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然后阐述了“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接着论述了“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路径,最后提出了“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实施的保障。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现代汉语”课程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的第8条指出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1]。之后,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在新的形势下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指依据课程思政教学要求,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对课程思政取得的教学成效进行价值判断。“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质量评价可以为课程教学的方向、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标准和依据。因此,教师立足思政育人的教育要求,研究“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提升“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一、研究背景
(一)高校课程思政相关研究现状
国家政策对课程思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些政策的引领下,关于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展开。有些学者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等,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念,要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例如,高德毅等[3]认为,“‘课程思政’其实质……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刘承功[4]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包含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工作体系的一种教育体系。陆道坤[5]认为,应该“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李如占、张冬冬[6]认为,课程思政建设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并“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周芸等[7]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了“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设计。柳建安等[8]认为,需根据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许祥云、王佳佳[9]则基于CIPP评价模式,从政治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构建了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学者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研究涵盖课程目标、内容、方式、管理等,但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尤其是面对不同类别课程的评价还需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现状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部分。学生通过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能有效提升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具有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本身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也是“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目前,对于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现状,还有以下问题需深入思考。第一,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性不够。一方面,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评价与课程其他章节知识内容没能有效关联和融合;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一些要素不能连贯呼应。第二,评价数据采集不充分、不全面,方式较为单一。过程性评价中的数据采集及分析不到位;知识能力层面与态度价值层面、深层学习与浅层学习层面的方式区分度不够,缺乏指向课程目标的指标点;且现代汉语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需要多种方式的教学评价,但目前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未能满足教学要求。第三,保障反馈措施没有跟进,持续改进措施仍有待加强。具体来说,教学团队设计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信度、效度不够,数字化教学评价能力有待提升,且教学评价的结果未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中。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将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和OBE理念,探讨如何构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
二、“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课程思政课程观下的融合一体评价原则
在课程思政课程观下,各类层次的评价融为一体,共同指向课程目标的指标点。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念,需融入课程,如高德毅认为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靳玉乐、张良[10]认为,“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观的创新,旨在突破知识本位的课程观,改变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等之间的割裂状态,强调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情感的认同、价值观的引领及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进而提升知识学习境界、实现意识形态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这种理论下的知识学习,是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价值观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效果评价中的知识层面评价是对隐含了知识附加的文化意义的综合认知的评价。课程思政评价是课程整体评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课程的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等教学实施过程中伴随着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的观照。“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内容在体现专业性的基础上非常注重人文性和实践性,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连续性、持续性体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即在课程评价中需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同时,各评价环节应融为一体,共同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关联视角下评价指标及方法与目标适切性原则
评价方式及指标体系可引导价值涵养,应体现出与“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目标的适切性。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及方法需要与课程目标关联对应,并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关联且匹配一致,如此才能支撑该项目标的达成。如“现代汉语”知识层面的目标包括语言要素信息、语言规范学习,可设置客观题,采用线上测试的方式;语言认知情感态度层面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而对于语言技能、语言应用可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以支撑技能类目标。另外,小论文、作业汇报等表现性评价既可支撑价值观涵养层面目标,又可在行为层面和实践运用层面,强化对鲜活的语言现象、语言事实的分析及应用能力的考查。此外,教师要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正确的语言观指导下,掌握相关语言理论,以分析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如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发音,使其掌握正音的基本操作流程,且在沟通交际交流时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能分析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汉字书写,使其掌握汉字正确的书写形式等,此时可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
(三)OBE理念下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原则
参照OBE理念,教师需关注“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学习成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及方式引导着“教”与“学”的实施方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有助于实现评价的目的,发挥课程评价在人才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方面的作用。根据OBE“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现代汉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思政的学习结果体现在哪些方面,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标点支撑哪些课程教学目标。参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可从以下层面进行考查:汉语言系统知识、汉语言智慧策略、汉语言认知策略、汉语言学习态度、汉语言文化认同。第二,学生如何取得这样的学习结果,即课程学习实施过程。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以及引导学生采用哪些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对现代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分章节进行归纳。第三,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学生取得这样的结果。产出导向需关注学生的成果表现,聚焦学习结果。教师应关注面向学习成效的质量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及成效,然后再找出评价指标对课程目标指标点的支撑,从而从多个层面考查学生课程思政的学习结果,如语言规范应用、母语情感、文化自信等。
三、“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路径
(一)“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依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教学目标,并结合OBE理念,对符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要求的核心要素如目标、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调研,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涵养、实践行为。知识能力层面,关注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契合度。知识的学习可根据认知行为六大层次,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对记忆、理解等浅层次学习和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深层次学习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具体评价指标关注汉语言系统知识、汉语言智慧策略、汉语言认知策略等。情感态度层面,关注教、学、情感态度,实现三者合一。评价指标关注以下层面:教学话语是否易接受性强,以及课程思政的学习入脑入心的程度、汉语言学习态度、汉语言文化认同态度的形成。价值涵养层面,关注知识能力与价值涵养的融合度。注重“语言认知技能策略+语言文化自信形成”的过程评价,注重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课程思政的融合,并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评价指标关注以下方面:对汉语特点汉语魅力有正确的认知,对汉字的形、音、义的能够准确理解,通过学习汉字记录的文化经典,体味包含在经典中的各种文化信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实践行为效果层面,关注语言应用能力、语言价值观在行为中的表现。具体可设置汉语言文字应用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评价。
(二)“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的构建
通过分析“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可制定与评价指标相对应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过程量表+结课考核”。实施深层学习与浅层学习评价相结合、人测与机测相结合的知识效果评价。“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内容与知识内容是融合的,故评价方式需关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基础知识可以在过程评价中进行分项考核,具体可采用机测、客观题、情景活动设计等方式,并应用过程量表评价。如章节知识采用学习通客观题评测;朗读活动采用合作设计评价量表。同时评价维度包括活动目标、重难点、准备、活动过程,评价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等。结课考核主要围绕语言能力和价值观涵养等进行评价。如设定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成语主题展示性任务,以评测语言应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线上问卷+线下访谈”。主要调查评价学习态度及情感态度效果、价值效果。教师可通过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语言学习APP等设置调研问卷,调研学生对汉语言文化内涵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线下访谈在教学过程和课后及各类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以搜集、分析“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现状,了解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过程中的获得感、母语情感、汉语言文化自信等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学习效果。如“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A.非常认可;B.比较认可;C.基本认可;D.不认可;E.非常反对”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你认为这个‘灵魂’指的是什么”。3.以过程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语言文化及政治认同的价值效果,并根据价值效果激励其有效调控行为效果。教师可增加过程性评价中的展示作业、语言应用(如口语课堂演讲、书面语小论文写作或语言问题分析论述等)环节,从而通过观测行为应用层面的语言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形成性评价需具有连续性,结合进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并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押韵平仄韵律、对仗的特征、汉语造词法的理据、汉字的时空性、成语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等的认识。如对于中国航天相关的词语命名理据的分析作业,相关评价指标应围绕内容和形式方面构建,包括资料查阅是否充分,以及分析过程是否围绕主题词、条理是否清晰、对中国航天精神的概括及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态度、语言表达是否规范通顺流畅等。4.表现性评价在“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用的框架。教师应面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情境设置表现任务,观测学生完成任务之前、过程及之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结合现代汉语章节内容,教师可将语音中的经典朗读、词汇中的节日文化词、手抄报、汉字大赛题目准备活动策划等分别作为选手和点评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再以汉语词汇智慧的认知为例,设置文化词分析的表现任务。每个小组分主题进行活动,如分析以下词语:校训中的“厚德、博学、笃学、弘毅”等,中华礼仪用语及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成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形成简短文字解释词语内涵,并在班内分享讲解,其他学生点评讨论。在任务过程中,教师主要从四个层面进行观察:语言素质、文化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一方面,关注实际语境中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工具完成语言交际交流、进行信息传递接收的能力;另一方面,关注对汉语汉字的内涵的正确阐释、对汉语汉字智慧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态度与传承责任担当等。表现性评价需根据章节内容和评价目标,明确并提炼情境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发布表现性任务,并在任务开始前设计出评价细则。在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测相关评价点,如对母语的熟悉与热爱程度、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应用、文化自信的建立等。
(三)“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反馈及持续改进途径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尽量使知识能力层面与人文素质、教师职业道德等层面融合。如在展示性作业中,教师需注重对学习活动过程的整体了解,首先了解知识层面基础测试中学生的状态,然后观察其外显性的语言应用,即在语言交际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及表达,以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改进。教师要通过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了解教学过程和效果,分析总结开展的“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目标达成度,调研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的获得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机制,通过“评价—反思—改进”,制定持续改进课程思政评价方式的措施;完善评价体系指标及环节的设计,并应用评价结果,反思如何激励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和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产出导向,从输入、过程、输出结果等方面分析“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评价的实施路径,并做进一步优化。具体指标及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四、“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实施的保障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师资队伍的育德能力密切相关。“现代汉语”课程的特点使教师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既是评价主体也是评价对象。作为评价主体,教学团队需提升整体育德水平,高度关注课程内容中的道德教育资源,具备国家语言意识,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热爱母语,能正确应用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并了解评价指标,能够设置合适的观测点,优化评价方法。另外,作为评价对象,教师需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教学话语具有感染力,且能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概言之,教师的语言能力能够为评价指标做好行为的诠释。“现代汉语”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实施,以及反馈、持续改进,都需要教学团队有较为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以此提升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设计水平及数字教学评价胜任力,这是教学评价提升信度、效度的有力支撑。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可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并根据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落实指标的实施。“树立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11],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章节内容,如语音的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文字中的汉字智慧等,并引导其应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进行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过程评价,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调研能够有效进行。提升教学团队教师的数字教学评价胜任力,也是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和方式持续改进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要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技术水平,走向人机协同的智慧评价,使教师具备用数字技术组织沟通、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的能力,如设计调研问卷的能力、针对表现性评价设计任务及采集数据的能力、针对学习反馈评价分析数据的能力等,进而通过“评价—反思—持续改进”,进一步加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评价的效度。总之,本文参考0BE理念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通过梳理教学团队的素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要素,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涵养、实践行为等方面构建了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可以为汉语言类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卫中 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