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生新闻采访中加强人文关怀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融媒体时代下,为全面提升传统媒体的行业竞争力,有效构建稳定的社会格局,在新闻采访中记者需秉承“以人为本”的采访原则,通过给予采访对象平等、尊重、关爱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给采访对象以最大的安全感和信任度,既让采访工作顺利进行,又保证采访内容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本文主要立足民生新闻采访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提出新闻采访中加强人文关怀的策略。
【关键词】新闻采访;人文关怀;强化意义;强化策略
传统媒体一直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新闻采访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是融媒体时代下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新闻宣传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每名合格的媒体人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采访中强化“人文关怀”则是现阶段保证民生新闻采访工作更具科学性、确保采访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民生新闻的概念与特征
1.民生和民生新闻的基本概念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之本,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变得顺理成章,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主要聚焦于人民生计,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并运用人文叙事的表达形式将其真实展现出来的一种新闻类型。随着国民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民生新闻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2.民生新闻的特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民生新闻报道的题材主要源于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事件,所以细节方面要着重体现出贴近性。众所周知,人们熟悉的传统新闻报道,其内容基本上是国家大事,比如最新出台的大政方针等。而民生新闻则完全颠覆了这一传统模式,新闻完全取材广大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关注的内容也是广大百姓所关心的事情,这是现阶段民生新闻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其次,在形式方面丰富多变。传统新闻采写基本上是流程化和固定化的,这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看到的新闻形式大体一致。而现阶段民生新闻在形式方面更加趋于多样化。以《直播海南》为例,这一类民生新闻运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报道,在节目的实时播报过程中随时随地可能插入最新发生的重大新闻,也会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复,这就是媒体融合形势下民生新闻报道方式与传统新闻报道方式最大的差别。而这类民生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也更强。
二、现阶段民生新闻采访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人文关怀”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人”除了采访对象外,还包括新闻的受众群体,民生新闻的受众主要是基层群众。语言亲民、内容亲切是民生新闻的显著特点。可随着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加大,一些民生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问题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1.媒体机构过分追求收视率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机构的商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与节目收视率息息相关,因此部分媒体机构为提升节目收视率或者追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严重削弱了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除此之外,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尊重公众个体尊严、重视个体价值以及切实关心公众精神等层面。在采访时,如果仅为提高新闻影响力而运用大量特写镜头,会导致采访对象的隐私被曝光,给相关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有的民生新闻节目重视新闻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其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媒体机构过于重视收视率会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失效,长此以往,人民群众对媒体会丧失信任。甚至一些新媒体的采编人员为了给节目增加爆点,事先写好“剧本”,安排相关人员按“剧本”回答问题,这种“演绎”出来的新闻明显就是失真的,会对受众造成误导。
2.媒体机构只追求时效性,忽视人文关怀
在新闻采访时,记者是否具备人文关怀意识,是影响新闻采编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给予采访对象必要的服务、关爱或尊重,是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现阶段,由于媒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部分记者在采访时过于强调时效性,只求快速成稿,却未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影响了民生新闻社会导向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应更多地去关注新闻事件中人的命运和人的价值。纵观时下的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有许多报道虽然将镜头对准了芸芸众生,但却缺乏对新闻当事人本身应有的尊重和关心,镜头语言中让人体会的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漠视。比如在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一些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赶到现场往往先问死伤了几个人,把画面的刺激性、报道的轰动性放到了第一位,而对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人或者他们的亲人所承受的痛苦和不幸,以及事件对于世人的警示,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不进行报道。医生正在抢救伤员,而记者却要把医生拉到一边,问这问那;有时伤者就在现场,出镜记者抢着以此为背景做现场报道。这些都是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的表现。
三、如何让民生新闻体现出“人文关怀”
1.对民生新闻内容有准确的认识
在采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民生新闻记者需要将民生作为重点关注内容,严格遵循职业操守。民生新闻,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关注百姓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要求记者从平民视角出发,对民生新闻内容有准确的认识,切实做到以民为本。只有让新闻内容更加平民化,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才能使受众乐于接受,从而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初衷。
2.充分反映民意并满足普通百姓的诉求
民生新闻的内容应真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为人民群众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民生新闻记者在采集新闻素材时,要把镜头对准广大民众,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诉求,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一头汗两腿泥”是新闻工作者崇尚的职业信条。民生新闻记者只有积极走进基层,才能全面了解百姓的实际需求,才能充分感受到百姓的冷暖爱憎,喜百姓所喜,愁百姓所愁,才能将优秀的新闻作品展现出来,真正实现让民生新闻接地气的目的。
3.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新闻媒体应做到及时关注,并将事件内容真实展现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事件真相,通过新闻报道让人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关怀。但是如果新闻节目通篇都是国家大事,那么就容易与广大普通民众之间产生距离,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民生新闻报道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在小事件中蕴含大道理,真正实现以小见大。要重点关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全面了解普通职场人员和百姓对民生新闻的看法,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考虑到民生新闻事件对老百姓生活可能造成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只有让百姓参与传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才能让他们更加喜爱观看此类新闻报道,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4.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民生新闻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原则。记者要切实走入人民群众当中,倾听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以群众语言展现群众生活,新闻形式要做到让群众喜闻乐见,新闻内容要展示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彰显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播知识、提供资讯、引领舆论、启发思维等是民生新闻的主要服务功能,其中普及知识、教育大众是民生新闻传播的重要任务。在知识传播方面,民生新闻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第一时间向人们提供了大量权威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发挥出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作为信息第一把关人,民生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主动走近人民群众,以主动服务代替被动服务,充分发挥职业新闻人的功能和作用。如此一来,采集到的民生新闻内容才能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引起普通大众的情感共鸣,将新闻服务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四、新形势下民生新闻采访中如何强化“人文关怀”
1.做好民生新闻采访策划,做到合理取舍
在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策划工作是否规范化开展,是影响新闻价值发挥以及民生节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质量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做到合理取舍,在采访时新闻记者一方面需以“正确引导舆论”为原则,选择好题材,尤其加强对重点民生工程的报道;另一方面,在采访时,要树立创新意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和零散的民生新闻素材,要做好新闻的创新性策划,在确保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推动民生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新闻记者要在报道中体现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从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提升民生新闻的全面性、多样化。
2.确保前期采访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提高新闻价值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民生新闻是基层群众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进行采访时,为避免采访对象抵触心理的产生,新闻记者需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方面,新闻记者需广泛收集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以“满足受众需求”为出发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受众的观看需求,了解目标受众的关注话题,在明确采访思路的基础上,对采访方案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便于在后期实现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由于民生新闻具有地方性、本土性的显著特点,采访对象多为本地群众。为加强对民生新闻事件的实时跟进,提高新闻价值,在采访前,新闻记者还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采访场景,以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新闻记者在采访之前要主动和采访对象联系,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定时间段内,节目负责人要规划好选题,对采访内容进行调整,确保采访内容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3.采访过程中需站在采访对象角度提出问题,保证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如何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层信息,一直是新闻记者工作的难点。为确保民生新闻的亲和力,在进行采访时,新闻记者需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与采访对象进行平等的交流,从受众角度出发,设置提问的问题,并进行问题的分析、处理,切实提高民生新闻吸引力和感染力。目前,民生新闻报道工作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为确保采访目标的实现,新闻记者需尽可能地选择能反映百姓需求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加强引导,挖掘新闻深层价值,还要保证提出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深化主题。新闻记者设计采访问题要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使对方有兴致回答,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有话可说、有点可谈”,进一步强化新闻采访的有效性。
4.采取多样化的采访方式,并对传播手段进行不断创新
由于采访对象之间个体化差异的存在,要想从根本上确保采访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效,新闻记者在采访时需根据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采访方式和语气。如果采访对象是直爽的性格,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可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进行新闻访谈。若是采访对象性格较为内向,新闻记者则需采取较为委婉的方式提问,避免单刀直入、针针见血。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采访工作的开展形式以及传播手段对新闻价值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采访时,新闻记者不仅要会提问、会倾听、会交流,还要借助当下先进的社交软件和短视频APP进行现场直播,帮助受众了解最真实的新闻事件。新闻记者要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采访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采访方式进行采访,强化采访内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5.不断增强民生新闻节目与用户之间的黏性,避免受众的大量流失
传统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是单向传输关系,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与传播时间都是由媒体把控,观众属于被动接收信息,“粘连性”也相对较弱。反观新兴媒体,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是制造者和传播者,受众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同时,用户黏性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为进一步重塑媒体形象,电视媒体工作者需摒弃传统的传播思想,树立互联网思维,站在观众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制作高质量、针对性的内容来吸引观众注意力。电视媒体要确保民生新闻报道有固定的受众群体,通过新闻报道帮助受众解决实际问题,用真心真情打动受众、留住受众。
五、结语
总之,作为媒体成熟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民生新闻采访中加强“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强化了民生新闻的社会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钟鸣.浅谈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17(12):7+9.
[2]吴蔚喆.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5(11):143-144.
[3]丁辉.关于在新闻报道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研究[J].今传媒,2014,22(04):131-132.
[4]仇长青.浅析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记者摇篮,2019(12):34-35.
[5]杨巍.民生新闻更需要人文关怀[J].魅力中国,2009(10):45-46.
作者:赵小宁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