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入学教育主题项目式学习设计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入学教育主题项目式学习设计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入学教育主题项目式学习设计浅析

摘要: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主题重在开展适应性教育。立足课标要求统整教材内容,面向学生发展问题,统整多学科学习资源,开发综合展示评价,通过“项目确立(提炼主题)-项目设计(设计任务)-项目探究(探究实践)-项目展评(展示评价)”的项目式学习过程,帮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切身体验、创新思考、合作探究、勇敢表达,更好地适应有序的集体学习生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入学教育;项目式学习;任务

项目式学习发端于杜威的“做中学”,是由其学生克伯屈首次提出并实践的一种深度学习方式,其本质特征是指向学习者核心知识的再建构,注重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的知识,并能在行动中解决实际问题。[1]这一学习方式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具有一致性,也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课标)将其视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2]的建议。课标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学段按主题设计内容,特别在第一学段设计入学教育主题。据此,我们聚焦“入学教育”主题,立足课标要求统整教材内容,通过“项目确立(提炼主题)—项目设计(设计任务)—项目探究(探究实践)—项目展评(展示评价)”四个环节,展开项目式学习设计探索。

一、把握课标主题要求,提炼系列学习项目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上学”开始成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儿童将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文化式”“文明式”状态,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缓慢而长期的[3]。课标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入学教育”主题主要是针对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展的适应性教育,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启蒙。课标在教学提示中指出,这一学习主题重在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身份;掌握基本技能,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学会制定目标、计划,负责任、有规律地生活;与师长、同学礼貌交往,高高兴兴地学,快快乐乐地玩,萌发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一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聚焦新身份、好习惯、会生活、乐交往等,指向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法治观念等课程核心素养的启蒙。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一年级上册设置了两个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和“校园生活真快乐”,第一单元从儿童实现“学生”这一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侪社交群体,了解、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和了解新校园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儿童以积极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第二单元围绕学校生活这一生活空间及其中的重要事件展开,通过对校园环境与新生活的形式与要求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校园及学校生活的亲近感,为学生愉快、积极地适应制度化学校生活打下基础。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我们整合一年级上册两个单元内容,提炼了“我是文锦小主人”“我是行规小达人”“我是学习小标兵”三个学习活动项目。“我是文锦小主人”重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校园、老师和同学,聚焦新身份适应,启蒙校园主人翁意识,为其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素养奠定基础;“我是行规小达人”“我是学习小标兵”侧重习惯养成,立足校园不同时空的规则、礼仪学习,聚焦有序的集体学习生活适应,启蒙法治观念,并为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素养的形成做好铺垫。围绕这三个项目,我们以“我是小学生啦”为主题,开展新生开学季打卡活动(见表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教育设施等,引导学生体验校园新生活。

二、面向学生发展问题,设计项目学习任务

项目式学习的展开须围绕项目主题,了解学生对项目感兴趣的话题和困惑等,以此设计驱动性问题和学习任务。如此,项目式学习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具有开放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和调动主体能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文锦书院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入学儿童将在此学习生活九年时间,入学的“初印象”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校已有的入学教育活动表明,多数儿童从幼儿园的小环境走进九年一贯制的大校园,对陌生的环境既充满好奇又略感不安,不知道怎样熟悉新环境。许多孩子在报名时曾与家长一起初步走进校园,对学校环境有一些了解,但范围较小,仅限于一些必去的场所,开学后常见孩子在校园内“迷路”的情况。这提示我们在道德与法治入学教育主题学习中,应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不安情绪,着重解决“迷路”的问题。从熟悉新的校园环境开始,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以愉快的心态适应新生活。基于此,我们立足“我们的校园”一课教材设置的“主持人的话”,包括“我发现校园里还有……”“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因为……”“校园里有很多我喜欢的地方。你喜欢那些地方呢?”三个话题,将“我是文锦小主人”作为第一个学习项目,设置了“文锦小主人校园大探秘”活动,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校园打卡”“校园一角”“校园献策”三个任务(见图1)。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我们整合一年级上册两个单元内容,提炼了“我是文锦小主人”“我是行规小达人”“我是学习小标兵”三个学习活动项目。“我是文锦小主人”重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校园、老师和同学,聚焦新身份适应,启蒙校园主人翁意识,为其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素养奠定基础;“我是行规小达人”“我是学习小标兵”侧重习惯养成,立足校园不同时空的规则、礼仪学习,聚焦有序的集体学习生活适应,启蒙法治观念,并为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素养的形成做好铺垫。围绕这三个项目,我们以“我是小学生啦”为主题,开展新生开学季打卡活动(见表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教育设施等,引导学生体验校园新生活。

三、统整多学科学习资源,搭建任务探究支架

项目探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逐一解决项目任务的过程,逐个解决环环相扣、依次递进的项目任务本身便是逐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初入学的小学生能力有限,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必须为其提供切实的探究支架,让学生能够力所能及地完成任务,享受探究过程的愉悦,能体验到学习活动的成就感。为此,我们注重统整多学科学习资源,以不同的任务单设计,发动各学科教师参与入学教育项目式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任务支持。以“我是文锦小主人”项目为例,围绕三个任务,我们设计了三个学习单。任务一“校园打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任务单(见表2)设计了小组名称、成员、任务分工、汇报形式和活动感受等栏目,并在表头详细提示了打卡要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组建小组和分工,熟悉新同学,结识新朋友,体验同伴合作,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探究学习感受。各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校园探秘”地图,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画出探索路线,在规定时间内邀请班主任、科学老师、综合实践老师共同探索校园,打卡成功即可获得徽章一枚。探秘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做汇报交流,点评汇报亮点,并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不遵守公共规则、言行举止不文明、不注意安全等进行重点教育引导。任务“校园一角”和“校园献策”重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展开探究与表达,任务单设计重在提示表达的具体方法和要点,为学生提供思维支架。例如,“校园一角”任务单明确要求:能用简笔画画出学校全景图或局部图,并能用简单的语句介绍自己喜欢的校园一角。这一任务设计结合班队活动展开,鼓励学生求助于美术、语文、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根据任务探究过程和感受完成绘画作品并附上作品表述;结合学校德育评价,学生的作品完成可得一张锦美卡一张,表述完整可得一张锦雅卡,以此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勇敢表达。“校园献策”任务单则围绕主题学习目标,对探究过程提出具体要求:体现主人翁意识,有自己的想法,有让校园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景;同时为参加学校“小鬼当家——假如我是校长小助理”活动做好准备。这一项目任务整合班队活动,请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全程指导,帮助学生制作成果PPT或撰写演讲稿;以此为基础设计评价要求:能大胆地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可得两张锦雅卡,参加学校展示可得三张锦雅卡。简明细致的任务单为学生探索校园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他们走进校园细致观察、创意思考、勇敢表达、礼貌求助,在熟悉校园环境的愉快过程中了解各学科教师,结交新朋友,这将为其顺利适应有序的集体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四、关注项目探究表现,开发综合展示评价

评价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学评价要坚持素养导向、以评促学、促教、重视表现性评价和多主体评价等基本原则,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4]项目式学习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会形成相应的成果,这些成果实质上是学习目标(包括课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问题解决、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的有形载体,正是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的证据。因此,我们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儿童在学习、实践、创作等活动中的典型行为、态度特征,并运用成果展示、观点交流等形式,开发了“我是文锦小主人”项目式学习综合展示评价(见表3)。聚焦项目设计的不同任务,着重评价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完成度和能力表现,强调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积极思考等能力与态度。如“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遵守规则”“愿意分享、表达、沟通”,如何安全使用校园设施的“审辩思考”,“爱我校园、责任担当的理解与践行”等,指向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素养的发展。学习成果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任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组成评价团,围绕综合评价表细则展开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最终做出总结性评价。“文锦小主人校园大探秘”项目式学习活动结束后,各组将以图片(照片)、游记、PPT、微课、导图、手抄报等形式,在课堂和校园橱窗展示学习和研究成果,并纳入综合展示评价,记录在“电子成长记录袋”中。借此,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与探究主动性,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引领其未来生活。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真实情境下的符合其个性与问题需求的学习任务,激发其内生动力,实现学生的深度探究,从而使道德教育从“外在教化”走向“自主养成”,更好地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5.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9,50.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2.

作者:励娜 谢旭霞 单位:宁波慈溪市文锦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