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乡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计划的政策影响下,人们意识到城镇发展要“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开始重视基层乡镇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是城镇化建设,而基层乡镇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基层建设的关键点,对改变乡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体素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现阶段基层乡镇景观建设中不乏有着模仿城市景观的现象,把城市景观设计模式照搬到基层乡镇中去,乡镇特色减少,形成“伪城镇”化现象。文章通过对滁州市来安县张山镇的实际考察和调研,从专业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乡镇地域性特色建设和景观营建体系构建等方法,探索完善乡镇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基层乡镇;景观规划;地域性文化;景观营建体系
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基层乡镇景观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更要注重传承当地文脉和内涵。本文通过挖掘滁州市来安县张山镇的民俗文化、空间构成以及文化产业,总结归纳出能够开发当地特色、可持续性的乡镇景观规划设计具体实施途径,建设乡镇美好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自信,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升新高度。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乡镇景观规划设计
现阶段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那么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变。基层乡村作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关键性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绕不开基层乡村建设,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是为民谋发展。重视农村基础建设,开展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改造,标志着我国乡村建设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些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具体实施办法,目的是建设功能完善、干净整洁的新农村,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基本生活设施的基础上,促进乡村社区居民精神、政治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和进步,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和部署,走稳乡村振兴道路[1]。
二、现阶段乡镇基础建设和景观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基层乡镇景观规划与设计之前,需要了解现阶段乡镇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研究,以此作为乡镇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出发点。现阶段乡镇基础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农村长期存在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工作,我国从2018年开始实施乡村环境整治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脏乱差局面,但是依然没有让乡镇居民从观念上产生改变,整治行动过后,依然会有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卫生和美观性等问题。如何持续性地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相关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景观规划方面,乡镇基础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自身特色,美丽乡村并不是千村一面,乡镇出入口、乡村建设不是所谓的模式和统一,大量同一性质的基础设施元素,会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另外,由于部分基层乡镇建设者缺乏对自然生态的重视,生态保护观念落后,重视经济忽视资源配置,导致乡镇大量自然植被被砍伐,自然景观退化,原本能够打造生态旅游环境的乡镇景观变成大面积耕地[2]。
三、来安县张山镇乡镇景观建设实地调研
乡镇是社会文明的发源地,乡镇景观是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见证,是乡镇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传统聚落的重要部分。笔者通过对安徽中部部分普通基层乡镇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概况、乡镇居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以及民俗和地域文化等基本情况。调研过程中发现基层乡镇景观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下面就以滁州市来安县张山镇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张山镇基本概况
张山镇隶属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地处来安县城东北部,行政区域面积98.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892人,张山镇东临半塔镇,南邻施官镇,原本由张山乡和长山乡合并,管辖张山、桃花、郭郢、倒桥、仰山、长山等9个行政村、1个生活区,312省道贯穿张山镇境内,附近有白鹭岛风景区、来安池杉湖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2019年张山镇政府规划建设郭郢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完成乡镇道路扩建、污水管网和村部整体规划等项目,以桃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点,打造华东最美桃乡。张山镇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地政府真正落实到实处,并有一定成效的,笔者仅针对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乡镇基础设施不完善会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障碍,乡镇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建设、农村电力、农业市场、生态环境、文卫教建设、广播电视建设以及村部建设。乡镇内部交通道路是近年来政府新修整的,个别通屯道路两边与农田有一定高度的断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农业市场方面,张山镇农业市场位于镇中心,由于道路宽度问题和农业市场位置规划不合理,多数摊位沿街摆放,造成道路拥堵。乡镇卫生方面,忽视公共厕所的搭建,临街店面存在占据景观道,景观道随意停放机动车辆,禽畜乱跑等现象。张山镇虽具备基本文化教育设施,但是利用率不够,例如乡镇中心广场健身器械布满灰尘,整体规划不合理,成为摆设,没有真正被乡村居民所用。2.乡镇街道界面层次单一。街道作为乡镇居民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和生活空间,硬化工程完成并不能说明乡镇街道景观是完善的。张山镇街道入口处有大面积废弃耕地,中心沿街道路缺乏绿化,个别入村街道绿化区无人修整,沿街区域个别乡镇居民把景观树池改造为自家农作物种植区。另外还存在街道空间组织单薄、街道交往预留场所较少、街道界面层次单一、街道整体“模式化”设计等问题。3.居民生活娱乐区域建设不够人性化。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居多,现阶段张山镇人口组成多数是老人和孩子,乡镇中心公园作为乡镇居民生活和休闲的中心,缺少景观和绿化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基本设施不健全,包括公共厕所、公共座椅、垃圾桶等设施的完善。缺少儿童和老人活动区域,缺少运动器械,中心广场规划不合理,缺少人性化设计,没有利用景观设计规划来关怀乡镇留守儿童和老人。没有意识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居民幸福指数,提高居民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4.乡镇景观建设存在模式化现象。模式化这一现象存在于绝大多数基层乡镇景观建设中,美好乡村建设的模版拿过来直接套用,缺少对乡镇本身需求和当地资源状况的考虑,或者是模仿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些元素,放在乡村景观建设里,最后的效果是让人啼笑皆非,造成资源浪费。乡镇标识导向系统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此类现象,例如村镇中心广场,作为乡镇居民活动中心,应具有乡镇本身地域文化特征,但“模式化”现象导致其与相邻村镇乡镇广场相似度很高,缺少当地特色。另外还有乡镇街头店面及招牌等景观同质化,街边绿化植物种植种类缺少合理性、后期维护跟不上等问题。5.乡镇景观与本地特色产业结合不够。张山镇作为旅游型乡镇,镇政府以“桃文化”为平台,仰山村和倒桥村以桃文化为乡镇特色建设的切入点。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张山镇整体景观规划和设计并没有很好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作为乡镇出入口重要标识之一的进村牌楼,采用的是模式化徽派样式,外观破旧老化。乡镇特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不只是在道路两边种满桃树,也不是在村镇广场绘制“桃文化”宣传招贴,是要在深入当地产业研究基础上,挖掘特色点,并且在乡镇景观界面设计中充分体现,打造景观与乡镇特色的深度融合。
四、构建“景观基础+文化产业”结合的景观营建体系
通过深入了解以张山镇为代表的基层乡镇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地域文化在乡镇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为理论基础,把乡镇资源、景观要素、产业特色和乡镇整体空间结构作为研究要素,构建以乡镇出入口景观、街道景观、村落景观、公共活动空间为关键点的景观建设体系。合理划分乡镇布局结构和功能组团,带动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发展文化产业新模式,创造“景观基础+文化产业”结合的系统化的乡镇景观营建体系,如图1所示。
(一)地域文化融入基层乡镇景观
地域文化的构成部分包括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社会发展过程,以及当地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把地域文化作为研究和设计基础,对乡镇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层面的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其中自然层面的地域性文化包括地区自然地貌、植物以及地形等方面,人文环境层面的地域性文化包括该区域历史传统、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特色。忽视地域性文化的景观设计而采取模块化、标准化的建造模式,必然会造成“千村一面”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提炼乡镇自然和人文地域文化特点,重视乡镇人文与经济价值的统一,结合地域文化,改善乡镇人文和生态环境。在乡镇景观整体规划环节中,强调特色地域文化的开发利用,通过景观功能科学规划、实现乡镇景观与地域性文化的高度结合[3]。
(二)构建“景观基础”四大空间体系
张山镇政府以“五清”为标准进行乡镇清洁活动,清理街道村庄垃圾、塘坝,清理乱贴乱画等,虽然村庄基础卫生整治率达到95%以上,但却忽视了景观规划与设计在乡镇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美丽乡镇建设不仅是围绕“五化”“五清”,景观基础建设的完善和空间的合理规划也能实现乡镇人居环境质的改善,辅助乡镇开展美化、绿化、健全公共服务等工作的开展。1.乡镇出入口景观。乡镇入口景观作为与外界连接的交点,有着对地界限定、交通指引和基本印象等重要作用。重视乡镇入口标识设计,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征提取图形及色彩元素,作为入口标识设计视觉语言,进行整体风格定位,根据特点采用相应风格的构筑物、景观石等材料,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生态特色和人文景观要素,设计中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入口处交通问题,注意基础绿化和导向设施的融合,营造具有当地地域文化、辨识度强的乡镇入口景观。2.街道景观。街道景观作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重要分类之一,在乡镇整体景观的营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乡镇街道景观改造要从街道观赏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从完整街道空间界面、提升街道功能性等方面提出乡镇街道空间布局优化等改造方法。以张山镇为例,第一,张山镇主要街道处于镇中心商业地区,商业空间主要特征就是服务村民,农业贸易市场的道路规划要根据乡镇交通现状进行合理规划,划分街道分级标准,打造合理的街道景观空间布局。第二,优化街道绿化景观,增加街道绿化层次,科学选择景观绿植,政府加大对乡镇街道绿化维护力度。街道景观改造不只是对街道卫生的清理和整治,而是通过对乡镇生活型街道中交通、空间界面和场所的重新塑造,提升乡镇街道的适用性,突出地方街道特色,改善乡镇居民在街道中的生活空间。3.村落景观。村落景观主要包括农作物种植区域、绿化景观、小型活动中心等空间,是由多要素共同组合而成,村落景观主要功能是服务乡镇村民,开放性特征让村落成为乡镇景观中最有生活气息的空间。从景观整体结构布局上来说,乡镇村落的景观改造可以围绕池塘等面状空间,形成围合感,或以线状的分布方式,以耕地或农作物作为多层次线状空间布局形式,营造乡镇村落整体走势节奏感,或进行多形式结构组合。把乡镇当地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设施和小品设计,例如遮阳绿荫小品、村落集会场所、健身步道。优化村落景观植物配置,增加植物层次和观赏性,营造宜居的村落环境。4.公共活动空间景观。完善乡镇公共活动空间景观建设,增加乡镇居民休闲活动场所、村史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儿童老人休闲公园等公共建筑。根据乡镇居民人口特点,优先考虑儿童和老人的使用需求。公共活动空间景观根据乡镇地形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划分,各公共活动空间相互依托,形成乡镇主体活动中心,整体视觉设计语言可融入乡镇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地域性元素。辅以景观凉亭、雕塑等小品,适当配置遮阴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合理选择景观材料,注意地面铺装材料防滑性能。通过公共活动建筑的增设、公共活动共建的科学布局、绿化的完善、地域文化的融入,创建具有功能性、文化性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乡镇居民文化素养和幸福指数。
(三)“景观基础+文化产业”结合的发展途径
1.打造文化旅游小镇,实现产业经济与景观建设共赢。在基层乡镇基础景观建设规划、设计和实施等项目充分落实的基础上,发展地方文化旅游业,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例如江西婺源借助当地山水与茶文化,打造集生态旅游、生态古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树立文化旅游特色新形象。张山镇位于安徽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淮之间丘陵地带,张山镇政府重点打造村旅融合“风景线”,以江淮分水岭为特色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张山镇可以在乡镇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的同时,推进“乡村绿化、路灯亮化、道路硬化”等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将张山镇的“乡景、乡味、乡俗”等地域文化特色要素与景观设计融合,通过增加乡镇沿途旅游观光景点的设置,带动乡镇旅游宣传,实现乡镇景观改建与经济产业效益的共赢[4]。2.乡镇民宿开发推动乡镇风貌建设。乡镇民宿开发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利用乡镇特色休闲农业和旅游示范区为载体,政府带动乡镇人民发展民宿休闲、生态养生等个体经营,帮助完善村镇服务设施,打造乡镇特色生态景区,通过民宿开发带动居民创收、乡镇经济增长和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参与改造整治乡镇外部景观环境,监督民宿品质,指引乡镇民宿消防安全、抗震和节约能源等要求的落实,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处理设施,保持乡镇村貌整洁,打造能够突出乡镇文化、生活乐趣与生态环境高度契合的高品质民宿,通过创建民宿推动乡镇整体景观风貌的提升。3.创建“网络乡村”平台,开辟乡镇人文景观新道路。整合完善乡镇网络平台建设,通过“网络乡村”创建线上宣传平台,运用网络、电视、手机等数字媒介进行县镇景观宣传,塑造地区形象,树立地区生态品牌力和影响力。政府引导乡镇网络平台体系创建,完善乡镇文化旅游、销售平台、管理监督和平台支付方式等。例如张山镇村旅融合“风景线”以及“桃”文化活动等的宣传,都可以通过“网络乡村”平台实现,张山镇的网络形象设计要突出生态特色和景观风貌等要素,追求乡镇景观主题的个性化,利用“网红打卡地”等景观的兴建,提高张山镇知名度,提高乡镇居民文化自信,对维护乡镇景观环境的持久性有一定帮助[5-6]。
五、结语
景观规划设计是实现乡村振兴、打造美好乡村的重要手段,加强乡镇景观规划设计与改造、完善乡村基本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态发展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势所趋。需要参与乡村建设的人员对基层情况和面临的各项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加强规划与设计的统筹力度。在改善乡镇人居环境的过程中,立足乡村,突出地域特点和乡土特色,优化乡镇空间布局,科学规划与设计,统筹乡镇主导产业、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在国家和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设计能够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具有特色风貌的乡镇景观,通过基层乡镇景观改造的开展,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建造非模式化真正的宜居乡镇,从而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惠珠,李海荣,兰梦敏.城市公共空间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J].绿色科技,2017(3):32-34.
[2]张玉倩.基于循证实践的铜仁乡村地区旅游扶贫效果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3]向冰瑶.陕北地域文化视角下城镇居住生活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杨秋夔.立足生态禀赋彰显地域特色全力建设国际生态旅游胜地[N].普洱日报,2021-10-09(03).
[5]王璐,李好,杜虹景.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3):141-142.
[6]宗宣.国家旅游局出台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N].中国旅游报,2007-09-14(06).
作者:张玮 冯艳 单位: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