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摘要:教学反思是帮助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催化剂。文章通过构建学校、学院、基层教学组织为主体的三级联动机制,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以及反馈机制四方面构建“三位一体四模块”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创新教师质量评价机制,培养教师的反思创新能力,从而赋能教学质量提升,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破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动力不足、身份难以转变、教学能力弱等现实困境,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质量;青年教师;提升路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教师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层次、水平和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初任者”,不仅面临从知识接受向知识传授的角色转变,同时还面临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从而部分教师出现了教学动力不足、教学观念淡化、教学信仰迷失、教学科研割裂等问题[1-2],如何破解这一现实困境,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高等院校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学校要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训和研修,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成长,培养和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和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反思赋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一流人才,实现高等教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辨析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1933年提出的,认为反思是对某一个问题主动、持续以及周密的思考。1998年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强调了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法雷尔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系统地、有意识地以及有证据地思考自身的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的改进活动[3]。武海燕认为教学反思是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本身以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检查、评价以及反馈和调节控制能力[4]。通过教师不断的思考、对教学方法的质疑以及解决教学问题等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成长[5-6]。

(二)教学反思的构成

教学反思的来源是教学实践,是以问题为导向的,通过对已有教学实践的回顾、检查、评价与反馈,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改进与提升。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以及教学后反思[7];也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反思:技术层面反思(低级反思)、实践行为反思(中级反思)、批判性反思(高级反思)[8];还可以分为课堂实践反思、认知反思和道德规范反思三个层面,其中课堂实践反思是对课堂规范和课堂实践内容的反思,也是高校教师反思最多的层次,认知反思主要是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信念等内容的反思,道德规范层面的反思主要强调对学生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启发及引导[9]。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是核心,而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高校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否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是否实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

新形势下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学主体复杂性与高需求性、教学活动多样性、教学手段多变性等特点,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回忆、冥想,而是有针对性地从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反思,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双目标,有没有将重难点讲清楚,有没有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等;二是反思教学实施手段是否有效,有没有方便快捷地展现教学内容,有没有更好地服务教学设计;三是反思教学创新水平,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有没有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有没有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能力等;四是对学生、督导等的评价进行反思,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反思赋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经验逻辑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及过程。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主导者,教师教学质量不仅涵盖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能,还包括学生知识能力、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阵地。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知识的传授,也会对学生理想信念以及道德情操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10]。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不仅有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还要有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要求。当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难以从学生身份快速转变为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指导,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11-14]。这些现实困境成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绊脚石。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不仅仅是围绕一本教材的备课、教学、答疑、批改作业以及最后的考试,而是要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反思。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不断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改革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发挥课堂育人功能,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教学反思是卓越教师从“教书匠”转变成教育家的起点,也是决定教师是否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因素。高师是反思性的、不断自我成长的老师[15]。因此,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积极听取学生及督导等对自己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把握课堂教学这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塑造学生价值观的主渠道。从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深入了解学生“学”中的困难和教师“教”中的难题,可以更好地赋能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信仰,更好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反思,结合教学活动中的自我体验,通过“不断实践—教学反思—再次实践”这一螺旋式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信仰,还能促进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将“立德树人”这一目标贯彻其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路径

教育大计,以教师为本。在“双一流”建设下,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是关键环节。高质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主动探究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卓越人才。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需要从学校、学院等外部层面和教师本身两方面共同努力。

(一)构建“三位一体四模块”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都构建了常态化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部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侧重于自上而下的教学监控,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资源和条件建设等,缺乏对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生参与和学习成效的系统评价与考核,同时也存在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主体单一,不能覆盖教学质量全过程以及缺少新技术手段等问题。教师教学保障体系应该是一个有目标、有标准、有评价、有反馈和改进的闭环式的质量保障体系。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等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2022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高等教育一号文件《关于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提出高校要从学校、院系和基层教学组织三个层面,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新体系。因此,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院系及基层教学组织为主体的三级联动机制,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以及反馈机制四个模块来构建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三位一体四模块”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方面,可以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支撑,给予示范指导,帮助其快速成长,适应教学岗位,培养其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快实现从学生向教师转变;基层教学组织为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重难点有无突破,教学技能是否熟练掌握提供了组织支撑,有利于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三个层次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利于帮助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学习的参与率、抬头率以及学习效果,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提供支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创新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虽然结合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同行、督导、学生等主体的共同参与,但是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权重较高,而且更多的是追求“学术GDP”,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偏重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16],对学生“学”的方面评价较少。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以学生发展作为判断标准,教学质量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要涵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建立全过程、全员参与以及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氛围、学生学习效能纳入评价机制,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使命感,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改进,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该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平台,依靠大数据搭建智慧校园,可以很方便地将学生的抬头率、课堂互动情况、学习效果等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教学效果及过程的量化分析,使得教学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全面,更加符合“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和思政目标,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培养青年教师反思创新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反思创新能力是激发教师成长发展的着力点。实践是基础,反思是关键,没有反思的教学实践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利于高校教师的成长,基于反思后的创新、再实践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路径。实践—反思—创新—再实践依次递进,形成一个有机闭合系统,这一系统能有效破解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无法适应教师职业、缺乏教学信仰等难题。为保障教学质量,激发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师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是培养教师反思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教学质量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教学反思要针对“师”和“生”这两个核心要素,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获得改进、创新以及提升。教学前首先反思“我教什么”“如何教”“想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这有利于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青年教师尽快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其次反思教学目标如何实现,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利用现代化技术能力;最后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等问题,将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反思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如何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虚拟实验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哪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后的反思是一个评价反馈、及时修正、创新并提升的过程。教学后的反思可以通过反思日记、教研组等基层教学组织探讨、创新教学课堂等多种形式,一方面可以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体会和反思;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基层教学组织来探讨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否有效、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以及通过创新教学课堂方式来改善、修正已有课堂的问题,更好地发挥课堂育人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教学后反思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讲教师的成长路径是“树立理想信念—实践中反思—学习再提高”,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路上的催化剂。一名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立德树人的责任感,才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通过反思、修正和创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型的卓越人才,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作者:李丹 刘妍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