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课堂德育渗透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文教学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把德育渗透在识字与写作、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
一、在识字与写字中渗透德育
识字与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许多教师习惯以读写正确作为评价标准,只是要求学生认好字、写好字,忽略了识字与写字在德育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其实,学生所认识与书写的汉字本身从造字到结构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以“人”字为例,无论是字形结构还是字义,学生似乎都觉得不难。在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的教育内容有很多。从字形看,“人”字是立于天地之间的人形,属于象形字,预示着“人”是顶天立地的,教师由此可以强调做人就要堂堂正正,不可以随随便便;写“人”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学生所写的“人”字,让学生自主评价:哪些“人”字,看起来能够称得上“行得稳”“坐得正”。学生意识到,“人”字的一撇一捺需要写得匀称,尤其在收笔处要平齐,这样才能显示它的“稳”和“正”。在这样的识字和写字教学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所学习的汉字,而且从汉字中学习了做人的道理,初步领略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在阅读与鉴赏中渗透德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与德育联系最紧密的实践活动。阅读的文本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内容,经常包含多方面的德育因素,如单元人文主题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此外,课文中表达的人物和事件,也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材料,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金色的鱼钩》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准情感的出发点,用心去发现、体验、感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文,没办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实际上,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严重挑战,《只有一个地球》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从课文题目中的“只有”一词,我们就能够看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再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谈谈为了保护“绿水青山”,小学生可以做哪些事情,谈谈保护“绿水青山”与保护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渗透德育
在统编教材中,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作,编者确立的不同议题都从多个角度渗透了育人的因素,值得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中,通过表达真情实感来达成德育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训练是“自我介绍”,习作训练是《我的“自画像”》。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有的学生采取夸张的方式把自己的优点放大,对缺点则闭口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我介绍有正确的认识,做到实事求是,无形中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在梳理与探究中渗透德育
梳理与探究作为语文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梳理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提取符合条件的信息;探究则是根据一定的议题或重点问题深入研读,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达成新的理解与体会。不难看出,在梳理和探究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对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摘录圆明园中被英法联军掠走的文物名称,适当进行分类,再探究这些文物的价值。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无能、落后才造成了圆明园被毁灭的惨剧。总之,统编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教学契机,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和品读文本中的思想感情,使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产生水乳交融的效果。
作者:李晓军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张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