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页建筑文化多模态翻译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传统文化元素外译传播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福州三坊七巷文化元素也引起学界关注,但是,鲜有研究聚焦三坊七巷建筑文化的外译传播。本文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的文化层面,分析了三坊七巷双语官网建筑元素和建筑结构的英译,并基于Kress&Leeuwen视觉语法构图意义的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资源,分析了建筑元素的图文排版。研究发现,建筑元素与建筑结构可以采取“文字+图片”的多模态翻译方法进行图文排版;建筑文化可以依据图文信息的作用、对浏览者的吸引程度以及图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图文排版。
关键词:福州三坊七巷建筑;多模态翻译;构图意义;文化走出去
一、引言
古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三坊七巷内保存了200余座明清古建筑,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产保护,比如,王瑜(2007)从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保护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保护开发的建议;吴建铭、景秀艳(2019)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统筹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需从体制和机制上开展建设,并对文化资源做好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但是,鲜有涉及三坊七巷建筑外译的多模态传播。以“多模态翻译”为主题的国内外文献数量也不多,张佳优(2020)以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指导,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分别对《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翻译版字幕进行了示例分析,探究了各个模态是如何相互配合诠释出纪录片的整体含义的,有助于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文化;王敏、罗选民(2017)以《山海经》翻译为例,在宏观的多模态叙事体系下,有意识地将其与语内翻译、语内互文改写以及符际翻译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相互交织的互文空间,共同促进了中国神话的多模态互文重构及其在海外的传播;王小慧(2016)通过对ChinaDaily刊登的关于非洲报道的新闻图片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图像向量、接触、距离、视角、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但是,目前尚未有主题同时为“建筑”和“多模态翻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三坊七巷中英文双语官网为语料来源,分析多模态框架下三坊七巷建筑文化的翻译传播。
二、理论框架
以网页为媒介的古建筑文化翻译传播,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建筑文化元素的多模态翻译,另一方面是建筑文化多模态翻译在网页图文排版中的传播。首先,根据张德禄多模态话语来分析框架的四个层面,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其中,文化层面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39关键层面”[1]。文化层面的涵盖面很广,包括人的思考方式、行为习惯、交流模式、价值观等,同时文化层面也决定着交际的传播、形式和技术。由于中西方在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经济体制、社会政治、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进一步增加了中外人士在认识和了解不同文化时的难度。因此,从文化层面出发,通过多模态翻译方法,正确翻译三坊七巷的建筑元素和建筑结构,使外国游客真正了解到三坊七巷建筑文化是关键之处。其次,Kress&Leeuwen在视觉语法中提出,“图像的构图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功能,表明图像中的表征成分和互动成分整合成一个有意义整体的方式。图像的构图意义是通过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三个相关联的方面来实现的”[2]。其中,信息值是指不同的图片通过特定的放置位置来提供信息,即从左到右放置图片的顺序会构成“旧信息———新信息”的结构;从上到下放置图片的顺序会构成“理想信息———真实信息”的结构;从中间到周边放置图片的顺序会构成“重要信息———次要信息”的结构。显著性是指图片对观看者的吸引程度,受图片放置的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对比、鲜明度等方面的影响。框架是指通过分割线条来分割或者连接不同图片中的不同元素,若某个元素的分割度越高,表明它与其他元素的相关程度越低。三坊七巷建筑文化的翻译传播,可以利用图像构图方法,将建筑元素多元化地呈现给外国游客,从而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三、福州三坊七巷官网中建筑文化的多模态翻译分析
(一)建筑元素多模态翻译
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外国游客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与中国本土游客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并且国外尚未有类似三坊七巷的建筑,因此,外国游客在了解三坊七巷建筑元素时,更易出现认知偏差,也更易导致无效的文化传播。福州较为潮湿的气候特征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促使基础的防潮工艺和形态优美的封火墙(马鞍墙)成为三坊七巷独有的建筑元素,它们一起形成了三坊七巷独特的建筑轮廓和建筑景观[3]。然而,三坊七巷官网中,只有中文版本对马鞍墙的相关介绍,英文版本中没有马鞍墙的相关内容。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采用直译加意译再结合图片的方法,译为:Saddle-Wall(Fire-and-Wind-Proof)(图1)。直译法可以保留原文的修辞方式,使目标语言能够原汁原味地表达原语内容。封火山墙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呈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形状似马鞍,又称“马鞍墙”[4]。“马鞍”一词译为“saddle”,“马鞍墙”直译为“Saddle-Wall”。这种极其形象化的翻译会让外国游客产生联想,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配上马鞍墙的照片,会使外国游客的联想更具象化,有助于加深其印象。意译法可以根据目标语的文化和风俗对原语进行转化。三坊七巷建筑大都以木材为材料,易燃,而马鞍墙是封火墙的一种形式,有御风防火的作用。“Fire-and-Wind-Proof”不仅点明了马鞍墙防风防火的作用,而且暗示了马鞍墙是三坊七巷建筑独特的元素,达到了传播三坊七巷建筑文化的目的。
(二)建筑结构多模态翻译
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导致外国游客对三坊七巷建筑元素产生理解障碍,以及对三坊七巷建筑结构产生理解偏差。三坊七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几千年来,三坊七巷传统街区各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在不断地变化融合,因此,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单一的翻译文字难以帮助外国游客突破文化壁垒,也不能给浏览者提供全面详细的景点信息,因此,难以产生视觉影响。外国游客在浏览网站时,不能将文字描述与图片实景结合起来,导致对景点建筑的印象十分模糊,因此难以产生视觉影响。而翻译多模态翻译方式,能够大大增强外国游客对建筑结构的理解程度。比如,在三坊七巷官网英文版中,对林觉民?冰心故居的建筑结构仅用了两句话描述:“Sittingwestandfacingeast,itoccupiesatotalareaof694m2.Itusedtobecomposedofthreecompoundsbutnowitonlyhastwo.”三坊七巷建筑属于“多进天井式”民居,即多采用中轴对称、封闭内向的布局,纵向延伸的空间组织方式,形成两进、三进或是复杂的多进院落的组合群体[5]。其中,仅用“threecompounds”进行表述,既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三进”结构的含义,又不能表现出复杂而又精妙的整体建筑结构。此外,英文版在此建筑的介绍界面中只有英文文字,没有建筑图片,这些英文文字也没有对照中文版本的介绍将建筑结构完整详细地表达出来(图2)。在三坊七巷官网中文版中,尽管有大段描写建筑结构的文字叙述以及林觉民•冰心描写这栋建筑的文章节选,但是,中文版中的图片却只有一张大厅照和一张字画照片,且均非高清图片(图3)。由此可知,中外两个网站版本都没有很好地利用多模态翻译方法,向外国游客详细地讲解三坊七巷的建筑结构。笔者建议英文版的网站应当对照中文版网站的文字进行翻译,更准确、完整地描述出建筑结构,同时根据文字描述配以建筑全景、“三进”结构的照片以及建筑平面图,用图片辅助文字,使建筑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从而让外国游客更易理解建筑的结构(图4)。
(三)建筑文化图文排版
以三坊七巷官网英文版界面介绍严复故居为例,界面上只有微小的图片和文字叙述,并且图片不能点击放大观看(图5),当浏览者点击某一文字标题进入详细介绍的界面时,只有大段的纯文字叙述,也没有相对应的图片(图6)。中文版本中虽然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和两张图片,但是,这两张图片仅仅只是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图7)。中外网页的排版方式均没有实现视觉语法中的构图意义,不利于三坊七巷建筑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对福州三坊七巷建筑元素进行图文排版时,可根据Kress&Leeuwen视觉语法构图意义的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比如,网页英文版示例(如图8)与中文版示例(图9)。首先,在介绍严复故居的界面中,图片中的建筑是客观世界已存在的真实信息,文字会让浏览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和想象,是理想的信息,因此,图片应被放置于界面上方,文字应排版于界面下方。其次,由于原版三坊七巷官网英文版界面上已有严复故居的门面图,并且浏览者对门面图也有了初步印象,因此,门面图为已知信息,应被放置于左上方;建筑结构为重点介绍内容,而且属于新信息,因此,可将建筑结构平面图放置于门面图的右边。最后,由于大多数外国浏览者并不了解严复的具体样貌,笔者建议在平面图右边放置一张严复肖像照。在传播建筑文化时,门面图、平面图和严复肖像照起到了相互配合的作用,因此,这三张图中间不应有分割线,彼此间既独立又融合,且尺寸应相对一致。此外,门面图的色调应尽量真实,平面图和严复照因受功能和历史的影响,颜色均为黑白,这样才能让浏览者联想到严复在这所建筑里生活的场景,既引起了浏览者的兴趣,又让浏览者充分了解了严复的故居,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
四、结语
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战略”,目的是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但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导致外国游客在思维模式、理解角度、认知程度等方面都与中国本土游客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单一的翻译文字对三坊七巷建筑文化的传播效果有限。本研究从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理论框架”文化层面出发,以福州三坊七巷官网为例,通过利用“文字+图片”的多模态翻译方式,介绍了三坊七巷建筑元素与建筑结构,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三坊七巷建筑文化,此外,根据Kress&VanLeeuwen在视觉语法中提出的构图意义的三种资源,即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以严复故居网页界面为例,在利用“文字+图片”多模态翻译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图文排版方法,即在界面上方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放置建筑门面图、结构平面图和严复肖像照;界面下方应对照网页中文版的文字介绍放置译文,从而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帮助外国游客更好理解三坊七巷的建筑。
作者:祝畅郑 凌茜 单位: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