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绿色建设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是目前成都市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将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引入成都市TOD建设模式中,通过对基于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绿色TOD建设相关技术展开论述,对成都市绿色TOD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绿色TOD;雨水管理;返绿率;中水回用率
TOD是“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的缩写,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建设模式。该理念由彼得.卡尔索普在1993年提出,是一种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周围进行高密度,土地混合开发,步行友好型的规划发展模式。TOD建设模式旨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及提高城市街道活力。2017年,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旨在实现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在传统的TOD发展模式下,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向站点集中,以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与轨道交通效益最大化,最终呈现出站点核心区高,向外圈层逐渐递减的格局。在较高的开发强度下,城市现状下垫面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核心区的内涝、热岛效应等城市病将会更加突出。TOD建设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城市建设中粗犷的雨水管理模式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当前,成都市正处于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为了更好地落实“成都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新理念,在城市TOD建设过程中应考虑融入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因此,成都市在绿色TOD发展模式中,从项目前期规划到设计、施工,再到后期的运营管理,应统筹考虑雨水的全过程雨水管控。下文将从源头、过程和去向3个方面具体阐述绿色TOD的全过程雨水管理理念(图1)。
1雨水源头解决方案
雨水的源头解决方案是指通过截留、下渗等方式降低地面雨水径流的径流量、流动速度,收集雨水径流;雨水的源头解决方案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立体绿化、透水铺装等,上述措施主要对应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渗”“滞”和“净”。TOD核心区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率高,打造的建筑形态主要包括大型综合体、公共文化设施等大型公共建筑。此时可结合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及地面绿化等共同打造立体化的集水元素。立体绿化是区别于常规城市平面绿化的重要城市绿化形式,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建筑上种植的各种绿色植物,一方面可滞留初期雨水,增大集雨时间,缓解下游雨水的排水压力,同时还可以对初期雨水的污染物进行初步的过滤,达到净化初期雨水的目的。发展立体绿化,还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在此,绿色TOD建设过程中可以引入“返绿率”这一指标,对地块开发后的绿化率进行指引。针对成都市绿色TOD开发模式中,可根据不同层级的站点,分别针对核心区、影响区、辐射区的不同区域分别提出不同的返绿率硬指标要求。其中,与“返绿率”所相对应的一个有效解决措施便是垂直绿化。新加坡的海军部社区是垂直绿化利用的一个很好范例,对成都市绿色TOD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海军部村庄项目通过垂直绿化的运用,做到了100%的返绿率,通过水敏性城市设计,大部分雨水从建筑顶端流向下层的过程中被收集和过滤,同时将收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公共场所的灌溉和水景补水(图2)。
2雨水过程解决方案
雨水过程解决方案主要是指通过提高设计重现期以扩大排水管道规模和建立水平滞留系统等方式来提高雨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传统TOD建设过程中高强度的开发模式,随之带来的是较高的地面径流系数,同时叠加频发的极端天气,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程度越来越大。结合GB50014-2006(2016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中心城区的新建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一般取3~5年,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设计重现期一般取5~10年。针对城市级站点的核心区,前期设计过程中可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内涝风险评估,必要时可将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提高至10年及以上,在投资增加不大的前提下,提高雨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同时可以结合站点开发区域规划的公园用地,结合景观布局适当数量的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进一步提高雨水排水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3雨水去向解决方案
雨水去向解决方案是指采取措施保护雨水排放的区域,例如修建蓄水池等来提高雨水调蓄能力,预防超标雨水导致的城市内涝。针对TOD开发区域,可结合雨水利用目的修建一定规模的雨水调蓄池,通过进一步对收集的超标雨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雨水达到中水回用的水质标准。处理后的洁净雨水一方面可以用于TOD建设区的植物浇灌、道路冲洒、冲厕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成都市的中水规划,针对不同层级的站点,分别提出绿色TOD建设区域的中水回用指标。绿色TOD建设区可以通过与城市中水系统进行“并网”,将余量中水“出售”输送至其他区域使用,最大化地发挥中水这一资源的优势。在成都市范围内中水利用率指标推广后,还可考虑对“中水利用率”作为资源进行“货币化”,不同开发地块间可对指标进行交易,以达到“指标”相互调配的目的。
4结论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充分协调城市综合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致力于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利用率最大化的TOD模式,是成都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成都市的总体建设目标,在传统TOD建设模式中引入“绿色”建设理念,将是成都市TOD建设中的显著特色。绿色TOD,对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华溢,甘宁.基于TOD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以成都市18号线锦城广场P+R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J].华中建筑,2018:10.
[2]胡嘉渝,范效辉,舒阳.新加坡ABC水计划对中国海绵城市的借鉴-以新加坡交织大楼为例[C]//2018第三届建筑与城市规划国际会议论文集(ICAUP2018)
[3]刘晔.海绵城市在新加坡[J].城市建设.2017(5).
作者:陈博 詹芹 单位: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