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浅析

摘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论文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切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劳动力吸纳效应和产业迭代引发的下沉效应是否能够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升级使得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效应增强,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迭代引发的下沉效应增加了基层就业机会,促进了劳动力的就近就业,从而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模型

1引言

目前,中国虽然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是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仍然是重要的发展问题。2021年6月,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浙江。同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重要问题。加快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势在必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城乡和区域之间在收入、消费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基于此,论文从产业升级的视角切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劳动吸纳效应以及产业迭代引发的下沉效应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2理论分析

2.1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主要体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过程,尤其是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能够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提高其工资性收入,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城市产业的升级能够促进技术和知识创新向农村地区扩散,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和经营模式的更新[1]。产业结构升级引致的服务业快速成长和低端制造业的下沉式迁移,为农村尚未转移的劳动力和被制造业排斥的低素质劳动力提供了包容性较强的就业机会,且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技术革新对农业进步的贡献水平进入了较高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均有助于改善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基于此,论文提出假说H1。H1: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2.2劳动力吸纳效应

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质是一种劳动生产率的跃升[2],城乡部门劳动生产效率不同带来的收入差距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流动。与此同时,非农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源泉[3]。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效应将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升,从而有助于减缓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大量人口在城市聚集,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相比其他产业而言综合就业效应高、吸纳空间大,能够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基于此,提出假说H2。H2: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创造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空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3产业下沉式迁移效应

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一些产业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而丧失比较优势,失去在某一地理区域生存的“土壤”而出现产业转移。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表现为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4]和向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两种趋势特征。即使在一个省域同样也存在发展梯度的巨大差距,存在“中心—外围”,以深圳为例,近年来深圳很多低端产业短距离下沉迁移至东莞、惠州等中小城市。同时,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大量低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下沉式转移,一些因为参与农业生产或者照顾家庭而无法离开家乡的农民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民工作获得机会的增加改善了城乡收入差距。鉴于此,提出假说H3。H3: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低端产业下沉迁移,使农民工作获得机会增加,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3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论文使用的数据是中国30个省份2006—2017年的省级层面数据,西藏因大量数据缺失予以删除。论文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如下计量模型验证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基准模型设定如下:(1)其中,i代表地区,t代表时间,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gapit代表城乡收入差距,是论文的被解释变量,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值表示,gapit越大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isuit是论文的核心解释变量,表示产业结构升级,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如下:)2(31,isu31∑≤≤×==ixii(2)Xit表示所有的控制变量,为了减少变量遗漏带来的计量误差,根据已有的研究,论文加入的控制变量如下:①外商直接投资。论文使用实际利用外资额占GDP比重予以表示。②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增长能够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影响,库兹涅茨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会拉大收入差距,而在经济发展的中后期,经济增长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论文使用人均GDP的对数来加以衡量。③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疏解城乡居民和企业的借贷约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论文使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与GDP之比表示。④财政支出城市偏向。论文使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其代理变量。⑤科技研发投入,论文使用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表示。⑥互联网普及水平。论文使用网民数量占地区的年末常住人口总数的比重来表示互联网普及率。⑦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以商品房销售面积作为代理变量。论文的中介变量选取包括:一是城镇转移劳动力规模。根据上文假说,产业结构升级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部门的非农产业部门就业,论文采用农业劳动力数量占就业人员总数量的比重作为劳动力转移的代理变量。二是低端产业下沉式迁移水平。为反映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低端产业在省内中小城市的下沉式迁移情况,我们对低端产业界定为:①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②家具制造业;③纺织服装、服饰业;④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及其他制造业。论文选用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来作为低端产业在省内中小城市的下沉式迁移的代理变量。赫芬达尔指数计算如下所示:(3)其中,X表示低端产业在该省的主营业务收入,Xj表示该省内GDP排名前两位地级市的低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4回归结果及分析

4.1基准模型回归

通过Hausman检验,并参考R2和F统计量的值,论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同时,为避免异方差问题所带来的估计无效性问题,论文基准模型采用稳健标准误法进行回归。相关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第一,在模型(1)中,论文单独估计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呈负相关,这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二,在模型(2)中,论文进一步引入了相关控制变量,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仍然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由此可得,产业结构升级缩小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4.2中介效应分析

在基准回归的基础上使用中介效用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借鉴(汪伟等,2015)研究方法。中介效应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3)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为-0.310,在10%的水平上显著。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转移劳动力规模有负向影响。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这与现实的情况相契合[5]。模型(4)加入中介变量后,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相比于模型(2)有所减小到-0.273,并在5%的统计学水平上显著。这证实了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来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的假设。模型(5)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为-0.555,在10%的统计学水平上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产业下沉式迁移有负向影响。这表明产业升级过程中一些低端制造业对产业升级过程中租金、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上涨敏感度较高,为追求一定利润空间不得不从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城市向小城市转移。在模型(6)中加入中介变量后,产业结构升级依然与产业下沉式迁移成负相关。模型(6)相比模型(2)中的估计系数减少到-0.302,在5%的统计学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通过低端制造业转移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模型(6)中的估计系数相较于模型(2)中的估计系数的绝对值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这表明中国的低端产业在大城市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中国的产业结构目前还未优化到大量低端制造业向中小城镇转移的状态。基于以上分析,前文中提出的假设H1、H2、H3分别得以证明。

5结论与建议

通过论文研究发现:第一,产业结构升级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二,劳动力吸纳效应和产业下沉式迁移效应的中介效应均显著,表明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促进部分低端制造业向小城镇转移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由此可得,产业结构升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因地制宜来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及时关注本地产业升级迭代方向并引导低端产业下沉到中小城市,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工作机会,扩展他们的收入来源。

参考文献

[1]罗芳,陈莹.产业结构升级、财政支出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J].新疆农垦经济,2022(3):50-60.

[2]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J].经济学动态,2008(11):4-8.

[3]郭庆海.小农户:属性、类型、经营状态及其与现代农业衔接[J].农业经济问题,2018(6):25-37.

[4]颜银根,王光丽.劳动力回流、产业承接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J].财经研究,2020,46(2):82-95.

[5]陈军,岳意定.中国区域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分析[J].系统工程,2013,31(12):92-97.

作者:司东辉 朱佳 佘昊明 尹永程 于滨铜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