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为了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发挥事业单位在社会中服务作用、沟通作用、评价作用、调节作用和保障作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得到广泛的关注。制度及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合同的管理,建立有效及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规避资金使用风险就成为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的管理模式,经济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并不显著,在思想、制度及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现有情况阐述了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在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签订程序、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我们认为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加强风险控制,以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的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重视。在事业单位日常活动中,经济活动必不可少,资金的使用安全及合法合规至关重要,经济合同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合同的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资金使用风险,强化资金使用安全,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利,减少合同履约风险及为合同纠纷提供解决途径。经济合同的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及解决,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及使用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合同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提高,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的完善。本文从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签订过程、履约及验收阶段、合同价款支付及资产控制、人才引进及培养这六个方面对事业单位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阐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

1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相比于前几年涉及的范围更加丰富和广泛,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增加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合同的签订可以更有效地对甲乙双方当事人进行约束,通过法律层面的制约,可以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事业单位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合同目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合同的执行效率和执行的质量,可以有效的防范合同风险及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对于事业单位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缺少控制风险的意识

一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没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转变和适应市场的要求,还停留在“口头合同”及“一人拍板”阶段。“口头合同”是指双方口头对合同内容达成一致,并未再签订任何协议,这种方式的采购不利于合同的履约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容易出现合同质量较低,履约能力较差、违约风险等问题。“一人拍板”主要指在无任何会议协商和比价及审核流程的情况下,领导自行决定签订合同的供应商及没有合同金额的审核。这样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缺乏了合同管理及控制风险的意识,也造成了本单位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的问题。

2.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单位并没有制定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明确的流程,只是在简单的领导审批后,认为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支付就没有风险,没有供应商选取的要求及价款商定及价款审核机制,缺乏资金使用安全意识。也有部分单位虽然有风险控制的意识,但一味的照搬上级机关的管理制度,未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作出改变,还存在合同管理制度为框架形式,没有明确各环节职责,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性不强。

2.3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

合同签订程序一般包括预算的批复、供应商的选择、价款的商榷及合同的签订,完整的合同需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后完成合同的最终签订。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的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在合同签订前的供应商选择,应根据本单位的合同签订相关规定选取供应商,避免出现指定单一供应商为所有项目提供服务的情况及选择与本单位领导或职工存在关联关系的供应商为其提供服务。另外也有后补合同程序的情况发生,在完成预算批复后在并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先完成了采购,而后补签合同,这样流于形式的签订缺少了对合同价款的审核,不利于控制资金的使用安全,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2.4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监督及验收机制

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不问过程,只求结果的态度,并未对其进行应有的监管,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隐形的风险无法及时的控制和规避。如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未对洽商变更进行及时的确认,对材料的使用质量是否满足需求没有进行监督及把控等情况都会存在履约风险。

2.5没有对合同价款支付风险及固定资产进行控制

合同价款的支付直接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合同支付风险一般包括未履行先付款、未履行完已付尾款、实际发生价款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等情况。部分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到了设备的使用,可能会出现合同价款中存在使用财政资金购买设备的情况,在项目结束后设备未纳入单位固定资产。

2.6缺少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意识

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少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意识,本着重业绩轻培养的观念,不重视职工的精神培养和专业技术培养,不积极的吸收外部先进的工作理念及优秀人员的引进,按部就班完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道路,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3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管理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按年龄及资历晋升成为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主要构成模式,这样的晋升形式也造成了单位管理理念的陈旧,领导以求“稳定发展”的思想,延续以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阻断了事业单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道路,也是这样固有的思维模式令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并没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有的优秀管理体系,造成了主观意识上缺少内部控制意识及风险防范的意识。

3.2对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的固有的运行模式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机制并不健全,制度的不健全会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意识不足,使得在合同签订及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3.3忽略程序签订的规范性

很多事业单位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合同签订程序的规范性,只注重合同签订的结果而忽视签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后期对资金使用安全的影响。规范的合同签订程序可以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在为合同的履行提供了前期辅助性的保障。

3.4缺乏监督及验收意识

事业单位在经济合同中的监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缺乏监督意识会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合同的有效履行造成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自身的权利,验收环节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验收可以使甲乙双方在交接后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降低合同风险,提高合同质量。

3.5缺乏价款支付风险意识及资产归属意识

合同价款的支付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应高度关注支付情况及支付进度,缺乏资金使用风险意识可能会造成资金使用不经济或资金的无效使用,如无资产管理及归属意识。会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等情况。

3.6对人才引进及培养认识不足

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部分事业单位的晋升机制还停留在以工作年限为尺度,以年龄及资历为标杆,使得单位整体管理上创新性不强,没有及时吸收新的管理思想,对于单位职工在思想意识及专业能力的培训较少,导致在制度建设上进展缓慢。具有高素质人才及完备人才管理机制的单位会更及时和高效的摄取当下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对制度更新的敏感度较高,有利于事业单位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完善。

4完善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强化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的意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本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金得到安全及有效的使用,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事业单位应摒弃传统管理理念、推陈出新,增强合同管理,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合同管理制度,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本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部门,明确管理部门职能及责任划分。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4.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为了尽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其次应建立健全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通常合同管理制度应覆盖合同签订前期的准备工作、合同的签订、合同履约执行、合同价款支付等方面的内容。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应做到分工明确,具有清晰的职责分配及完整的流程图,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及明确的风险责任划分,以此提高经济合同管理的效率及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4.3规范合同签订流程

经济合同种类较多,如建设工程类及货物服务类,应根据不同的合同种类及实际情况签订合同,事业单位应具备完整的合同签订流程,从项目资金审批到最后的签订应按本单位合同签订的相关规定执行,避免出现先执行后签合同,合同价款未经本单位审核部门审核随意确定合同价款的情况。规范合同签订的流程,制定明确的合同签订程序及人员职责的分配,严格按照程序要求签订合同,防范在合同签订阶段产生的相关风险。

4.4发挥监督职能,做好履约验收工作

事业单位应建立监督及验收机制,加强在经济合同管理中对合同履行阶段的履约情况、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意识,制定相关监管及验收制度,及时关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做好图片及文字记录并对产生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及整改要求。在完成合同内容后,事业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成果进行验收工作,对成果是否满足本单位需求、成果资料是否和合同约定一致等方面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结果文件。对履约过程中可能出现对风险进行提前的预估及控制,避免出现因管理问题从而产生的经济风险,强化风险控制。4.5防范支付风险,避免资产流失在签订项目合同阶段,事业单位相关审核人员应关注合同价款的支付方式及支付比例,在无行业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出现在合同未开始履行就已完成合同全部价款的支付或分次支付的情况下,在合同内容验收合格前已进行尾款的支付。应在合同履行完全部约定内容并经验收合格后支付完合同的全部价款。另外,还应关注合同价款中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如所采购的货物达到固定资产限额应及时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以免造成资产流失。

4.6加强理论学习及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依靠于各部门职员各司其职,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合同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单位应引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合同管理团队,以便于提高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更有效及专业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合同管理部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理论知识学习,充分掌握最新的法律规定及政策文件,提高合同管理团队的职业素养及综合素质,为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结论

本文主要以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发现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及风险控制意识、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事业单位缺乏监督及验收机制及合同价款支付风险及资产流失及人才培养这六方面的问题,从管理理念的陈旧、缺乏体现建设的意识、弱化的人才引进及培养等六个方面分析原因及这些原因对事业单位管理造成的影响,从而根据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意识、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增加监督及验收环节、及时跟进项目情况及资金事业情况,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及避免资产流失、加强理论学习及人才引进这六点措施建议。综上所述,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的意识,同时配备高素质、专业水平高的经济合同管理人才队伍,以此保证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冰玉.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24):68-69.

[2]欧阳彦华.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财会,2021(01):11-13.

[3]严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签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19(17):80+82.

[4]王洪君.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9(24):127-128.

[5]陶志兰.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8(07):225-226.

作者:岳佳钰 单位: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