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系中对劳动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明确劳动教育的整体目标和价值内涵来丰富和发展高中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结合劳动现状给出了强化劳动教育价值实效的实践路径,旨在以此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能够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新课标修订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解读,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与普通高中课程教育体系,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以及实践途径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需要,也是高中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和职业生涯认知的进一步丰富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
应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高中生全面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理念,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来发展自身的价值。高中课程体系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将劳动教育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个重实践路径,既能够充分凸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有效地落实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有效达成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立德树人作为一项根本的教育任务,需要坚持德育为先的教学原则。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既能够引导高中生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形成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同时也能够从劳动教育这一根本理念出发,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方向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组织高中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习惯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劳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完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良好培育
核心素养理念以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核心,是新时代下的育人趋势和根本要求。在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课堂上的人文知识和教育成果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是日常劳作创作出来的,只有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人文知识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课程体系中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学科教育的价值情感,从而自觉地形成价值认同。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学生必须具备动手动脑的能力,形成较强的批判思维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劳动意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探究
(一)劳动教育缺乏重视,娱乐化倾向严重
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已经得到普及,但是由于大多数高中生面临着繁重的升学压力,无法在课程教育中将素质教育理念很好地贯彻在高中阶段素质教育体系中,导致劳动教育的实践效果不够明显。大多数学校的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课程表中作为摆设,甚至还存在一些学校都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只是将打扫卫生以及校园大扫除这样的劳动挂上了劳动教育的美称,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参与了劳动就算是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这种教育教学体系导致高中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形式化的问题十分严重,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实践能力,也导致大多数学生都会将劳动教育当作是一个休闲娱乐的项目,既没有充分尊重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和教学实效,也没有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不够认可,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
(二)劳动教育错误解读,惩戒化利用明显
劳动教育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从劳动教育的具体应用来看,由于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解读,大多数学生都将劳动教育作为一个惩戒手段,学生犯错误以后老师的第一反应不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而是通过劳动教育来惩罚学生。例如很多学校都会存在由于学生犯错误而惩罚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劳动教育产生很深的误解,学生家长也会由于学生犯了错误而让他们进行劳动。这样一来,学生在潜意识里就会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惩戒方式来看待,既无法培养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和正确引导,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也会由于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而无法构建完善的高中课程教育体系,教师在劳动实践教育过程中也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导致在综合素质培育过程中学生劳动素养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教育内容相对简单,评价标准不统一
由于缺乏劳动教育意识,在当前高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导致教育内容相对简单,大多数高中的劳动教育主要体现在值日卫生以及进行社会实践劳动等方面,在值日卫生劳动实践开展过程中,学生会认为这是他们需要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当作一种放松和休闲娱乐的教育方式。这些实践教育内容都无法真正起到劳动教育的作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提升自身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再加上很多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劳动评价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仅仅针对教育结果来进行评价,例如很多教师都会以学生在社区参加劳动实践的红印章和表格来进行劳动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都只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再加上劳动教育的成绩不计入学生的高考成绩,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劳动教育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开展实效,无法起到育人的作用。
三、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落实劳动实践
新时代下为了保障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效,需要教师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有效地落实劳动教育,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明确劳动教育的实践目标,并将这一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确保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中的有效实施。一方面,教师应当按照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及高中生的实际需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积极组织各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劳动教育来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形成较为积极的劳动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劳动品质的有效培育,让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实现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结合普通高中的劳动教育目标来注重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培育,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技能,通过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来培养劳动习惯。大多数劳动教育的目标与核心素养的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劳动实践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应当将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指向核心素养,以劳动教育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各方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的有效落实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整个教育工作中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来提升劳动素养。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鼓励学生家长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家庭事务的过程中来,例如可以通过做饭、整理卫生以及洗衣服等各种日常事务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确保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引导性价值,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劳动技术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授课活动,其他学科的老师也不能随意占用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来鼓励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从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社会环境下各方面的资源都相对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中的一些实践场所来让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获得相应劳动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这对于有效劳动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创新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强化教育实效
在将劳动教育融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创新劳动教育的各种开展形式,以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来强化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效性。大多数劳动教育都局限在课程讲解中,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日常的值日卫生作为劳动教育,这种狭窄的教育途径直接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效,在创新劳动教育途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高中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以及文化宣传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在各种学科教育中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这样一来,既能够强化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培训,也能够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在课堂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通过拓展课程的有效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例如,教师还可以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强化劳动课程,将校园文化这种隐性的课程融入劳动教育中去,这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也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自主性。
(四)丰富教育评价的各项指标,细化评价标准
为了保障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教师还应当丰富劳动教育评价的各项指标,通过细化评价标准来保障学生劳动技能的有效培养和劳动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平时表现,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来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平时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能够将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为反映学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以及劳动价值观形成情况的一个重要依据,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劳动认知以及劳动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有效地调整劳动教育的各种实践方案,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加强学段综合评价,将高中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基础目标、学习内容以及日常表现作为一个重要依据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能够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情况。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培养,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开展劳动素养的整体监测工作,由专业的机构定期开展监测工作来进行调查,充分运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手段对学生劳动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和反馈改进功能,也能够在长期有效的监测过程中保障学生的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正确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课程体系中去对于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来发展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劳动教育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向,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将其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久俊.高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2):3.
[2]张健,李明.基于学生自主实践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探究[J].辽宁教育,2022(8):4.
[3]张姝.在高中劳动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的途径[J].辽宁教育,2022(8):3.
[4]雒园.高中地理劳动教育观的培养——以“互联网+耕地认领”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4):2.
[5]王定国.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课程转型探索——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乐农”特色劳动教育的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2(5):4.
作者:欧阳珊珊 李海军 单位: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