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技能培训对策与路径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技能培训对策与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业技能培训对策与路径浅析

摘要:在高职教育体系中,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扩大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也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必要性;发展路径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1]。

(一)开展职业培训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亦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二)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利用优质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规模和实验实训设备等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培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融合,提升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促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通过面向社会、企业开展培训,可以及时了解目前社会和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提高社会就业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对企业而言,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就迫切需要加强职工职业培训,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职业培训的开展,极大地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社区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及合作共赢。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自我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职业技能培训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趋势。参加职业培训是广大劳动者实现“好就业,就业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培训在职员工可以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强化业务水平,提高适应工作岗位变化能力;求职者可以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创业者可以激发、拓宽创新创业思维,增强创业能力,获取更多的创业机会。真正实现有效缓解政府的就业压力,逐步形成以培训带动劳动者就业,以培训促劳动者创业的良性机制,最终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2]。

二、职业技能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正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人岗不相适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市场更加凸显,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关键在于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制度不完善、培训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培训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职业培训工作难以推进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群体是本校学生,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工作只能参照学校成人教育管理制度执行;其次,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的老师主要的教学任务仍是学历教育,广大老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培训需求不相匹配,面向社会培训的教师培训体制尚未建立。

(二)职业技能培训与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

各高职院校都有其优势专业,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的实训场地,与普通社会培训机构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但高职院校更多的是注重在校生的培养培训,社会服务的竞争意识不强,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缺乏深入调研分析,在职业培训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的吻合度不高,未能创造社会培训品牌项目,导致其社会认可度不高。同时,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培训工作保障制度,在培训工作中多以二级院系各自为政,一些培训项目的开展全依赖于一定的人际社会关系。因此,在业务拓展方面,不能以学校的合力来开展宣传和拓展业务,阻碍了培训项目向更广领域拓展的可能性。

(三)职业技能培训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就业是社会和谐之基,技能是就业稳定之本。在我国现在急需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人群中,大部分是社会灵活就业人员或失业人员,还有相当部分的创业人员,他们的身份注定了他们参加培训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基本素质也决定了其接受培训的能力,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也不一样。但目前高职院校的重点是学生的教育教学,职业培训工作一般由成人教育培训处管理,具体的教学任务则由各二级学院组织实施,成教部门与其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造成教学部门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需求。在培训内容、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难以满足培训者需求,造成培训与需求脱节。并且,高职院校在培训方式上一贯采用的理论知识讲解和现场教学为主的面授方式,也难以满足广大社会劳动者的培训需求。

三、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对策路径

要从培训内容、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入手,注重执行过程中的细节,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3]。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培训规范性管理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健全的规章管理机制,才能够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高效运行。1.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并举的重要性,加强与政府和相关培训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有效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和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加强政校企之间的深度长效合作,设立校企合作动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教学力量和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2.学校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社会培训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从更高层次和范围上开展职业培训配置人员和资源。同时,要完善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从教学任务、职称评定、评奖评估等方面考虑,鼓励教师从事校内培训工作,推进社会服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规范性管理的开展,是增强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尚需对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规范性管理,根据市场的发展形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以确保培训内容能够与企业需求相符,为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4]。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升职业培训实用性

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时,应积极主动地联系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的实践、学习及生产。应充分考虑企业职工的实际需求与个性特征,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对企业在岗职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充分了解。成立校企合作教育的信息反馈系统,与企业共享学校自身的技术服务和各方优势,加强培训内容与现代社会经济产业技术发展的关系。在企业用人、师资互聘、教材共编、岗前培训、专业培训等方面与企业达成共识,根据企业的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及时更新知识及教学体系,以确保培训内容能够与企业需求相符,与员工发展需求相符,做到培训效果与行业、企业、员工实际需求同步发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地提升企业职工的技术技能与综合素养,发挥职业院校在服务社会、教育扶持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实现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和“双赢”。

(三)培训形式多样化,打造品牌效应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要密切关注社会就业弱势群体的学习与就业发展需求,及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等优势,合理配置培训教学资源,灵活调整职业技能培训手段,将社会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和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组建专门培训教学团队,积极开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品牌培训项目。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培训模式正逐渐由线下传统教学向线上网络教学转移,在线培训比率正在逐年增加。高职院校要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劳动者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将线上+线下、理论+实操教学相交互,努力增强课堂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培训过程,提高技能培训的社会满意度,打造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品牌效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四)打造现代教师团队,提升培训指导效能

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及引导,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院校应根据教师的实践能力将其分为若干类型,每一个类型都设定不同的素质培养计划。首先,对于新引进的教师,自身缺少实践经验,主要是拥有较高学历,在理论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安排新进教师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建议以半年以上的时间为标准,由院校与企业协定,且根据教师的表现及贡献给予补助或奖励,同时在完成时间后要进行等级考核,不合格将延迟实践时间,考核优秀者酌情给予奖励。其次,对院校内原有的教师自身缺乏熟练的实践技能,但是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则可以分期分批安排这类教师到相关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在企业中锻炼并提升自己,并且也能进一步提升其理论水准。同时学校可根据教师的表现给予部分奖励,使得院校合作模式获得更大收益。此类教师也需要进行考核,但是考核内容应与前者有所不同,而是注重教师的自我实践教学技能的提升[5]。最后,对于职业院校中已经获得了双师资格的教师,不能因其已经具有相关能力而停止培训和教育,应以企业挂职的方式对教育教师进行不断培养及提升,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更新更加先进的企业技术,以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

(五)探索多样培训形式,提升培训综合质量

针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应提升对其实践性和应用能力的有效培训,为此,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开展一些多元化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等多方面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让学生越早熟悉职业素养,有效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是极其有必要的。其中,应聘者就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职业素质,其同样是应聘者必须具备的。针对职业技能培训来讲,应该具备很好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决策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能够清楚地知道自身还未被有效挖掘的潜能和本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这是每一位优秀学生所应该进一步明确的。为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复合型人才,教师可以生涯嘉年华、职业规划月、职业导航月等为主题活动来开展模拟招聘会、就业创业报告会、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职业规划讲座等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对职业生涯成熟度和就业准备度得以有效提升。可以借助互助模式来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事迹进行有效宣传,还可邀请企业的一些劳动模范来校为同学们现场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让学生通过工匠精神培养,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增强自身专业技能,累积更多实践经验,促使同学们的职业竞争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目标,为自身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开展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作为高职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探索,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效能。

参考文献

[1]何玉新.浅谈“稳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路径[J].科技资讯,2019(32):149-151.

[2]延晓雪.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功能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36.

[3]龙俊,黄伟林.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路径与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3):38-40,45.

[4]张仕青.新时期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251-252.

[5]黎志亮.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途径[J].综合研究,2020(6):153-154.

作者:黎璞琛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