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浅析

摘要:目前,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很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响应时代的号召,对于课堂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进行了改变,但是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却存在不足,所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制约,尤其是小学数学阶段的作业布置,更应该进行内容上的优化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主。以小学数学的作业有效设计为研究主题,结合实际出发,做到合理规划,对现在小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设计数学作业的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

目前,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且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从刚步入小学就要进行紧张的学习工作,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授课,课后还布置大量的数学作业,用大量的作业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提高学习地质量上来看没有实际的意义,本文就将针对这一情况展开研究。

一、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具备更加敏捷的思维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从数学课堂上做起,做到认真讲课,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负责,还要做到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现在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作业量,而不注重作业的效率,时间久了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做到有效性,这个有效性指的不仅仅是作业内容,更是在作业的优化上以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动手能力。作业设计不是数量多,而是学生的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多,教师应该从这一点入手,提高自己数学作业设计的统筹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给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基础的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的传授知识时应该注意教学内容与作业的有效结合,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多而不精,超出学生的作业时间范围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因为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力和认知力较差,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跟得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对课堂学习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很多教师就希望在课后通过大量的作业量来弥补课上的知识点,就会布置大量的作业,因为数学本来就是很困难的,对于学生来说,课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在课后因为其他作业,也很难单独完成数学作业,占据了很多的课余时间,同时教师还会要求作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完成,这占据了家长的休息时间,很多学生只是应付性地完成作业,根本不会思考作业的过程,对着答案抄写,不仅没有对知识点进行了解,在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二)作业内容枯燥,没有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中,教师通常都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设计作业,让学生的进行抄写工作,一道题目然后写上具体的解决措施,对于好玩性较强的小学生来说缺乏有趣性,教师只是将作业布置下去,并没有进行相关的讲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更加机械,在解决数学难题时不会深入思考。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没有解决这类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本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带来的趣味,如果学生只是应付性地完成作业,那么数学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应付性的学习,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现实中的问题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作业内容综合性差,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的学习实际上是培养数学基础的过程,重点在于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基本认知,所以,在小学学习中,应该对各类的知识点进行应用,将学到的知识点进摘要:目前,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很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响应时代的号召,对于课堂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进行了改变,但是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却存在不足,所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制约,尤其是小学数学阶段的作业布置,更应该进行内容上的优化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主。以小学数学的作业有效设计为研究主题,结合实际出发,做到合理规划,对现在小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设计数学作业的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行整合归纳,才能在各种题型中采用。所以,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很多教师不关注这一点,对于每堂课的课后作业,教师只是将涉及这节课知识点的作业布置下去,而忽略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当学生写完作业之后,只有三分钟热度,第二天上课就会忘了前一天的作业内容。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是很多小学生的学习通病,小学生在数学知识思维的应用上做不到举一反三。

三、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设计的策略

(一)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按照数量完成布置的作业,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数学学习失去希望,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那么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的学习就更加困难,所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在作业的设计中进行合理的优化,保证作业内容的质量,并且还要保证减轻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压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数的认识”中,教师上完课之后通常会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课后习题,或者回家在练习本上再抄写一遍,用来加强记忆。但是,在完成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在做题时,对“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单位进行详细的思考,在脑海中会对课本上这些单位在表格中的位置进行回顾,在进行“读作”换成“写作”教学时,如在课本的第七页,课后习题“做一做”,将“三百二十六万七千五百”写作“3267500”中会对上面的“个位、十位、百位……”进行一一对应,而且还能够对得整齐,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再进行一次抄写时,学生有可能把数字与单位对偏而产生错误,对于抄写也会产生认知偏差。再如“练习一”中的第四题,“地球赤道周长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米”,因为地球赤道涉及初中的地理知识,所以学生在抄写时就会将地球简单地画个圆表示,在球体的中间画上一道横线表示赤道,准确地来说这是不对的,教师又不能详细地给小学生对讲解初中的地理知识,所以,这类图形类的题目没必要抄写,浪费时间不说,还会造成学生一定的认知偏差。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对作业内容进行设计,在课后完成书本上的课后练习时,就不应该多此一举,进行书面抄写,布置作业是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不是走形式。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进行有质量的设计,在临下课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哪位同学可以将本节课老师讲的知识点大致重复一遍,答对了的同学今天可以减少作业”,然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大致的概括,期间可以通过提问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一步判断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在内容上得到了优化,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写作业时间,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计多形式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中,因为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掌握上程度不同,对于知识点的积累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多层次地设计作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作业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同程度制订作业计划,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所帮助。例如,现在很多教师还是采用统一的、单一的作业形式,导致很多学生的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因为数学本身的枯燥复杂,教师再采用统一的作业形式,更加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多形式的作业内容。比如,在教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节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平行线开始教起,然后再拓展由线到面的知识,将平行线的两条边连接就成为平行四边形。教师讲解完之后,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练习本画出自己理解的平行四边形,在梯形的讲解上采用同样的方法。再如,在第三节课“角的度量”中,在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其他角度的测量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力进行讲解,角度区分的方法以及不同角度的测量方式。比如,很多学生分不清锐角与钝角的区别,那么在针对这一类学生设计作业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身边的实物进行观察,如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家里的墙角是什么角度,自己卧室的门在打开时能否达到钝角的状态,等等,用这种方式对角度进行区分,不仅能够掌握数学上知识点,还能够提高日常观察力。还有一类学生,本身就已经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所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作业设计,复习本堂课的知识点,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课堂提问。通过这两种不同的作业形式,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作业,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些学生就是不喜欢抄数学作业,认为这样的方式对学习没有帮助。最后,教师还应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如在数学课上,还是以“角度”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创造一个关于“角度”的作品,然后还要在作品上标注是多少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本上找到除本章关于“角度”知识点以外的其他“角度”知识点,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多,对找得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所以,想要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还应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实现多样性,即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才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力,提升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

(三)教师提高作业设计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上不懂的找老师,课后不会的找老师,小学数学的难度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在不同的年龄段掌握不同的知识点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但是,小学生数学的学习,不仅是提高数学成绩,更是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授课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中,教师在相关的课堂作业设计时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在“角”的相关知识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下课后对自己所在的教室或者校园进行观察,哪些地方的建筑物或者是物体是锐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周角等,通过课后的观察,学生进行整理,然后互相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同时正确率也是最高的,教师可以给予奖励。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在“条形统计图”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统计图,内容可以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完成,如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后者是动漫,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课后统计本班的学生有多少人喜欢看动画,然后根据人数再统计喜欢的动画名字,看哪一部动画最受学生欢迎。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进行创新化、多元化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后和学生交流,融入学生中,在课上学生对数学教师是尊敬的,在课后数学教师就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放下对教师的戒备心,才能够在学习上放松心情,在课堂上不至于因为紧张而排斥数学课。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性,能够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在作业的设计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能够帮助学生愿意做数学作业,同时还能感受到数学作业的趣味性。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在新课程改革后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作业设计得不合理,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相关的数学教师应该在自身的专业素养下对作业的设计上做到有效性,从优化作业数量以及内容开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多层次地设计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春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南北桥,2020(2):170.

[2]黄克志.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19):144.

作者:魏迎梅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