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数据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新模式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数据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新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数据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新模式浅析

摘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度为导向,利用问题分析法对大数据时代会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潜在的漏洞进行分析,提出相应优化改革对策,旨在解决从培养到就业的“最后一公里”,为社会输送合格优质的会计人才,探索出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职业教育中优质完善的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育模式

一、大数据背景下会计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依据

大数据(BigData)技术是企业战略性创新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并推动企业管理决策由“任务驱动”向“数字驱动”转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做出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大数据和高等产教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外,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积极推动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会计职业教育培养的财务人员在大数据时代,除了要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大数据抓取和分析的能力。由此可见,国家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高校的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优化,对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专业会计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相关课程设置存在结构性问题

1.现有课程设置内容同质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近些年来已经由传统学科制课程体系逐步向“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转化,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会计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未能突破原有学科课程模式,即仍以会计核算为出发点,以基础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为教学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决策支持能力,课程设置体系没有针对大数据时代下会计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做出相应调整[1]3。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在使用的会计教材中体现,课程设置缺乏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无法满足其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现有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不匹配。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十年来的重大教学成果。这一制度的推行使得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迅速符合市场上“持证上岗”的需求。“证多不压身”成为众多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人员的培养共识,却忽视了信息化、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与会计专业的技术整合要求,相关问题也随之显现:“证书重,技能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会计就业市场。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专业证书的通过率,教学计划完全以“证书”为导向,使得其学校大多数学生存在“考试易”“实操难”的状况。这就无法满足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的高效挖掘和处理大数据的要求,最终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要求脱节

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和发展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拥有数据思维并能够熟练运用数据工具分析海量财务信息的财务工作者需求量日益增长[1]2。然而,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对会计实际操作和应用认识的局限性,其相关会计专业培养方案较为抽象,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导致培养的学生在原始数据采集、财务报告分析和数据挖掘建模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也仅停留在运用Excel对财务报表进行要素提取和比重分析上,缺乏运用企业相关数据对企业真实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更不能为企业运营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数据搜集和运用能力有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利用专业知识搜索财会资源来处理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对发生事物主动思考的习惯,从而失去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出大数据时代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三)“信息化”师资力量匮乏

1.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出色的教学能力和突出的科研实力。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加入了教师队伍,即使部分老师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后获得了相关证书而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也仅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并没有足够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导致教师缺乏会计实务中财务和业务整合交互能力。这就使得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教学内容更多停留在书本上,培养“产教融合”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也只能停留在表面。

2.缺少跨学科复合型教师。传统财务教学内容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知识领域,这就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过于封闭和单一[2]。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专职教师习惯性地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来思考问题,导致会计专业教师无法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联动,难以为学生提供多个专业视角的分析和观点,使得更多学科融合教育“水土不服”。3.教师对会计行业变革认知不足。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商业模式进行了再造和重塑,会计职能也从事后核算和监督转化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会计人员需要处理的财务内容也从与企业业务相关的财务数据转变为企业实时动态的海量“大数据”。然而,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者并未意识到会计行业迅速转型升级,或没有储备足够相关知识和能力应对发生的快速变革,导致其培养的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相应职业能力。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三、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发展能力提质培优路径

(一)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趋势对其的影响。首先,面对同质性课程,可通过“合并同类项”法来合理压缩课程门类,提高学科之间衔接性和整体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3]。例如,基础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门课程的联合讲授有利于学生综合把握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双课程联动,教师可以将课程中同质核心目标最大化呈现,使学生能够对会计课程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和学习。此外,现有会计课程体系过分注重会计规则性和技术性,弱化了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决策。高等职业院校应在课程体系设置的宽度和深度上满足大数据时代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即开设强化会计专业学生信息处理、风险管理等服务于企业的跨界课程,加重大数据延伸性内容占比。通过增设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和大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数据清洗、挖掘和建模等相关知识,学会并熟练运用例如SPSS、SAS和Python等信息化专业统计软件,拓宽学生处理的财务数据类型。还可在此基础上,将数据清洗和数据建模等延伸性内容设置为选修课,为追求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提供相应选项。通过以上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确保学生在掌握会计核心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方位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字信息化综合的水平。

(二)优化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财务和业务的边界随着数据传递速度加快和数据间快速融通而变得越来越模糊,当前的传统会计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对会计人员高效处理数据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我国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新目标,即会计人才在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前提下,还要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国家时事政策等方面有所涉猎[4]。由此可见,高等职业院校积极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1.构建“渐进式全程实训”培养体系。大数据分析引领企业财务决策信息化是现阶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创建工学结合的渐进式人才培养体系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创新之举,具体设计方案如下:首先,把与专业相关的基础教学内容同岗位仿真训练和专项实训课程相结合,将此部分训练内容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在这段时间的课程中,向学生渗透计算机应用和会计软件的使用,加强“人—机互动”会计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融合跨界内容,掌握跨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基本核心竞争力;其次,将校内综合仿真实习的综合训练课程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培养学生融合技术和项目实施能力,将训练重点放在学生的数据提取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市场环境应变能力。在最后一学期,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这就需鼓励高职院校积极“走出去”,与成熟应用大数据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通过合作共建机制,让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中,体会新时代会计行业实际操作模式,弥补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发展短板。2.注重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塑造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应摆在高等职业会计教育的显著位置[5]。该课程体系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和遵纪守法的品质,以及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可通过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教育”等课程,将会计行业重点要求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内容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忘提醒自己遵纪守法,坚守会计底线。此外,在数字化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课堂上知识内容以及课时安排十分有限。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教学中将终身学习理念渗透给学生。教师可借助网络,搭建新型交互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主动探索跨专业领域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获取,使得学生在知识获取中,学会主动思考,加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三)加强智能化教师队伍建设

综合实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核心力量。然而,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中师资队伍的知识储备断层严重,即缺少同时具备会计应用经验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教师团队。为解决此方面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应将智能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推动校内各专业教师开展跨学科座谈,分析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及时沟通,共同研讨出专业融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设计上加以完善和创新,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6]。例如:会计专业、计算机专业和数学专业的三科联动教学模式,可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工作应用为载体、知识理论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在专业组中结合,形成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实训课程之间的纽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应通过相关政策和机制来吸引或外聘具有计算机、数据分析和财务交叉学科背景的学者,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企业或专业事务所著名专家来兼职并进行课程教学,将综合背景过硬的人才“请进来”,制造榜样效应。一方面,可在短时间内提升现有师资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组建培养大数据会计教学的科研队伍,构成教师和专家为一体的综合教学团队,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最后,加强学校开放性,创新机制,激发教师活力,为教师参与专业进修、参加跨行业课程培养提供机会。更要积极推动学校与龙头企业和专业财会机构的多方位合作,加大教师在校外企业实践的机会。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带着项目下企业,或是采用顶岗带职的实践模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让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会计职业教育应立足于现有的市场形势,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要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优化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建设专业信息化教师队伍,全面推动并实现会计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着力培养会计中高端人才,为社会输入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淑萍.跨学科视角下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会计师,2017(15):2.

[2]伍伟.大数据背景下会计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3.

[3]王晓芳.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3.

[4]李鑫,李勇.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11(15):2.

[5]唐李昶.大数据背景下会计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0):2.

[6]李典.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会计教育模式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5.

作者:李娉婷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直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