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音乐文化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声乐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解基础的知识点之外,还要向他们普及音乐文化知识,展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将西方的声乐文化知识和现代的潮流声乐文化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只有把中西方音乐进行结合,使传统与现代音乐相互融合,才能使声乐课堂变得更加多元,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表达和传递情感,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合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学生接收到的音乐文化信息十分多样,其中,中国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两种音乐,关注古典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比较少。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下,中国流行音乐和欧洲音乐都获得了广泛传播,而我国传统音乐虽然有着深厚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但国际地位相对比较低[1]。在高校音乐教材中,欧洲音乐文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不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在学生群体当中的认知度相对比较低。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
(一)以“字正腔圆”作为审美标准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受京剧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对“字正腔圆”较为关注。在对音乐作品进行评判的时候,人们也会将此作为重要依据,这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环境比较特殊,传播和表演形式都比较单一,为了兼顾大多数观众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清晰地听懂和理解歌词,表演者需要达到“字正”的标准,做到咬字清晰、发音纯正,这样才能使音乐作品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喜爱。另一方面,除了要达到“字正”的效果之外,传统音乐还要兼顾艺术性,通过“腔圆”的形式满足观众更高层次的欣赏需求,同时,也使其与诗歌朗诵有所不同。因此,在传统音乐表演过程中,优秀的表演者需要做到吐字清晰,同时也要使咬字圆润如珠,确保整个曲调的顺畅性和流畅性,这样才能将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将其中蕴含的情绪表现出来,使整个表演过程更为完美和圆满[2]。
(二)强调音色的个性化发展
与西方传统音乐相比,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最大的特色体现在音色上,对音色的个性化发展比较关注。具体来说,西方尤其是欧洲传统音乐关注的是使不同音色保持有机结合,通过彼此的完美融合来展现艺术特色。而我国传统音乐则对表演者的音色没有过多要求,同时,对于不同音色的融合也不关注,关注的是音色的个性化特征,鼓励表演者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音色,使音色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此实现情感表达的目标,与欣赏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与此同时,与欧洲音乐相比,我国传统音乐所表达和蕴含的情感更为细腻和温柔,展现出简洁而含蓄的东方美学特征。
(三)注重“润腔”的创新性
“润腔”是声乐术语,指的是在音乐作品演奏过程中附着在旋律、时值和音高上的随着旋律不断发生变化的“小音符”,它们在作品演奏过程中起到辅助性作用。虽然只是辅助,但“润腔”会对作品的可欣赏性产生重要影响,可以从细微处将作品的特色展现出来。无论在作品风格的塑造方面,作品内容的表达方面,还是在作品情感的呈现方面,“润腔”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者指出,“润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作品的成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对“润腔”的创新比较关注,善于从细微处着手打动欣赏者的内心。表演者也会通过“润腔”的多种变化在作品中营造丰富的意境,塑造丰满的音乐形象,同时,使传统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达到深入人心的艺术效果。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回归
在现代社会,文化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文化经典具有较强的经典性和可回味性,它们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涤荡,在社会文化生活当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3]。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将目光放在了传统音乐文化上,希望这些文化能够回归现代生活。从整体来说,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这些音乐作品的受关注程度却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研究地区文化的重要资料,甚至成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开始走进人们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校声乐课堂中融入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知识,构建音乐文化教学体系,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这可以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推动力,也可以为音乐文化在高校中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声乐课程在高校学生群体当中的受欢迎程度一直以来都比较高。但是,大多数高校学生只对流行音乐感兴趣,他们会主动了解流行音乐作品背后的音乐文化知识,而对传统音乐及其文化的兴趣相对比较低。而实际上,这两种音乐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不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从艺术表达的角度来说,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在审美特征、发声技巧和旋律方面都不相同。通过学习传统音乐文化,高校学生可以对传统音乐形成新的认识和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解读,并在对其进行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掌握更多音乐文化,促进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4]。与此同时,传统音乐包含了很多专业的声乐知识,将其融入声乐课程当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三)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翻阅高校声乐教材可以发现,现代音乐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在少数的古典音乐作品中,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的数量也多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这使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学生群体当中的发展空间被挤压。在发展实践当中笔者发现,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在音乐作品的表演过程当中,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也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虽然西方古典音乐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流传度,但它与我国传统音乐在地域上和文化背景上有较大的差异。而传统音乐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为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可以使现有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使声乐教学设计变得更为多元化,改变声乐课堂上音乐风格单一、演奏乐器种类较少的现状,使音乐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缓解学生在音乐练习过程当中的疲劳感,并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提高声乐教师的文化素养
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除了要掌握基础的声乐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将其传授给学生之外,还需要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知识,并寻找其与声乐课堂学习内容之间的融合点。当前,很多教师对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水平都比较低,而专门从事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教师数量比较少,高校难以为所有学生配备相关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要帮助现有的声乐教师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作为声乐教师,在主动学习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要将其融入声乐教学计划当中,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当中,这些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特征,在对这些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所具备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总结出来,并在声乐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探讨[5]。在这一基础上,高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对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对地区传统音乐进行深入了解,在这一基础上再将其融入声乐课程,这样可以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编写音乐校本课程,将地方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
(二)创新声乐教学方法
与专业课程不同,声乐是抽象的艺术,教师要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作为目标。教师要对过去常用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多角度、多层次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将抽象的艺术以直观和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将音乐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与现代社会有明显差异,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基于现代化技术营造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当中实现由现代到古代的“穿越”,对传统音乐作品当中的情感形成深刻的认知,进而对作品的内涵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收集与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介绍相关文化知识的时候使学生以视听结合的形式对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形成深刻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就某部传统音乐作品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从情感、内涵、歌词、创作形式等多个角度对作品的特色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价值形成新的认知和感受。
(三)注重情感体验的融合
在艺术教学活动当中,情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因素。在声乐课堂上,学生只有形成了情感体验,才能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基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使学生在欣赏或者表演作品的过程中,跨越时空与创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传统音乐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地区的音乐无论是在历史发展层面还是在文化风情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富有当地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教学内容,重视情感的挖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抓住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教师除了要播放传统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之外,还要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地域特色展示给学生,并向他们普及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使他们在对作品形成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全身心的融入,正确地把握作品所营造的情境。
(四)挖掘音乐文化价值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劳动人民基于自身的生活创作了丰富的音乐文化作品,为声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教师要注重作品文化价值的挖掘,尤其是要关注其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师在进行声乐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作为目标,把文化作为落脚点,而不是简单地堆砌音乐作品[6]。同时,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他们所了解的传统音乐文化存在地域差异,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家乡选择相应的传统音乐文化,比如湖北省的梁山调、江南地区和岭南地区的采茶戏,以及安徽省的花鼓戏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声乐课堂,并对相应的音乐文化知识进行讲解,使更多的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传统音乐文化,并主动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比如,在学生学习美声唱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江南地区和岭南地区的采茶戏融入其中,鼓励来自这些地域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并展示《秧麦》《挖笋》等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背后的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挖掘。
四、结语
总体来看,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虽然融入了部分传统音乐作品,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传统音乐作品的应用比例也比较低。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声音越来越大,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应用是大势所趋,高校声乐教师要提高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融合情感体验,挖掘传统音乐作品的文化价值。
作者:谢佩君 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音乐文化篇2
摘要:江南丝竹是江南民间音乐的集中代表,其受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的浸润,彰显出江南音乐特有的灵秀,同时又折射出富有浓郁江南情怀的人文精神和音乐价值追求。江南丝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江苏本土音乐文化,将其引入高校美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较高价值:从情感上可以培养学生对母体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从能力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和艺术表达能力,从思想上可以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该文将从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面向社团的技能训练和邀请专业团队走进来的浸润式体验等多种途径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探索江南丝竹在高校美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力求获得系统、有序、可持续性发展的传承效果。
关键词:本土音乐;江南丝竹;高校美育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折射出深刻的人文哲理,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本土音乐文化引入高校美育,对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能够很好地弥补高校地方性课程的缺失,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使他们在自觉接受的过程中,增强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本文就以江南丝竹为例,探索其在高校美育中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1在高校美育中传承与发展本土音乐文化的意义
本土音乐文化是指某个地区内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浓缩了该地区人们生活的文化追求、审美趋向的文化艺术形式。本土音乐文化大多来自民间,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是某个地区的先辈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曾经在一个时期内,对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发挥过极大作用。但是,进入现当代以来,随着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本土音乐文化受到极大冲击,同时由于民间艺术传播范围小、受众少、形式单一、传承路径窄,许多年轻人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更愿意接受时尚的、新鲜的艺术形式,对古老的本土音乐文化产生排斥心理,这导致许多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发展空间越来越狭小,有些几近灭绝。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本土音乐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其传承范围也从过去“局内人”之间的单线传承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尤其是各大中小学校,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搭建了平台,让学生近距离、无门槛地接触本土音乐文化。然而,如何让本土音乐文化既保留民间文化的内核,又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同时与时代接轨,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并走入他们的内心,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只有首先让孩子们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他同时指出:“民间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根本和基础。”在高校美育中融入本土音乐文化,一方面可以使本土音乐文化借助高校这个更大的育人平台,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更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培养青年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庸俗文化和不良外来文化的侵蚀。江南丝竹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鲜明生动地反映了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风格,其悠扬的旋律、清新的曲风、中正平和的人文情怀极易为人所接受。将江南丝竹引入高校教学,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修养。
2江南丝竹在高校美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探索
2.1将江南丝竹作为通识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多为普及性艺术教育课程。调查结果显示,许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仅包含常规性的音乐知识讲授、中外经典艺术作品赏析等。虽然有些高校开始在教学中引入非遗相关内容,但是具有地域色彩的特色课程在一些高校仍是空白,而引入本土音乐文化恰恰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以江南丝竹为例,江南丝竹音乐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最大限度消除影响其人文艺术素养发展的先赋性因素,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人文艺术素养上的提升[1]。在高校公共艺术教学中,可以开设以江南丝竹艺术鉴赏为主的独立课程(30课时,2个学分),贯穿一个学期;也可以将江南丝竹作为公共艺术鉴赏课的一部分纳入美育课程(8至10课时),分几个章节进行讲解,如江南丝竹的起源与发展、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江南丝竹的美学特点和人文内涵、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和主要乐器、江南丝竹经典作品赏析、江南丝竹的现状及传承价值等。在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展开教学,如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江南丝竹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总结相关问题,然后带入课堂,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探寻解决办法。开设江南丝竹通识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江南丝竹传播范围,同时从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从而丰富校园音乐教育内容,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本土音乐,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传承和传播本土音乐文化上应该承担的责任。
2.2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双重角色,做好传承和传播的双向工作
大学生艺术社团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团成员也是学校各种文艺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艺术社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担负起传承和传播本土音乐文化的双重责任。大学生艺术社团一般规模较小,且在成员招收上受制于诸多因素,常常不得不面对“靠天收”的状况。此外,由于社团成员流动性大,而且每年招收的成员所学乐器不尽相同,所以人员编制不固定、乐器不固定成为大学生艺术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而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比较灵活,多至七八个人,少则三五个人,其常用乐器——笛、箫、扬琴、琵琶、二胡等,也是当今青少年器乐特长生和器乐爱好者比较喜爱的乐器,因此江南丝竹在大学生艺术社团中易于推广。大学生艺术社团在组织江南丝竹表演活动时,可以选取一些广为流传、结构短小精悍、曲调明快活泼的曲目,如《紫竹调》《欢乐歌》《花好月圆》等,也可以改编一些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曲调,以此来与学生产生共鸣。此外,江南丝竹传统演奏技法中的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使得合奏时各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配合、和谐共生,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人文内涵。古人的“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也表达了音乐能够通过中正平和的人文情怀涵育德行的特性。学生在学习和演奏江南丝竹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和领悟江南丝竹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这对培养学生的心性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陶冶性情、提高技艺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江南丝竹的传承。同时,大学生艺术社团组织的各种表演活动,也会对江南丝竹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为学生带来浸润式体验
在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上,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资源的力量,可以创造条件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民间,进行实地采风,零距离接触和了解本土音乐文化,让他们在与民间艺术家和传承人的接触过程中,了解本土音乐文化,搜集最真实的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如何搜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重组,使其形成有价值的系统化素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请进来”的过程中,高校可邀请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以及从事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工作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或授课,并对学校艺术社团工作进行指导;还可结合学校艺术社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作品进行创新、改进,并邀请专业或民间艺术团体来校进行演出或与学校艺术社团联合开展相关活动。这种浸润式体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在悦纳本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自觉增强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意识。比如,在现阶段的江南丝竹教育中,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专业资源(民族乐器专业教师、学生)与学校外部的社会资源(非遗传承人、保护单位和民间传承团体),并积极发掘当地文化艺术特色资源和艺术人才资源,将外部资源进行内部转化,为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的传承和教育创造更多的途径[1]。
3转变教育观念,为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
3.1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在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态度、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比如,在针对江南丝竹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了解江南丝竹文化背景、熟知江南丝竹音乐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通盘考虑课程定位、课程性质、课时量、授课对象特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认识到,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使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相融相生[2]。教授江南丝竹相关课程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普通高校,真正对江南丝竹等民间艺术比较熟悉的教师很少,即使相关器乐教师,对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了解也大都停留在表面。因此,相关部门要经常组织培训活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艺术素养。教师只有拓宽视野、提高站位,才能在本土音乐文化的教学和校园传承过程中扮演好组织者、教育者的角色。
3.2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传承,在创新中求发展
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是故步自封、画地为牢的简单守护,而是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创新中求发展。本土音乐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精华的一面,也有糟粕的一面,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并赋予其新的内涵。高校要重点关注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而在校园中传播本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要想使其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就要思考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关注其精神内涵和思想引领作用。比如,我国很多民歌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就是因为在这些作品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批批优秀艺术家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对原始作品进行了改良,推陈出新,最终将其发扬光大。总而言之,创新是一切事物保持生命力、持久发展的动力,对于本土音乐文化来说也是如此。
3.3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拓宽传播途径
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仅靠线下课堂是具有局限性的,要想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如开发线上课程,通过微信、微博等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线上直播音乐会,还可以建立专题网站,对本土音乐文化进行网络传播,同时设置评论区,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发表观点。新媒体传播力度更大,传播范围更广,而网络的灵活性和互动性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便捷地进行学习,使知识更易于接受。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媒体手段,打破时空限制,能够使传统文化焕发更强的活力,获得更广泛的传播空间。
4结语
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成为当今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一部分,也将成为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积极探索本土音乐文化传承途径,为其构建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使其永葆活力。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的本土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做好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但是,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美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是一个漫长的渗透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各方力量的配合。要想使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实现良性有序的传承与发展,就要理顺本土音乐文化进校园的一系列工作,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发相关教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充实本土音乐教学资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铺设传承与发展之路是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发挥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优势,在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探索新的传承与发展模式。
作者:李慧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音乐文化篇3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中,运用专业课程这一载体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声乐教育,还存在忽视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理论教学、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兴趣不高、声乐教学音乐文化课时分配不合理、教育理念陈旧,忽视传统文化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制度尚未完善等问题。本文对声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培育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
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如果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缺少传统音乐文化,则会阻碍学生个人修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声乐教学相融合,展开教育与实践活动,显得十分重要,这也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概述
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意识和审美品格,是我国一代代青年创作音乐作品重要的借鉴内容,是促进我国音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每个国家都拥有传统文化体系,并且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体系都包含了诸多审美品格和文化内涵,而每个国家文化体系中的音乐文化都是体现国家文化特色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二、探究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意义
(一)弘扬传统音乐文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不断优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方向。网络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其促进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也给一些行业带来了冲击。在思想意识方面,网络的便捷促进了多元思想的传播,这对一些青年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一些人一味崇尚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不屑一顾。为了巩固思想阵地,我国逐渐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高校将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价值和思想观念,使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正确认知,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二)丰富声乐教学内容
目前,多数高校教师仍采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讲解,并且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传统,仍注重根据声乐基础教学内容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对学生展开考核。每个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每个学生对声乐课程的感兴趣程度不同,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会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阻碍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我国高校开展声乐教学,深入分析和研究声乐课程与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声乐知识和声乐思想,将二者有机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还能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更深层领悟到声乐知识和专业技巧,更好地运用声乐知识和专业技能开展实践活动,这对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使学生深层理解音乐文化
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将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而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和融入,不仅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还为传统声乐教学内容增添一定趣味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型声乐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深层次理解音乐文化和声乐知识,还能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巧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探究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现状
(一)忽视学生的传统音乐文化理论教学
目前,高校虽然重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将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相结合,为学生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想,但音乐文化渗透和融入的途径相对传统、单一,并且多数高校教师对于音乐文化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声乐知识和声乐技巧的传授,没有重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声乐实践活动,学生虽然扎实掌握了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和相关思想,但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将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和相关技巧与声乐相结合,学生在今后进行音乐作品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中,很难合理渗透音乐文化,也很难在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我国音乐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二)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兴趣不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缺少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并且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机械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导致学生没有兴趣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此外,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指导,被动地欣赏传统音乐文化,会减少学生在学习和感受传统音乐文化过程中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学生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声乐教学音乐文化课时分配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高校开展声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更注重学生对现代多元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的欣赏并且传统音乐欣赏课时在传统声乐教学中占比较小,可能会使部分学生认为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过时,这对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教育理念陈旧,忽视传统文化融入
我国多数高校开展声乐教学过程中,虽然重视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内容,但多数高校没有为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机构。校内声乐教师没有专门的机构来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在开展声乐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教学需求,机械地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讲解,运用传统的方式对音乐文化和声乐知识进行教学,这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四、探究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路径
(一)提高声乐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占比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领导者应该意识到,开展声乐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将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相融合,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创作灵感。提高声乐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占比,是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果、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教育改革举措。高校要想改变现阶段声乐教学现状,应重视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和音乐意识,并且让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基础的认识。这不仅能为学生今后创作音乐作品提供丰富的参考内容,还能推动我国音乐人才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提高学生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兴趣
高校要重视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和融入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和声乐的学习兴趣。声乐教学大多数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只有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提升教学品质,让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因此,声乐教师应分析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不感兴趣的原因,将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多元化声乐教学形式,使声乐教学增添一定趣味性,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声乐教学中音乐文化的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引导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例如,教师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融入不同难易程度的音乐传统文化内容和理论知识,将不同难易程度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深层次讲解和剖析,在课堂中为学生预留充分时间,引导学生对音乐文化内容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深刻了解和感知传统音乐文化为人们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合理分配声乐教学音乐文化课时
高校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将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完美契合,合理分配声乐教学音乐文化课时,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占比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对声乐教学进行创新,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内容占比,努力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传统音乐发展历程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受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审美观念和精神内涵的深刻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深刻感知到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中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此外,教师开展声乐教学时,不仅要合理分配声乐教学音乐文化课时,还应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播放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充分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量,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弘扬和传承提供人才保障。
(四)转变教育理念,重视音乐文化融入
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高校声乐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正确认识传统音乐文化对声乐教学起到的推动作用。教师要重视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深入研究声乐知识和音乐文化知识的共同特点,将二者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注重传授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思想和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创作音乐作品时,能够将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展现出音乐文化的魅力,继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只有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音乐文化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在学习声乐课程时,才能够更好地运用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实践,这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思维的激发以及专业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当中,使教师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根据声乐内容和音乐文化内容二者共同特点,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和音乐思维,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林钦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高校音乐文化篇4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音乐就是其中之一。对传统音乐文化予以分析可知,其历经数千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过其持续流失的状况也较为严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西方音乐开始进入到了国内,这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若想保证音乐教育赋有实效,必须要寻找到可行的措施来使得学生能够对传统音乐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从国内高校的现状来看,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中也包括了音乐课,可见音乐学科的受欢迎程度是较高的。因此,教师应该完成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为了保证音乐教育能够更具实效性,教师还应该将传统音乐文化渗入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这样学生拥有的音乐感知能力也会大幅增强。本文主要针对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展开深入探析,以期达到更为理想的音乐教育效果,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实现创新。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传承方式
对当下国内高校音乐教育实际情况予以分析可知,教学内容中占比最大的依然是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所占比例较小,如果此种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变的话,高校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影响,学生的艺术素养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关人员必须要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正确的认知,并认真履行好其传承职责,让传统音乐教育和高校音乐教育真正融合起来,如此方可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升,音乐知识体系也能够变得更为完善。
一、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是由中原音乐、四域音乐等共同组成的,其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理论。高校在展开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传统音乐纳入其中,在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保障教育工作能够有序展开。高校应当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并充分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带来的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一)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高校在展开音乐教育时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幅度提高,并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所在。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间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音乐传递出来。所以说,为了使得高校音乐教育能够顺利展开,课程设定者应该关注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发展的认知,进而生发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意愿。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使社会环境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大学生所要面对的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就使得其必须在在校期间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在学业上,这样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就会不断加大。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心情较为放松,身心成长更为稳健,促使其更为积极的面对人生、社会,除此之外,学习音乐还可以让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学习,能够进一步释放其内心的压力,这样就可为其步入社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来说,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激发其爱国情怀,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音乐有着其自身的特色,但其均是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展现民族精神。20世纪上半叶,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黄河大合唱》之类的民族战歌在这时就起到了鼓舞作用,它激发出了人民的战斗意识,将强烈的爱国精神充分表达了出来。这样的传统民族音乐能够使得民族精神真正得到强化,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切的感悟。
二、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我们国家的师范院校、音乐学院以及普通高校的艺术专业大多都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想要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胜任音乐教学、教育研究、艺人演出等工作。从音乐专业学生的角度来看,其通过学习能够对音乐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个人的音乐素养也会明显提高,这对音乐发展也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有些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国内、国外的演出活动之中,此时若其能够运用精湛的演技来展现中国音乐的魅力,就可以大幅度提升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力。由此可知,音乐专业毕业生除了要把音乐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理想,还应该主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承担起自己的职责。高校在对音乐教育人才进行培养时,应该重点关注传统音乐文化,夯实基础理论基础,同时还要针对研究方法展开深入探析。因此,在开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针对音乐理论基础进行传授,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明显的提升,进而为将来的音乐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当下的音乐发展虽然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但是高校音乐教育依然采用的是西方音乐的教学方式,而且教学内容也是偏西化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对和声、对位、复调等内容进行教学时,依旧是以西方教学方式为主。从当下的音乐专业教学来看,钢琴属于必修课程,学生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在传统乐器的学习上,学校却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在展开声乐教学时,内容、方式均呈现出西方特征,学生一直接受此种教育的话,在接触中国传统音乐时就会出现认同感较低的情况,而且学习自信也无法树立起来。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来看,师资力量大多来自国内的音乐学院,其组织日常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自己从高校习得的,如此就会使得音乐教学陷入到固定的循环之中。要想让教学理念、音乐理论、视唱练耳以及音响乐器等均来自于西方国家这种情况能够切实发生转变,必须要对高校音乐教育予以创新,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渗入其中,确保传承教育能够真正的做到位,如此方可使得当下的音乐教育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虽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是其在基础理论知识、乐器乐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中占比是非常少的,从教学的方式来看,我国对传统音乐教育也是不够重视的,这会造成音乐教学与传统音乐间出现相互脱节的状况。当然,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就使得传统音乐的传授受到了一部分影响,加大了相关研究工作的难度。由当下的实际情况来说,国内针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的专家并不多,更多的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了西方音乐教学上,使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难以顺利实现传承工作,如果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的话,民间传统音乐必然会走向没落。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是专业化教育,可以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音乐教育同样如此,系统化教育可以使得学生自身拥有的综合能力大幅提升,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音乐继承者角度来看,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大多都是西方音乐思想,这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如果一直秉持西方音乐观念的话,传统音乐便会逐渐消失。另外来说,在音乐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前行的脚步,如果不改变目前的教育政策的话,势必会对传统音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导致继承者数量急剧减少,甚至一些传统音乐慢慢走向消亡的境况。当下依然有专业人士正在对传统音乐展开研究,但是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传统音乐外,也会接触大量的西方音乐,如果学校不对此进行合理的安排,就会带来传统音乐基础的构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未能顺利解决的话,即使其想要对传统音乐予以传承,在教学中想要寻找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也是较为困难的。正是因为现行的音乐教育模式和传统音乐发展呈现出了相互脱节的状态,这就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对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限制。
三、传承与创新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加强音乐教师传统音乐教学能力培训
对于高校来说,若想保证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目的能够切实达成,就必须要将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传统音乐教育若想有序的展开,就应该要保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充分凸显出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当然,学校也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配置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设备,组织教师参与专业培训,确保其音乐素养的大幅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应该要加强,为其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如此便可以使其拥有的音乐教学能力也进一步增强,能够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最为可行的教学方式。
(二)开展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若想保证学生能够对传统音乐文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除了要将传统音乐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同时还要组织集体文艺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活动形式应该要多样化,可要求学生去收集资料,了解传统音乐是如何诞生的。也可直接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授课、讲学,如此可以使得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民间音乐,增强其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由学生自己来组织音乐汇演,适当增加民族音乐节目的数量,这样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民俗音乐会,这样可以使其对乡土人情有更为真切的感知,对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更为积极的投入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传统音乐的学习并非只是通过课堂实现的,因而在对课程进行设置时,应该要增加实践性课程,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对传统音乐文化具有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如此,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个人的综合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开设专门的民族传统音乐鉴赏课程
高校在展开音乐教学时应该将传统音乐鉴赏纳入其中,这样可以切实达成传承的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前对鉴赏环节展开可行性论证,确定其对教学产生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课时安排进行合理设计,并要保证鉴赏环节能够渗入其中。教学内容应该将传统音乐作为主体,尤其是要增加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和一些已经接近失传的民族音乐,如此便可以保证整个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民族音乐传承目的就能够切实达成。众所周知,传统音乐是在长时间的积淀中产生的,其呈现出明显的艺术韵味,而且鉴赏价值非常高,为了使得传承、发扬目标能够切实达成,必须要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从这点来说,国内高校应该要对音乐教育体系予以完善,鉴赏课程必须设置到位,并要切实完成好教学工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意识就会形成,审美能力也会大幅增强。当然,教师、学生也要对自身承担的职责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做到主动对传统音乐文化予以传播,尤其是要保证主人翁意识能够真正树立起来。高校必须要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邀请民间艺人、专家学者等来到学校讲座、演出,如此便可以使得传统音乐的传承能够真正达成,大幅度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对当下的专业音乐教育予以分析可知,西方音乐教育依然占据主体,此种现状暂时无法改变,因而在展开教学时,应该要寻找到可行的途径将中国民族音乐、外来音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突显其民族性特征,确保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并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若想保证教育教学能够有序的展开,应该要保证课时数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必须要保障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对教学内容予以分类,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深入探讨,如此便可以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个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若想保证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真正得以实现,必须要对其具有的美感有深入的理解,如此方可使得传统音乐教育更具实效性。
(四)增加传统音乐的课程内容
在对音乐教育进行创新时,应该以现代教育体系为基础,秉持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确保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相契合,选择可行的途径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对音乐艺术进行理解。从普通高校的现状来看,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多是在选修课程中接触传统音乐文化的,因而其学习内容并不多,想要形成深刻的理解是难度较大的,导致其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也较为浅显。另外来说,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拥有的音乐功底是较为薄弱的,所以其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这就导致了民族音乐的传承难以实现的状况。因此,想要确保传统音乐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高校应该要对音乐课程加以革新,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将传统乐器、中国音乐史等课程融入其中,对传统音乐教学进行细致划分,久而久之,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就会更为深入。为了保证音乐教学可以有序展开,教师可以利用经典曲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学习的效果更为理想。
(五)开发传统音乐养生疗法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都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并且在临近毕业时,其还要考虑就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在展开教育时不仅要对其学科能力予以培养,此外还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调控学生的情绪,提升其心理调节能力。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主要集中在内心感受方面,这也会对其个人意志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众所周知,不同音乐的节奏是存在着差异的,且不同音乐所带来的情绪波动也有区别,欢快的音乐可以使得聆听者身心更加的放松,而低沉的音乐则会带来伤感的情绪。大学生所要面对的学业压力是较大的,除此以外,很多事情也会让他们产生困扰,增加他们的负面情绪。若想改变此种情况,高校可充分利用传统音乐,将其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使其心理压力切实得到缓解,以更为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生活,进而保证综合素养的大幅提升。
(六)做好科学指导,提升传统音乐传承热情
在开展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将“以生为本”这个原则落实到位。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需求作为重要关注点,选择最为可行的教学措施进行教学,如此方可使得学生的成长更为稳健。对“以生为本”这个理念予以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科学地指导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如此方可使得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理想能够真正得到实现。组织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寻找到可行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传统音乐的价值,深入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让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个人的音乐素养。而要达成这个目标,高校必须要完成好课程设置工作,并寻找到可行的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为关注传统音乐。另外,传统音乐社团也要在校内组建起来,并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对传统音乐的喜爱程度,使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工作切实达成。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高校的传统音乐社团应该要扩大招人范围,让专业和非专业学生都参与其中,如此方可使得传统音乐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进而保证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得到大幅提高。
四、结语
由上可知,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予以重点关注,这样方可真正树立民族自豪感。而要想实现传承目标,则必须要寻找到可行的途径。国内的高校对音乐教育是较为重视的,为了能够真正实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高校必须要将改革创新做到位,做好传统音乐文化课程的设置工作,确保其更为专业化、多样化,如此方可呈现出传统音乐的价值,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认识到其精髓,让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能够真正达到预期。
作者:郑晨雨 单位: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