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是必然趋势。文章结合国家战略需要、新文科学科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升级改造的需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西安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评价制度等六个方面探索了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提出的一种把创业和创新两种教育融为一体的旨在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兴起于上世纪末,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创生起步阶段(1999年至2008年)、推广发展阶段(2009年至2014年)、深化改革阶段(2015年至2018年)[1]。纵观近20年中国高校双创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双创教育内涵、双创人才培养、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双创教育模式、双创教育体系等热点问题。在“中国知网”中以“创新创业”为关键词搜索,得到24627条记录,对这些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学科分布中没有出现中国语言文学。在“中国知网”中以“汉语言文学创新创业”为主题搜索,共搜索到17条结果,发表时间分别为2014年1篇,2016年至2018年各2篇,2019年3篇,2020年4篇,2021年3篇。以“汉语言文学创新创业”展开全文检索,共搜集到文章5642篇。这个统计表明在近二十年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较多着眼于实用性更强的理工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或是整体研究,汉语言文学等人文学科,因为学科本身实用性较弱,对于创新创业教学的研究与探讨也相对较弱。因此本文主要就西安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双创教育进行个案研究,探索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对“双创”教育的重视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文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国家平台、训练项目等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由此可见国家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二)新文科建设对文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指出我国要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是与传统文科对比而言的,冯果认为:“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其目的在于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2],新文科和双创教育都指向学科交叉融合,如魏琛认为新文科强调“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性、开放包容性与技术人文性”[3],由此可见,新文科与双创教学都是为了训练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是高等教育对迅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的积极应对。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宗旨是突出“应用”,即要求开设专业紧密结合地方需要,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而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学科教材融合。与老牌大学比较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多为新建学校,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可以通过学科交叉形成新的学科方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趋势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带来了机遇,可以结合新兴专业优势与区域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升级改造的需要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专业历史悠久、学科基础深厚、教学体系成熟的传统文科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该专业由于偏重理论教学,以学术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逐渐与社会脱节。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在双创教育理念和新文科理念的引导下,注重培养文科生的双创意识,提升双创能力,培养适合地区经济文化需要的文科双创人才。综上,从国家战略需要、新文科学科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升级改造的需要来看,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都是必然趋势,大力推进文科双创人才培养是时代的选择。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及培养模式陈旧,侧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不能和社会直接接轨;二是双创课程设置存在问题,高校目前对学生开展双创教育时,并没有融入专业教育,这样就使得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培养不能融合,存在着机械化粗放化针对性不强的缺点。三是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还有待加强,一直以来,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理论教学的传统使得双创教育缺乏宏观的顶层设计。虽然该专业也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但是主要针对师范生教育,基地建设较为单一,还需要以产学研来拓展实习基地的建设。四是缺乏双师型师资,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资大多是在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弱,对学生的双创指导缺乏实战经验。五是与地方需要对接不够紧密,虽然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地方特色课程,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贯彻“从地方中来,到地方中去”[4]的理念。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首先,专创融合。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这种探索对于传统文科专业而言更加迫切,因为目前多数高校的双创教育还存在对传统文科专业开展统一授课,无法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其次,加强针对性。目前,高校主要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双创教学,应该加强对于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的培训,这样更有针对性这也是现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双创教育主要从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平台、师资建设和评价标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建立“分层+融合”的大文科培养理念
除了学校普及“双创”理念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还要建立大文科理念,构建符合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目前,我校的文科专业除汉语言文学外,还包括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等本科专业,可以探索相近专业之间的交叉部分,发挥实践教学问题导向性和学科综合性的优势,以解决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痛点问题培养学生复合型的应用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在大文科理念的基础上,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双创教育遵循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注重实践训练,专创融合、专业融合和产教融合并重,通识教育和分层培养、全员覆盖和试点实验等点面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兼顾的原则,依托文科专业群,结合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形成了“分层+融合”的核心理念。[5]1.分层理念。首先,有别于工科和经管类学生,主要围绕文化产业需求,立足我校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双创人才培养,着力于创意文案类、创意传播类和创意策划类。其次,注意区分双创实验班和文化创新项目小组,实现分层培养。双创实验班强调创新的目标导向教育,对那些具备较强开拓意识和领导能力并把创新视为职业目标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文化创新项目小组,以双创和参赛为目的,打造文创类参赛团队。2.融合理念。首先,专创融合。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省级一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为改革试点,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把在创新创业中发挥专业特长;其次,专业融合。在“交叉课程模块”“学科竞赛/双创项目板块”中组建人文、艺术、传媒、经管相结合的文科专业群,以项目制为驱动,打破学科壁垒,开辟专业合作新空间。第三,产教融合。对接企业品牌和地方文化,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需求,政行企校通力合作,共同解决现实问题。
(二)建构“通识类+特色类+交叉类+融合类”的课程体系
我校最新版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已设置双创通识类课程模块、地方特色类课程模块、学科交叉类课程模块、产学融合类课程模块。1.双创通识类课程模块双创通识类课程模块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构成。线下课程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和创新创业实训两部分。主要普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理论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主要进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创业项目孵化等。我校双创教育中心以融合、共享理念优化课程内容,引进了双创课程资源,创建了校内跨专业课程共享的课程资源,如引进了ESB创新创业国际认证平台课程作为线上课程,对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估,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对全校师生进行创新价值观、方法论、创新思维等方面培训,这些资源能够及时推动各专业双创教学内容的更新。2.地方特色课程模块。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地方文化特色,开设有《吕柟与关学》与《地方民俗文化研究》等特色课程,建立导师工作室、书院、研究院,如关学工作室、剪纸工作室、泾野书院、吕柟研究院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我校所在地区西安市高陵区及其周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开展地方文化创新实践,如洞箫、曲子词、剪纸、扎花、花馍等高陵非遗文化,高陵融媒体、民宿、老字号、泾河工业园、泾阳县产业扶贫、周边旅游景点开发等,将文科专业改造嵌入地方产业链中,主动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与其他学校形成错位发展,发挥高陵区域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人才力量。3.交叉融合课程模块。交叉融合课程模块依托我校现有专业资源,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类、大数据分析类、商业策划类等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前沿技术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包括:《整合营销传播》《新媒体创意与策划》《微电影创作》《深度报道理论与实践》《影视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媒体融合前沿》等,打通学科壁垒,组建跨学科专业群,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艺术类和经管类专业相组合,以汉语言文学双创人才培养为抓手,开发适合地方特色的交叉融合课程,形成了跨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4.产学融合类课程模块产学融合类课程模块主要体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通识教育学院产学研教学中心,现已建成由理论课课内实践、独立设课实践、第二课堂校内社团活动、第三课堂校外社会实践、第四课堂产教融合实践所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体系以专创融合、专业融合和产教融合三个重要融合为核心内容,其中,专创融与专业融合从内部进行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从外部进行协同育人,这样就建立了内外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三)采取“竞赛促进+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1.竞赛促进。我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参加的学科竞赛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筛选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比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各个年级掌握知识和专业课开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大一至大三三个学年中,每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各安排至少三门学科竞赛,引导学生每学期任选一门竞赛参加。并将学科竞赛与第一课堂的实训课程结合起来,调整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科竞赛纳入实践课程的考核中通过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推动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2.项目驱动。以专业特色项目、双创项目和高校科研项目三项带动双创教育,形成课题制实践模式。第一,专业特色项目。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语感培养和坚持不懈的写作实践,因而大量的阅读和一以贯之的写作训练必不可少,为此,我们设计了“读写核心能力培养质量工程”,旨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进行规划,将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并且力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提升核心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该项目本着持续性、系统性、实践性、制度化的原则,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出数量要求、质量要求、参赛要求、毕业要求等四大要求,明确规定学生要将阅读和写作任务与学科竞赛、双创项目结合起来,学生在毕业时需要提交一本汇编大学四年成果的个人作品集。[6]第二,双创项目。主要包括“互联网+”项目、挑战杯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创业孵化等。经过近两年的引导,汉语言文学学生参加双创项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开展双创项目申报和研究也初见成效,部分学生还取得了本专业开设以来前所未有的突破,如双创获奖、双创立项、成功创业等。第三,高校科研项目。我校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教师的科研项目团队允许学生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也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项目研究的灵感,教师大多会指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田野调研、资料收集与整理、调查数据分析、资料库建设、调研报告写作、专题论文写作等一系列研究活动。在师生合作研究过程中,师生建立了学习共同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搭建“双创服务+校内实践+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
除师范类的实践基地之外,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还积极开辟了企业实践基地,利用校企合作构建了“双创型”教育环境,进一步增进了与企业间的协作,为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1.双创服务平台。我校于2018年对接高陵科技局建成“泾野科创园”众创空间双创服务平台,为学生及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和创新服务。目前建设面积2048平方米,聘请了专业导师、企业导师、政府导师、校内导师若干名为本校学生和高陵区内有意愿投资创业的创业者们提供创业指导。该平台将我校双创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孵化融为一体,为学生双创和就业搭建平台,运行两年来,我校已有14个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成功。为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更好的融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实力,我校还与高陵区科技工信和商务局共建创新创业实验班,每班配班主任一名,实验班的每名学生指定专属双创导师,双创导师带领学生开展学科竞赛、科研课题、论文撰写与发表、实践创新、专利申请、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活动。2.校内实践平台。我校建有VR虚拟现实实验室、大学生影视创客孵化中心、虚拟演播室、数字图像实验室、录音棚、非线性编辑室、摄影摄像实验室、大学生策划展览实训基地、篆刻工作室、叶雕工作室、关学工作室、书法工作室、剪纸工作室、泾野书院、女子书院等,实训条件优良,对学生免费开放。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正在建设专业实验室,初期规划有“文学小剧场”、“录音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等,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硬件支持。3.校企合作平台。汉语言文学专业积极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协同育人基地,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能力。近三年先后签署协同育人基地达32个,汉语言文学学生人数与基地比达到26:1。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协同育人基地进行了深度合作,包括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进行实践课程的开发、邀请企业导师进入课堂、开展讲座、共同指导双创项目、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真实项目训练等。
(五)建设“外引+内培+内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外引。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主要包括外引、内培、内融等措施[7]。外引就是从政行企校等单位引进有行业背景的师资,让行业导师参与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双创课程已聘请企业导师进入课堂授课、定期开展创业讲座、指导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模拟创业实践、组建创业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内培。由于专创融合的需要,传统以理论教学为重的汉语言文学专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自身的转型。除了选派自有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外,还可以通过通过ESB平台对自有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技能大赛、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来促进教师的转型。目前,已有部分教师取得了ESB创新创业教师认证,但是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还是需要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才能达到。3.内融。内融就是融合学校现有师资,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交叉类课程模块教学和学科竞赛、双创项目都是利用校内可以利用的教师资源进行内部整合,未来还可以通过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来加强不同专业之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六)逐步完善评价制度,保障双创教育
我校已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思想和培养模式建构、毕业论文制度改革、双创平台建设、第二课堂学分和课时认定、教师科研项目制度改革等方面保障双创教育,未来还会对现有的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最大限度地给予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支持。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将学科竞赛和双创项目纳入专业课考核当中,以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双创的热情。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我校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创新创意”的教学理念,以项目式教学为主线,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整合知识体系、构建课程体系链路,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我校实行“1-2-3-5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出发点是从职业和岗位出发;二元育人环境是指校园育人环境和企业育人环境;三学期循环运行是指,每学年实行三学期制,即两个长学期,一个短学期。长学期12-18周,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短学期2-8周左右,主要进行社会实践、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专项实践教学活动。五模块教学结构包括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个性发展模块和职业认证模块。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双创教育课程、交叉融合课程、短学期实践活动,在制度上鼓励学生参加双创竞赛和项目,在就业引导上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将第二课堂纳入总学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2.毕业论文制度改革。我校已通过文件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2021年我校出台了《西安工商学院创新创业成果申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暂行办法》,学生的学科竞赛获奖成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公开发表论文、专利证书等达到规定要求,可以置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对双创成果的认可成为后续文科双创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持。当然,对于保障文科双创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除以上几点外,我们还通过举办优秀校友创业分享会,建立跨专业合作的学科竞赛团队,策划双创主题活动月等方式营造了较为浓厚的双创氛围,为加强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双创意识,引导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何江波 崔延琳 单位:西安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