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青年教师促进教学路径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本文以民办本科高校为例,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如何促进教学和科研双提升。文章分析了高校的职能以及民办本科高校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面临的困境,阐述了民办本科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出青年教师要摆正心态、不断提升、加强交流等以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民办高校
高校青年教师初入职场,面对生活压力、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常常无所适从,本文以民办本科高校为例,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一、高校职能和民办本科高校的定位
(一)高校职能的发展概述。现代大学教育起源于欧洲,最初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专门人才,具有宗教封建性质,当时的大学主要承担的职能是教学[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改革等的影响,直到十九世纪,德国洪堡特创立了柏林大学,提出以“教学与研究统一”为原则,自此,高校的科研职能确立[2]。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服务也被加入到高校职能中。近年来,我国提出高校的五大职能理论,即人才培养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及国际交流合作职能,高校的职能被进一步延展[3]。而高校教师所面临的工作也更加具有多样性,但是教学与科研仍然是其主要的工作内容。
(二)民办本科高校的定位。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升格了一批本科院校[4],这些本科院校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2006年以后,国家提倡“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得以快速发展[5]。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2,613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民办高校784所,占全国高校数量的三分之一。这些学校的普遍特点是发展时期不长,内部制度建设等受投资人管理思想的影响较大,办学理念上普遍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此类学校一般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就业为主要导向,科研水平相对较弱。此类高校在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上参差不齐,在教学质量管理和科研评价上也差异较大,各个学校间规范大不相同。此前此类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学历为硕士学历,但是随着近些年博士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的民办院校也吸引了大量的博士毕业生,师资力量逐渐增强,科研能力有所提升。
二、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难点
(一)教学能力亟待提升。青年教师新进入高校,面临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部分青年教师在学生时期并未站过讲台,教学能力亟待提升。初入高校,青年教师对课程的选择权较小,需要教授的课程与自身研究方向有一定出入,知识体系并不熟悉;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课时一般比科研型高校要多,有的教师每学期需要承担三门课程的讲授,且教授课程不固定,备课难度大,花费精力多;多数青年教师并没有教育学基础,对于教学大纲的书写,教学设计等教学基本环节并不熟悉,对高校学生心理的把握、高校学生的需求等并不了解,因此即便自身基础较牢,但是授课乏味,照屏宣科,讲授难度无法把握,导致学生接受度不高;部分青年教师经过几年教学后,教学知识较为熟练,体系也较为完备,但是平时对于教学反思不够,教学风格一成不变,改善较小,在课堂创新、学生积极性调动上仍然需要不断提升。
(二)科研突破面临困境。很多青年教师在硕博期间虽然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但是面对新的科研工作环境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一是部分青年教师学生期间虽然有研究,但是大部分是跟着导师和团队在做,训练上也主要在部分科学研究或者方法上,因此能力比较单一,在项目申报结项的全流程上缺乏经验,在论文构思、写作以及投稿的过程中较为迷茫,没有独立承担科学研究的能力;二是很多青年教师因经验不足,资历较浅,在科研上必须加入团队,但是现有的科研团队同原来的科研团队无论是课题的研究方向还是课题组成员间的分工上都与原科研团队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由科研型高校进入应用型高校,很难找到与学生期间同方向的科研团队,因此迷失了研究方向,找不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三是民办高校的评价体系各不相同,青年教师初入学校,对于学校的评价体系、项目申报类型、横纵课题申报技巧都不甚了解,因此在项目申报以及科研评价上屡屡受挫;四是科研本就是一项需要长久深耕细作的事情,部分青年教师面对短期考核压力巨大,无法静下心、沉下去做研究,对长期职业生涯非常不利。
(三)社会家庭压力较大。高校青年教师博士生毕业基本30岁左右,即便是硕士毕业也有26岁,因此初入职场,还未全面奋斗,再加上民办高校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初入职场职称较低,所以收入跟不上物质需求的增长,面临结婚生子等的生活压力,特别是青年女教师,面临生育和养育的问题,时间精力不足。此外,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民办高校的部分青年教师曾有企业工作经历,面对企业与民办高校工资的落差,也深感压力较大。在教学任务重、科研有困难,家庭压力大的多重作用下,很多教师只能将重心偏重其中之一,其他应付了事。
三、民办本科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一)回归本分,教学为重。民办本科高校基本以本科教学为主,研究生教育较少,且学生未来发展以就业为主,研究生升学比率相对较小。所以民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这是其立足之本。特别是教育部近些年提出教育要以本为本,回归本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对于民办本科高校,教学必须是重中之重,青年教师必须要先站稳讲台。
(二)科研支撑,拔高课堂。因为民办应用型院校相对于研究型院校对于科研的考核相对较低,部分青年教师入职民办本科院校后,轻视科研,只为了评聘职称做做表面文章,导致科研能力逐渐下滑。一是就授课来讲,没有科研的支撑,无法将知识的前因后果、内在逻辑讲授清晰,便无法向学生讲授学科前沿,这样的课堂只是知识的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学科的热情;二是人们所说的科研不只包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也包括教育教学的研究,对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于学生的实践,侧重于与行业的接轨,不做研究,如何与行业接轨,如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只有科研做支撑,才能讲出好课,做好大学教师。
(三)双向发力,螺旋提升。科研与教学是高校教师最主要的两项工作。在各种困境下,部分教师选择择一点发力,或是注重教学无视科研,或是偏重科研敷衍教学。但是教学与科研本就是相互促进的功能,科研好才能把课讲得更深入、更切合前沿、更引人入胜;同样教学过程也是科研成果的传播、优化的过程。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捋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扬长补短,两条腿走路,双向发力,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四、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双提升的路径
(一)迅速适应,找到团队。面对新环境,首先要做的就是角色上的转变,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部分青年教师羞于表达,不善交流,不愿或者不敢向前辈请教,不想跟学生交流,不知道如何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但须知交流是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技能。青年教师要迅速找到自己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进入团队,与团队中的老教师多交流、多学习,既要学专业知识、又要学教学方法;既要明确科研方向,又要学习项目申报技巧,尽快确定自己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迅速明晰成长路径。
(二)不断学习,自我提升。部分青年教师面临教授课程与自身专业不匹配等问题,或者教授课程一再变换等问题。此时首先要做的仍然是心态的转换,高校亦是职场,课程设置、教师课程分配等都需要统一协调。因此,青年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拿起课本,去充实自我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即便是自己熟悉的课程体系,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期也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而不是备一次课用几年。科研上亦是如此,进入新的高校环境,其在学生期间的研究方向未必适合在民办院校中研究,如果不进行区分可能会造成科研受阻,打击自信,造成更多困扰。根据新定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是科研与教学进步的共同路径。
(三)强化交流,开拓视野。高校青年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是职场新人,如若仅仅自我思考、闭门造车,其成长速度非常有限。相反,多交流是快速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重要路径。一是多与本校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既包括本专业教师,也包括其他专业教师,也包括职能部门教师,这样才可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目标要求等;二是多参与行业及学科相关会议,可以熟悉专业前沿,瞄准市场需求,强化与其他学校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三是多参加相关比赛,比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比赛中促进教学能力的快速成长;四是部分民办高校教师仍是硕士学历,进一步提升自我学历,提高平台,开拓视野。
(四)摆正心态,着眼长远。高校青年教师面临教学、科研、家庭多重压力,有时候会感觉力不从心,更是着急见到成果。然而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水平,以及家庭的经营,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急于求成,只能适得其反。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摆正心态,热爱教学、热爱科研,以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不因短期科研成果不显著、教学得不到认可而灰心沮丧。要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态,乐于教研,勤于教研,精于教研。
【参考文献】
[1]刘干成.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J].科教导刊,2020,7:75~76
[2]王博,吴涛,李红.高校青年教师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24:48~51
[3]做实高校“五大”基本职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
[4]陈大山,徐珊珊.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融合研究[J].科技风,2018,12:29
[5]陈春梅,阙明坤.我国独立学院转设的归因、现状及建议[J].教育与职业,2020,24:34~40
作者:王翠 李欣 单位:汉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