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为解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讲解不深不透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实际,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创新困境,针对具体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教学创新的方法和对策。并在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课堂体系建设等层面提出几点思考,认为教学改革是提升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以期通过深入的探讨,将党史教育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为概论课教学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实效概论课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现出较强的政治性特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密结合,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程。针对全新的育人目标,以及新时代下产生的全新的社会矛盾,概论课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使理论课发挥其重要育人作用,高校教师进行了具体的探索,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方兴未艾。从目前具体的实践来看,概论课教学改革已经取得进展,但是面对办好思政课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距离,还需要开展对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一步的思考。

一、概论课程面临的改革困境和矛盾

(一)社会快速变革与教材内容相对固定上的矛盾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教学活动,有着完整的教育体系,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思政育人功能,不同课程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职责,因此在教学层面各有侧重。概论课主要是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主要观念和内涵作出分析,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认可党的理论和政策,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针对这种课程定位,概论课教学的着力点应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并根据在实践中产生的新成果、新战略、新政策[1],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紧跟理论、实践发展的步伐。虽然概论课在新时代背景下,教材内容经过几次的修订,汇集着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但是这门理论课程,还难以将党的全新理论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这就造成党中央各项工作实践的持续推进,与概论课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上的矛盾。加之,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下,高职概论课课时安排普遍不足,在教学实践有限的条件下,教师难以完成教学内容扩展,使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不全面,概论课实施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二)理论内容和现实诠释之间的矛盾

概论课不但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特点,还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层面,对发展社会主义进行探索与实践。因此,概论课不是一般性的理论内容介绍,也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的总结,而是以现实为基本,重视历史和理论的结合,阐述在不断发展阶段,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理论内容。针对这种特征,课程教学需要在传递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诠释现实的矛盾,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然而,在新一轮的教材内容改革后,新版的教材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成科学认识上,有着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这种特征为概论课教学带来理论解释上参考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要求概论课教师要明确课程承担的育人责任,厘清概论课和其他思政课的差别,避免在教学内容上出现重复和重叠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立足于实际,直接面对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为学生解决现实矛盾提供理论指导[1]。然而,由于现实问题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利用抽象的理论解释复杂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对概论课中的理论内容理解不够深刻,或者思考的角度较为单一,会弱化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使理论知识的应用效果降低。同时,对于学生而言,面对复杂的理论内容,学生难以掌握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降低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造成课程理论传递受阻。

(三)教学方法单一和学生个性化需求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是高质量达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也需要有着独特的创新性。特别是面对成长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群体,他们受到开放性社会氛围的影响,有着个性化的追求,以及较强的个性特征。面对网络多元的信息,学生接触的知识量庞大,传统相对固定的课程内容,已经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概论课丰富教学内容,并整合网络资源,以全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但是,分析当前概论课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着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从整体上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着主要地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概论课中应用的频率不高。部分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较少的课时,难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新颖的新型教学方法,而是利用更多的课堂时间传递理论知识。这就造成理论课变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面对晦涩难懂的理论内容,表现出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态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难以保障知识的传授效果,也很难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用以解决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导致概论课育人实效性不高,课堂效果不显著[2]。

二、概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面对党和国家赋予思政育人的重要职责,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明确概论课在育人层面上承担的重要任务,以终身教育理念的全新革新,来促进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其次,概论课教学改革凸显其在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地位。概论课是思政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且时空跨度较大,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需要宣讲新的发展理论,又要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统筹好以上教学难点,需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借助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实现知识的高效传递。最后,概论课教学改革是提升育人效果的现实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新兴媒体多元文化的相互博弈,使处在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独立性的特点。面对这种现实情况,概论课教学也面临着吸引力不高,课堂话语权威性降低的矛盾和问题。落实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是提升育人效果的必然选择。

三、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一)优化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体系,增强教学活动吸引力

为进一步推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应积极落实“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个性特点、思想意识等个体差异情况,采取层次化、差异化设计思路,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可将教学目标设置成高级、中级、低级三个层次,低级层次应设置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为目标,设置趣味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了解概论课知识而非刻意安排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中级层次应让学生获取知识逻辑性,适当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级层次应设置拓展式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概论课专业知识与理论精神的同时,巧妙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另外,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后,应根据教学目标优化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来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可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在网络中搜索与概论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最好是生活实例、真实案例、史实等。将其整合汇总,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导入课堂,有利于将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简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概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还可通过融合教材内容导入一些国内热点新闻话题、著名历史人物等,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分析,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概论课主要内容[3]。

(二)积极引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若是仍采用传统灌输式、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主动深入学习,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因此,应针对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特点、个性偏好、学习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多样化、符合学生学习行为与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第一,积极引进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微课、小组合作、情境创设等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教师提前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提炼出来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慕课和教师发送的学习课件展开自主预习,提前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需要讲解的重要内容。然后,在课件制作环节,应强调理论分析,保证授课内容精炼,内容应准确复原当时历史场景。到了课堂教学环节,应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教学微视频,配合背景音乐在课堂中播放,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真实还原当时历史情境。之后再积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互动与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围绕教师播放的教学视频展开交流,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讲想法,大胆创新。第二,采用史料教学法。针对现实问题选择与现实社会发展状况相符的历史资料,导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深入剖析典型关键的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当前形势与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通过对比与思考,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应积极把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契机,明确认识到网络是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围绕教学内容与目标,开辟与专业学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第三课堂”—网络学习。网络学习具有超越时空、随时随地、每时每刻开展教育活动的优势,应充分借助学习强国、学习通、腾讯会议、微信等平台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利用线上平台开展专题教学活动,以线上直播互动形式教学;开展主题讨论活动,由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起主题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最新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展开主题讨论,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课内外对接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所学知识吸收内化

开展课内外对接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实践将所学知识完全吸收内化,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成为自己的精神内核。一是可通过积极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集中观看《伟人毛泽东》《开国大典》《邓小平》《周恩来外交风云》等影视片段,引导学生系统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历史背景、人生哲学、价值观与理论创建过程。将缺乏情感要素的文字转化为“有血有肉”的科学理论呈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增强概论课理论讲授的亲和力。三是开展主题演讲大赛、辩论会、情景剧等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上台发言、演讲或辩论,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概论课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四是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或周边革命旧址、遗址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调研,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开放历程与现代化建设成果,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五是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农村,了解“三农”现状,加深学生对党的农业政策的理解与认识。

四、结语

概论课作为思政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以及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发挥的重要育人作用。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革新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核心目标和根本方向,使理论的传递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教育改革的引导下实现全面的变革。同时,积极构建全新发展形势下的课堂话语权力,使教师能够提升自身的引导力,保障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能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根据现实的发展目标,使概论课不但在理论知识讲解上发挥作用,还能培养出立场坚定,富有责任感的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岳素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专题教学的若干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20,20(3):109-112.

[2]张睿.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性探析——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95-97.

[3]委华,苏平燕,薛小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7):55-57.

[4]焦连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国梦”专题教学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9):103-107.

作者:郑晓辉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