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通识教育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浅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通识教育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通识教育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浅议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通识教育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随后提出了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渠道,包括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引言

通识教育属于高校中的基础理念,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之一,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拥有健康情感、博雅精神以及通融见识的完整的人,并非是从事于某种狭窄专业的专精型人才。为了全面落实通识教育理念,促进实现通识教育目标,需要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通识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内容

(一)专业知识

近几年,国内高校对于教师自身的学历要求水平持续提升,而教师在正式入岗前都需要参与相应的培育锻炼,形成基础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养。而通识教育下,高校教师应该拥有怎样的知识积累,谁负责教授相关知识,怎样证明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相关知识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等内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因为教师入职前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无法形成统一标准。而在通识教育理念影响下,高校教师应该形成深厚的学科知识积累,从而才能促进后续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自身专业学科的知识脉络和理论体系。比如高校中的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语言学、外语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积累。而我们所讲的通识知识主要是教师教授学科相关的文化知识、社科知识、人文知识以及各种先进科学知识。教师在形成丰富通识知识积累以及专业学科知识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拓展自身视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实际上,学术研究中存在大量的成功范例证明,相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通常可以变成某一学科领域的生长点、突破点和创新点。所以,教师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促进自身学科专业和学生专业密切联系起来,准确发现其中的结合点与交叉点。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合理提高自身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此需要教师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视野,避免被所学专业所限制,为学生合理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做好基础准备。

(二)专业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活动的首要问题。我国高校教师很晚才开始专业化发展,因此教师自身教育能力不适应通识教育下通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相关调查分析,高校中29%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在面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环境时,无法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应用。而其中43%的教师对于课堂监控能力不足。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教学评价、教材呈现和课堂监控等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通识教育质量。高校教师除了需要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需要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智慧。教师于整个通识课程中,应该形成相应的教学智慧。而具备良好的教学智慧后,能够引导教师准确判断、敏锐感知生成、变化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新问题和新形势,拥有准确掌握教育时机、合理转化教育冲突和矛盾的机智,能够联系教育对象实际状况和所处环境第一时间做出合理选择与决策,从而对自身教育行为魄力进行合理调节,促进学生积极融入校园生活当中,热爱创造和学习,能够主动和他人开展心灵沟通和对话,提高学生自身魅力。通识教育课程属于一种感性和理性融合的课程。教师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促进感性和理性的有效融合,除了教授各种传统知识以外,同时还需要合理营造感性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理性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能够得到某种感性享受。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通识课程。比如某一高校文学院于2015年上半年设置了两门通识实践课程,而教师只有拥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在正式授课前,通过反复亲身试验,才能确保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实践性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培养自主探究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专业精神

叶澜教授提到过,教师专业精神属于教师认真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教师育人伦理和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认识到教师的事业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状况,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走向,关系到每个家庭希望、个人生命价值和社会事业发展。针对事业形成光荣感、崇高感和责任感。形成敬业精神,为人类文明发展奉献自身的专业精神,乐于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教师专业精神是成为教师的基础条件,涵盖教师伦理和人格两种内容。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主要可以从其对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情感和态度等方面体现出来。为此,教师应该形成崇高职业理想,由衷热爱自身本职工作,同时把教书育人当成人生的目标追求,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奉献,能够在平凡岗位中作出良好成绩。通识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精神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拥有更多内容。高校教师需要准确把握通识教育具体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联系具体学情和授课内容,展现通识教育特色。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隐逸治学和胸怀天下的精神,教师应该形成理想主义精神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从而顺利培养出拥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此外,教师还需要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其中的创新除了教师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创新以外,还指教师需要形成洞察社会发展能力,能够主动创新求索。

二、通识教育下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提升渠道

(一)内部渠道

教师属于专业发展中的主体部分,同时也是全面创新实践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指导。而教师为了促进通识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强化学习专业学科知识,促进自身知识视野的不断拓展,优化自身综合素质。在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变快,为此教师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吸收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各种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能够及时抛弃知识结构内各种老化和陈旧的知识。而教师究竟是怎样学习的呢。首先,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学会独立思考。教师除了全面吸收各种新的知识内容外,还需要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对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反思,同时于反思过程中持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师除了需要深化学生自身专业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广泛涉猎,教师只有将自身发展为一种博学人才,才能将学生顺利培养成博学人才。其次,教师应该与同行之间进行积极交流、互动,促进互相学习。因为不同教师的基础认识和想法都各不相同,而各个高校教师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同样在认识和看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彼此通过交流互动、促进知识叠加,对于教师不断发展自身专业实力具有良好效果。教师还需要主动参与各项培训活动。比如多参与各个学科的示范课、学习名师、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最后,通识教育下培养的学生除了需要术有专攻和学有所长之外,同时还需要在品格、身心、智力等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除了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道德情操、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等重要能力之外,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中的各种公共事务当中,成为拥有良好社会责任意识的优秀人才。为此要求教师除了形成良好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教师只有养成善于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高尚道德情操,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二)外部渠道

教师专业化发展外部途径可以细分成国家和学校两种层面。其中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校是实施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场所,对于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学校在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中,除了需要联系学生自身需求进行考虑之外,还需要联系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考量。不断强化教研室建设,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工作机制,促进老中青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同时,高校需要在教师考核中融入教育教学能力,合理创建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力。高校还可以创建各种团队和组织,方便教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共同合作交流,促进通识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学校还应该定期针对教师开展通识教育培训活动,确保教师能够第一时间了解通识教育最新理念和发展动态,顺利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从国家层面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处于通识教育下,高校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关系到国家政策的执行。立足于某种角度分析,国家政策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所以建议为了促进通识教育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落实,国家应该组织创建更多专业教师培训机构和专业团队,在通识教育理念下不断强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深化研究。通过合理制定有效的政策,提升高校教师入职要求和专业水平,确保那些真正热爱教育行业,同时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人才能够全面投入教师行业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观念下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要求持续提升。而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通识教育观念在人们内心的印象也越加深刻,处于该种背景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不但是一种挑战,同时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育。处于通识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之外,同时还国家和学校给予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任晓敏,吴荔红.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组织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3(2):115-123.

[2]张海燕,江俊儒.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院本研修需求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21(2):13-16.

[3]董瑞婷.“双一流”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基于胜任力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10-114.

作者:冶峰 单位: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