学教学考核评价,一是进行知识点的调整,加大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与德育元素结合紧密的相关知识点的考核。二是注重对学生整体能力的考察。对平时成绩的评定,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实践性教学任务。课前考核,主要利用“雨课堂”“慕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课中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和课堂随机提问来评判;课后考核,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保险新闻PPT展示或保险案例演绎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保险热点时事的追踪和分析,加深保险知识的理解。实践性教学任务范围很广泛,例如开展各项保险实践活动,包括带同学们参观保险机构,邀请保险业界资深从业人员做讲座等。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本文以“保险学”专业课为例,阐述了“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特点,提出了“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及实现的有效路径,让思想引领的要素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作者:徐慧丹 宋坤 康明惠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