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及解决策略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及解决策略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及解决策略浅析

摘要:由于素质教育意识在我国人们思想中的逐步形成,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逐步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高中生物课堂涉及知识面广泛,涵盖了生物圈、生态环境、遗传因素、DNA/RNA、转录和逆转录等多方面内容,大多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一直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为改变传统生物教学的弊端,本文从问题出发,围绕新型教学模式和科技助力生物教学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属于自然学科,涉及生物遗传和动植物体内生理反应、生态学知识等内容,以重实验和强理论为基础。生物作为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是我们教师和家长、学生都要重点关注的学科。素质教育在新课标改革后进入了教育新时期,教学理念和手段也日益成熟,核心素养培养的观念日趋深入人心。对此,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根本,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高中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引导将知识与应用双重提升。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用以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素质教育这一新型教育理念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都获得了一定成就,但反映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效果不尽如人意,整体上还存留着部分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学方式和理念上还存在着以往的糟粕,不能充分汲取素质教育之精华,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更多还是处于被动式的接受状态,知识上一知半解,应用上照搬照抄,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学生升学压力大,自我能力提升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教师对于学生实际情况掌握不充分,师生之间交流缺失等,都是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桎梏着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就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训练的状态,让学生在整体的学习中更有参与感、更具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高中生物课堂质量。二、新型教学模式辅助高中生物教学在已知的大部分教学模式中,“结构化”“一刀切”“封闭式”“齐步走”等教学模式是最为常见的。这些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有效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理解和能力提升,而是忽视了学生的天性和个体化差异,一味将学生按照一个“标准模板”进行刻画,学生的潜力得不到发挥,创造性被磨灭,阻碍了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与个人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更多采用“非结构化”“新型化”“混合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辅助高中生物教学,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教学内容充实详尽,学习气氛活泼生动,例如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促进知识的正向转化,在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助闭合链条,加强对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强化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不断推动他们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一)注重在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

一节高效且安排合理的高中生物学习课堂应当涵盖课前导入、知识点讲解、学生思考、教师解答、课后练习等几个环节,其中课前导入环节,经常被我们教师忽略,在课堂进行生活化教学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他们对所学课堂内容的好奇,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不单是课堂导入,在课中讲解和作业布置时也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提升自我能力。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设计,针对每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创设生活化情景,争取做到多角度、多方面设计,像生活常识、社会热点、自然现象、人体活动、植物变化等都可以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之中,做到为学生使用,为开展素质教育所适用。例如,在学习“无机盐”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内容,像是常见的广告语、宣传牌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等,比如常见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太太乐口服液”“钙片”等,就是很好的微量元素引入点,还可以让学生将家中相关的东西带到课堂上来,看看每个产品都含有哪种无机盐成分,教师再引入每种无机盐的作用,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加强记忆。再比如,还可以与“细胞失水和细胞吸水”内容联系起来,探究无机盐的浓度会对植物和动物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将知识学习生活化,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知识讲解和拓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无机盐的性质与应用,利用这种“生活化引入-讲解-拓展”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其概念和含义。再例如,在学习“癌变”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是否知道癌症,产生癌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带领他们引入癌症是由于细胞发生了癌变,进行了不正常的增殖,从而使细胞具有了无限增殖的能力。癌细胞还可以在上述过程中进行扩散和转移,造成机体正常器官的损伤,致人死亡。从而带领学生去拓展学习正常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发生癌变后细胞同正常细胞有何不同?常规治疗方式应用了什么生物学道理?诸如此类。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细胞癌变能产生具体的认知和了解,掌握细胞癌变的定义、特点、性质等内容。

(二)注重在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中,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能突出人本观念的。分层教学强调突出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联系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把握素质教育改革目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运用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行为更加行之有效。分层教学的重点在于,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适性的教育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知识接收方面和思维能力方面均有一定差别,因此,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要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让基础差的同学“吃得饱”,让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吃得好”,让优秀的学生“吃得优”,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的教学目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例如,在进行“细胞呼吸”内容讲解时,就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关注基础知识的记忆,帮助他们记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发生场所和产物都有哪些;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则要求对于细胞有氧呼吸三大阶段都发生什么反应、在哪里进行、有无能量释放等内容进行记忆;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在此基础上强化他们对于细胞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具体应用,像包扎伤口为何要用透气纱布、花盆要经常松土的原因、酒和醋都是如何酿造出来的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有所得。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不断发展的时代和社会对新时期人才提出的要求。单一型人才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是大势所趋。而培育这种人才,需要教师采用合理教学手段,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也要做到课堂效益最大化,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

知识学习最后都是为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而生物作为自然学科,也需要在实践中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仅是知识的传输不足以满足应试教育的需要,也不足以满足素质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需要。教师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动手带动思维,在手的带动下强化脑部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成长为手脑合一的综合性人才。而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想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达到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将书本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并应用,真正做到掌握生物知识的应知应会。例如,在实验操作中,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步骤:1.生物学问题的提出;2.假设一种情况并进行设定;3.实验的实际进行流程设计;4.操作完成得出具体现象;5.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6.得出实验结论,验证假设是否成立,不成立的话分析原因。学生可以充分在这几个步骤中验证所学知识和强化动手能力,还能有效增强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比如在学习“细胞分裂”模块知识时,就可以采用实验实践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完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发生过程之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洋葱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指出自己制作的装片属于细胞分裂的哪个时期,掌握细胞分裂的各个环节。学生还可以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变化,通过对静态的观察掌握对动态过程的理解。再例如,学生还可以刮取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收集身边唾手可得的植物细胞进行制片,在显微镜下尝试观察不同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情况,制作成实验数据表格,做好异同点对比分析,最后得出DNA和RNA的分布场所不同,加强和深化记忆。

(四)注重在教学中应用互助小组教学模式

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导致学生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老师的精力和时间始终是有限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形成“生生”互助小组,以特有人数进行组合,将知识掌握情况好的学生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合理组合,形成有效的学习帮扶小组,“一带一”甚至“一带多”都是可以的,具体还要看自身班级学生情况,这种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强化知识的正向迁移效率,提高高中生物整体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基因”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在课下调查自己家族的单双眼皮的数据,并且尝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在课堂上对他们的数据和假设的结论进行讲解,得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个结论,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去搜索调查与基因有关的人体遗传特征,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彼此之间对于生物知识的交流和探讨,激发学习欲望。教师还要对已经形成的小组进行定期检查,观察有无成绩下滑的现象,及时进行人员调整,确保小组合作模式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科技手段辅助高中生物教学

俗语有云,教无定法。现如今是个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进行同步,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如运用多媒体动画、视频或动漫等,或者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资料查找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知识储备量,发挥学习过程中网络科技的力量,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一)科技手段融入课前导学

有调查研究表明,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学可以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化的今天,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课堂导入,将有效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科技手段为构建生物高效课堂添砖加瓦。例如,在学习孟德尔遗传定理、物种起源等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相关孟德尔、达尔文的影音资料,了解他们发现上述内容的背景和过程,掌握大致内容,通过这类“课前展示”和“提问式学习”,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后续课堂内容高效展开奠定基础,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更高效地开展,为学生后续更深入地学习进行铺垫,增强学生生物素养。

(二)科技手段融入作业完成过程

学习不只是课堂的任务,课下练习和课后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否最大化地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且能够进行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在于作业的完成程度和学生作业是否进行了合理的布置。为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建设,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一些开放性的网络平台进行作业,作为学生充分掌握网络科技手段进行知识学习和作业完成的手段,帮助他们掌握生物学知识和应用原理,在查找资料、自主探究、作业完成等的过程中认识到生物学的实用性,自愿开展生物学习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查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流程、是否有过失败、实验材料的选取有何特点、除了豌豆,选取其他材料是否可行等内容,然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发现豌豆生长周期短,性状区别于其他较为单一的品种,更合适进行实验观察,而且豌豆雌雄同花,在自然状态下都为纯种,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种子发生变异等,强化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论记忆。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运用科技化手段,将多项新型教育模式有效融合在日常生物教学活动中,通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课堂与课后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上,实现知识的高效学习,打造更加全面的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倪爱勇.谈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关认识[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5):137-139.

[2]郑远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型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2):98-100.

作者:张红英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渭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