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全面发展下高校美育教育对策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全面发展下高校美育教育对策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面发展下高校美育教育对策浅析

摘要:注重美育在全面发展育人理念中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高校美育教育在高校全面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探讨高校美育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完善美育促德育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优秀校园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和优化美育考核成绩等加强高校美育教育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强全面发展理念下的高校美育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校;美育教育;全面发展理念;对策

美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美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美育有效推动地方艺术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是加深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的桥梁和纽带[1]。因此,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通识美育改革的主要思想和目标定位。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著作《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通过审美自由这个中间状态能够实现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识的主动状态这一转变过程;只有成为审美的人,才能由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2]。美育理论表达了美育的艺术哲学与人性完善的基本内涵。审美教育承载着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素质、塑造人的品格的神圣使命,能够与德育形成互为支撑,相互补充的关系;美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机制具有认知作用、感化作用、心理调节作用和品质提升作用[3],美育引导人以严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二)美育教育适应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要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下功夫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新时代、新形势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包括思想品德、知识学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身体素质、艺术修养、人文气质、劳动技能等。我们培养的接班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必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必须具有丰富学识、真知灼见、世界眼光;必须志向高远,具有勇于奋斗和奉献精神;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目前,在高校“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对智育教育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但美育教育程度有待加强和完善,要构建相互协调、促进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方式,以适应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发展要求。

二、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大学生的美育工作实效性有待加强

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美育工作偏重外在形式表现,缺少内涵性建设;对于美育人文精神、美育哲学、美育与德育整合深度不够,美育观念缺乏时代性;美育目标不明确、形式简单;美育成绩构成单一且在评优中被长期忽视;学生自身对美育缺乏正确认识[4]。有些高校开设了美育相关公共选修课程,如艺术鉴赏、艺术欣赏、中国书法等通识选修类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与艺术欣赏能力。但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看,与语言美、形象美、行为美和心灵美还有一定的距离。有的大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差、缺少理想信念、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大学生日常讲话不够文明,衣着不够得体,就餐场所随意,宿舍和个人卫生较差,个人爱好偏向于简单、庸俗、无内涵的内容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需进一步进行约束。有些大学生在增强内在修养、人文素养、陶冶性情等方面做得不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语言美、形象美、行为美和心灵美的教育有待深化。还需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使其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度过大学的时光。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灵魂性作用和引领作用尚需加强

当代大学生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引领和弘扬当代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群体,也是中国先进传统文化迈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主要活动载体。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由经济引领价值而引发的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冷漠,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从幼儿园到大学,从物质生活到饮食习惯,从学外语到出国热,从日常休闲娱乐到节假日庆祝活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认识程度不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有的大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吸取中华文化的精髓,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三、全面发展理念下加强高校美育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美育促德育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建立“文化自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美育内涵建设,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和高校实际,利用社会资源,多维度、立体化开展“大美育”教育。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不仅有利于高校文化引领功能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目前,有些高校设有风景园林、建筑学、服装设计等艺术类专业,其中,可供非专业类学生作为通识类的教育课程比较多,如形象设计、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原理、美术史、园林史、美学、盆景花卉、水彩画、书法、篆刻、优秀建筑、园林赏析和中外建筑史等。以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现有教学资源供大学生选择,学分最低标准可以在原有学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授课目标要从技能传授调整到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吸收文化精髓、陶冶道德情操、开阔视野为任务和目标,以实现素质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利用现有资源,多维度、立体化增强“美”的现实性和可触摸性,用现实的“美”震撼学生的心灵,在大学生群体树立文化认同感,逐步建立“文化自信”。学校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进专业演出团队进校园演出,包括书画类、歌舞音乐类和朗诵类等,并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对审美和创造美的重视;以班级为基本单元,组织学生到当地展览馆、博物馆、历史纪念馆、风景名胜参观游览等[4]。大学生会感觉到“美”在现实生活中是具体的、看得见和摸得着的,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利用地方特色和优质文化开展美育工作。一方面,使学生增强对当地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毕业后还可起到对当地文化艺术及风土人情的宣传作用,促进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互动,进而推动当地文化艺术建设和创新发展,形成文化艺术的传播、继承和发扬、再传播的良性循环。发挥美育音乐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音乐可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在课前,任课教师可组织班级学生集体歌唱红色歌曲或正能量歌曲,形成与德育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既能让学生从困倦中变得兴奋,调整好上课状态,又可使学生始终牢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另外,还可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又充满朝气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使学生在美育、德育、智育方面共同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具备正确价值观念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美育教育依托于课堂教学开展,能够达到与课程建设互相促进的目标,形成美育、德育和智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搭建优秀校园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具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彰显高校文化底蕴。高校打造具有示范性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促进文化融合和创新,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营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高校文化精神内涵,可以改善学习氛围,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利用“互联网+”搭建校园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将美育教育成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大学生文艺社团征集独创性的文艺作品,例如书画作品,它们可以传递许多崇高精神的内涵,如表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追求,表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处世之道的至理名言,表达“精忠报国”爱国爱民信念的民族气节等等,在追求艺术美的同时,为大学生精神追求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既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在审美中追求崇高的价值追求,达到文艺交融发展。又如歌唱作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征集与节日气氛和文化匹配的歌唱作品,如弘扬孝道文化的作品,赞美祖国颂扬党的红歌作品等;再如艺术摄影作品,包括校园风景、学生们良好道德修养的行为,食堂的一顿美食、分享学习生活经验和小妙招,或是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和巧妙设计,或是以班级或支部为单位举行的学习交流活动,开展融入美育教育的党建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建立的短视频账号等快捷新媒体形式,能够对高校美育教育活动进行宣传,调动同学们对美育教育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美好校园生活的感悟,激发学生在兴趣中探索科学真理,启发其创新创业思维。同时,体现“以大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持续推进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艺术平台,坚持从大学生中来,到大学生中去,宣传优秀校园文化,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中外优秀文化走进校园,达到文化互通、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了解、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优化美育考核成绩的构成

美育考核成绩可以由美育课程分数和体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德育日常表现得分以及大学生参加校园建设及获奖附加分构成,同时也可以考虑学生参加学校相关活动的贡献情况和获奖得分情况。按照班级同学互相给分、辅导员给分、班主任给分综合计算,参与学校美育教育活动,可给出相适应的美育创新学分。将上述得分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美育成绩总得分,并将美育总分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在综合成绩评定中。通过加大“美育”成绩构成的目标引导力度,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一方面,可矫正大学生不健康的课后学习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促进高校德育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智育”发展。大学生在强烈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形成后,学习和工作热情得到更大的提高,为“创新发展”提供力量和智慧的源泉[5]。加强全面发展理念下高校美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更加坚定而执着的理想信念,更加浓厚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增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与见识,更加具备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和拼搏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张丹 韩宁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