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医药名医经验类文献写作要点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医药名医经验类文献写作要点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医药名医经验类文献写作要点探讨

摘要:名中医经验类文献是中医学特有的文献形式之一,以记录和传播名中医临床经验、学术特色等为主,是中医药学科继承创新的重要资料。针对目前中医药科技期刊相关栏目此类文章的写作,各家多以自身全刊统一为主,作者难以把握此类文献的写作要点。通过分析名中医经验类文献的重要性和写作要点,尝试为作者提供较明晰的写作思路,以期更好地完成此类文献的撰写,为中医药学科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名中医经验;中医文献;写作要点

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对生命活动的独特认识,整体的辨证观念,先进的治病防病理念,丰富的治疗手段等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堡垒。中医传承发展除院校教育外,还有名家著书立说、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尤其是名中医学术特色的传承工作,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名中医学术特色传承工作仍面临学术资料搜集与整理不统一、缺乏中医特色、重术轻道等问题[1]。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跟师实习阶段类似于传统“师带徒”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每年审批的多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岐黄工程等中医药传承研究项目,都旨在能更好地将中医药学术特色传承下去。中医药科技期刊作为中医药学术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名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推力之一。名中医经验类文献更多存在于中医药行业,是中医药科技期刊文献的一大特色,由于中医药科技期刊数量庞大,完全统计耗时费力,差错率高,本研究统计了《2019年度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T2级期刊名单》[2]《2021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3]中影响力较高的期刊,纳入《中国针灸》《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等,发现上述期刊2021年刊载名中医经验类文献最多的200篇,最少的6篇。栏目设置情况,《中医杂志》为“当代名医”、《中华中医药杂志》为“临证经验”“学术流派”、《中国针灸》为“传承与创新”,其他期刊名中医经验类文献散见于其他栏目中,说明该类型文献在中医药科技文献中占有一定比例,对传播中医药诊疗技术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发现,目前名中医经验类文献仍存在一定不足,如重点不突出、名医学术特色与传统认知并无明显区别、文章结构不严谨、缺乏典型案例辅助说明等,是影响该类型文献学术质量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简述名中医经验类文献的写作要点,以期为该类型学术文献传播提供参考。

1题名

题名是点睛的艺术,文献题名是吸引读者阅读的重要因素,正所谓“秧好谷一半,题好文一半”,标题的效应远在内文之上,好的题名应具备准确客观、精短明快、新颖活泼、意蕴深厚等特点[4]。文献题名的设计是文献高效传播的基础,结合中医药科技期刊特色,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药期刊编排规范:T/CACM019-2017》,推荐题名应为充分体现文章内容的短语而非完整句子。此外,题名还担任一定的检索功能,以中国知网(CNKI)为例,在文献检索项目中便有“篇名”这一选项。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发现,在相关类型文献中,部分作者对题名的理解不够充分,存在“缺项”“冗长”等现象。如《周亚滨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撷菁》[5]存在“缺项”现象,即缺少学术特色关键词,通过题名可获取相关学者的职称信息,但难以了解学术特点,无法引起读者注意,导致文献传播受限。第一作者为在读硕士研究生、名中医工作室成员等的名医经验类文献,以介绍导师或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主。为体现作者对名老中医的尊重,多数作者初稿题名上会带有教授、主任医师、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等词汇,上述职称或荣誉是对名老中医以往学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但作为科技期刊发表的文献,应树立客观标准,如原源等[6]认为,名医职称、学术头衔等并非题名必备要素,与其学术特点是否值得借鉴并无必然联系,也非读者主要关注内容,故不宜出现在题名中。此外,笔者还发现题名中包含“临床经验”“经验拾遗”“经验撷菁”等“冗长”现象,该类修饰词汇与文献主旨关联不大,名中医经验类文献本就是以介绍经验、传承学术特色为主,无须再加此类词汇强调。如《王晓燕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恢复期临床经验》[7]一文,题名中“教授”“临床经验”均非题名必须项。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并非一一对应,1个西医病名可能包含多个中医病名中,1个中医病名同时也可能包含多个西医病名,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均可归属“胃痛”“痞满”等范畴论治,“消渴”对应西医学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题名中应尽量以中医病名为主,充分体现名中医的辩证思维特点,推荐病证结合式。针对上述情况,编辑在编修过程中应与作者充分沟通,讲明题名中必备要素,精简非必要词汇,既可以避免题名冗长,又能突出文献特色,体现名中医经验类文献题名个性,吸引读者注意,促进此类文献传播。综上,我们认为名医中经验类文献题名应具备3要素,即“名医”“学术特色关键词汇(辨证方法、干预方式、所用药物)”“干预对象”3项关键词汇。题名3要素既是文献内容的高度凝练,又是推动文献传播的有力助手,缺少任何一项都无法全面展示文献学术亮点。如《张志明以乌梅丸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8]一文的题名,充分体现了名中医“张志明”、学术特色关键词“乌梅丸加减”、干预对象“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上述内容也是读者最为关注的内容,更易引起读者关注,有利于其学术特色的快速传播。

2摘要

在文献检索结果中,摘要是该文献主要显示项目,也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部分,根据学术研究报告相关规定,对于原创性研究、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类文献要求使用结构式摘要[9]。很显然,名中医经验类文献并不归属于上述部分,结构式摘要也并不适用于该类文献。探索适合本类文献的摘要格式,对吸引读者注意,提高文献传播具有一定帮助。对于摘要的一般性要求同样适用于名中医经验类文献,摘要需能够准确反映文献内容,与正文内容保持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更应具备其特殊性[10]。从字面含义出发,摘要是从文中摘出来的重要部分,而名中医经验类文献最重要的部分在题名中已经充分展示,摘要应结合正文内容,在题名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形成具有中医语言特色和学术特点的独特表达方式。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作者在摘要中并未能充分把握重点内容,在“寸字寸金”的摘要中较多笔墨介绍名医从业经验等相关信息,如“某某教授从医30余年,教学、临床及科研经验丰富……”,过多非必要介绍可能导致摘要“喧宾夺主”,不能代表文献重要信息。摘要应以简要介绍疾病病因病机为开端,再简述对该疾病的一般认知、治疗方式等,后重墨书写名中医对该疾病的独特认识,结合正文可以是与众不同的辨证方式、治疗方式、用药方式、预后康复方式等,最后加治疗成效予以佐证,可参见《李应存敦煌“大补脾汤”辨治消化性溃疡(胃脘痛)》[11]一文。此种摘要书写格式以题名为导向,以正文内容为基础,通过简单的行文格式充分表达该类文献的所有重点内容,符合中医学术论文对摘要的一般要求,行文思路明朗,尤其适合首次撰写此类文献的作者。

3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献检索的重要选项,是一篇文献能够被检索到的保障,包括特征词汇、词组、短语等,根据相关要求,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其中主题词的选择应以《医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等为范围,若主题词在上述范围内无相应的词汇,可选择上位词、同义词或组配等方法[12]。对于自由词,以往多认为应尽量少用,但结合中医药学科及名中医经验类文献的特殊性,自由词是该类文献的较好选择,能更恰当地反映文章内容,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多数期刊对关键词数量的要求为3~8个,对于名中医经验类文献关键词的选择,题名即关键,题名中的“3要素”至少是3个关键词,是一篇文献最准确和最想表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内容,可将关键词扩展至相应西医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原则及其他文章关键内容,总体数量不宜过多,以免使读者觉得难以把握重点,失去阅读兴趣[13]。

4正文

名中医经验类文献涉及范围广,从基础疾病到疑难杂症,临床分科跨度大,治疗方法灵活多样,正文作为名医学术特色的翔实记录,应保证论述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上下文逻辑顺畅,引用文献论据合理、准确,切不可夸大临床实际,贻害读者。通常情况下,笔者认为此类文献正文由“引言、名医经验、典型病例”等几部分组成。引言中可适当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流行病学资料和名医履历等。疾病的一般知识包括病因病机、当前主要治疗方式、当前诊疗重点难点等,使读者对干预对象(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为后续名中医经验的论述做好铺垫,循序渐进,由简到难,便于理解。但此部分应注意控制篇幅,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强,读者均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一般疾病的认知属应知应会内容,引言部分作简要论述即可,不必大费周章。对于名中医履历,可在前言部分选择其重要身份、职称职务、学术成就等简要介绍,使读者对该名中医有初步认知,若后续想要深入了解相关文献,此处的名中医履历也是读者后续检索的“证据”,避免由重名带来的信息扰乱。再者,此处名中医介绍可弥补部分作者对题名中缺少职称职务的遗憾,表达对“导师”的尊重。此部分亦应注意标注参考文献,作为证据性标注,证明身份及学术荣誉等相关信息真实可信,有出处。名中医经验部分是正文的重点内容,也是该类文献出彩的地方。通过阅读上文检索的文献,我们发现,名中医对某些病症认识、治疗方剂、针刺方法等多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联系,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多数经验是建立在“经方”“经典”的基础上,但是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经方的使用、药物剂量的变化、药物的炮制、针刺的深度等方面,具有独到认知感悟,从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学术风格,是其临床经验和学术特色的直接体现。正文此部分要重点论述名中医的独到之处,对病因病机的新见解、组方用药的新思路、针刺艾灸的新手法等,体现名中医与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区别,以及这些区别的重要价值、结果等,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名中医经验[14]。典型病例部分应选择与文章所论述的学术特色相一致的经典案例,通过添加经典案例,帮助读者结合临床实际去深刻理解名医经验,把握文献价值。重点选择描述诊疗过程,每诊症候变化、辨证思路、选方用药调整等,最后明确治疗结果或随访结果,在案例后酌加按语,对上述每诊的变化作出重点分析,为什么会变,为什么要变,变后又该如何处理。通过添加经典案例,帮助读者结合临床实际去深刻理解名医经验,把握文献价值。

5结语

结语部分是对文章的简要总结,此部分并无固定格式,可从正文每个部分选择相应内容,组成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的总结性段落,行文水到渠成,自然收束。也可再次强调文章重点内容,以全文为依托,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类似于卒章显志。也可联想引申,抒发情感及对中医传承工作未来的看法等。

6参考文献

名中医经验类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部分与其他文献格式并无差别,均应符合《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相关要求。但应注意,由于该类文献的贡献者多为与名中医有直接联系的学生、学术传承人等,故在引用时应做到以一次文献为主,索引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并确需引用,切不可因为“同门”关系,多引、乱引,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再者,名中医多出版发表多篇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论文文献或参编教参、教材,在参考文献部分应适当引用确与正文内容存在联系的文献,以便更充分地说明名中医经验的价值,也有助于读者理清名中医学术特点的来龙去脉。最后,名中医经验一般离不开中医经典古籍,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中医古籍的重印再版等,丰富了读者书库,但不同出版社、不同版次的古籍文献可能存在校对、出版上的差异,在引用中医古籍文献时应明确版本版次、编者校者等信息,供读者检索原文献,以免造成理解偏差。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名中医经验类文献是中医药科技期刊的特色栏目之一,同时也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写好该类文献既是对名中医经验的一种“注册登记保护”,也是中医药继承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上文所述写作要点更适合于新手写作,虽有“八股”之嫌,行文格式较为固定,但并非一成不变,作者可根据行文风格加以调整,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保证语言风格和学术质量双优,为中医药科学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戴豪泽 苏雨 张宇 单位:《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编辑部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