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电气专业双创教育模块化教学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黑龙江省在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的过程中,相对于农业高质量的发展水平而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相对较弱。地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双创”教育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日渐突出。因此,探索符合地方特色并具有农业电气类专业技能的“双创”教育培养体系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当前农业电气类专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重视“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多方共建“双创”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双创”教育改革建议。
关键词:“双创”教育;“模块化”体系;教育改革;农业电气类专业
一、引言
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黑龙江垦区逐步出现农业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低[1],原创性智能农业科研成果少,先进的技术壁垒难以突破,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等现象[2]。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科研队伍人才构架不合理,除了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型人才外,还缺乏熟悉地方地域特性的技术型人才。黑龙江省内高校培养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又具有丰富的涉农实践经验,同时还了解寒地自然状况,可以快速地适应黑龙江垦区的作业环境。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毕业生是黑龙江垦区向智慧农业发展所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最直接、最便捷的重要来源[3]。以佳木斯大学为例,依托广袤的三江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创建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平台,该校已经初步确立了农业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4]。因此,基于该培养定位和黑龙江农业发展的特点,就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课程创新和“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跟进技术革新和创业步伐,提升农业电气类专业学生“双创”能力,才能不断向垦区输送“双创”型农业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5]。
二、“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全社会创新创业政策宣传的不断深入,“双创”人才将逐步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高校将成为“双创”型农业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特别是在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双创”教育工作探索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农业电气类专业“双创”教育理念、模式、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肩负着推进“双创”教育发展战略的重任。当前,“双创”教育已经由发展阶段到深入拓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依托专业课程,深化“双创”教育是必选之路。所以,地方高校针对自身地域优势和学科特点,明确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求[6],确立以“双创”型农业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才能实现新的创新教学体系改革[7]。
三、“双创”教育的意义
农业电气类专业具有交叉学科性质,在农业建设的基础上,集成了计算机、电力、电子等多个学科,使学生具有较强电力电子技术方向应用能力的“宽口径”专业[8]。地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其意义在于可以不断更新和完善“双创”课程体系,推动“双创”教育真正走进课堂,落到实处[9];可以提高学生对农业电气类专业的认可程度,树立正确、科学的“双创”理念[10];可以树立地方高校农业电气专业的特色性,有利于“双创”教育在地方高校特色专业中的常态化和长远化发展。
四、地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块化”教学体系的现实问题
(一)地方高校对“双创”教育缺乏重视
地方高校对于农业电气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不准确,出现“双创”教学内容和实际专业匹配度不高,脱离本专业实际,缺乏应用性的情况;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不完整,缺乏考核和奖励机制,执行和重视力度不足;课程的设置和教研处于初级阶段,内容较为零散,标准参差不一,多数学校仅是在教学大纲中设定了创业学分,设置了职业规划或者是创业类的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形式比较单一,多数以讲座、参观或者学术报告的形式,教学内容过于流于形式,内容陈旧,无法与现代农业电气类技术发展相适应;对于竞赛或者科创类的项目,学生参与度较低,多数学生选择较容易获奖的内容,与实际地方特点联系较少、专业关联度不高,缺乏原创性和实用性,无法真正地实现科技转化成果,对于本地区农业电气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支撑;地方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类的资本投入不足,同时缺少社会资金的来源,无法真正从事具有深度的农业电气类的科研创新研究[11]。
(二)缺少专业教师队伍
在“双创”教育和高校科研型人才共同培养的要求下,一部分高校已经将授课方式进行“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但大部分高校仍然缺少一支创新意识较强且专业能力过硬的农业电气类专业教师队伍;部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组成多数以辅导员、学生和年轻老师为主,大部分人没有创业经历和经验[12],不了解创业的流程和企业运行管理制度,授课时多个专业一起上课,内容缺少专业针对性,与农业电气类关联性不强;创业创新团队比较年轻化,团队科研实力较弱,缺少高层次的专业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受限于科研或者职称等工作压力,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投入精力较少,影响授课效果[11]。
(三)缺少校企联动合作
高校和地方企业协同合作过程中存在不足,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立体化合作衔接不匹配,政府缺乏人才引进的长远计划,地方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动合作往往采用框架协议,或以参观实习为主,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践环节和实践平台,无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培养出“双创”意识,在“双创”能力提高上得不到有效积累[13]。
五、具体措施
(一)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地方高校“双创”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和多主体参与的双重保障。通过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的重组构建,明确“双创”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确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总体构架;同时,通过培养“模块化”专业教学师资队伍、构建“模块化”专业校企协作实训平台以及建立“模块化”教学评价机制等[14],结合东北地区农业电气类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技能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各个模块核心课程,从而将教学理论、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和企业实训融合到一起,分项、分层地进行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构建起完整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弥补地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传统教学课程中的创新缺失。
(二)重视“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需要加强“双创”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增加高校之间和专业之间的内部交流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创新能力;需要柔性的进行“双创”人才引进工作,增设农业电气类行业的校友、优秀企业家或者专家学者的“双创”教师兼职岗位,以顾问、讲师或者导师的身份,增加“双创”教师队伍的专业力量;建立“双创”教师管理体系,实行科技转化奖惩机制,对于可以应用到农业电气领域的“双创”教学成果予以奖励,提高教师教学和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实行末尾淘汰制考核等。
(三)多方共建“双创”教学内容
建立地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块化”教学体系,主要是结合本地农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整合地方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综合资源,对地方高校特色专业进行“双创”教学体系改革。高校还需要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双创”教育教学内容,明确每个模块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将理论教学与地域特性进行有机连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政府还应该针对本地农业电气类人才出台相应的教育政策和资金资助政策,设立专项教育基金促进高校对于“双创”人才的培养;企业应该持续加大对校内“双创”人才培养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提供科研实训设备和实训平台,为创新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和设备保障。
六、结语
地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教学体系需要“双创”教育“模块化”教学体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5]。通过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重视“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多方共建“双创”教学内容等方式,培养符合地方特色的“双创”型农业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作者:迟佳 梁秋艳 葛宜元 马晓君 王俊发 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