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实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成了社会发展的阻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此,要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近几年一系列深化产教融合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表明了产教融合对于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产教融合政策支持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产教融合深入发展提出了有效措施。产教深度融合在于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
一、国内外产教融合典型模式
国外职业教育开展较早,众多发达国家尤其关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重视产教融合及有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比较成功的模式有:德国“双元制”模式———以人才能力培养为导向,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关费用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质量监管由合作委员会负责,该模式推广和实行需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执行。澳大利亚“TAFE学院”模式———行业协会发挥较强作用,直接进行学校管理和参与人才培养,遴选满足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教师和基地,学生通过学习和考核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后续凭证上岗工作。日本“产学官”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专业课程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进行设置和调整,从而满足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该模式注重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同时具有较高灵活度。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引企入校,学校与企业合一,在校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分发挥资源共建共享。还有英国“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产学合作,美国依托“社区学院”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这些国外的产教融合成功经验和模式值得借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产教结合、产教融合,各阶段模式不尽相同: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了更好地满足、保证学生的实训、实习,提高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基地完成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不仅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还提前了解熟悉了企业行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了解了学生,发现挖掘优秀技能人才,为学生更好就业,企业更好招工提供了条件。校中厂———企业建厂用地不足,学校建实训基地资金不足,学生外出实习实训存在安全隐患,将企业的工厂建在校园内(学校出地、企业出资金),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利用校中厂利于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协同育人。订单班———又叫冠名班,企业通过在学校进行宣讲,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拔,双方签署协议,达成意向的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班。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教学。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不再面临就业择业压力,直接进入冠名企业工作,企业也省去了对新招员工(学生)岗前培训环节,实现了无缝对接。但该模式实践下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订单班学生单方面毁约现象较多。现代学徒制———学生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准员工”,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传授知识技能。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学生的重要模式。产业学院———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并且相关权力下放,由产业学院负责学生课程实施。
近几年国家出台系列利好政策推进产教融合,各级政府也出台配套的措施加以推进,产教融合大有可为,但现实中产教融合也存在“型合神离”的困扰,主要表现在:合作主体体制机制不同阻碍产教融合推进———产教融合涉及的主体、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公办学校、国有企业、民办学校、民办企业等,在产教融合的实施过程中,这几者相互间产生关联,但又由于这几者的体制以及机制、运行方式有所不同,议事行事较难一致,从而导致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运行不畅。合作主体理念不同阻碍产教融合推进———在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多方主体站在各自的立场、各自的需求上思考、解决问题,从而难以实现产教融合总体目标,难以实现产教融合的高效推进。指导监督缺乏阻碍产教融合推进———当前一些产教融合项目的开展是处于合作双方的个人感情或者口头约定或者双方“形式”上的协议,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实质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加上在推进过程中,各主体瞻前顾后,为了避免难以预估的风险,各自都有所保留,从而难以发挥产教融合带来的益处。
三、现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一个教室、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所代表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是有效有力措施。
(一)落实“课岗证”融通
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做到三个对接:专业结构对接产业结构,课程设置对接岗位需求,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学校定期进行专业调研,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体系重组,改革教学方法,形成“课岗证”融通体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变化,产业和企业需求、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应发生了改变,学校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随动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培训模块”的建设思路,以岗位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为指导,达到四个统一:实训场所与工作环境统一、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统一、项目要求与工作任务统一、训练规程与工作流程统一。采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理实一体化教学,部分课程实施“MIMPS”教学法:Modularization———模块化的顶层设计;In⁃terlacementre———分层交织的课程内容整合模式;Mission-driven———任务驱动的教学课程设计;Practical-creative———实践创新;Self-evaluation———自我评估。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团队自编并正式出版教材《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材编写采用情境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内容编排以模块为知识节点,以测绘典型机械零部件项目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教材具有以下主要特色:教学内容情境化。基于机械零部件测绘的典型工作过程,设置了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绘制、投影作图理论及方法、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机件表达方法、常用机件及其结构要素的表示法、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识读与绘制装配图和零部件测绘等八项学习情境。教学目标任务化。每项学习情境由教学目标、思政延展和若干学习任务构成,每项任务包含学习任务单、知识链接、任务实施单、拓展练习等四个环节。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呈现学习目标、学习要求、过程要素和产出成果等,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学习成果来设计学习任务和实施教学。引用新标准。制图教材与制图国家标准关系密切,新修订的教材引用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现行标准的相关内容,及时体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化发展。课证融通。结合AutoCAD二维绘图师技能考证要求,在计算机绘图习题中收集了大量CAD技能考证题目,能满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需要。
(二)推进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建设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指出开展集团化办学可有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常州是职业教育发展高地,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常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现代农机装备人才培养联盟等职教集团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长三角地区软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智能化钣金智造职教集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纺织服装产教联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7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产业学院,结合高职院校和企业的真实需求,融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内涵建设实际和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地方政府、行业指导下,建设由学校、行业协会共同办学的产业学院,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政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精准培养产业紧缺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地坪产业学院于2021年4月成立,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与三教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工匠精神与技能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学校与地方行业产业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成果,是学校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的有益探索,标志着学校在探索产教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方面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学校与行业企业将以地坪产业学院成立为契机,推进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努力将地坪产业学院建设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命运共同体。地坪产业学院的成立,是一种培养技能人才的新型模式,培养更多适合产业发展新要求的复合人才。地坪学院成立后,积极开展了专业建设,先后完成了学徒班(地坪班)、文化展厅、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地坪班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企业、企业家都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制定课程,共同参与教学,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实施项目化教学,分小组,配备企业班主任,地坪班起点高,全部聘请行业技术能手和企业负责人传授技能;模式新,企业班主任每周跟班授课,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营销等方面的指导,陪伴学生成长。
四、结语
深化产教融合强调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融合、生产实践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仍有亟需解决的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变革、研究、深化,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需要通过更多元化的举措、更多主体的合作。结合常州多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表明,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践行项目引领,把最前沿的职业标准凝练为符合市场与行业趋势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实现课堂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有利于更有效更高效服务社会转型发展。“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这架机器的强劲引擎,只有从真正意义上发动了引擎,才能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李锐 汪小芳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