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对金融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渠道。然而,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顶层设计,教学模式陈旧;实践形式单一,实训平台缺失;专创融合师资力量薄弱;与地方企业合作缺乏深度合作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完善实践实训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来提升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彰显,更是衡量高校社会群众基础、决定高校竞争力大小的核心要素。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输送高质量,高水平优秀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重要路径,也可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升。然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难却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民群众的预期和满意度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这样的困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是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金融专业人才的素养和相关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探索精神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所从事金融、财务等相关事务或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各种体系和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师资力量匮乏,实践实训平台也不够完善,教学资源单一并缺乏创新,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双创类学习和竞赛的积极性不强。只有厘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以及原因,探究适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的对策,才有可能实现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2019年,《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更为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了规范和思路。
一、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我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大量金
融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途径之一,一直致力于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不断提高人才质量,创新水平。但是作为一项综合性育人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程仍然复杂,高职院校在开展相关课程时也难免有不如人意之处。因此,只有知晓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做出针对性的方案进行探索调整,才能够实现双创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的改善,为金融管理行业输送更高质量的人才。
2.金融行业发展需要创新创业型金融人才。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金融行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条件也相应越来越高,要求金融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能解决熟悉的专业领域知识问题,还要有一定水平的应变能力,适应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解决公司遇到的实际难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比较着重专注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复合人才的培养需求,所以当前培养学生的软实力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水平及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双创融合教育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高质量人才,是目前人才培养改革的迫切需要。
3.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近几年来,在大学本科扩招的大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大量减少、招收学生素质降低的困境,这也直接导致了毕业生质量的下降。所以,在社会看来,高职院校的毕业证含金量也越来越低,尤其是如今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到工作。因此,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二、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优质就业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职业教育整体转型发展的重心。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不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顶层设计,教学模式陈旧。首先,高职院校想要实现双创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构建好完善的体系才能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以及科学价值观的树立。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联动机制尚未完善,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难以走向市场,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补贴政策难以落实,企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强,各主体之间的协作程度相对低下,这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寻找更多的“切入点”来进行“利益捆绑”。其次,考、教分离不彻底。在考核方面,很多教师为了自身的考核评价等利益而随意改动授课内容,降低课时难度,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降低或提高题型难度,甚至是透题,给“人情分”的现象。总的来说,考教过程仍然缺少对任课教师的监督与制约。再其次,创新创业在金融管理专业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关键,但组织活动能力相对单薄,忽视了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建设,难以真正体现教学的核心要求。在技能培训过程中,高职院校因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降低,很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实践形式简单,实训平台缺乏。实习岗位方面,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学生有超过半年的校外实习时间,多个短期校内实践机会,但是校内实践多是凭借校内与外企合作实现。这些校内校外实习岗位能够真正供给学生的实践内容太少,实习技术含量低,导致学生对金融行业失去了兴趣。校企双方在制定实习方案时缺乏沟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金融企业为了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倾向于采用员工内部升迁制度,这两者叠加提高了学生实习岗位出现单一化的概率。实训平台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并未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比较欠缺,使得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单一化,未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给予有效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创业就业。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改进完善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技能教学模式,尝试改进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依赖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建立了诸如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之类的金融实训室,但是由于受到经费限制,实训室应用软件经常得不到及时更新,实训内容也没有全面涵盖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在实训室模拟金融机构的真实业务情景。所以,金融管理专业只是利用案例和模拟实训来实现教学目标,这对学生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与金融机构专业岗位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3.金融专业专创融合师资力量薄弱。目前,相当一部分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对金融行业市场的深入了解,同时又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只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在金融专业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却没有深入思考探索创新创业目标,无法真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部分教师以理论指导为主,实践教学相对缺乏,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密切联系度不高,难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性。同时,年龄上也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接触新事物这一方面的能力较差;然而年轻的教师学历普遍较高,教学热情,但相对教学经验有些匾乏。而且部分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稍有欠缺,例如一些教理财的教师没有买过各类理财产品,没有买过基金、股票,当然在训授课程时就很难与现实接轨,甚至无法与专业学生学习和分析当下市场的金融产品。绝大部分金融管理专业教师没有相关的金融行业经验,不能深入行业进行调研,这也就导致缺乏对行业的深入了解。
4.金融专业与地方企业缺乏深度合作。虽然高职院校普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但事实上金融管理与服务行业校企合作的情况并不够理想。校企双方立场与诉求互不一致,高职院校与企业存在着不同的组织性质、立场以及诉求。因此,两者的理念与行为逻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高职院校所处的社会地位有限,对于稀缺人才的吸引力是不够的,双师型人才更是匾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对场地、设备等物质资源要求较高。鉴于金融管理专业与货币和客户信息打交道的专业特点,有些合作企业根本不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即使有些合作企业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也得不到很多锻炼,更多给予的是一些打杂的岗位,学生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金融行业的专业岗位训练。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内实训多数以线上软件模拟操作为主,校企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也与金融行业的实际岗位操作有区别,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与金融行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结合不密切。
三、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创业潜力的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使其能够适应时代技术变革、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就业市场需求,其核心是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在培养目标的统领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需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认识到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双创精神二者的同等重要地位。依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创业课程体系,普及相关创业基础知识,打开学生创业思维,加大金融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融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双创课程学习需求。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要打破已有按教室、教师排课的局面,建立1}‘泛、动态、全面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金融专业学生选课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基地+项目管理+课程体系”三者的统筹,在金融管理教学体系中灌输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鼓励学生一方面扩宽学科视野、塑造创新思维、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要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职院校也要最大限度地为金融专业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专项指导。积极利用慕课、微课堂等线上教学资源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2.完善实践实训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培养新技术赋能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建设开展新技术教育的基础环境。建立一个先进、切实可行的实训平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专业实训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较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内涵并加以实际应用。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是一种依托银行、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学校合作创设的,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仿真金融企业分支机构的工作环境,积极探索引入真实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的实训室、全真实训项目,逐步将现有实训室转换成真实的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校内金融公司。目前金融实训基地建设中发现普遍存在以“教、学”为主的实训教学方式,要把这种金融实训方式逐渐转变为以“教、学、练”相结合,即在金融实训中形成“在教中学,在学中练”的实训教学模式。
3.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优质的金融专业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能力的提升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在师资招聘上,需要提高金融专业教师招聘门槛,尽量选择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其次,高职院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加大跨专业教师合作,培养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再其次,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提供政策,鼓励教师不断深造,进一步提升教师全面发展。最后,为了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大力促进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聘请兼职教师,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师资保障。
4.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要培养满足地方经济、产业、企业的应用型人才离不开金融企业的支持,因此金融专业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发挥好高校科研的优势,将与金融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技生产力,为地方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地方金融企业专家共同编写教材、金融专业课程案例或录制相关视频资料完善校内课程资源。此外,还可以共同举办金融技能竞赛,尤其是设计紧贴实际金融业岗位的竞赛,竞赛内容可以聘请金融企业的业务专家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参赛学生,并结合实际工作标准对参赛结果进行点评,也可以借助颁发“1+X”证书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对于企业来说,要动员企业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让学生走进企业,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为未来金融企业选拔人才作准备。通过与校企的高效合作,让金融专业学生在提高基础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水平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对金融行业有更深入了解,最终实现校企共赢。
作者:王建仙 孙爱军 张卫民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