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读思达在高中地理解题中实践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读思达”的含义即学生的学习过程由阅读、思考、表达组成。高中地理教育将“读思达”应用于高中地理解题过程,可有效开展育人工作,完善学生的人格,推动学校工作良性发展。虽然现代教育提倡在学科教学中更广泛地应用“读思达”,但在实践探索中仍有很多问题。本文研究高中阶段将“读思达”应用于高中地理解题中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现阶段遇到的困难及“读思达”在高中地理解题中的实践应用策略探究。
关键词:“读思达”;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后,探索自己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读思达”教育理念注重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建设高效课堂。高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期,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发展,“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表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影响深远。随着时代发展,高效、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呼声越来越大,如何促进“读思达”在高中地理解题中实践应用的话题也被广泛讨论。
一、在高中地理解题中实践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1.提升思维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提问、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播知识,学生通过听、看、读,从而思考,从而表达。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深入思考,表达自我个性,体验积极的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学科素养。“读思达”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知识获取、加工、应用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综合性较强,在某些解题过程中,可运用“读思达”教学法,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学生的成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要依托个人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在高中地理解题中实践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学生可以不断学习高中地理解题技能,锻炼思维能力,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提高学习质量,完善个人认知
高中地理教育涉及基础知识的记忆,部分学生通过大量做题,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无疑是虚假的。地理教育重知识,更重实践。如果仅仅以成绩来评价学习质量,无法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发挥题目的真正作用,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也将无处可寻,学生学习的重心难免偏移。在高中地理解题中实践应用“读思达”教学法,教师可通过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更加了解,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管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将“读思达”应用于高中地理解题,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地理能力,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在高中地理解题实践活动中,学生发扬自我个性,体验积极的情感,不断定义自己,从而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完善个人认知。
二、高中地理解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教育改革风潮下,大部分学校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建设高效课堂,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在高中地理解题教学改革过程中,却仍存在教学理念滞后、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方式缺失等现实性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高中地理解题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教师抓住地理教学的本质,增加师生互动,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实际能力。然而部分教师未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传统课堂教学的成效不高,偏重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的需要。如在日常的解题过程中教学流程相对固定,基本上就是讲解公式,分析题目,得出结论,紧接着布置课后作业,对知识拓展缺乏足够的重视。比如应用题中如何防治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答案非常多,“水利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那么种植海水稻是否可以防治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海水稻属于耐盐碱作物,是不是“可行的”,但很多同学就答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学生死记硬背,思想受到禁锢,知识点难以相互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题过程,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缺乏引导,学生也缺乏表达机会,课堂教学气氛枯燥,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高中是学生养成理性思维和培养地理兴趣的关键阶段。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无法理解地理知识,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后续发展,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
2.教学方法单一机械
高中学生好学,但耐心不强,枯燥的课堂更是难以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判断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并及时改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低效。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读思达”教学法对高中地理解题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的机会较少,对学生的解释较弱或是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教学进度偏慢,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甚至一些教师过分依赖“读思达”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缺乏自己的思考,在结题时对学生的指导只是流于表面,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无法有效提高。这些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故而课堂吸引力弱,学习氛围不强,教学效率低,总体成效不佳。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学校缺少创新意识,对新型教学模式缺乏应用,合作探究地理问题的教学活动较少。
3.师生互动比较少
高中地理教育对于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要求较高,在解题过程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做一个辅助者,促进解题活动的有效拓展及延伸,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大部分教师缺乏打造高效课堂的意识,课堂提问流于形式,面对较难的问题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只能等着教师给出最终的答案,导致教育实效性不高。有些学生地理基础能力较弱,对地理问题存在疑惑,或是学习态度较为消极。针对这类情况,部分教师为避免麻烦,选择敷衍了事,甚至是制止学生的提问。然而学生是敏感的,长期得不到关注与爱护,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仅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还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读思达”在高中地理解题中实践应用策略探究
1.注重解题过程的趣味性
事情越有趣,学生参与度越高。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初期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解决课堂初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解决较难的地理问题时可加入趣味元素,比如生活现象,风俗习惯等,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让其主动学习,增强教育实效性。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让学生快速将已有知识与题目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地理学习思维框架。如计算“人口的合理容量”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假设法,让学生想象如果真的有那么多人,某地会发生什么情况?以此来排除一些夸张的答案。如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教师可只展示某一座城市的部分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其他功能区由学生思考讨论补充。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教师展示的城市功能区,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并思考,再与同学相互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出来。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还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所在区域的功能区划分,如小吃街、学校、医院的分布等等。“读思达”在高中地理解题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
2.将“读思达”应用于高中地理解题,创新教学模式
将“读思达”应用于高中地理解题,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深化高中地理解题过程的探究性、合作性,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中传统师生关系被颠覆,互换角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数字化信息技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教师可根据一个地理知识点,给学生推荐一些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回家总结这个知识点的考法(如常见题型、多样化解题方法等),在网络上搜索解题相关的资源素材,制作成演示课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改进自己的课件,并在课堂上演示,讲解自己的制作作品,展示成果。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负责主持和指导,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不但密切了师生关系,还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问题总结能力。学生也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个人的特长及优势,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策略。如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知识点,基础题型一般考察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内容,可能会要求学生绘制示意图,还有可能通过选择题、探究题考察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全球性的大气环流非常复杂,如果考察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对当地气候的影响,难度较高。在解题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抓住关键信息,再进一步思考,从而表达结论。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结果。将“读思达”应用于高中地理解题中,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能力,又能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地理教学方式中,小组合作教学取得效果较为明显。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活动结束时,可由不同小组竞答,激发学生好胜心,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养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合作方法,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与成功的乐趣。教学方式的创新性、多样性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如分析“大气运动的成因”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含有的相关资料,结合初中地理知识形成初步的观点;再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最后教师在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后可通过Flash动画模拟“大气运动的形成”及“大气受热的过程是怎样的”,比起用图片、PPT展示,Flash动画更加便捷、直观,具有动态美。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读思达”把所学知识内化,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将“读思达”应用于高中地理解题中,加强师生互动与联系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通过有效的互动,及时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保障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针对“辐射差额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带领学生快速分析题目中的有用条件,用PPT中的下划线强调,引导学生列出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公式并解答。解题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保障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如部分同学可能对辐射差额的概念不了解,教师可以抽查一些同学或是让学生书写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公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顺应政府大力提倡的“双减”政策,为学生减负。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直接给出答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解决地理问题时教师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某地区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研究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如一地理问题向学生提供了某种植物的生活环境,要求学生在提供的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找到某种植物可能在的地方,并分析原因。此时学生要通过“读思达”实现认知输入、信息加工、表达输出,从而解决问题。
四、结语
高中地理绝不是通过大量的、盲目的记忆、练习就能“熟”,就能“生巧”的知识。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枯燥的教学方式、无法亲自动手的解题过程只会让学生对地理产生过多的厌倦。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将“读思达”应用于高中地理解题中,在保障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现代高中地理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玉琴.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1(06):96-98+115.
[2]万小翔.基于微课的高校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长江丛刊,2020(16):119-120.
作者:陈世耀 单位: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