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企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近年来金融系统案件频发,揭示出一部分地方金融企业廉政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关联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下确立两者的共生关系,有利于推动地方金融企业在廉政建设、学术运用、科技创新之间良性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廉政建设;实体经济
1引言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式经济发展之形态体现在不断了解理论联系实践的方针,随着“共同富裕”为总纲领的共同发展关系应运而生,进一步量化为量变因子与应变因子之间的不断攀升运动,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深化地方金融企业廉政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新里程。首先,在物质及存在形式方面,其特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自行运转,更不会因地方金融企业任何人员的主观意识而转移,而是由廉政建设指引下的国有金融企业对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相对运动的状态。其次,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方面,阐述出从实际的客观事实出发,物质是决定意识的,意识是反作用于物质的。梳理近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的成果表明,正确的廉政建设意识会促进地方金融机构的客观良性发展,在此传导下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比比皆是。最后,在量变质变规律方面,事物在矛盾力作用下的适度原则是经济发展的良方益药。改革开放40余年的积淀过程,现阶段已由粗放式的开发转型为高精尖、高质量的发展,质变的稳定离不开廉政建设的执政能力,并进一步表明金融企业廉政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同比关系,致力于指导提升地方金融企业执政能力与廉政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地方金融企业主业的供需矛盾,最终实现廉政建设下的地方金融企业与实体经济高质量的共生发展。
2金融企业廉政建设概述
2.1思想上确立企业廉政建设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三位一体的理论涵盖之广泛,下沉到地方金融企业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地方金融企业在廉政建设投入的程度决定企业进阶发展的内在动力,既是其内化发展的制度根基,也是其现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国有金融企业强化廉政建设的核心内容势在必行,并成了其内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进一步体现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之根本;落实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方面,防止企业管理者在权力运行、权力贯穿、权力影响力等事物中发生“移公花接私木”的事件,还要预防导致干部产生逆淘汰、滋生腐化等一系列问题,其监督与管理的责任问题必然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廉政建设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其内涵不仅仅是各级组织干部参与企业管理的运行,上行下效的廉洁传导还应包含内部全员的积极参与,进而延伸到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
2.2实践中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实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本方针,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的同时,实现“十四五”期间稳经济、保民生的重要使命。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地方金融企业经营重心须顺应新时代双循环步伐下部分行业领域“调结构、补短板”的总基调,既要做好服务实体经济,还要扩大支持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近年来,部分产业交替创新发展下发生了不可避免的行业更迭风险,地方金融企业配合政府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任务凸显出来,与此同时企业尚须在创新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下足工夫,进而行之有效的落实内外部多项举措,共同致力于实现全面普惠金融的大策略和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的小需求;地方金融企业应运用马克思生态思维原理开展对长期价值的动态探寻,如人口流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与金融周期、产业联动发展等宏观及微观因素。
2.3论证下说明两者同比发展的一致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经济运行须保持在良好区间,地方金融企业廉政建设之深化在于统筹兼顾好宏观政策下达后的周期换挡及市场调节。首先需坚持“两个不动摇”促使金融供给结构的优化,进一步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社会分配理念。其次,在强化风险管理方面,随着国内外政治及经济环境的相应变化,地方金融企业在传统经营及非标业务中的风险不断显现;最后,建立落实地方金融企业廉政建设责任与金融事项风险处置机制双轨制,对于重点领域、高危行业的风险隐患进行“日、周、月、季、年”监测,有利于压实处置风险及共生发展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对地方发展不平衡的领域提供供给侧改革的强大支撑,并完成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致力于实现203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景目标。
3金融系统案件定向分析
3.1金融案件频发
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查处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2019年1至10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金融系统违纪违法案件5500余件。近年来,金融系统性案件频发,揭示出思想政治工作疲软、管理层履职不到位、经营理念与政府战略不符等问题。主观方面:私欲膨胀下的三观扭曲,盲目追崇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利于企业的形象及发展;一些掌权者之所以沦为违法者,其侥幸心理是走向不归路的根因。客观方面:政治信仰、行业规矩、权力效应等方面存在严重偏离主线的行为,必然会导致思想上的庸俗,错误地认为权力等于利益;监督客体意识存在特权思想,并产生了身份优越感,进而出现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的现象,甚至片面地认为被监督是降低威信、软弱无能的表现。
3.2内部监管不力
首先,内部的监管制度缺失。对“一把手”监管不到位,体现在监督机构人员法治意识淡薄,导致日常执行监督薄弱。由于机制体制不够健全完善,目前对“内部监督”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适度性。其次,从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来看,内部监督机构也不健全、不统一,有的把干部监督工作放在干部室、有的放在办公室、有的放在机关党委或支部,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干部监督机构。其一,监督标准不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备的上下统一的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制度体系,各地在自我监督上没有可操作性,易成为摆设。其二,监督程序混乱。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的工作程序规范还不够健全,忽视事中控制和监督,如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有时存在初查、调查、处理“一竿子到底”等问题。
3.3外部监督失效
外部监督难以到位,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忽视监督;二是社会难以监督;三是干部不愿监督。纪检监察系统外的党员干部身为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对象,有的可能自身不是很“清白”,加上忌讳纪检监察干部利用权力打击报复,他们往往不愿意或没有勇气去监督纪检监察干部,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一个完善具体的约束制度。
4当下实体经济现状分析
4.1后疫情时期实体经济格局的重塑
由于西方国家疫情的反复影响致使上、中、下游供应链的部分中断,进而引发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大,直面带来实体经济衰退严重,以及加剧微观经济复苏的矛盾。回视国内后疫情时期经济面,正处于内在控制与外生因素稳中有序的状态,在大循环背景下释放出更多的内需市场活力,但生产资料不统一与生产过度化之间的矛盾会导致生产过剩、通货膨胀、经济不均衡等危机。步入“十四五”期间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能力须适应供给能力的发展要求而全面系统推进产业转型。一方面,在供给端,实体经济各类商品的适用性划分比例产生偏离,其失衡导致生产过剩,进而形成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在需求端,梳理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的少数集权化、过度集中化导致地方金融企业的主业成本摊高,并进一步体现在市场经济的收入与支出的均衡分配。地方金融企业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在廉政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的双目标指引下,配合政府实施提升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优化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扎实推进其内部净化的同时,致力于形成外部的新型竞争优势。近两年,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盈利的机会,而部分股市、债市、期货等金融市场异常活跃,货币的流动轨迹说明国家释放出的流动性有一定比例没有出现在对应的行业及领域中,从而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还有些许概率反向传导产生金融危机。
4.2极端气候下廉政的低碳实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碳排放的加剧导致各行业产生蝴蝶效应,并扩散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廉政建设成为解决当下低碳经济良性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气候变化对低碳实体经济的推进存在影响,地方金融企业尚须配合政府统筹做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减碳工作。廉政建设指引下的地方金融企业在稳步研究各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的数据时,不仅反映出部分行业存在运动式“减碳”的问题,还分析出花样减碳问题不利于经济稳定运行,并带来行业冲击和风险隐患,下一步着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碳的关系成为重中之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地方金融企业廉政建设下的低碳实体经济利好明显,金融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目前,各国为应对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均采取高强度的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量化宽松,反哺实体经济中执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这些措施将会直接影响金融属性下的市场稳定和资产波动的增减值,但后疫情时期国内经济的稳步攀升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加大,足以说明廉政建设对于低碳实体经济的良好运行具有新时代鲜明性保障。在当前经济持续向好的形势下,国内经济市场孵化出数字新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世界经济格局重塑带来的变化,数字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权重不断增加,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国内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全年GDP的34.8%。后疫情时期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的运用增加,体现在数字经济拉动实体经济增长、控制疫情影响、极端天气预警等方面的作用明显,进一步深化尖端科技从而为地方金融企业提供支撑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并积极地绘制出一系列经营管理链条上各个节点的运动形态。
5廉政经营促进经济发展
5.1加大廉政学习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思想教育建设,提升主要管理岗位的廉政思维、承载能力、责任担当等,并加强建立健全新型金融业态的制度,有助于廉洁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及健康发展的体系中。落实责任归根到底是坚守廉政底线和主动风控管理的能力,地方金融企业不仅要强化金融市场的风险预警机制,还需要具有完整的金融风险处理制度事项,实现进一步主动把控风险敞口的同时,运用“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施其法律法规现代化建设,致力于促使企业在制度合规中依法经营、在市场浪潮中提升风控、在廉政学习中筑牢思维底线。
5.2培育新型金融人才
结合金融新业态发展的实际工作要求,着实完善地方金融企业内部人才建设,同时回归清爽的同志、同事关系,进而创造出适应“十四五”期间的金融市场机制。通过开展数字技术全景应用的试点工程和业务培训,开创提升企业高效管理能力、数字化经营策略等新举措,进而提高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超前意识。数字经济是导流金融市场的有效手段,为国内战略布局下的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等注入新鲜血液,并推动企业树立后疫情时期的核心竞争力,其不仅体现在实体经济与大数据等科技结合的人才建设、技术运用方面,还能依托新型数字经济人才在企业主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市场经济活力。
5.3强化金融企业监督
落实主体责任,促进经济共生发展。党的十九大会议指出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一项便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而地方金融企业廉洁文化是实现企业改革发展方向的指引,强化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有力抓手,并进一步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效能。地方金融企业与实体产业供需发展在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下,不仅带来了精准的经营管理、高效的市场创新,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和化解潜在风险是实现实体经济共生发展的必要要求。地方金融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润滑剂,从根源上尚须严格遵循金融监管条例,发展中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同时,致力于服务好国内外双循环经济的伟大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党风廉政建设与金融企业文化关系探析[J].现代金融,2004(5):35-36.
[2]王少华,上官泽明,吴秋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助力企业创新:基于金融化适度性的视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22(3):19-34,
作者:段慧芳 张哲 单位:山西国信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