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7%以上,则认为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压力增大,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对人口老龄化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可以为人口老龄化格局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可行的策略方向。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抚养比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从初见端倪到不断推进。199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量为62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57%;2020年该数值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3.50%,30年间,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翻了2.4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提高了5.44%。欧美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多数已达到富裕水平,而中国则是未富先老。虽然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不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中国的老龄人口规模是最大的。从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一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而国家经济水平较差的国家,人口年龄则较为年轻。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段,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生活及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将会更加严重,这势必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环境保护要求提升等,今后我国经济将难以像以前那样高速增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大量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在国外的研究中,早期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的增长会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林·克拉克(1940)的研究也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会下降,接着从事制造业的人数下降,最后他们都转向去从事服务业。为了更好地描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学者将其他中间变量引入其中进行研究。JohnLaitner(2000)将储蓄率引入,从而建立数学模型以研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认为,居民支出方向的改变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储蓄率,而对非必需品需求的增多,可导致与之相关的产业规模扩张及繁荣,最终必然改变产业结构。Ronald&Andrew(2010)从宏观角度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人口老龄化会促使政府的产业政策向老年产业方向倾斜,老龄人口的增多将使这部分人的需求增加。Karol(2016)基于拟合多项式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中东欧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事实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家庭消费水平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即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家庭消费水平下降,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在国内的研究中,从理论的角度,左奇(2016)对四大经济区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剩余较多,劳动力人口有较强的意愿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步下降,劳动力将向其他产业转移,而第三产业则会吸纳从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就业人口;老龄化将使未来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人数进一步短缺。从实证的角度,苏斌(2021)等借助我国多地2000—2017年共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研究我国人口年龄变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东、中、西部不同的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角度来看,少儿抚养比对其均有抑制作用,而老年抚养比可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政策上应注意区域差别,促进各地协调发展。本文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三大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动情况及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二、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7%,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老龄化程度的常用指标
1.老龄化系数(W)指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计算公式为:W=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人口×100%这个比值通常被用作衡量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重要指标,它可直接反映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速度,根据老龄化系数可大致确定人口发展模式类型,如表1所示。2.抚养比。(1)老年抚养比是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的比值。公式如下: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5~64岁劳动力人口×100%该指标用来衡量劳动力人口抚养老年人的压力。(2)少儿抚养比是指14岁以下人口与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的比值。公式如下:少儿抚养比=0~14岁人口15~64岁劳动力人口×100%这一指标反映出劳动力人口抚养少儿人口的压力。(3)老少比指的是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数量的比值。公式如下:老少比=65岁及以上人口0~14岁人口×100%该指标反映的是人口老龄化是受老年人口的影响更大还是受少儿人口的影响更大。
(三)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下面从人口的数量、结构、空间等三个方面对南京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进行分析。1.数量特征。(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全省排名靠前。江苏省是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的省份,南京市的老龄化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在江苏省的地市排名中靠后,但是老龄化人口的绝对数量较大。2010年南京市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73.64万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该数据则上升至127.59万人,增加了53.95万人,在全省排名第五(图1)。(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年龄结构发生转变。2000—2019年,南京市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为6.09%,平均增长速度为3.88%,人口老龄化向深度发展趋势明显。2.结构特征。(1)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2010—2019这十年间,南京市常住人口数增长速度为6.18%,而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为-0.85%。由图2可以看出,2013年以后,劳动力人口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人口内部结构老化明显。(2)劳动年龄人口抚养负担加重。如图3所示,南京市200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1.1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2020年该数值上升至18.62%;2010年少儿抚养比为11.7%,之后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17.33%,南京市人口总抚养比负担不断加重。3.空间特征。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的初级阶段是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7%;当该比重达到14%时,则越过初级阶段进入深度阶段;大于等于20%时,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超级阶段。(1)从时间维度上看:南京市接近人口老龄化的深度阶段。2000年,南京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8.49%,2010年发展至9.2%,而后的十年,快速发展至13.7%,已经接近人口老龄化阶段,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65岁以下人口的比重,则将向人口老龄化的超级阶段发展。(2)从空间差异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结构越年轻。从空间差异的角度来看,江苏省内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轻。从2005年开始,有“长寿之乡”美名的南通市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深度阶段,至2020年,南通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超级发展阶段。从图4可以看出,总体来讲,江苏各地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符合“越富越年轻”的规律,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轻于苏中、苏北地区。图4江苏省各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三、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南京市产业及就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升级有一个明显特征,即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有学者提出用产业结构升级系数表示产业结构升级的合理性。公式如下:R=fir+2×sir+3×tir在该式中,fir、sir、tir分别表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产业结构系数R的值介于1~3,该数值越高说明产业层次就越高,经济水平也越高。经计算得知,2000—2020年,南京市该指标数值从2.4升至2.6,可见,南京市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调整到合理的结构。由图5可知,2000年,南京产业结构仍是“二三一”的结构,而自2002年开始,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自此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2000—2020年,产业结构虽稍有波动,但总体趋势是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高,直至2020年,第一产业比重为2%,第二产业比重为35.19%,第三产业比重增至62.81%。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涉及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动,还与三次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动有关。如图6所示,自2010年至2019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从发展趋势上看都是下降的,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总体上是上升的,由242.1万人上升至279.5万人,平均增长速度为1.6%。
(二)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三次产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目前,南京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正以14.3%的平均增长速度向前发展,而人口老龄化程度则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劳动力人口数,影响劳动生产效率,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人力资本及技术创新,而这些要素又将反过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最终影响经济发展。但是,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也不完全是消极影响,也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1.积极影响。人口老龄化可促进与老年人需求有关产业的发展。老龄人口的增长,使得与老年人需求有关的产业———日常生活服务需求、养老需求、医疗服务需求、金融保险需求、老年旅游健身需求等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有利于文化娱乐和休闲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还可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升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城市劳动力将会陷入短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将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人口减少,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及规模化经营,进而推动第一产业的结构升级;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平均每个家庭抚养的孩子数量也在下降,使得家庭平均投入孩子身上的教育费用增加,有利于未来就业市场上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第二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2.消极影响。人口老龄化将使得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低生育率使得未来适龄劳动力数量的绝对数值降低,这将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不利于提升社会发展活力。而老年人一般只进行社会消费活动,极少参加社会生产活动,将使得年轻人养老负担加重,政府对养老保险的支出加大也会降低对于研发活动的投入,进而影响产业发展,最终阻碍经济发展。
四、结语
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十四五”期间,南京市发展的总体要求为:常住人口突破1千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2万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左右。在产业发展方面,南京将提振发展实体经济,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南京市常住人口为931.47万人,是GDP全国十强中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规模小于千万的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如需实现人口过千万成为超大城市的目标,一是需要提升人口出生率,二是要大力引进发展所需人才。此外,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老龄化会推动老龄产业的消费需求,政府政策应引导和支持老龄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该产业劳动力人口的流入,使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政府应大力扶持老年产业的发展,以需求带动发展,提升发展质量,这应该成为未来战略布局和政策制定的重点方向;还应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者:张敏 翟雨芹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