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高考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浅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高考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高考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浅议

摘要:高考下,高中语文的考查方向也随之发生转变,更加侧重于语文知识的开放性、时效性、生活化,对学生的语文考查不再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新高考下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高中语文教学与新高考制度不相符。文章针对新高考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要求以及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旨在满足课堂教学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高考下,考试模式也逐渐从原来的“3+综合”转变为“3+3”的模式,除了对语数外三门主科进行考查之外,还需要学生从其余的六门学科中任选三科进行考试。同时,在新高考下,语文考试的方向也随之发生转变:在对语文学科的考查中,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问题分析、思维、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更加强调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考查中,知识也更加开放、时效、生活;且语文考查内容中,传统文化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一、新高考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滞后

新高考下,高中语文的考查方向也随之发生转变,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纵然新高考、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教师依然束缚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以传授基础知识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在滞后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常常是盲目性地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致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常常将学习结果作为唯一的参考,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难以满足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

(二)课堂教学墨守成规

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融入更多的教学方式,旨在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难以摆脱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墨守成规,中规中矩地开展课堂教学。在这种“阅读课文———注释讲解———总结提问”的固定流程中,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功利化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一直束缚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观念中,致使其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极强的“功利性”,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常常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并以不同模块作为载体,以知识和技能作为首要目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学目标设计过于功利化,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养并未得到提升,难以满足新高考下的要求。

(四)教学内容局限性

新高考下,高中语文的考查方向也随之发生转变:不再局限于语文教材中,考查内容更加广泛、开放。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打破教材的限制,结合新高考的要求,延伸和拓展教学的广度、深度。纵观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常常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教学,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教材基础知识教学中,对其拓展、延伸不够,忽视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如此,致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低下,难以满足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要求[1]。

二、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一)指向新高考,重塑教学观念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者,教师自身秉承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在特定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形成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行为,最终得到相应的教学结果。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从“以考试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以语文核心素养、新高考为导向,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理念,旨在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另外,面对新高考的要求,教师还应转变功利性教学,指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科学设计具有综合性的教学目标,以便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目标的驱动下,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应紧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出更加全面、系统化的教学目标,使其涵盖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真正实现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还应精准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高中生现有的语文知识结构、语文成绩、当前思维认知发展水平、在语文学科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等,科学设置语文教学目标。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指向新高考的要求,立足于教学大纲的教学,从多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而是更加关注“立德树人”要求。同时,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又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了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

(二)整合教学资源

纵观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常常局限于基础知识的灌输中。而在新高考中,语文题目中出现了一部分实践应用题,引导学生结合给出的情境进行实践操作、回答问题。为了满足新高考下的要求,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教材内容,结合课堂教学需求,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首先,教师应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教材中的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自己之歌”的教学中,针对诗词中的意象,教师就对语文教材中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含有“自然物”意象的诗词进行了整合。其次,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围绕“草”“叶”等自然物意象展开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问题的引导,并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见解。最后,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时,还应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2]。

(三)科学安排语文教学内容

面对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立足于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旨在满足新高考下的要求。首先,注重语文基础知识讲学。在新高考中,考试题目类型变化不大,杜绝出现怪题、偏题等。可以说,在新高考下的语文试卷中,包括文言文阅读、作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基础类知识题目。在整个卷面中,基础类知识题目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且这种题目得分是可控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就能够拿到满分。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以新高考大纲作为指导,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给学生预留一部分时间,对基础知识讲透彻。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行归纳,逐渐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其次,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开展教学。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还应结合核心素养下的要求,利用任务群这一概念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新高考下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主题。之后,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出与学生“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和引导下,经过思考、探究等过程,完成知识的高效学习。最后,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关注语文教材上的内容,还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之余,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3]。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高考下,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关注教学模式的创新,切实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旨在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创设情境,加深学习的深度。新高考下,必须要树立“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沟通、师生与文本进行沟通的过程”。基于此,针对一些具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单纯地依靠口头讲解,很难达到这一目标。此时,就可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旨在降低学习难度,提升高中语文学习效果。例如,在“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中,为了对历史故事重现,帮助学生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呈现魏征与唐太宗对话的情境,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借助了多媒体工具,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体验中,走进文本内容、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接着,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针对性的思考问题,以便于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思考、讨论等,共同完成语文知识的深度构建。其次,联系生活引发学生想象。基于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尊重语文学科“生活化”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展开想象,充分领悟课文中描绘的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尤其是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可促使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中,感悟古诗词中描绘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受。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描绘的思想情感,教师就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情境,结合自身的离别愁绪与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如此一来,学生在联系生活的想象中,可设身处地地感悟诗歌中的内容,逐渐缩短了自己与诗人之间的距离,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得出更多的感悟。最后,互动教学促进思维发展。激活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已经成为新高考下的必然要求。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借助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围绕其展开讨论和分析。例如,在“谏逐客书”的教学中,教师就结合文章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探究实词、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以往文言文学习中的词句积累,围绕不同的语境展开分析。如此一来,不仅激活了课堂氛围,也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真正满足了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4]。

(五)强调文化传承

结合新高考下高中语文考试卷分析,文言文的分值比例逐渐增加。面对这一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要不断增加文言文教学的比例。同时,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还应深层次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学习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例如,在“劝说”“师说”等教学中,教师就应立足于文言文背后蕴含的尊师重道文化,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强烈的尊师意识;在“陈情表”的教学中,就可立足于其背后蕴含的忠孝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苏武传”的教学中,就可融入其中蕴含的民族气节,最终促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逐渐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另外,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文言文阅读,结合教材上的文言文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以便于学生在文言文课外阅读中,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健全完善教学评价

结合新高考、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优化、改进,使其更好地满足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不再局限于学生的语文成绩中,而是将语文基础知识、思维、能力、情感等都纳入教学评价中,使得教学评价标准更加全面、客观,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还应将学生从“被动评价”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引导学生结合标准展开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明确学习中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面对这一现状,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落伍,难以满足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基于此,唯有立足于新高考的要求,重塑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关注文化传承、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等,才能更好地满足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乔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转变[J].黑河教育,2021(9):10.

[2]常青.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28):115.

[3]周晓晔.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8):26.

[4]朱武兰.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甘肃教育,2021(14):59.

作者:钟瑞芳 单位:甘肃省武威铁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