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域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发展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域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区域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发展研究

摘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物流人才有效供给作为支撑。文章在梳理广东省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广州市为例,从“量”与“质”两个维度分析了物流类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物流人才培养在“量”方面有效供给不足,在“质”方面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错配。为此,可以从物流类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量”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建立人才数据平台、引导专业科学设置等三个方面提升区域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发展的适应性。

关键词:物流业;人才培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引言

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和提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卞璐,2021)。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业逐步向资本投资驱动转型升级(陈恒等,2021)。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不同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偏低,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陶红等,2019;张俊青,2020)。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对物流类专业归属和专业名称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如将高职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名称分别调整为“现代物流管理”“智能物流技术”等并增设了“供应链运营”专业。专业名称的调整是专业外部环境变化对专业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郭燕等,2021),也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的重要方向指引。广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大省,但省内也存在明显的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适应度不高、协调水平偏低的问题(叶萍等,2012;陈基纯,2015)。广州市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物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需要通过研究明确现有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在“质”和“量”两个维度能否匹配未来物流业发展,如何动态优化与调整以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另外,现有研究多关注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较少从某个具体大类专业层面关注两者之间的适应性关系。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市高职物流类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发展的适应性,对区域高职物流类专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引,并为提升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提供参考。

2区域物流类人才培养现状

2.1全国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著的《中国物流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中国物流高等教育年度报告》等报告显示,物流类专业整体规模处于动态调减阶段:本科(含以上)层次和高职层次物流类专业开设院校逐年减少,而中职层次显著增加。与之相对应,本科(含以上)和高职层次在校生数量有所下降,而中职层次在校生数量有所提升。

2.2广东省类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2.1本科(含以上)。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在统计范围的全省本科院校中,有36所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其中招生规模比较大的为广州航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州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州工商学院等。2.2.2高职。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省统计范围内全省82所高职院校中,有62所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占比75.6%,如表1所示。2.2.3中职与技工类院校。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中职院校统计范围内的全省167所中职院校中,有118所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其中招生规模比较大的为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广东省技工、技师院校统计范围内全省有117所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其中招生规模比较大的为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

2.3广州市类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广东省高校集聚于广州。广州市已经形成由中职到本科及以上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广州市教育局数据显示,广州市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82所,每年输送1000名左右物流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物流一线作业岗位工作。广州市辖区内现有各类高职院校42所,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类专业,每年输送物流类毕业生3000名左右,主要从事物流一线管理岗位工作。广州市辖区现有本科及以上院校25所,除了医药类院校、美术类院校等外基本都开设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中山大学等院校还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每年为广州地区和全省输送大量的本科及以上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等相关工作,其中,博士毕业生多从事物流教育类工作。

3物流类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量”与“质”适应性分析

3.1物流类人才供需“量”的契合度

广东省每年培养的各类本科、高职、中职等不同批次的物流人才总数在2万名左右。由于广东省高校资源相对匮乏,考虑到广州市的城市吸引力,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到广州就业,区域外输入人才为满足广州市物流人才需求提供了部分保障。但整体来看,物流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物流企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岗位招聘缺口较大。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点。(1)广州外向型经济支撑国际物流相关领域用人需求旺盛。广州市国际物流业发展水平较高,依托白云机场、广州港和珠三角地区五大机场和广深港口群,便利的国际物流体系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发达的国际物流体系和众多的行业企业,对销售类岗位和操作类岗位的需求量巨大,每年都存在大量的招聘缺口。(2)电商物流集散基地支撑电商物流行业用人需求旺盛。电商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商物流服务的需求,带动了电商仓储物流、电商分拨物流、电商配送物流等细分行业和综合电商物流服务的增长。物流企业围绕电商产业链,提供以电商仓储、分拨与配送为核心的物流服务,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以操作型和管理型人才为主,用人需求量巨大。(3)港航类人才数量远远滞后需求。广东省和珠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在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背景下,围绕着港口,航运物流业发展潜力和发展速度较快,但广东省、广州市在港航人才培养方面明显滞后于行业需求,区域有效供给滞后。(4)物流细分行业供给严重不足或明显缺失。以高职为例,教育部2021年新高职专业目录中物流大类专业领域,广州市的专业物流人才培养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港口物流管理、工程物流管理、智能物流技术、供应链运营四个专业没有院校开设;采购与供应管理、航空物流、铁路物流管理和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四个专业只有1所院校开设。而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企业转型、社会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需求巨大,广州市航运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建设需要航空、航运物流人才支撑都显示,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在“量”方面缺乏足够高的契合度。

3.2物流类人才供需“质”的契合度

物流类人才供需“量”的契合度说明了从总体数量上供、需双方之间的平衡性,而具体到物流产业内部,物流人才供需“质”的契合度更能说明专业设置对产业发展尤其是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物流业转型升级既包括业务领域,也包括资本技术驱动领域。从业务领域看,物流业逐步从单一功能盛鑫,等:区域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发展的适应性研究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向综合物流服务,最后向供应链服务梯次升级。从资本技术驱动领域看,物流业在智能设备、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技术驱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明显。而高职物流类专业培养现状是,代表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智能物流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等高职专业开设数量,代表物流业务向一体化、定制化转型所需要的供应链运营、物流工程技术等高职专业开设数量都不足,院校缺乏人才培养能力。另外,开设数量最多的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从各个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看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时缺乏对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设备操作与运维等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错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需求,物流类人才供需“质”的契合度偏低。

4提升物流类人才培养与区域物流业发展适应性的对策与建议

物流产业的先导性和战略性定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质”与“量”高度契合的专业人才供给。以广州市为例,通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分析,广州市需要统筹协调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布局并优化调整现有结构,以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产业发展高质量人才需求。从院校角度看,院校需要结合产业发展和院校特色,重新定位物流类专业,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看,要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控制同类专业增长、鼓励开设“数量不足”专业;从行业企业角度看,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院校共同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满足行业用人需求。结合前文分析,文章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发展的适应性。(1)物流类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量”的需求。以高职类专业为例,广东省在十个专业目录中,有四个专业没有院校开设,四个专业只有1~2所院校开设,高职院校开设专业集中在现代物流管理。高度趋同的专业设置,既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用人需求,也导致同类专业同质化人才培养,导致人才供给相对过剩。因此,有必要建立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由政府、学校两个层次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引导物流类专业设置向供应链运营、智能物流技术等调整,补强人才供给短板,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人才供给。(2)深化产教融合,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产业适应性的重要抓手,职业类院校应紧密围绕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行业急需的高质量、高技能人才。比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航空物流为培养特色,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铁路物流为培养特色,在精准定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依托紧密合作企业,推动校企多方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教学资源,提升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能力,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职业院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供给。(3)建立人才数据平台,引导专业科学设置。由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如行业协会等,筹建区域物流业人才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平台监控行业用人需求与区域人才供给的整体情况,分析并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发展用人需求的适应性,设置动态预警机制,专业优先设置引导机制等,及时反馈并指导区域物流类专业调整和开设,进而提升物流类人才的有效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卞璐.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良性融合及互动发展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20):68-69.

[2]陈恒,杨博,单英骥,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能转换特征与影响效应[J].统计与决策,2021(22):172-176.

[3]陈基纯.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5):8-13.

[4]郭燕,王强,方绪军.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应然选择[J].成人教育,2021,41(12):65-72.

[5]陶红,单丽娜.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9(9):126-131.

[6]叶萍,何志锋.广东省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动态适应性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3):94-98.

[7]张俊青.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6):61-68.

作者:盛鑫 蔡芒 单位: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