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工科的主要内容被定位为“五个新”: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新工科的主要特征是: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加快;现代工程活动越来越趋于大型化、复杂化和高科技化,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显然,新工科的这些特征要求我们既要从战略高度创新高等职业工科教育的理念,也要重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内在发展规律,推动高职工科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概述
目前,为带动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于“互联网+”的新经济模态下,从国家方面战略性给出努力推动新工科改革的措施,并进行了复旦共识、天大改革、北京引导为目标的大讨论,形成了新工科构建的新格局,启动了工科教育变革的新思维。新工科的构建密切融合新时代发展的历史环境,带动科目专业构建,重视科目间的渗透交叉,并为专业转型奠定基础,为完成教育强国的中国梦提供条件。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育模式是新工科构建阶段的大势,近年我国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带动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教育模式,努力探寻院校、领域与企业产教结合的教育模态,创新人才培育模式,针对相异领域与专业的环境解读高效的经典案例,建设并健全了校企合作协同教育体制。努力推动专业构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新工科构建的核心命题。校企合作是新工科构建中的大势所趋,亦为推动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变革的核心模式之一。笔者以新工科思维变革的年代环境为切入点,论述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变革的可能性、状况并解读所出现的问题,融合某院校汽车工程专业办学情况,探究区域院校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实际做法,给出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变革的基本思维与具体策略,为新工科构建环境下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变革提供决策支撑。
二、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育体制的缺陷
校企合作、工学融合是高等职教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策略,亦为高职学校健康发展的共同价值趋势与核心战略措施。近年,各地域高职学校努力探寻,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也积累了很多问题。
(一)校企合作内部驱动力不够,不能构建权益协调体制
校企合作不单纯是教育所需,也是权益关联者完成资源再分配、权益再分配的需要。
1.院校与企业在社会中担负不同的责任。作为校企合作办学的核心权益主体,高职学校是以服务为核心的社会机构,职业化与服务性是高职学校的基本特性,而企业先天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决定了经济利益是其最重要的诉求。这和职教社会公共商品的特性有关,其教育活动持续性、繁杂性与公益性等特性是有差异的,因此院校与企业是两种有不同价值诉求的实体,是双方很难构建长远权益协调体制的原由。
2.校企双方的单边思维加剧了长远权益协调体制的崩溃。在校企合作实践阶段,院校与企业都单层面地强调本身的权益获得,以自我权益为核心的思考模式让合作双方极难形成统一意见。
3.校企合作不能构建稳定的权益协调体制,使校企合作的信心被打击。由于无法构建权益双方的长远权益协调体制,校企双方极易形成分歧,与校企合作初衷相悖离,并出现抵触与推卸责任的情况。例如,有院校一谈及校企合作就表明自己是一厢情愿,而企业也表示很无奈。因为缺乏权益协调体制,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并未形成合力,这也与校企合作交流、共谋发展的原则相悖,最后合作难产,表面化问题严重。
(二)校企合作深度缺乏,不能形成产教结合的局面
产教结合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具体是四个层面的衔接:专业与产业对口、院校与企业对口、科目内容与职业准则对口、教学流程与生产流程对口。
1.专业与产业对口环境缺乏。伴随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产业发展开始过渡,高职学校的专业预设必须持续优化,要建立科学动态的专业调整体制,构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配套的专业结构与格局。因为高职学校的老师水平有限、设施资源紧缺,导致专业调试的难度大增,无法与产业升级相配套,校企很难对口。
2.院校与企业对接问题。当前,校企合作衔接平台以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核心,合作模式以顶岗实践、订单培育为主。然而,在校企合作阶段因为缺少高效的衔接体制、产学融合的教学构造不科学,一部分学校并未权衡专业实习的价值,唯有重复地以第六学期来安排学生的实习训练。3.科目内容与职业准则对口困难。第一,中国权威性的职业准则并未成型,相异领域的职业准则差别明显,已有的职业准则的科学化程度不够。因此,将职业准则当成科目内容取舍与设计的参考是不科学的;第二,在具体的课程编纂阶段,因为长时间被泰勒理念所左右,高职学校的教程内容在编写上依然凸显科目理论的逻辑度与体系化为原则。
4.教学流程与生产流程对口困难。教学与生产是两类迥异的人类活动。教学阶段是人对人的影响,生产阶段是人对物的影响。二者必须遵照相异的客观定律,怎样完成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的衔接,建构人-物-人的新活动,不管是在高职学校还是校企合作层面都必须打破常规,必须在体制与模式上进行创新。
三、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核心问题解读
不管是从国家机关方面,抑或社会领域与高职院校方面,针对校企合作协同教育体制的推行有所诉求,并且也获得了既定的探究成果,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体制的变革探究提供了理论条件与实践引导,然而在有关研究与实习中也有显著的缺陷,首先,育人目标不明确,缺少特色,对待校企合作协同教育的态度不端正、停滞在顶层创设方面,并且协作模式相对单调,缺少特征;其次,办学模式相对落后,从而培养的学生素养不尽如人意,就业能力亟待优化;最后,协同教育的体制还亟待健全。当前,尽管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在着手解决,然而在办学效率、合作管控制度、办学推行与质量连续改善上依然有问题。所以,依照院校办学定位,融合工科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实践,怎样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体制还是首要任务。传统人才培育模式过于注重专业教学,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缺乏有效的培养,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实习期或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岗位需求。而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要培养多样化、创新性的新工科人才,必须根据产业行业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构造形态、培养途径、培养制度和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工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是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构造形态、培养途径、培养制度和教学组织形式,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进行保障,强化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的内在联系,强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紧密结合,形成高校与企业相联合的立体化培养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既应包含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的基础课程群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应用课程群,也应包含强化学科知识交叉和创新思想培养的拓展课程群。拓展课程不再是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的补充,其在拓展学生视野上具有重要作用,在促进应用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含一些操作技能教学,包括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基本技能等,通过实践过程促进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的融合。相应地,需要加强工程训练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各门课程提供演练场景,为创新竞赛提供实训环境。也可进一步引入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培养体系,真正实现面向工业需求的工程创新实践。总之,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种深层次的改革,需要从人才培养理念上树立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培养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工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应当放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倡导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并相应地加强拓展课程群和实践平台建设,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构建“新工科”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是当务之急。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实践策略
(一)案例分析
某职业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于2007年设立,该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1+X”“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业。2019年完成了“智能新能源汽车”中级证书的全省首考和“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汽车营销模块的全国首考。试点成果被江苏省委新闻网、江苏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目前该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主要合作企业有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在新工科的大环境下,学校积极推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变革。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核心内容
例如,某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教育部《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要求,全面推进集中性顶岗实习,其中奇瑞捷豹路虎项目以创新性的安全成熟度管理模型,对标国际健康安全体系,推行三段式安全教育和闭环化安全管理,实现零事故的实习管理目标。鉴于国际国内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变革情况,解读某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运转情况与推行成效,从人才培育模式、专才培育方案、专业教程系统、实践教学系统、师资团队建设与教学资源等方面完成变革,意在实践与创新适于本区域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应用类专才培养系统,其包括:完成院校与企业两大育人主体的分段式培育模式,践行校企协同教育运转制度,探究校企合作“3+1”人才培育模式,创新应用类专业人才培育系统;创新专业人才培育预案,结合企业特色教程,优化教程系统与框架;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系统,建设试验室、实训地、实践教学中心;发挥校企合作功能,探究老师——工程师的融合体制,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导入企业配套设备对学生进行引导,校企联手创编、共建专业教科书;遵照校企分享资源、产学结合创新、共享权益等准则,使用当代技术与网络信息科技,构建适于应用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开放式专业教学资源媒介并完成服务。
(三)创新办学制度,完成校企分管
双方商定共建共享智能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战略基地,共建校企双师型教学团队,共育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换,共同推进标准及培训培养体系开发,共同推进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学徒制、工学结合等方案为抓手,通过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实施共同育人过程中,实行培养标准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过程与岗位标准对接、培养重点与能力提升对接、培养模式与职业发展对接,形成产学联合、培养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在院校方面,要组织由院校领导与企业主要领导一同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领导、系领导与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专门挑选责任人、骨干老师与公司技术干部,全方面领导负责通信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共建任务,完成与中兴通信的深度协作,一同对专业人才培育、师资团队、实践训练媒介的变革与实践,探寻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创新校企分管的功能系统。
(四)建立协同教育模式,完成校企深度融合
参考校企合作共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专业的媒介,由企业全程参加该专业的扩招、培育、就业等工作,真正完成校企融合。在扩招阶段,一同订立招生简章,联合组织扩招宣传事宜;根据领域专业人才需要,由校企一同明确专业人才培育预案,整合与优化专业科目系统,双向结合并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在前两个学年的教学任务中,引入企业特色教程,建立专业科目、撰写教科书与试验训练指南,一同构建开放式教学资源媒介,一同推动专业教程实施,保证企业对专业人才培育的全过程参与;在就业实践中,由企业对学生实施实践训练的考评、职位聘用考核,主动为学生推介适于本身情况的职位,让学生毕业即上岗、上岗就极快适应的无缝对接。校企双方创新安全教育机制,联合制订层层递进的三段式安全教育工作方案,逐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实施全过程闭环式的安全管理,针对重点环节的安全隐患分类施策,将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捷豹路虎奖学金评定与安全培训成绩挂钩,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核心技术岗位的晋升机会,确定高一级别的工资待遇,颁发奇瑞捷豹路虎专项奖学金,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成就感,最终达成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目标。同时,对标国际健康安全体系,以创新性的安全成熟度管理模型,推行三段式安全教育和闭环化安全管理,实现零事故的实习管理目标。对影响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的生产、交通、住宿、身体、保险等关键环节分类实施对策,安全管理成效显著。
(五)满足社会需要、服务经济发展,完成特色专业的建设
依照校企协作共建专业的思维,融合某市或某省的地区经济实践,让信息技术发挥巨大的“威力”,构成实操性、工程性、创造性为特征的专业,让教学环境——校企共建试验实训媒介、教学资源——交互式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媒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业人才培育——无缝衔接的应用技术类专业人才等模式得以实现。
(六)整体创设
校企合作三段式专业人才培育模式遵照“一二三四”准则完成整体创设。“一”是校企合作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媒介;“二”是两大育人主体,也就是院校与中兴通信;“三”是三大衔接,也就是培育规模与社会需要相衔接、教授内容与职位需要相衔接、基本技能考评与技术能力考评相衔接;“四”是四大模式,也就是培育预案商定、培育流程管理、培育资源分享与培育效率考评。如此,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整体创设框架就能够实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工科建设的时代,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中,某高职院校与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对标国际安全标准,实施三段式安全教育和风险评估闭环管理,实现安全零事故,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了教育质量,双方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沟通交流,保持高度互信,着力开展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基地共建、平台共搭、专家共用、项目共研,共同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范,实现企业高效益、学校大发展。具体实施校企合作,要重视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改变情况,通过与企业协同教育模式,实践院校与企业的深层次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准,提升专业办学质量,为社会培育复合型的高素养技术专业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大规模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是高校实践基地建设的迫切需要。专利分析中的应用功能主要体现在引证网络、合作网络、共现网络或相关网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内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层次的干预或激励措施,积极引导和规范,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自主权。在此基础上,强化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培养高校人才,实现科研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均衡发展。
作者:孙怡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