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之一,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立足当下,愈来愈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人的思政教育。目前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逐步走上正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作为思政项目的重要元素,其发展规划、建设进展、育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环节仍有很大探索空间,如何建设具有育时代新人、铸强国之魂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仍需继续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建设
0引言
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自2020年6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印发以来,全国各高校纷纷将课程思政建设提上日程。课程思政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为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内容,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各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全面开花。课程作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础单元,承担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化为知识内容进学生头脑的作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起到了选树典型、强化引领、带动示范的作用,是构建起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可以促进学校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建设,实现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
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大思政”育人格局兴起,思政铸魂理念影响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转变,思政课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使学校逐步聚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尤其注重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同步建设。目前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是推动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快速发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又是实现该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但仅仅依靠思政课教育还不能完全实现德育育人,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树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教学理念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带动学校所有课程参与“课程思政”育人教学体系建设,从而打造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教学育人效果,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初衷和使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将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和路径,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深挖思政元素、设计教学过程、回顾育人效果,实现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隐性教育层面与思政课的显性教育互通互助,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全员参与的“大格局”,推动学校“课程思政”课程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现状
2.1课程思政机制建设滞于思政理念发展之后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自国家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实施,发展历程短,建设经验少,相对应的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学校提倡所有课程都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虽然是教师,但对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水平的专业化指导政策尚未形成,专业教师在思政育人能力的培训制度尚未建成。此外,对于各类课程建设的思政目标、思政成效缺少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建设完成后的运维机制、跟踪手段缺少贯穿全流程的监管过程,课程建设的效果反馈、保障措施执行情况落实不到位等还普遍存在问题;由此导致专任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度,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的参与率难以提升。
2.2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浮于表面形式之上
内涵建设是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关键抓手,目前高校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停留在以项目建设为形式,轻视示范课程内涵建设的层面,注重示范课程建设是良好局面的开端,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并重的教育理念、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并立的教学体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并行的教育方法、思政素养与育人效果并列的教学评价等思政内涵建设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融入高校课程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导致课程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教育“两张皮”现象,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力度仍然薄弱。
2.3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限于传统经验之内
教学方法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时而变、因势而动,高校应持续关注教学方法创新性,主动变革教学方法适应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受限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传统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方式,教师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专业知识传授、教学内容的转述、重难点的分析梳理上,缺少发现知识内容潜藏的思想政治元素对学生的隐性教育;同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方面不能及时跟进,如探究-研讨法、启发教学法等沉浸式教学方法还不能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熟练运用,对于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挖掘、学生探索思政内涵的兴趣激发、课程育人成效的效果反馈等内容上缺乏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不显著。
2.4思政育人评价体系慢于思政建设之速
评价体系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思政的育人成效具有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校的关注点往往是课程知识梳理、蕴含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对思政育人的评价以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评价体系缺乏关注。首先,思政育人的评价在教师设置课程考核或课程设计过程中被忽略,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思政育人重要,设计课程评价时主要针对知识的重难点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不重视思政育人评价指标的设立。其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育人成效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题单一、评价指标缺乏思政育人方面的科学设计、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关于思政育人评价的反馈机制还没有建立等问题。最后,对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后续育人成效缺少跟踪评价机制,部分教师为追求示范课程的建立在前期筹备过程中会尤其关注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资源建设、成效反馈等方面,建成示范课程的后续跟踪评价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路径探析
3.1强化理念引领,建立党政领导机制
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思政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树立“课程思政”引领课程建设发展的理念,是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路径,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重要的执行手段。为助推示范课程建设:首先,必须要落实“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体责任,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院党委统一负责、学院积极配合的思政课程建设联动机制,强化教师思政教育认识,提升各类专任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建立课程思政全员育人的强大自信心。其次,根据国家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省级思政建设实施意见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精神,建立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成效的思政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运行机制、监管流程,完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的反馈机制,落实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资金、条件保障等措施,以确保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是在制度引领下规范进行的。最后,为保障“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起到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学院互动互助,组织院-院示范课程互访互学活动、建立示范课程分享案例库、开展示范课程典型经验交流会等分享、交流、推广机制,实现教授、名师带动,教师普遍参与,并逐步达到课程思政全员育人的局面。
3.2深化内涵建设,助力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持续建设的根本是对内涵的建设,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需要准确把握教师、教材、课程、课堂四大关键要素。首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应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和思政育人能力,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挖掘和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融合,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见功见效。其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教材和课程是载体,在培养方案中建立和完善思政课程设置内涵,紧抓课程核心环节,深化课程改革,将课程思政要求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编写、教材选用、课件制作、教学评价等方面,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最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课堂是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通过打造多功能智慧教室、使用线上教学平台、改变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等,推动教师角色转变和学习方式变革,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
3.3落实保障制度,推动课程思政持续发展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是“大思政课”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课的传承和延展,同样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为有效推动课程思政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发展保障机制。首先,加强组织领导,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建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教师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责任到人。其次,强化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统筹各类资源,用于课程思政的内涵挖掘、教学改革、教师培训、访问交流等活动,保障课程思政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最后,注重示范引领,通过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选树课程理念先进、思政元素丰富、育人成效显著的示范课程,通过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4完善育人评价体系,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初衷和使命是培养具有知识扎实、信念坚定和品德优良的时代新人,不仅需要专业的师资配备、完善的课程教学设计、配套的优秀教材选用,还需要符合思政育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作为思政育人成效的正向反馈机制,对课程建设的进展、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评价体系的完善主要从以下三部分着手:首先,教师作为课程讲授的主体,除了评价学生的知识领会程度外,还应关注思政育人的评价体系设计,例如对学生获得的科学涵养、人文素养、艺术修养或者实践能力等方面是否有所感悟、有所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等隐性教学效果的评价。其次,对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评价体系需要院-校两级通力合作,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体系,分别设计学生评价、教师自主评价、院(校)督导评价等包含教学体系设计、讲授效果、思政育人成效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最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成后,应建立跟踪评价长效机制,主要针对该课程的师资配置、资源建设、育人成效、建成效果等方面继续追踪和评价,持续关注示范课程的发展和示范成效。
4结语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设立,旨在引领学校“思政育人”格局的全面建立,带动全员加入“思政育人”大环境中,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知识体系内,内化为课堂教学的隐性内容,增加各专业课程内容的人文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作者:刘慧 顾宗林 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