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等教育工程类课程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特点,在明确课程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提出“师范、示范、世范”的师德提升要求;通过思政元素融入设计,完善和丰富教学设计的流程和内容;通过细化、优化考核方式,构建课堂教学育人目标和育才功能的有机联系。以期为推动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工程教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始终要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校正办学的目标和方向[1]。自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立德树人成效已经成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而要实现课堂教学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离不开在学时占比将近80%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举措的有效实施。2020年5月,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的重要讲话,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所谓“课程思政”,指的是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具体来说,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以课程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通过专业知识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充分挖掘,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2]。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凸显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价值支撑,更是促进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3]。作为工程教育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的、耀眼的贡献[4]。但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仍然存在人才培养标准不明确、工程学科理科化倾向严重、教育理念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工科院校践行课程思政不可忽视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寓于课程,通过课程承载思政,注重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从育人角度升华课程价值[5]。总而言之,课程思政就是要改变专业课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考虑育“才”重“器”的局面,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育“人”育“德”功能的发挥。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学时分配
(一)明确专业课程育人目标
古语有云:“其身不正,为政无德。”在社会主义办学过程中,高校要避免培养出有才无德之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来落实,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专业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在专业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总体来说就是要求专业课教师在基本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依循专业知识教学规律,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是在明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特点,在全面分析课程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实际案例,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与工程案例、社会热点事件等内容的融合,升华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以“爱国主义教育、工程师职责培养、生态环境保护、职业素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等为主的思政育人目标,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合理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探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逐步推进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对提升学生土木工程学科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工作双主体共同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为开展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思简图。在统一专业课教师思想认识的前提下,从专业顶层设计出发,梳理工程师职业素养,结合专业认证拟定培养要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修改教学目标,寻找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积累素材,设计教学环节,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的融入,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专业知识教学与哲学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本身蕴含大量的自然哲学思想。在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关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形成,要从历史、因果的角度进行阐述,从专业的发展历史引出课程的建设历程,并上升到哲学层面来观察、思考和理解问题。例如,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涉及的一些基本假定的前提条件要重点考虑,强调在处理实际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时,绝不能完全照搬经验,要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在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过程中,很多概念和理论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数十代工程人和科学家不断研究、不断思考、持续奋斗的结果。在结构概念及设计原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点发展过程的介绍,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感受行业领域杰出的前辈们坚忍不拔、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矢志不渝、勇于创新的高尚情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例如,结构设计理论的形成过程,既是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而我国工程界广泛采用的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形成过程,更是暗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该知识点的拓展延伸,是落实课程思政、发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体现。在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上,要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和个人成长教育的有机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除了基本的原理讲解外,还涉及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一般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组队,如自由分组、随机分组或固定组员等模式,结合不同的项目,使学生在不同的学术环境、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中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8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例专业课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除了结合专业知识讲解的“言传”式成长教育之外,也离不开专业课教师的“身教”。通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教育名言,明确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作用,确定了“师范、示范、世范”的师德提升要求。教师通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思政教学过程
(一)适当加大工程案例教学比例,通过课程思政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基建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对学生进行主人翁意识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提高对土木工程新政策的认同、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要讨论土木基础设施工程中各种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和构造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受限于课程学时,以往的教学过程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长此以往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和重知识讲解轻育人育德的实际情况。可以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工程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工程案例讲解过程中,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各种状况,对学生进行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结合典型工程案例,有利于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工程事故为切入点,基于行业规范,进行事故原因分析,进而从思想政治角度和工程师职业素质角度出发,提出科技报国和大国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强调行业职业道德及其内涵,结合专业知识学习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教学育人功能
挖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的相关设计原理、构造要求等内容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结合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巧妙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专业领域相关知识的同时,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和熏陶,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书和育人的协同作用。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做出了不同的尝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法。以“混凝土”知识点为例,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如下。1.在学情分析环节,主要从授课对象和知识关联两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层面进行全方位分析。2.在教学理念方面,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关注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发展”“形成反思意识、及时总结经验”和“树立全方位育人理念、让课程思政落地生根”的教学理念,总体而言就是“以成果为导向、在持续中改进”。3.在教学目标确定环节,除传统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认知目标之外,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增加育人目标,即结合专业知识内容,在做好思政元素融入式设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育人目标2),培养学生的工程师职业素质(育人目标3)。4.在重难点分析环节,增加课程思政建设难点,结合课程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与思政育人的融合,难点在于“润物细无声”;二是提高课程思政意识,不仅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全方位育人意识,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5.课前增加学科前沿知识,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即根据课程内容推荐相关知识点高水平文献,使学生对专业领域学科前沿知识有所了解,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6.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节授课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各阶段融入课程思政。例如,在案例导入环节,以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冷却塔倒塌事故为例,结合事故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混凝土强度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何为工程师职业素质,以及工程按规设计、按规施工作业的重要性(育人目标3);在“混凝土强度”知识点讲解过程中,结合强度试验“四个标准”的规范要求,再次带出育人目标3;通过目前混凝土强度等级介绍,从工程材料飞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而我国目前的成就已经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伟大成就,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育人目标1、2、3)。7.在教学效果反思评价环节,尤其要注重课程思政效果。育人育才,专业课课堂不能仅仅是“授业解惑”,一定要明确“传道”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平时和学生的交流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其在思想方面的变化,以此反馈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教学设计是落实课程思政的根本举措,也是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学设计进无止境,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学情顺势而变,教学设计的持续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创新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手段,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活力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问题链教学法”,具体如下:在专业知识讲解过程中挖掘素材,提出主题问题,引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小专题,从而丰富创新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比如,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概念”为例,通过介绍目前我国交通土建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引出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复兴等相关热门话题,然后以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为依托,抛出主题问题:近年来,为何中国频现超级工程?由此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引出思政专题———“经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强调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在家国情怀感染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转化为树立远大的专业志向,培养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热情和决心,树立为国奉献、为党奋斗的精神和信念。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育人效果,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了探究教学法。任课教师在结合部分专业知识进行课程思政时,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受限于培养方案中的学时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关注与专业相关的热点新闻,利用专业知识甄别网络信息的可靠性,搜集整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元素和思政素材,使学生从被动的课程思政转化为主动的日常思政,积极从学生的角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三、丰富课程考核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多环节细化考核,注重教学过程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不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而且对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的衡量,离不开考核方式的合理制定。通过采取多环节考评方式,以考促教,以教促学,最后达到学生专业知识形成、道德水平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总体要求。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改革的成效评价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原则。从“教”的角度,主要可以通过考评课程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情况及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现状,初步分析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育人作用的发挥程度;从“学”的角度,考核的重点是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表现两方面入手,全面考评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的特点,以及教学设计中提出的思政育人目标,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比如,观看一些既具有教育意义又不失趣味性和专业性的官方纪录片,如《港珠澳大桥工程》等,对学生进行大国工匠精神感染和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后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能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育人育德理念的体会。具体来说,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考核,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评:一是以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实际表现作为平时成绩构成之一;二是通过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分析,以学生的具体思辨表现作为平时成绩构成之二;三是通过布置课程论文或纪录片观后感等任务,从学生的写作表现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四是在期末考试试卷中,适当增加课程思政开放型题目。
(二)构建育才育人有机联系,体系化推进课程思政
通过充分挖掘、运用和梳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具有概念多、重技术、理论实践结合性强等特点,而课程思政的要义,就是要建立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教学育人作用的联系,从而把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专业知识传授和育人作用的联系,既可以正向延伸,又可以反向推导[6]。作为落实课程思政的常规方式,正向延伸从知识点出发,直接对应思政元素,触发育人功能。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在目前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反向推导对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具体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反向分析专业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落实一定的强化和补缺措施。充分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出发,需要重点考虑如何让国家层面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在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地生根。基于以上实践经验,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改编、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案讲义重新编写等方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实施课程思政,落实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立德树人任务。
参考文献:
[1]赵旻.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9(15/16):13.
[2]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
[3]许家烨.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论教育,2021(1):70.
[4]瞿振元.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2.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4.
[6]王洁松.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137.
作者:牛景行 汤骅 李志强 单位: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