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作物种植技术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作物种植技术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作物种植技术研究

农作物种植技术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粮食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需要特别重视。这需要在不断完善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的同时,采取系列措施来满足人们食用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健康食品的愿望。本文就渠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安全绿色食品

随着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并且更加关注安全、营养、绿色、无公害的农作物。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符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期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得到快速发展。

1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含义以及特点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的区别,主要是在要求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确保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及品质,还需要确保整个水稻种植过程绿色、无公害,以此来满足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有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旱能力强、降低农作物对化肥和农药依赖性;生产产品无污染、安全、营养、健康、优质;保护周边生态及水土环境、减少农户在种植和管理期间的工作量、节约水资源等优势和特点。

2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2.1良种的选择以及处理

水稻品种需要选择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性强的品种,以确保种植后可实现高产。完成选种后,需要对种子进行晒种、脱芒、浸种等处理,之后还需要根据种子品种确定催芽时间。浸种主要是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并杀死种子中的病菌,以防止黑条矮缩病、恶苗病和实现出芽率高的效果,在药剂选择上需要慎重,一般选择1%石灰水。

2.2种植区域的选择

种植区域需选择远离城镇、周围环境无污染、土壤肥沃、不含重金属、水质优良的土地。在种植过程中,还需以农家肥作为主要肥料,之后再根据水稻品种辅助性地加入适量相应化肥,以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获得足够养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产量和品质。

2.3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水稻播种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确定。可选择地膜育秧、软盘育秧等方式进行育秧,育秧温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不高于30℃。温度过高时,要将地膜两边掀开降温;当秧苗生长到2叶1心时,要通过白天揭膜、夜晚盖膜的方式,促进秧苗尽快成熟,并且在2d后将覆盖的地膜摘去除。

2.4秧苗的移栽

当秧苗生长30d后,可进行移栽。秧苗栽植密度及规格,根据土壤肥力和秧苗的实际生长情况而定。如果移栽时间较早且土壤肥力较高,秧苗栽植的密度则可稀一点;如果移栽时间较晚且土壤肥力较低,就需加大种植密度。

2.5水肥管理

在生长期,需通过使用干湿交替的间歇性灌溉方式,确保秧苗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之后还需根据水稻的具体生长阶段需求进行相应的水分管理。此外,要注意水稻施肥过程中氮肥的使用量,主要是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恰当地增施磷钾肥,以促进秧苗健壮生长。每公顷可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0kg、过磷酸钙450kg、钾肥150kg做底肥;秧苗生长到分蘖期,每公顷施用尿素225kg、钾肥120kg;抽穗期施肥情况主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而定;如果水稻苗长势较差且叶片颜色偏淡绿色,则需要在肥料中加少量的尿素。施用生物有机肥时,要根据说明对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这主要是因为生物有机肥在施肥前期见效较慢,但是肥效持久性强,一般每每公顷施用2400kg生物有机肥作底肥,后期追肥用量则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土壤肥沃程度而定;阳光直射肥料时,紫外线会将生物有机肥中的微生物杀死,从而降低肥效,因此,生物有机肥一般在晴天的清晨、傍晚或阴雨天施用。

2.6稻鱼养殖

稻田养殖,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生长,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户经济收益。当前,以稻田养殖鱼类为例,一般以养殖鲤鱼为主,一方面鲤鱼可以阻碍稻田里杂草的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稻鱼粪便可回田增加土壤肥力;此外,稻鱼在稻田里活动能起到松土、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透气性的作用,使水稻根系健壮生长、水稻产量和品质得以提升。同时,稻鱼还可出售增加收益。稻田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较高,在充分使用土地和水资源的的同时,能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节本增收。鲤鱼苗一般在五月初投放,投放后,可投喂适当菜籽饼以满足鱼苗生长营养。进入六月秧苗返青时,将鲤鱼放入稻田水沟中,不需再投放其他饲料。九月下旬,做好稻鱼上市准备,同时,经常关注水稻生长情况,如果发早熟稻,需进行提前收割。收割后,可将稻鱼放入池塘内养殖。

2.7病虫害防治

绿色水稻种植以绿色防控为主,要重视化学药物的使用,减少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出现水质和土壤污染。可通过引入天敌来防治病虫害和通过使用生物制剂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向绿色、健康发展,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今后,相关农业从业人员还需要加大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作者:李文明 单位:渠县临巴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作物种植技术篇2

摘要:南春豆37系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西豆3号作母本、南豆5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20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豆20200002。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粒大、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低山区及近似生态区净作种植。建议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抢晴抢墒适期播种,采用轻简高效绿色种植新技术。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南春豆37;选育;种植技术

我国大豆根据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类型等可分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东南春夏秋大豆区和华南四季大豆区5个区域。四川属于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也是我国大豆三大主产区之一[1],主要种植模式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经果林间作大豆、旱地新两熟制等。四川夏大豆熟期偏晚,导致和下一茬油菜、小麦茬口衔接难,而春大豆品种生育期较夏大豆早20d左右,能满足经果林间作春大豆以及夏播后的茬口衔接问题。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2],迫切需要既适宜带状复合种植又能和油菜、小麦茬口衔接的大豆品种。南春豆37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利用西豆3号作母本、南豆5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2003-2011年连续9年系谱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能在经果林间作及春播净作模式下获得高产。2012-2016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7-2018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2020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200002。

1品种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南春豆37平均生育期102.8d,较对照天隆一号晚熟2.4d,属于春大豆早熟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叶椭圆形,白花、灰毛;平均株高65.2cm,主茎节数12.4个,有效分枝数2.1个,单株有效荚数26.5个,株粒数50.4粒,荚粒数1.9粒,株粒重13.1g;成熟荚呈灰褐色,不裂荚,落叶性好;籽粒椭圆,种皮黄色,子叶黄色,种脐浅褐色,百粒重26.2g,完全粒率93.0%。

1.2抗病分析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该品种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SC3、感SC7。

1.3品质分析

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品种2年区域试验籽粒的粗蛋白含量为43.9%,粗脂肪含量为19.1%。

2产量表现

2.1区域试验

南春豆37于2017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设自贡、南充、简阳、茂县、乐山5个试点,每hm2平均产量2922.5kg,较对照品种天隆一号增产13.0%,居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点率80%;2018年续试,设自贡、南充、达州、简阳、茂县、乐山6个试点,平均产量3097.7kg,较对照品种天隆一号增产8.6%,产量仍居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点率100%;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10.1kg,其中产量最高试点达4255.7kg(2018年自贡试点)。

2.2生产试验

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设新都、南充、自贡、乐山、达州和简阳6个试点,每hm2平均产量为3117.6kg,较对照天隆一号增产14.1%,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点率100%。

3配套高效种植技术

3.1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

根据南春豆37早熟特性和川渝地区生态特点,该品种适宜川渝地区及近似生态区春播和晚夏播,因此适宜早春空闲地、经果林间作早春大豆、油-豆及麦-豆两熟制模式种植,是当前大力发展的经果林间作大豆、油-豆、麦-豆等旱地新两熟种豆模式专用配套品种。

3.2抢晴抢墒适期播种,确保不误高产农时

南春豆37春季高产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夏季高产播种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生产过程中应抓住雨后天晴土壤墒情好时播种,以确保大豆在高产播期及时播种和出苗整齐。

3.3采用轻简高效绿色种植新技术

传统的挖窝或点播技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发展大豆生产只有走全程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轻简高效种植技术的道路[3]。3.3.1 撒播大豆窄小的地块和间套作大豆选用小型旋耕机械,大平宽的净作大豆地块选用中型旋耕机械;播种前适墒旋地,以雨后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时用旋耕机耕旋整地播种的效果最好;每hm2撒播大豆种子90~105kg;撒播后用旋耕机浅旋覆盖豆种即可。3.3.2 机械播种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大豆播种机,窄小地块和间套作大豆地块选用小型播种机,大平宽的净作大豆地块选用中型播种机;小型播种选用3行机或2行机,行距50cm,窝距25cm,每窝播种3~4粒,工作效率1.3~1.7hm2/d;中型播种机参数选用行距50cm,窝距25cm,每窝播种3~4粒,工作效率5.3~6.7hm2/d。3.3.3 精准施肥 大豆播种时底肥以磷肥为主,一般每hm2施过磷酸钙375~450kg,旋地前或播种前将磷肥均匀撒在土壤表面;出苗后,针对苗期生长酌情施提苗肥,若豆苗长势好,叶色嫩绿,不施提苗肥;若豆苗长势较弱,叶色偏黄淡,施尿素60~75kg作提苗肥;对于土壤瘠薄、苗期豆苗长势较差的地块,大豆开花后,可在初花期施尿素45~60kg作保花增荚肥。3.3.4 减量施药 四川大豆主要病虫害是根腐病、豆秆黑潜蝇、蚜虫、斜纹夜蛾、豆荚螟等,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必须重点防治。在大豆幼苗期用甲霜灵锰锌和多菌灵400~5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根腐病;在大豆苗期、初荚期分别用敌杀死与吡虫啉800~1200倍混合液喷雾防控豆秆黑潜蝇、蚜虫、豆荚螟等害虫;遇到斜纹夜蛾大爆发,可用康宽(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喷雾防治。有条件的种豆大户可以采用黏虫板+防虫灯+性诱剂进行绿色防控害虫。

3.4及时机收晾晒,确保大豆质量

大豆叶柄全部脱落,豆荚变褐或变黑,用手摇动豆秆发出响声,此时大豆进入完熟期,要抢晴天及时收获。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以用久保田、沃得多功能收获机械收获,没有条件的农户人工收获,且抢晴天及时脱粒和晾晒,以确保大豆质量。

作者:曾召琼 安建刚 建秋 陈海峰 吴海英 张明荣 单位: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种植技术篇3

摘要:芍药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种类也非常的丰富,栽培类的芍药主要分为芍药组及牡丹组,除此之外块根芍药、新疆芍药及窄叶芍药属于野生的种类,其次,有关新疆的芍药品种有5种。最开始人们认识到芍药时,最先发现的是其药用方面的价值,随着芍药品种的不断增多,后期芍药也开始进入观赏领域,特别是在园林绿化及美化的过程中运用更为广泛。基于此,该文对芍药的种植技术与实施要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芍药;种植技术;实施要点;适生条件;病害分析

芍药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花,也是世界闻名的观赏性花。芍药色彩鲜艳,不仅适用于庭院和中庭的绿化,其枝、叶和花也适合用于室内装饰。芍药是草本花卉,勃起茎,枝干呈绿色,上部有许多枝条,根茎肥大,叶交替;上部尖细或尖锐,楔形,前面整体呈深绿色叶,背面浅绿色,大而芬芳的花,茎尖上部单瓣花,花梗很长。花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粉红色和紫色等。花的形状有单一花瓣和双重花瓣。花缩颈后,产3~5个卵形果实,表皮细毛变硬。成熟后表皮破裂,前端像钩子一样突出。种子为球状,颜色为深蓝、紫色或红色。开花时间为5—6月,生产果实为7—8月。

1芍药生性分析

我国淮河流域及黄河两岸的华北地区是种植芍药最为广泛的区域,种植的大多数芍药都是单瓣为主,但由于芍药自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其余一些地方多多少少也会种植芍药,甚至从自然条件下移植到严寒地区,芍药也能够正常生长。无论是土质肥沃湿润的土地,还是黄沙土地或粘土黑土地芍药都能够在其中得到健康的成长,但是需切记不可在雨水过多的地区种植芍药。

2芍药适生条件

2.1温度

芍药自身虽然属于温带植物,但是其也能够在一些寒冷地区正常生长,所以在温度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北方温暖的地区可以进行露地栽培,在严冷的冬天也可以生长。在夏季温度过高时,芍药可以安稳地度过夏季。

2.2土壤

在进行种植芍药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土层深厚及具有良好排水效果的沙质土壤,又由于芍药自身属于深根性的植物,如果在排水效果较差的粘土中生长,其就容易出现烂根的问题,同时整个土质还要保持中性或者微酸性的状态;肥沃土壤的含氮量也是在种植芍药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思考的问题。氮量过高会引起枝叶的过度生长,为了能够使芍药开花更加美丽,可以在其生长的过程中通过施磷钾肥的方式来达到此次目的。在种植芍药药的种植技术与实施要点研究

3芍药的种植技术与实施要点研究

3.1选地整地

盐碱较重的地质会影响到芍药的种植质量,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如果需要在这部分地质进行种植,那么就必须要进行换土工作;为了能够给予芍药更加充分的灌溉水源,要尽量选择地势高的地方来进行种植。一块土地不能够连续种植芍药,否则芍药的质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2芽头繁殖

芍药在达到可采摘的情况下,把芍药根部从芽头的着生处全部割下,加工作药用。选择形状粗大、不空心和无病虫的芽头,按其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情况切成数块,每块有粗壮的芽块2~3个,作栽种用。一般情况下3~4亩(1亩约等于667m2,下同)的芍药种植只需1亩的芍药芽。

3.3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的方式是芍药生产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这种方式是通过将生长3~5a的芍药根芽从自然连接处切开,这是为了避免出现切开部分腐烂的情况,可以通过在刀口地方涂抹少许木炭粉的方式来达到此目的。芍药在生长到一定期限时必须要进行分株繁殖,否则在过度生长时芍药便会出现腐烂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在对3~5a的母株进行分株繁殖的过程中,可以生长出3~10簇的新植株,可以将其进行进一步的种植。同时相关分株繁殖的经验显示,秋季最适合进行芍药分株工作,成活率非常高。

3.4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也是芍药繁殖的一大方法,一般会在清明节前后对其进行播种,在进行播种之前,需要对整个种子进行浸种工作,在完成浸泡工作之后,选取合适的土壤进行催芽工作即可,催芽的整体环境要保持在低温状态下;如果选择在春天进行播种,那么在同一年整个种子可能就会扎根并开始开花结果,整体播种的种子要处于一个成熟的状态,在完成播种之后可以通过覆盖细沙层来保持整体土壤的湿度。如果没有把控好播种的时间,那么整个种子发芽的时间周期便会越来越长,甚至需要3~4a才能够开花结果。在采摘完毕芍药种子之后,要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种子的播种,否则种子在长时间情况下便会大大降低其自身的含水量及发芽率。

3.5整畦播种

要经常对土地进行深翻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施肥来提高土壤的质量。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土壤的整体温湿度便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如果在进行整畦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按株或者按距离大于等于3cm进行严格播种。

3.6扦插

芍药根茎上有着许多的不定芽,可以根据这些不定芽的所处位置进行扦插繁育。在进行扦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扦插插穗的健康性,之后再通过蘸取1000mg/L的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溶液埋入苗床内,在完成以上一系列的工作之后,需要在苗桩上方覆盖薄膜的方式来保证整体土壤的温度,大概在20~30d之后就可以进行移栽工作。

3.7追肥排灌

在芍药生长期内,隔1a必须开展追肥工作,首次位于3月上旬,开展粪便浇肥;其次位于4月下旬,最后一次位于10月,开展圈肥工作。第三年追肥,首次位于3月下旬,其次位于4月下旬,最后一次位于11月中旬。第四年追肥,首次位于3月下旬,最后一次位于4月下旬,不添加磷肥,依照以上施肥顺序和时间依次开展施肥工作。每次都需要维持适当距离,由于芍药喜干旱,因此不需要开展浇灌动作,在旱地较为严重的时候需要在傍晚灌溉1次。

3.8水分

芍药怕涝喜旱,在花前适当灌水,进一步促进花朵生长,使其颜色更加明亮,使开花时期进一步增长。夏季雨水较多,需要针对特殊天气开展排水工作,避免由于雨水较多引起负面影响。

3.9花期管理

芍药除茎顶生出蕾外,茎上部叶腋处还会长出多个侧蕾。假设留有侧蕾,花朵盛开较为拥簇,观赏时期较久;假设对侧蕾开展摘取工作,会使花朵根部养分输送集中,进一步提高主蕾的营养供送,使其生长观赏性更高。疏蕾开展3次,去除一半花蕾,大约在3d以后开展第二次梳理工作,余下一只备蕾及一只主蕾,当主蕾发育成熟的时候,开展第三次梳理工作,花蕾较大的状况下需要对主杆开展支撑工作。

3.10除草

第二年早春土壤冻融之后,芍药发芽以前,把上年秋堆积的土堆进行松动工作,进一步促进新芽的生长。融合浇灌把控锄地工作的次数,夏季旱地集中时需要及时耕种,冬季融合耕种行为开展综合清理,进一步减少虫害的发生。

3.11病虫害防治

3.11.1软腐病病菌从切口处感染嫩芽,是芍药生长进程中的一类主要病害。防止灾害发生的主要方式是将嫩芽储存场地采用石硫合剂进行消毒。3.11.2灰霉病灰霉病会对花、茎和叶等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温度较高且湿气较重的情况下开始发作,使叶片不断干枯,植株生长较为缓慢。避免灾害发生的方法是对被害枝叶开展处理,排出雨涝,进一步开展通风工作,采用波尔多溶液开展消毒工作。3.11.3白粉病白粉病会对植物叶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①病状开始的初级阶段叶面会出现圆形白色斑点,并逐步像周围扩散,与白粉斑进一步连接,其上布满白色及灰色的粉状物质。在病状发生的后半阶段,叶片全部染上白色粉末,植物枝叶干枯,秋季叶片上遍布黑色斑点;②出现规律病菌大多在田间病株枝叶上度过冬季,在第二年初春适合病毒传染的季节会进行侵入。植物生长期间病斑上出现的分生孢子会随着风的运动而传播并引起感染状况。在空气湿度相对较低的状况下,以及植物生长环境不佳、光线不充足的状况下容易出现病状。避免灾害出现的方法便是强化田间栽培管制,重视通风状况,下雨后及时开展排水工作,秋季后期进一步消除田间病株依附的植物,进一步缩减冬季病菌存活数量。发病初级阶段50%甲基托布津溶液,依照病情状况开展喷涂。3.11.4金针虫金针虫属于杂食性害虫,寄生范围较为广阔,大多以幼虫形式对芍药造成危害。以往被害率在15%左右,有时高达30%以上,进一步引起芍药产量的缩减状况,造成质量的下降。①危害病症大多属于幼虫对芍药植株开展噬咬,进一步使病菌侵入芍药植株以内并引起恶劣影响。②出现规律大多以成虫在土壤中潜伏,第二年春季开始活动,4月中旬进行产卵工作。初次孵化幼虫可以对芍药植株的根部造成一定的危害;成虫白天隐藏于主作物表层及杂草之中。土壤湿润对于金针虫的活动较为有利。避免灾害发生的方式便是要深入耕地及多层施药。芍药采集之后开展深层翻掘工作,有助于天敌对其开展捕食工作。夏季对土壤进行翻掘,冬季之后对虫蛹进行消除工作。3.11.5叶霉病在叶子及茎根处出现病害症状。叶子出现病状,初期阶段叶子背面出现绿色针头形状斑点,并向叶子背面凸起,后续进一步生长为3~5mm的斑点,边缘具备一定差异。温度上升之后,斑点进一步扩大,成为暗色斑点,斑点生长出轮纹并相互衔接,进一步造成叶子干枯的状况出现,在湿度较高的状况下出现绿色发霉物质。茎部出现病害症状,最初为暗紫色斑点,后期进展为3~5mm圆形斑点,在茎根干枯之后,出现病害的部位进一步出现绿色发霉物质。避免病害出现的方式:①及时对植株开展清理,删减病虫枝叶,对落叶开展清理,进一步进行焚烧工作。②强化田间管制,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推动植株的有效生长,提高其抵抗病害的相关能力。③在植株发芽之后喷射消毒溶液。3.11.6虫害病虫危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避免虫害出现的方式:①及时对杂草开展处理;②运用较为优质的肥料开展施肥工作;③融合施肥工作添加消毒药剂;④开展人工预防等相关工作,运用杀毒溶液进行消毒。

3.12采收时间与分株同时进行

9月以后,芍药地上部分的生长减弱,经1a的光合作用而制造的养分不断向根部输送,此时的地下部分经过1a的生长,营养物质大量积累,药用成分的含量也达到了最高值,以秋分到霜降期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较好。

4结束语

总的来说,芍药的药用价值相对较高,为了进一步推动芍药健康生长,促进芍药产量的不断提升,需要有效把握标准化芍药种植技术,结合芍药喜爱阳光的相关特征,进一步强化芍药田间管制,避免虫害的不断出现和破环,从而提升芍药生长的保护,避免由于虫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作者:孟伦 王连祥 孙金凤 单位:山东狮克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菏泽市狮克农业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农作物种植技术篇4

玉米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十分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显著提高玉米质量与产量。本文首先介绍了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概念,分析了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应用优势,最后重点探究了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1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概念

指在各穴位上种植2粒种子,且2粒种子一定要为同一个穗轴里相连的玉米种子。此项技术不但提高了玉米种子种植密度,而且优化了玉米生长环境,充分提升玉米产量,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玉米的实际需求。

2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应用要求及优势

2.1应用要求

在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运用过程中,需科学选种,要确保种子高量、高质、含水量低、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及耐寒。播种时,要充分保证种子深度适宜,调整种子播种深度。播种后合理施肥,确保玉米生长。

2.2应用优势

2.2.1提升玉米产量在种植玉米过程中采取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种植密度、播种量及出苗率,通常不会产生缺苗问题。并且,此项技术也会增加种植空间,为玉米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与单穴单株种植技术相比,玉米幼苗整体存活率提升,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2.2.2减少种植压力,提升种植效率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种植工作量小,劳动环节少,减少农民种植压力,提高了玉米产量与种植效率。2.2.3操作便捷、适用性强玉米双株种植技术操作便捷,极易掌握。在玉米苗期选择良好的玉米植株,实现壮苗,有效提高玉米植株透光性、通风性,为玉米生产创造优良的环境。2.2.4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使用玉米双株种植技术时,农户需选择抗病虫害水平高的玉米品种,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避免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3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3.1科学选种

种子品质会对玉米产量与质量、成活率、出苗率产生极大影响,而且双株种植技术对种子品质要求较为严格,一定要科学选种。选种时,重点考虑种子含水量、纯度及耐受性。另外,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选种,保证种子综合品质。

3.2播种移栽

播种及移栽是玉米双株种植技术运用重点,首先,选种后进行包衣处理,当发芽率>95%时播种,低于这一标准则需要更换种子。在播种前晾晒种子1~2d,去除染病种子与扁瘪种子。有效控制玉米种子行距、株距,确保种子顺利发芽,同时还不会浪费种植空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再次,在掩埋时不可将全部种子裸露在外,需确保与土壤完全接触,确保玉米出苗率。一般在出苗大约20d后移栽,有效控制行距、株距,行距需保持在55~75cm,株距需保持在40~45cm,为玉米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最后,在移栽过程中应施加充足的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加少许磷肥、钾肥,全面提高土壤肥力,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3田间管理

3.3.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时应高度重视补栽工作,观察苗株具体生长情况,若苗株较少应及时补栽,在第一次浇水与施肥前结束补栽;苗期还应强化水肥管理,定量与定期追肥、浇水,提升水肥利用率;另外,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确保玉米苗株健康,更好地提升其品质、产量。3.3.2穗期管理在玉米穗期,种植户要及时去除弱株或病株,避免传染其他健康植株。在玉米穗期还应开展两次耕作,提升土壤透气性。当植株进入拔节期后,还需控制植株生长高度,当植株叶片展开6~8片时,采用控旺药剂,使用50%矮壮素30g,兑水30~50kg混匀喷施。需对准顶部叶片均匀喷施。每公顷地施加磷酸肥料300kg与尿素300kg进行除草,避免杂草与玉米植株争夺营养。3.3.3花粒期管理开花期需做好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工作。蚜虫是玉米常见虫害,农户要及时喷施农药开展预防,积极除草。3.3.4水肥管理农户要科学开展水肥管理工作,按照具体生长环境、种子发育情况开展施肥工作,并且观察其生长情况,调整施肥量。

3.4收获管理

对于早熟的玉米品种,通常在授粉结束后45d收获;而对于中、晚熟玉米品种,收获时间应确保在授粉结束后的55d。为了提升玉米产量,应采用科学的收获方法。对于种植范围较大的玉米,收获过程中应根据天气变化确定收获时间,保证经济收益。

3.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玉米产量、质量带来重要影响,需强化防治。在苗期,为了防止玉米植株品质下降,若发现长势不佳的株苗,需第一时间将其拔出。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玉米病虫害概率,确保玉米茁壮生长。应对玉米株苗进行科学管理,采取生物手段、物理手段、化学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预防,保证玉米种植效益。在玉米生长期非常容易出现杂草,会严重影响玉米对养料的吸收,需借助除草剂除草或人工除草,保证玉米植株正常生长。种植人员需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杀虫,防治病虫害。提升土壤通透性,保证玉米根部发育。要选择符合玉米生长情况的肥料,保证玉米养分充足。综上所述,本文从科学选种、播种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工作、强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要点。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升玉米产量,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提升此项技术的综合利用率,推动中国农业发展,需要深入了解双株高产种植技术,把握技术具体应用要点,推动中国农业发展。

作者:王瑞科 单位:山东省单县李田楼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