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浅析

摘要: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成真正的教育目标。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需要贴近语文学科的实际也要符合高中生的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德育价值,提升学生德育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何落实德育教育要求,渗透德育思想成为教师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语文是高中基础学科之一,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语文学科,结合高中生学习习惯与情感需求,做好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与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德育学习的目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德育教育渗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在渗透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有的放矢”的原则。高中语文德育要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规律而实施,不能一味强调德育,更不能将德育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内容,这种德育思想并不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基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在语文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在阅读、习作等多方面巧妙设计,合理渗透德育思想,同时,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根据高中生的学习与表现有选择性地做好不同德育内容的渗透和实施,让德育与教书相结合,实现教学基础上的育人,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内容的同时也不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二)润物无声,言传身教

移动互联网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当代高中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异常丰富,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人的思想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具体表现为讲起大道理“侃侃而谈”,在辩论过程中丝毫不落下风。基于高中生的知识储备与德育现状,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的言传身教与润物无声,言传身教是指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大道理”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讲得清”与“”做得明”结合在一起,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传递正能量,保证德育传递的有效性,并让学生感受德育的价值;润物无声是指教师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减少“大道理”的理论指导,而是利用具体案例、具体活动来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德育、践行德育,将德育与学生发展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进而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文本分析,德育渗透

文本分析是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语文文本分析是对文章内容主旨大意的讲解与说明,在讲解过程中语文的文字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思想,其中的文字意象带有明显的情感,这些都可作为以德育知识进行渗透并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文本分析的德育渗透既可以是教师主动发起也可以通过教师抛砖引玉和学生参与的方式实现德育,具体的德育方式与内容渗透需要因地制宜。以《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为例,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于渗透劳动光荣、珍惜粮食等德育思想,在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文本内容的核心,做好具体指导,如教师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为什么会有“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通过问题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思路,了解袁隆平在田间地头工作的场景和内容,了解到“泥腿子”的真正含义,让学生认识到“院士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需要深入到田间地头”,从而实现有效德育目标。在寻找杂交水稻突破口的过程,反复计算与统计,寻找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渗透“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与克服挫折、寻找规律,坚定信心等德育内容。文本分析的过程就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在分析文本过程中每一个文本的德育内容都有所侧重,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考虑德育内容与德育的价值,积极开展德育渗透指导工作,结合文本内容的解读,让学生感受德育价值,汲取德育营养。

(二)背景介绍,德育渗透

语文课文背景介绍是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背景是语文学科学习中的常见内容,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介绍、时代介绍等,在背景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背景搜集资料、浅谈认识,也可以在背景介绍的过程中直接渗透德育内容,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学习为例,在介绍背景时强调最多的就是作者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人,介绍到这里也是绝大部分高中生学习的习惯。基于德育渗透的要求,教师可以继续拓展背景故事,除了介绍苏轼及其代表作、豪放派词人以外,还可以继续进行拓展,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此写下此词。介绍写作背景以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延伸教学内容,如什么是乌台诗案等,介绍的方式除了文字叙述以外还可以融入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等,呈现真实的写作背景,从而让学生理解面对人生不顺等境地时如何“豪放”,如何改变心境,如何矢志不渝,以此渗透德育教育。

(三)活动组织,德育渗透

语文活动是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会设计一些语文小活动,这些活动主题不尽相同但都带有明显的德育色彩,在语文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内容,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德育思想与价值,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实现德育有效渗透和指导,实现德育教育的润物无声。以《师说》中“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例,教师可以将“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德育主题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开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学生根据各自的观点自由结组,结组以后在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并结合主题辩证: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其他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反驳或认同,在活动中,学生的交流并不受到限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实现有效讨论的目标。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讨论本身就是德育渗透的过程,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了学问的重要性,对于改变高中生群体中一些不良风气,包括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分享的行为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多的认识,对融洽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总之,语文活动的设计要突出主题化的特点,根据主题教育的方式开展语文活动并实现德育教育渗透,在具体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所蕴含的丰富德育思想和内容,不断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习作指导,德育渗透

习作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习作要求学生写出真善美,写出自己的想法,而写作的内容要与德育的知识相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习作设计与主题的应用。在习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德育渗透,并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德育教育的价值。习作渗透德育对教师提出了具体的需求,需要教师结合习作与学生成长,做好习作引导与设计工作,不断探索符合高中生实际的德育方案。习作渗透德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常规思路。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要合理选择习作的主题,根据习作主题渗透不同的德育内容,以“学不可以已”习作主题为例,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时减少长篇大论的内容,转为具体的案例分析,习作不限字数和形式。在习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写了随笔:随笔内容主要是写自己对“学不可以已”的看法,列举了从古到今的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则注重对内容的讨论,写作过程中写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对“学不可以已”的看法。习作渗透德育具有天然的优势,近些年习作中,反映社会、反馈德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习作的主题和内容更加多元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习作指导,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真善美,写出自己对德育的理解,在习作过程中既要“就事论事”还要写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主张,通过不断习作探索与指导的方式,在学生完成习作任务的同时,实现习作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在习作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

(五)案例指导,德育渗透

语文案例指导渗透德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做好案例设计,从学生生活、社会中汲取具体案例并鼓励学生开展问题讨论,从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分析并引导学生加入情感道德因素,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汲取德育元素,最终实现有效德育教育与渗透指导的目标。以《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为例,在学习课文以后学生对于传统医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案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医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对医学的认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教师可以选择以新冠肺炎为切入点,为学生介绍中医介入新冠肺炎治疗以后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通过数据对比、医疗资源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医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医,了解中医的发展。此外在德育教育渗透过程中,基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实际,教师还可以播放医疗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奉献,以及为了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群众所付出的努力。基于这一点,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和案例进行讨论,学生搜集的案例从李兰娟到普通的基层医疗工作者,从网上的案例到自己居家隔离期间的好人好事,所选的案例都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案例活动的德育渗透效果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案例所反映的德育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语文案例教学过程中所选的案例要与社会、学生学情相联系,具体的案例分析的过程也要与学生学习相联系,在课程指导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案例分析的特点和德育属性,做好案例渗透与德育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在案例学习与分析过程中接受德育并理解德育。

(六)实践设计,德育渗透

语文实践设计渗透德育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种趋势。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感受语文学科的内容并在实践中践行德育思想,实现德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从而实现有效德育的教学效果。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实践调查为例,这一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德育属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当中,在调查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方向和主题,如有的学生选择调查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有的学生则调查家乡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有的则调查家乡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确定调查的主题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活动设计并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整理材料,分析数据,既可以用图表形式呈现,也可以用影像资料的方式说明,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家乡文化与变化,进而实现有效德育的目标。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这些人文因素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文化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德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三、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润物无声、言传身教,在具体渗透过程中,要从文本分析、背景介绍、活动组织、习作指导等多方面进行,在渗透过程中,逐步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品德,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毛玉萍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