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对音乐教学启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叶圣陶先生针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要的战略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便是要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习惯”。而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领域逐渐推出一种全新的育人思想——养成教育,这给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启示。本文主要就养成教育的内涵以及具有的重要性加以分析,进一步探索当前音乐施教的实践现状,并结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深入探索养成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实践路径,从文化导入、情景创设、游戏设置、多元赏析、聆听习惯、实践拓展、翻新课堂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养成教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聆听习惯
在新时期的教改环境下,教师需认识到教育的初衷与本质,积极学习和借鉴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优秀育人思想,强调“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将具体教育环境和活动加以优化,将养成育人理念合理地贯彻下去。
一、叶圣陶养成教育概述及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全新指导理念,主张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培育,促使其建立起优秀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品格,从而支撑其更加深入、规范地完成课程学习,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学习品质,建立起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在当前的素质课改环境下,养成教育具有的支撑作用比较突出,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树立端正的态度,建立优秀的学习品质,真正实现高品质学习素养的有效建设。与传统的常规应试思想不同,养成教育更关注对学生思想能力和综合品德方面的有效建设,能够促使学生建立起更综合全面的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与整体提升。在初中阶段全面落实养成教育,能够让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形成正确的思想态度,也能够支撑其更有动力且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参与到音乐课的探索和实践中。
二、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在初中阶段随着初课改的逐渐深化,美育呈现的地位日渐凸显,并针对音乐这一艺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以单纯说教模式开展的教学活动与新时期的教改趋势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单纯围绕基础的音乐知识进行灌输和讲解,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思维的培育,同时给学生的习惯养成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学习,这样的模式导致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因为缺乏一定的兴趣体验,导致其在课堂活动中缺乏一定的聆听意识,呈现的审美赏析与综合鉴赏等行为习惯也并不规范,再加上因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薄弱,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和表演缺乏自信,致使其在音乐表现时心理情绪比较紧张,也限制了其表现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升。面对当前的不良现状,教师需要做的是要遵循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养成教育指导思想,对具体的授课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并加强优化,从而给予学生更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其更自主地参与课程学习,建立起主动的意识和深入探索的欲望,提高整体的能动性。
三、叶圣陶养成教育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启示
(一)文化导入,强调思想观念养成
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课程,同时其中包含的内在文化含义也十分丰富。在施教期间,教师需遵循养成教育的指导理念,重点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感知意识,从而支撑其更规范地对待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因此,教师需就具体的文化素材进行有效发掘,将获得的课外文化素材与教材中的基础音乐知识进行密切的整合,以保证构建的音乐课在内容上更加充实,也能够促使整个课堂的构建更加完善和具体,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获得更完善的知识储备,实现视野有效延伸和拓展。以《国威国魂》为例。在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则可以本着“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国魂文化”的原则,搜集丰富的文化要素,包括经典的红色歌曲,如《中国进行曲》《红旗飘飘》《祖国颂》,了解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背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全面的整合,从而渲染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音乐内涵,以保证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与明了,促使其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前提下,正确对待音乐课程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赏析习惯,树立优秀的民族品质。同时,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养成教育的战略原则,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发掘文化要素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善于利用网络,根据所学的音乐主题,独立自主地搜集丰富的学习素材。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课学习中掌握丰富的文化底蕴,并进一步加深对音乐基础文化要素的感知和理解。比如说,教师可以树立“传承红色经典”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在坚定“传承经典、学习红色歌曲”的目标之后,通过网络平台自主搜集感兴趣的红色歌曲。然后通过对故事背景以及歌词内容有效剖析,让学生清楚地掌握歌词的创作意图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文化的支撑下对歌曲的学习产生较强的动力,也能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习惯。
(二)情景创设,培养良好聆听习惯和思维意识
在施教过程中,教师需遵循养成教育的战略理念,重点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以及锻炼灵活的思维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思考,从而支撑其建立起优秀的独立思考品格。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现代载体具有的依托功能,科学构建动态的情景,为学生的自主联想和深入思考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其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以《草原放歌》为例。教师可以搜集草原有关的风景,动画播放与草原主题有关的民族歌曲,如《天堂》《牧歌》,渲染更加生动且具有联想空间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聆听和感受的过程中进一步总结草原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呈现的民族习俗特点。也能够让学生在聆听与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草原的风情与魅力。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养成动脑思考的意识,促使其在整个音乐课上的学习表现更加端正。让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建立起聆听的优秀品质,使其在音乐氛围的熏陶下能够实现艺术修养和品格的有效塑造。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趣味的体验情境,在为学生播放音乐情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思维意识以及具有的语言习惯,对音乐呈现的意境进行有效赏析。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情境直观感知中进一步加深对音乐内在含义的理解与感悟。
(三)游戏设置,强化音乐参与动能
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兴趣的支撑下积极参与游戏、大胆探索,以培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主参与习惯。在游戏设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以激趣和能力培育为导向,对具体的游戏素材进行合理发掘。整合民间比较有趣的音乐习俗和趣味的游戏素材,然后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课程目标规划要求,对具体的游戏活动进行有效改良和创新设置。例如,在《念故乡》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音乐与美术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运用手中的画笔将歌曲描述的意境和风景进行直观的塑造和绘制,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力,同时也能够让整个课堂更充满生机。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设置击鼓传花、歌曲接龙等游戏活动,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更灵活且富有动力地参与到课程游戏当中。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节奏感知意识,教师则可以有效利用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合理地创设律动游戏。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具体的音乐,然后引领其跟随节奏进行动作自主创编。在律动演绎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同时也能够让其整体的协调性得到显著的提升,真正顺应叶圣陶提出的养成教育发展需求,促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与表演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优秀的身体素质,真正实现全面育人。
(四)多元赏析,促进音乐审美提升
在音乐示教过程中,教师需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加强赏析习惯的有效培育,促使其在音乐领域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并提高整体的艺术素养。在实施赏析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激趣、高效的原则,就具体的授课模式进行多元化创新,从而为学生渲染良好的赏析氛围,鼓励学生自发性、自主性地参与到音乐作品的赏析当中。以《春天的脚步》为例。教师则可以先通过文化整合的方式搜集与“春天”这一主题有关的歌曲,如《春之歌》《春晓》《春天来了》,构建更具体的音乐赏析体系,拓展课程内容的覆盖面。之后,借助微课多媒体等方式就具体的春天景色进行动画视频的有效构建,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联想空间,引导其在观察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和想象,激发其对于音乐内在含义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就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进行深入探索,帮助其建立更加深刻地审美认知。
(五)实践拓展,激发音乐表演欲望
在素质课改引领下,教师需以养成教育为目标导向,重点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促使其在形成一定自信心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表演习惯,提高整体的音乐实践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本着激励与创新的原则,就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多元创新,鼓励学生以合唱的方式参与到音乐表演当中。以《我和你》这首歌曲为例。鼓励学生以团队配合的方式合理分配合唱演出的角色和职能,做好歌曲合唱要素的划分,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默契度。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入乐器、舞蹈等其他的艺术元素,从而提高音乐表演的完整性以及氛围的感染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趣味的音乐比赛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音乐表演的氛围当中。激励其根据自身掌握的音乐知识以及形成的表演技能基础进行大胆地歌唱。在歌唱的形式上需要创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别以独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表演。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比赛实践中找到自信,并在比赛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在音乐领域的自主创新与实践热情。之后,教师综合学生的比赛表现进行科学指导,并引导学生做好心理素质调节。这样能够让其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并在实际参与表演竞赛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从容的状态,进而顺利地完成演出。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艺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自主创编节目,可以通过歌曲演唱以及舞蹈表演等多种方式完成艺术表演,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空间,促使其真正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学习习惯。
(六)翻新课堂,保持音乐新鲜感
教师需在课堂形态以及具体的教育载体方面加强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助力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借助微课具有的资源整合功能,构建智能化的音乐资源储备中心。然后,在先进载体的辅助和支撑下合理构建翻转课堂,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并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探究,建立起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说,在《瑶族舞曲》施教时,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微课中包含的文化和艺术资源,就该首歌曲进行自主聆听、深入赏析,并且就具体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深入内化和理解基础的音乐要素,提高整体的音乐鉴赏和领悟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电脑音乐具有的智能化和技术性特征,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以及其他的电脑音乐处理软件,自主对音乐作品进行改良和再创作。以培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懂得发散思维,大胆提出创新思路和想法,并主动地参与到实践创作等各项活动中,让整个音乐课程包含的内容以及活动形式更具有新意。
(七)创新评价,促进长效反思总结
在养成教育指导下,教师需重点培育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并以此为目标导向,对具体的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进行优化与创新,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反思条件。并根据自身在整个音乐课学习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自主反思,总结经验,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能够规范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反思总结自身在音乐课探索与学习中面临的困惑。然后在组内互动以及组建分享的前提下,将优秀的学习经验进行合理分享。之后,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在音乐赏析以及综合表演的具体表现,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直观呈现,带领学生共同进行自我剖析以及经验总结,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具有的反馈价值,构建长效的反思机制。同时,教师还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展开统计与分析,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领域的造诣和素质提升情况。然后以此为基准,对具体的教育实践方案进行优化创设。坚持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为落脚点,加强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叶圣陶提出的养成教育理念,在当前的素质改革背景下具有的支撑和引导地位比较突出。教师在实施音乐课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初中生的审美思维和艺术素养建设要求对具体的课程目标加以明确。并将养成教育的指导理念合理贯彻下去,以此为支撑对具体的教育模式加以优化设计,为学生渲染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其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有效赏析,提高音乐的自主学习动力,激发整体的实践表演欲望。
作者:白颖婵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