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扩招退役士兵学情分析与教学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扩招退役士兵学情分析与教学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扩招退役士兵学情分析与教学管理

摘要:退役军人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如何让退役军人更好的再就业,职业教育是最为主要的方式。以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军招的学情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扩招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获取可靠信息和采样支撑,基于学情分析数据和结论,提出了教学目标标准不降、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导向、教学形式创新灵活、学生管理归类分层、成果认定科学严谨等具体军招教学管理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百万扩招;军招;学情

退役军人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如何让退役军人更好的再就业,职业教育是最为主要的方式。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发展需求多样化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对扩招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经严格筛选,调查问卷充分考虑扩招退役士兵在年龄阶段、成长背景、认知能力、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发展愿景等方面的特点,设计了20个问题,共完成收集5293名学生问卷,近11万条有效调查信息,开展学情分析

一、高职院校扩招退役士兵的特点

(一)年龄结构优化,年富力强特征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扩招退役士兵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岁区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处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上升期,学习精力充沛、学习需求明确,理解以及吸收新知识能力强,尤其是对线上学习掌握迅速,容易养成学习习惯。但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学习时间也比较紧张、对于线下集中学习可能会比较难以安排时间。40~50岁以上的中年阶段也占据一定比重,达到30%。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社会历练,具有较强的社会经验,对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应用上可能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地域行业较为分散,学生管理难度较大

从户籍情况来看,扩招学生农村户籍人数远大于城市户籍,占比达到59%。经过座谈、电话调查等方式,了解到的学生成长环境信息,基本上与户籍情况相符,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人数大概是城市成长人数的1.3倍,部分学生虽然在城市里长大,但仍然保留农村户籍。结合年龄布局分析,可见二十世纪60、70年代城乡之间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教育和生活水平差距。从城市分布来看,学生主要集中在沈阳、葫芦岛两个市区,占比接近学生总数的50%,同时这两个城市也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和电子商务业的战略核心基地。在紧密对接振兴辽宁产业布局特点的同时,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技能实操机会,这也完全契合了高职扩招项目的培养目标。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省大致可分为7个区域,除了沈阳周边城市外,其他区域的学生分布相对平均。从学生的从业单位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占比为27%,排名第二的是事业单位,占比为22%。这样的数据呈现也基本契合了退伍军人这类学生的特点,国家扶持的力度比较好。虽然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占比近五成,但个体经营占比12%,待业占比13%,务农占比4%,此三类群体合计占比近三成。从高职扩招退役士兵从业单位与专业相关度来看,不相关人群占比高达70%,相关仅占比30%。因此给学生管理带来较大难题,如何加强班级组织建设、配备辅导员、有效组织保障学习成效等问题较为突出。

(三)学生综合素质较强,具备学习基础条件

从退役军衔情况来看,拥有上等兵军衔的学生占比为64.1%、士官军衔占比32.7%,还有接近1%的军官军衔;近50%的学生为中共党员,政治面貌结构优良,政治素质过硬;近80%学生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文化基础较为扎实;近80%学生拥有稳定工作且具有多年工作经历,工作时间相对固定。由此可见,高职扩招退役士兵组织性和纪律性都处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状况,对学校依法依规制定的教学安排及教学要求,会有比较好的执行力和意志力。从退役时间上来看,退役十年以上的学生占了67%,退役5~10年的学生占比17%,表明这个群体已经深度融入社会,对于周围事物发展的体会,国情、省情的理解,特别是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学习需求都比较明确。

(四)认可现行学习方式,线上教学适应对位

从学习方法的倾向性和教学方式的适应度来看,有41%的同学选择了线上学习,倾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生占比为23%,另外有35%的学生遵从学校的安排。在学习形式方面,超六成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和手机操作较为熟练,对“长江雨课堂”使用较为熟练,对现行线上教学方式反馈积极,对“课件推送”学习已经较为适应,对“视频直播”有一定需求,对线上教学灵活选择学习时间较为认同,但周学习时间与次数相对较少。调查数据显示,喜欢课件推送的学生占比37%,视频直播占比33%,而对于虚拟仿真和动画,学生的接受程度较低,可能对这两种资源类型的形态和学习方式相对陌生有关;关于线上学习时间和课程推送次数,75%的学生平均每周的学习时间低于10小时,而有39%的学生认为每门课程每周进行1次课件推送或在线学习比较符合自身情况。结合前面对于年龄结构、从业单位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基本符合该批生源特点,即学生多为在岗在职,只能利用休息或者节假日进行学习。

(五)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线下教学面临考验

对于线下集中学习时间的安排,大多数学生选择下班晚上和周末进行集中学习,分别占比29%和25%,而遵从学校安排的学生占比为21%,完全没时间学习的为16%。由此可见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对线下教学的开展提出较大考验,完成线下学时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实地走访,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的教学实施方案,解决好集中授课与学生工作、生活的矛盾。

(六)证书持有占比较高,认定转换任务艰巨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9%的学生拥有不同级别,不同颁证单位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技能证书,其中人社部门颁发占比近30%,部队内部和从业经历证书占比近50%。由此可见,学生现有工作经历、相关培训经历、技术技能达到了一定水平,对学生从业岗位工作经历和过程的认证核实及证书认定等工作不可回避,但此项工作量大且复杂,标准、制度等的工作依据亟须明确。

二、高职院校扩招退役士兵教学管理措施

(一)培养标准不降,因材施教

针对上述调研过程中的情况,在未来人才培养的修订上,要从教学目标的针对性、课程体系的分类性进行调整。教学目标在满足"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合理定位高职扩招退役士兵课程学习的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根据学生的工作背景和岗位要求,进行课程模块化打包,尤其在专业方向和岗位特色模块中进行分类划分,供学生选取不同的课程包。学校需要对线上学习进行定期培训,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角度引导其自学,并依据工作经验和技能程度,适当免修相应课程。

(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导向,专业引领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职业性、技术性,要契合学生学习目标和愿景的达成度。首先,要尽快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基础认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开展国务院、各部委对于高职扩招工作要求的详细解读,尤其是加强对“宽进严出”“杜绝零考”等政策的灌输和领会。第三,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跨界性”,应区别高职在校生教学内容,要考虑到高职扩招退役士兵的学习诉求。最后,要注意学习策略构建,学习思路引导,要注意与实际应用结合,切忌照搬高职在校学生教学课件,要体现精讲、精练,要把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要求及时引入到教学内容中。

(三)教学形式创新灵活,保障效果

采用线上教学为主、线下集中面授为辅的教学形式开展扩招教学。线上教学采用雨课堂教学平台配合相关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主要形式为在线推送(学生自学)+直播教学(教师重、难点讲解),整周实训环节采用面授形式,结合学生实际工作时间个性化开展。建立教学中心,向四周辐射,以点概面,依托系统完成全省线下教学总体部署,遵从高职扩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既定目标的基础上,为学员搭建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过程,减少工学矛盾。

(四)学习安排因地制宜,强化个性化学习

学校要从建立方便学生集中学习的教学中心开始,逐步健全线下学习机制体制,尤其是实训实践课程的开展。首先,要“统筹规划、精心准备、分类指导”,充分做到线下实训教学环节“内容有标准,过程有记录、质量有保障”,实训教学过程要做到环节督导、质量把控、过程留痕。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对于高职扩招项目的政策解读,需要坚决执行因地取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建立导师制、师徒制,强化个性化学习。第三,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时长,把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的学习数据纳入到课程考核评价环节中。最后,要对课程进行分类,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提出不同的学习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学生管理归类分层

按照生源归类、层级管理、资源共享原则进行教学管理。要对教学班型、授课教师进行合理匹配。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日常在线学习数据的存储,需要配备相关的班导师进入班级,进行日常督学。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提高教学内容质量和课堂约束,同时办学单位和辅导员老师对学生开展进一步地导学和助学。对于线下集中面授环节,要联合地方电大系统等办学单位,提高日常学生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做到省校主导、系统实施、资源共享。

(六)成果认定科学严谨

必须要通过建立严谨的审核制度和学分转换机制,并认真监督和执行,从而保障科学合理地对这部分成果进行认定,尤其是从业岗位工作经历和过程的认证核实。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和1+X证书制度试点,结合学生学习工作经历和证书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学习成果认定、转换规则和实施办法,既尊重学生学习及工作所取得的过程成果,又维护学习的公平公正原则,既讲事实更重科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结语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数据和结论,结合省情、校情,坚持以深入研究学情分析为基础、以分类优化培养方案为关键、以完善完备课程体系为重点、以管理创新教法创新为突破、以信息技术多元应用为手段,确保“教好”“学好”“管好”。

参考文献:

[1]陈颖燕.“一体两翼”构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新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9):64-66.

[2]陈志凌,王玉青.“一元三化”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83-84.

[3]郭嘉玲.基于高职扩招重点群体退役士兵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12):137-138.

[4]屈原,张磊.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退役士兵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1(10):148-149.

作者:王维宏 李刚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