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首先剖析了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财务报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接着提出了线上申请、线上审批和会计入账等一体化报销流程,最后说明一系列智能化主要策略措施带来的成效和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期给各医院财务智能化带来有价值的参考,使各医院财务报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关键词:报销困境;报销流程;线上报销
引言
随着当代智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医院应加强各项管理工作电子智能化进程。其中,财务报销作为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程序较多且规定严格的工作更应该是优化改良的重点。一方面,医务人员繁忙的工作性质导致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熟悉最新的财务报销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医务职员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将报销所需相关材料交至财务处进行报销申请和审核。严谨繁多的财务规章制度和相关科室间的来回奔波使医院职工在进行财务报销时感到艰难和无力。因此,医院需要大力推行报销智能化的普及,优化财务报销管理模式,在保障医院财务报销严谨性的同时,提高财务报销效率,提升医护人员报销的满意度,减轻医务人员及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一、大型综合性医院财务报销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1.财务报销时间冗长致使医务人员不满情绪高涨
面对面现场手工报销最主要的问题是报销手续的复杂性过度消耗医务人员有限的休息空闲时间。(1)以办理学习班报销为例:由于用科研经费举办学习班的报销材料所涉及的项目多,参与人员多,审批科室多,相关规章条例也多,导致财务人员需要较多时间认真帮助医务人员梳理报销材料,讲解确认报销事项,再加以认真审核。如果有缺漏报销材料的情况,医务人员不得不返回材料存放地,取得材料后再次前往财务处。这导致医务人员消耗大量往返于材料存放地和财务处之间的路途时间,导致医务人员对报销深感愁苦。(2)由于各业务部门都有规定的固定的材料审核时间,因此,医务人员前往各业务部门和财务处报销相关事项的时间较为集中,导致产生长时间排队等候的状况。一旦材料中有缺失前端业务部门的审批事项或提供的材料中有部分缺漏,医务人员不得不返回上一审核环节重新进行审核,然后到财务处再次排队办理业务。而再次排队办理业务的情况不仅造成时间的重复浪费,还易引发医务人员的不满情绪。(3)医务人员为配合各业务部门和财务处的正常办公时间不得不选择在夜班之后等调休时间到各业务部门和财务处进行报销业务的办理。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之后还要赶忙在短暂的休息时间内办理并不太熟知的报销业务,会让医务人员在心理上感觉等待和办理时间更加漫长,而引发不满和烦躁的情绪。另外,办公时间上的不相合适也会导致医务人员选择将报销材料搁置存放,直至年末等特殊时间点集中将大量的报销材料一次性进行办理。集中性的大量材料报销将导致排队等候和办理报销的时间更加漫长,从而导致医务人员加深办理报销需要大量时间的印象,然后又更加坚定一次性完成大量报销材料办理的选择,最终导致产生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4)医务人员因为繁忙的工作性质导致大部分医务人员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报销材料交给刚好也要到财务处报销的轮休同事或者交给相关课题组的学生代为办理。但是由于代为经办的人员通常只是帮忙携带报销材料至财务处,并不完全知晓需要报销的医务人员的报销具体事项,以至于不能完成缺失材料的填写或补充说明报销事项的特殊之处(且有些说明材料由于文件的要求,仅能由本人签字书写),导致报销因为事项未明确而无法完成报销(即使进行电话联系询问,也可能因为医生职业的特殊性,遇上需要报销的医生在台上做手术,电话无法接听的情况)。以差旅费报销为例:需要报销差旅费用的医务人员需要对往返当日在途用餐情况进行详情勾选,并签字确认。而代为报销的经办人并不了解实际情况,且无权代为签字,导致报销无法完成,需再次前往财务处办理。这将使得报销经办人和需要报销的当事人情绪上感觉办理繁琐且耗时长,引发不满情绪。
2.部分报销业务的重复审核,重复消耗报销时间
补充所缺材料后的再次审核和简单量大事项的机械重复,都将造成报销办理的无效时间消耗。(1)虽然为提高财务报销工作效率,财务人员通常会将全部欠缺材料项目的清单写明后交给前来办理报销的医务人员,但依旧存在医务人员再次办理时仍未带齐材料的情况(如办理报销的医务人员丢失财务人员提供的欠缺材料项目清单,或报销当事人更换代为办理的报销办理人)。因此,为保证报销材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当医务人员再次前往财务处办理报销业务时,财务审核人员需要再次审查所有报销材料,但重复审核同一份报销材料将造成时间的大量重复消耗。(2)以试剂材料报销为例,科研材料的报销通常只涉及发票的审核,相关类别和款项限制在医院相关报销文件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财务人员只需审核科研试剂发票的真伪,并按照有关规定制作报销单据,填写报销单据摘要、金额等报销相关信息即可。而大型综合性医院(特别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医院)的医务人员拥有大量的科研课题,需要的零星试剂材料数量也相应较多,且未达医院统一购买管理的要求,因此财务处报销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审核相似的报销材料和完成简单的报销单据制作,使财务报销工作效率较为缓慢。
3.报销金额超过预算规定,无法完成报销
非系统化的经费管理使相关负责人或相关项目成员无法实时监管各个项目预算的开支情况,导致报销事项总金额超支或预算各部分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报销进度。以科研经费为例:一方面,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特指课题负责人)较多都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并不能清晰的记住每一个项目各部分精准的经费预算,导致项目相关人员不得不经常性的到财务处确认、核实经费的使用情况,耗时耗力。另一方面,工作的繁忙使他们经常让项目组成员负责实验材料的购买,并将报销材料交至业务部门审核,并代为办理业务的报销。无法实时查看预算金额,可能会导致代办人员超预算购买材料,使款项无法得以报销,或需调整预算后,再次办理报销,消耗重复办理的时间。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承担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艰巨的任务,漫长的报销时间和繁琐的报销程序会对医务人员的时间分配及规划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因此,优化改良报销流程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迫在眉睫。
二、现场报销和移动报销的流程对比
1.线下经费报销的流程
(1)相关业务发生前:由医务人员个人到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进行事项申请(如科研经费需到科研处申请审批,人才经费需到人力资源处申请审批,研究生经费需到医教科申请审批,而外出学习培训需到人力资源处进行请假申请和同时到医教科完成培训经费申请)。(2)相关业务完成后:医务人员本人或科室指定人员先收集、携带所有报销相关材料到各科室进行报销事项确认审核,再到财务处办理经费报销。财务审核人员现场对报销经办人讲解、确认报销事项,并根据相关规定核实报销材料后制作报销单据,打印报销单据的封面,签字后送至各相关业务部门。各相关业务部门收集到财务处已完成制单的报销材料后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再送至各业务分管院领导加以审核签字。等所有审核签字完成后送回至财务处,财务审核人员进行复审并由财务处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再交由出纳付款。整个线下报销过程不仅消耗报销人员各部门奔波办理手续的路程时间,而且消耗在财务处办理报销业务的排队和等待财务审核人员审查材料的时间。另外,线下报销还将浪费大量的报销单据送审签字的时间,遇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院领导出差等不在院内的情况,还会耗费大量的等待签字审批时间。
2.线上移动报销
(1)医务人员在线上报销系统上提出具体事项的事前审批申请,由线上报销系统自动进行归类传送至对应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审批。(2)线上报销系统自动读取到审批通过的事项申请单后,医务人员依据线上报销系统的提示选择该事项相应的报销模块,在相应的预算内填写实际发生的报销金额和上传报销材料,确认报销材料真实完整后进行报销申请提交。(3)线上报销系统自动归集事项申请和报销材料为一个报销事项,并根据医院管理设定推送至各业务管理部门。(4)各业务管理部门初次审核通过后(即确认报销事项事前申请与实际发生事项一致),线上报销系统将整笔报销事项推送至财务审核人员,财务审核人员进行财务方面的审核后,逐级推送至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院领导审批。(5)待所有审批结束,线上报销系统会推送提示消息给报销申请人,报销申请人带上所有上传的报销材料至财务处即可完成报销。综上所述,对于报销申请人员来说,只需事前进行事项申请,事后将全部申请材料上传至移动报销系统,等待所有电子签章审批完成再一次性将报销材料交至财务处即可。线上移动报销一方面实现报销申请、报销材料审核、报销单据制作等一系列报销手续的一体化管理,不仅方便财务审核人员合理分配材料审核时间,也方便医务人员及时补充所需材料。另一方面,线上移动报销在保留线下报销严谨的申请审批流程的同时,节省了医务人员到各个部门来回奔波的时间,方便相关审批负责人利用零星空余时间进行业务审批,减少等待签字审批的时间,实现医务人员快捷完成报销事项。
三、大型综合性医院财务智能化的优势
1.保证及时提供辅证报销材料的齐全
一方面,医务人员多数不具备相关的财务知识且缺少财务报销要求培训,并不明确除了提供发票之外报销时还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导致经常缺漏提交报销材料。线上报销系统将各报销事项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并清晰简易的提示哪些材料为必要提供并需要上传的材料,使医务人员可以依据线上报销系统的提示进行报销材料的收集和保存提交。另一方面,采用线上报销系统里的材料暂存功能,医务人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材料的上传和保存,方便医务人员实时保存报销材料(如支付记录),减少相关报销材料丢失的风险性。
2.医院内部各系统相关联,提高办理业务效率
线上报销系统与科研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经费使用系统、财务一体化系统等医院内部系统相互关联,便于对各类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分类、储存,加强数据的统计归集与读取使用。各业务部门和各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自行对有关数据进行查询,也可以自行及时生成具体工作需要的相应表格,无需到各个业务部门申请查询相关数据。另外,报销申请人还可以在历史单据中查看自己申请报销时提交的相关材料,无需再到财务处申请查看纸质报销凭证,节省了从大量归档凭证中查找具体的纸质凭证内容的时间。
3.系统自动计算报销金额并查验票据真伪,进一步保障报销工作的准确性
线上移动报销系统设置不同报销模块,根据不同的文件要求将各项规定金额及计算公式内嵌至报销系统当中。报销申请人员在相应的报销模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条件的选择、填写,系统将自动计算出报销金额。同时,系统自动和税务查验系统对接,查验上传发票的真伪。这不仅将减少财务人员计算工作的疏忽错误,减少财务人员机械简单的计算工作量,还在确保发票真实性的同时,大量减少了人工查验发票真伪的时间。
4.实时监控经费使用情况,查看报销进程
线上报销系统实现实时显示预算使用情况,区分已完成金额,待审批金额和剩余可使用金额。各项目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线上报销系统进行全面的预算监管,合理安排各项经费的使用。同时,对于急于完成报销的单据,报销申请人也可以实时获取报销单据的进程,直观的在报销系统上查询到报销单据流转到哪个部门,然后可以自行联系对应部门的人员,跟进各个流程,以加快报销进度。
5.审批责任到个人,加强各审核环节的严谨性
线下报销时,各业务部门已经习惯依赖财务人员进行最后的审核把控,忽视对业务内容实质性的审核与把控。以科研课题专家咨询费报销为例,财务审核人员对项目余额、咨询费标准和劳务费扣税等方面进行审核,而咨询专家与咨询项目任务的相关性必要性则需要科研处进行审核把控。而通常是财务人员已经依照科研处审批通过的材料和财务所需票据完成制单后,科研处通知财务审核人员该笔款项的具体内容不符合其科研任务书的项目规定,要求取消该笔报销款项的审批。审核的疏忽不仅浪费大量反复的审核时间和单据审批流转时间,还导致医务人员产生报销单据临时被通知取消的不满情绪,打击医务人员科研积极性。而线上报销的电子签章审批使责任追溯落实到个人,可以在一定程度内提高各业务部门审核人员的警觉性,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同时提升报销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四、线上移动报销存在的问题
1.系统的不稳定性
线上移动报销系统有时候由于程序需要更新等问题导致系统程序崩溃,进而使报销申请进行到一半所有数据丢失需要重新上传提交所有报销材料。
2.财务审核人员的遗漏
报销单据大批量的显示在系统界面上,而财务审核人员每日只能处理一定量的报销申请,这导致若财务审核人员没有依据一定的规律将有机会遗漏某一笔报销申请,导致该笔报销申请一直处在待审核状态。
3.审批领导因特殊原因无法进行审批,导致报销单据滞留
现阶段线上移动报销经费审批领导只能是单一的指定(对应具体的电子签章),而无法使用AB角的代替行权。一旦某个节点的审批领导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例如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等)无法进行报销单据审核,所有汇集到这个节点的报销单据都无法流转,只能等待审批。
4.医务人员未保留纸质报销材料
由于报销事项宣传的未到位,医务人员以为进行报销申请时将报销材料上传至线上报销系统就是完成了全部报销流程,而未留意到系统推送的需要将报销材料交至财务处的通知。待所有审批结束后,发现需要上交报销材料时无法找到相对应的报销材料。另外,财务报销业务涉及多项不同的事项,有些非日常相关事项无法单独设置模块,未能使用线上报销系统,当下依旧采用线下报销模式。这导致一些非日常报销事项的办理手续更加不清晰,导致医务人员不知道怎样完成事项报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线上报销系统是实现财务核算信息化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虽存在些许小问题有待改进和优化,但采用线上报销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一次性完成报销”的愿景,提高医院财务报销工作效率,提升医务人员的职工满意度;另一方面,线上报销系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便捷性和透明性,加强对各项经费监控的同时促进各个医疗科研事项的顺利开展。因此,应用线上报销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良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更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陈曼玲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篇2
摘要:公立医院的出发点还是公益性,同时要在内部管理工作中做到依法合规、合理控制风险、高质量运营,从而推动医院长足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对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管,从而提升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但是,部分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滞后,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成效。基于此,本文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改进措施
一、引言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对公立医院运营带来了深远影响。通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疗联合体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实行单病种付费、DRGs医保支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些改革措施导致公立医院的运营环境、运营模式及收入结构都发生了重大调整,内外部风险因素增多。公立医院需要补齐内部管理短板,提质增效,实现精细化管理,注重人才培养,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当前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建立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管理工作,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要想保证公立医院的经营效果,需要强化内部监管,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升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善性,杜绝违规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医院创效能力,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立医院长远发展。基于以上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契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全面监管经济业务和诊疗活动,明确关键环节和岗位的运转程序,平衡相关人员的权利和责任,促进依法依规办事,推进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发展目标。
1.提升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效率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公立医院面临着生存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复杂局面。公立医院如果跟不上改革步伐,发展停滞不前或进步太慢,就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制度完善、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人员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有效控制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运营质量。
2.规范业务流程
公立医院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成本、采购、资产、内部控制、运营、绩效等制度体系,对规范经济活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及风险防范,能够尽早发现短板和问题,制订整改计划,严格管控流程,规避风险,坚决杜绝违法乱纪问题,推进廉政建设。将内部控制的工作理念渗透到公立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控制,将潜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发挥风险预防作用,确保公立医院经济业务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提高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认知不准确
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基本以医疗专家为主,大部分医院比较关注医疗工作,而忽视了内部管理工作。管理层不能正确地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不全面,造成公立医院无法全面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在内部控制方面,大部分医院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日常管理工作大多凭借经验管理,口头指令多,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有效执行,也就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很容易出现管理疏漏和风险,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少数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会影响到自己的管理决策,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缺乏主动性,造成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2.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
部分公立医院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深入调研分析,简单地照抄照搬其他单位的制度文件,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甚至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相关制度和措施不能有效地落实与执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成效欠佳。一些公立医院未能根据自身性质、业务范围、经营模式、业务规模、医院文化等实际情况,建立和医院治理能力相匹配的、有效制衡、权责一致、执行落地、运转流畅的内部控制体系,相关内部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较不强。
3.部门之间缺少协同,内部控制建设局限在财务会计领域
一些公立医院将内部控制看成财务会计工作,将内部控制工作全部交给财务部门,其他部门很少参与,甚至不配合内部控制工作,导致财务部门孤立无援,难以获得其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无法形成合力推动内部控制工作,造成工作推进速度缓慢。部分管理人员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错误认识,甚至阻挠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导致各个部门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4.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在深化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公立医院的风险不再局限于医疗业务风险,还面临着政策风险、运营风险、财务管理、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许多公立医院的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无法对各种风险开展全面剖析和评估,不能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不能结合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导致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
5.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
部分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的情况,导致医院的内部监管不力。一些医院的内部审计效果不好,岗位交叉,无法建立起标准统一的监管办法,导致监管空白现象比较普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不够规范,影响了实施效果,导致风险问题扩散、系统风险加大、内部控制失效。
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1.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工作
首先,公立医院要想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管理层需要对内部控制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管理人员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表率,转变思维观念和态度,主动推进内部控制工作,为内部控制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让所有员工都能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其次,确定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牵头机构,配备专门的内部控制人员,梳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步骤和程序,还可以要求第三方机构,协助推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最后,内部控制建设会导致原来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会面临各种阻力,造成内部控制推进速度缓慢,管理层需要坚定信念,扎实推动内部控制工作,解决好各种问题,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落地。
2.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工作需要持续推进,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制度文件。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开展风险评估,明确经济活动的开展流程和标准,改进内部管理制度。随着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和防范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公立医院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规范和完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流程,预防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该立足于公立医院的具体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和医院的工作性质进行优化调整,避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迟滞。随着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部制度法规,提升了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保障了医疗安全。医院现代化管理要求也逐渐提高,公立医院必须根据新变化和新要求,及时健全和完善制度,改进措施和梳理流程,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防范。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执行效果,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3.确保内部控制全覆盖,有效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要覆盖全部业务活动,涵盖经活动、医疗工作、教学科研等。内部控制工作要做到全部门参与,不能只有财务部门参与,公立医院应当成立内部控制管理机构,负责全面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需要覆盖所有员工,实现全员参与。公立医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全体员工加强认识和了解,熟悉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督促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内部控制措施。只有规范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保证内部控制工作高效开展,防范各种风险。公立医院需要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聚焦内部控制工作,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动态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部门作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日常管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就是财务控制,财务部门需要落实内部控制相关要求,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完善性和可靠性,保障医院财产安全,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
4.加强风险评估
公立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够精准地识别已经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分析各种潜在风险,尽早发现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因素。随着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立医院运营面临各种风险,主要包括政府采购风险、医疗质量风险、患者投诉、价格管理风险等。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评估,深入分析各环节的风险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经济活动和关键业务活动存在的风险,重点关注核心岗位和重要业务,从上到下地分析业务、梳理流程、识别风险、加强管控、增强风险意识,识别内外部的风险因素和风险影响范围,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通过对业务流程和管控流程的梳理,公立医院需要采取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风险管理,有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深挖医院的发展潜力。
5.强化内部监督,实行绩效奖惩
公立医院的业务活动越来越多,经济领域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因而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建立纪检监察、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相协调的内部监督体系,公立医院能够对各项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监管工作,保证公立医院的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公立医院可以设立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由医院管理层直接领导,明确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对重点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对于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开展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并及时汇报审计结果。提出整改意见,跟进问题整改进程,确保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执行较好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公立医院可以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工作较差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处罚;对于违规违纪问题,需要严肃处理。通过落实奖惩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的约束性,督促全体工作人员重视并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需要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合理规避风险,促进医院长远发展。公立医院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人员需要增强意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作者:叶燕华 单位:来宾市妇幼保健院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医院的访谈,基于委托代理的视角,剖析了公立医院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接着运用项目研究的方法,通过介绍医疗资源下沉项目,探讨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最后从医院、中介机构、财政部门三方的角度,提出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管理
一、引言
202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而且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也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
二、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问题
1.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1)设置的绩效指标不够精准。部分公立医院的预算执行部门未对绩效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或者干脆由财务部门自行编制,而财务部门往往缺乏指标设计能力。为了应对财政部门的合规性审核,公立医院常常设置容易完成的绩效指标,造成绩效指标的适用性、相关性和代表性较差。绩效指标设置不够精确,影响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2)重视预算执行进度,忽视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预算执行率既是公立医院的诉求,也是财政部门的要求,预算执行率由于易考核、易执行的特点,往往成为各方关注的目标。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重执行,轻效果的现象。(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财政部门可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卫健委可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医院综合考核的评价指标;公立医院可以用于改进预算编制流程,加强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绩效评价工作成效不佳,那么财政部门和卫健委不太愿意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公立医院应用绩效评价结果也会存在不足。
2.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根据相关访谈和调查,公立医院要求中介机构参与绩效管理的意愿较低。这与胡成(2013)对安徽省17个地市问卷调查的结论相似。下文将从三方博弈的视角,分析中介机构参与绩效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三、基于三方博弈视角的动态分析
1.公立医院和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
目前,公立医院运营需要财政资金的积极支持,尤其是基本支出的财政补助,并希望财政部门减少资金使用限制。但是,财政部门需要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增长。因此,公立医院和财政部门存在长期博弈。
2.公立医院和财政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与财政部门、卫健委等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工作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可能导致委托代理问题。这种委托代理问题反映在财政项目的预算执行上,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在绩效指标设立环节,公立医院的职能部门设置比较容易完成的绩效指标,或者难以考核的定性指标;在资金使用环节,容易出现财政资金被截留、占用及挪用的情况;在绩效评价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类似于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公立医院使用某些技术性的处理手段,从而完成绩效目标。
3.中介机构的作用
威廉斯科特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提到,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公布财务报告,它可以被看作是将内部信息可靠地转化为外部信息的手段。以注册会计师为代表的中介机构,其职能就是为财务报告提供合理保证。公立医院与财政部门存在一定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中介机构就可以在这种关系中,为财务报告提供合理保证,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公立医院与财政部门相互博弈,中介机构可以为双方提供专业服务。比如,为公立医院绩效指标设置提供咨询服务,为财政项目提供绩效评价服务,为医院绩效自评报告提供评审服务;为财政部门提供公立医院的绩效指标设立评审服务,对公立医院的项目绩效情况进行评审,对公立医院预决算的公开资料进行预审等。通过中介机构的参与,一方面,提升公立医院绩效指标的合理性,提高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为财政部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供一些专业服务,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从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四、案例分析
公立医院和财政部门之间存在相互博弈的关系,各自的工作目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中介机构可以受聘于公立医院或财政部门,协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下面以S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项目为例,展示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
1.项目基本情况
政府部门为推动城市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相关项目。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最终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S医院以医联体成员之间建立的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为依托,派驻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到基层单位,比如以执行主任、执行院长的形式常驻基层单位;或者以专家门诊的形式,不定期派遣优势学科的医疗专家,参与门诊坐诊和住院病人管理。另外,还可以通过授课、新项目开展、课题和重点学科申报等不同方式,提高基层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
2.预算绩效管理流程
在申报预算之前,公立医院相关部门会进行内部讨论,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实施计划、项目实施后的绩效评价流程。这样可以提升各部门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避免由财务部闭门造车,树立全面预算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由于项目金额较大,涉及托管的医院较多,因此财务部门建议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为该项目提供咨询与评价服务。针对城市医院的医疗专家下沉不足的问题,应着力完善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劳务费补助标准,提升医疗专家的积极性。针对学科建设人才、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协助基层医院制订完善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科带头人。针对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不足,影响了医疗专家工作的问题,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申请相关补助以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在申报预算之前,经过会计师事务所、S医院、基层医院的讨论,最终确认了易考核、易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项目绩效指标表(见表1)。项目执行完毕后,由会计师事务所对该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审。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该项目整体情况、指标完成情况、绩效评价、实施效果等内容。实施效果评价纬度包括S医院派出的医生数量、累计参与基层单位的工作天数、上转与下转的病人数量、协助基层单位应用新技术和开展新项目的数量、接收基层单位进修人员的人次、举办相关学术会议的次数。该项目的部分工作成效如下。首先,合作医院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S医院的帮扶下,受托管的基层医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收入、医疗业务稳步增长。其次,学科建设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城市医院的帮扶下,基层医院的学科水平、管理能力明显加强。基层医院共开展新技术应用及新项目125项;有效提升了县级医院的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最后,根据双向转诊机制,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以S医院为主体单位,建立了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分工协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便群众就医。
五、相关优化建议
1.公立医院方面
通过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为各项业务活动提供依据,也能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绩效意识。为了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应该在公立医院内部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履行绩效管理职能。同时,考虑到绩效评价的专业性、复杂性,可以建立由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医学工程部等组成的跨部门小组,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形成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架构。公立医院作为预算项目实施的主体,应为相关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和指导,从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2.中介机构方面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为中介机构参与绩效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绩效评价服务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例如,针对恶意价格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可以通过健全定价机制等手段,适当提升服务价格,促进有实力和有能力的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并由财政部门编制机构清单,为公立医院提供选择范围。中介机构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行业协会需要加强业务培训,帮助相关人员提高执业技能。相关人员也应积极参加培训,了解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特点。3.财政部门方面财政部门需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项目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因素,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财政部门也可以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另外,财政部门需要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开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财政部门的预算系统与公立医院业务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系统的衔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预算绩效管理深入推进,财政部门、公立医院及中介机构需要加强协调,推动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公立医院和财政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中介机构积极参与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缓解这些问题,从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公立医院需要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流程,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
作者:庞鲁生 庞雁 王伟国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篇4
摘要:从医院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具体问题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对策分析;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
一、公立医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1.有助于全面监督医院管理层
在公立医院的运行过程中,只有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该项工作准确落实,才能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在实际过程中,也需要对目前的竞争机制进行强化,改变传统单一的责任制度,并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人员的选聘环节开展多样化管理,以便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也应该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薪资挂钩,以便管理人员更加积极地开展工作,提升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强化对医院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如在开展各项决策时缺乏合理性,难以加强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缺乏对工作人员的监督与管理,资金难以得到合理的配置等,上述这些现象都会直接影响医院的健康运行,只有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当医院的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将责任准确落实到个人,以便促进医院的健康运行。
二、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1.医院的收入
在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医院收入进行审计,只有将此项工作准确落实,才能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医药费的收取、材料费的高低、患者是否存在过度医疗等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从以下点开展审计工作:第一,结合医院的收费标准以及收取范围进行综合考量,保障医院收费的合理性与规范性。第二,保障收费项目具备公开性与透明性,使群众能够了解相关的收费标准。第三,注重对于收费凭证的管理,提升该项内容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第四,保障医院的各项收入都能准确收入到统一的医院账户。第五,了解医院的收费状况,防止出现乱收费行为。
2.医院的支出
医院的支出管理也是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医院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只有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才能够在支出时防止资金浪费情况的发生。首先,确保医院的支出具备合理性与合法性,在符合医院支出的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对资金的挪用与支出、支出范围与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保障资金支出的可行性。其次,在医院的经济活动过程中,针对医院各项科室的资金支出进行审计,确保大额度的资金支出具备合理性。最后,全面了解医院运行成本的准确性,以便于降低所需的成本,在保障医院安全运转的情况下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3.医院的内部控制
为促进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行,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内部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由于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涉及众多的审计内容,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监督标准执行审计流程,也应该保障内部制度的合法性,只有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准备工作,才可以开展对医院住院管理、诊疗、药品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审计。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审计制度具备较强的严谨性,将医院各个部门制度的落实状况、经济活动费用的核算状况及部门的完成指标进行审计。
4.医院的资产
首先,要对各个科室所需要购买的设备清单进行详细说明,并及时对上级部门进行报备,审批完成后再进行招标,最后进行医院设备的集中购买。其次,针对药品的采购,需要严格按照采购标准进行购买,通过对多家供应商进行对比,保障药品的安全性。最后,也要对采购方式、审批报告及采购资料进行核对。总而言之,由于医院的资产管理相对复杂,资金量较大,必须要对内部的管理加强监督,明确各项制度与责任,才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
三、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由于一些公立医院仅仅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并没有提升对于审计本身的重视,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设备的管理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难以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势与价值。
2.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度低
由于医院的经济审计工作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必须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才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精确性与规范性。但从当前的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来看,由于缺乏对于审计知识及相关法律的学习,便难以了解最新的审计法规与相关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适应新型经济审计的具体需求,导致工作失误的发生,不利于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医院缺乏专门的审计人员,通常由财务人员担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由于难以全面了解审计的内容与方式,也会对审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3.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医院缺乏足够的执行力
由于公立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好,审计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审计人员缺乏正确的审计意识,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导致审计问题难以及时进行解决,难以提升医院的运行效率。
4.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整体性
公立医院的部门众多,主要包括:财务部门、临床部门、医疗技术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各个部门的设置都具有独立性,但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为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5.医院经济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
从目前医院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一些医院难以对经济责任体制进行详细划分,针对医院的管理人员及业务较多的科室,无法将经济责任制度进行落实,在这种情况下,便难以对医院的资产进行监管,导致权责不清情况的发生,难以保障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当经济问题出现时,也难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再加上缺乏先进的审计方式、内控体系,也会为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问题。
四、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化措施
1.提高公立医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医院的管理人员要重视对于医院审计的讲解,使管理人员加强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顺应医院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便于促进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其次,通过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也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自身的执行力,严格按照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与流程,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总而言之,只有在提升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提升对审计问题的重视程度,才可以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
2.提高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度
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涉及较广,工作相对复杂,所以必须要由专业的人员负责,才能保障医院的审计工作具备专业性与规范性。首先,应该在审计人员的招聘环节提出严格的要求,综合考虑应聘人员的能力,在具备专业能力与相关经验的前提下,也要重视对于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只有从多个方面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才能够才入职之后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员工入职之后,也应该积极引导部门其他人员对其进行帮助,提升部门的凝聚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更强的审计团队。其次,也要对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以便于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使得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只有加强审计人员与医院部门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于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3.在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提升执行力
在审计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权,才能对医院内部的重点资料进行查阅,对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询问,对于一些难以进行配合的人员,也要通过该部门负责人做好思想工作,并对其进行提问。由于审计的执行需要齐全的资料进行支持,只有确保各部门人员积极配合,才能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必须要提升审计的执行力度,针对不予配合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问责处理。只有重视对审计工作执行力的提升,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问题处理的全面性,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4.在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强化独立性
在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环节,为了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应该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并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审计部门及时发现医院的经济问题,保障审计报告的精确性。作为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由其他部门的成员进行管理,只有提升审计人员的地位,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职能优势,才能够防止其他客观因素的干扰,保障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5.强化医院收入和支出审计
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保障医院收费的合理性,才能够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医院的健康运行提供前提条件。所以说,医院收费情况与医院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必须要对医院收入审计的现状进行完善与升级,提升项目收费的公平性与合理性,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保障收费过程具备更强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另外,也要重视对医院支出的审计工作,以便为医院各项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保障医院的各项支出都能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6.强化医院内控评审
首先,要对医院的内控进行详细的审查,保障医院的内部控制具备较强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从药品的管理、住院费用结算、及门诊的收费情况进行审查。其次,要结合医院内部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如加强对于制度落实的关注、明确各科室之间的关系等。总而言之,只有做好内控评审工作,才能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实现对医院各个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7.强化资产管理审计
首先,应该加强对于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管理,对于各科室的医疗设备购置,严格按照相应的审批流程进行采购。其次,针对医院的库存物品以及药品,也要对采购之前的审批记录进行详细检查,保障经济合同符合采购规定,在库存物品及药品的入库过程中,也应做好记录与盘点,使资产管理具备更强的规范性。最后,由于医院的基础建设工程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参与,因此可能存在众多风险,只有加强对于资产管理的审计工作,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
8.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及健全审计机构
医院只有严格按照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才能够使审计流程具备更强的规范性与合理性。首先,要全面开展审计工作,结合审计结果,对医院的内部控制机制及财务制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使医院的规章制度具备更强的合理性。其次,要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并为其配备专业能力较强的审计人员,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9.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明确经济责任制
医院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将经济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明晰医院领导应承担的相关责任,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只有对管理人员任职期内的经济责任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升领导的责任意识,使管理人员具备更强的责任感与职业道德观念,才能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为经济责任审计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意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影响,规范当前的责任制度,提升公立医院的社会服务性,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才能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防止违规现象的产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医院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医院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使医院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尹艳 单位: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