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和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各国意识对技术创新对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至为关键,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对创新的作用和影响日益突出,已成为决定一国(地区)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将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开辟多元化的渠道融资,唯有全面竞争的市场才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激发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蓬勃发展。
关键词:金融结构;资本市场;信贷市场
1前言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众所周知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经历了跨越式发展,源于创新驱动模式,而我国的技术创新绝大部分是在企业创新,更加亟须合理的金融结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此加快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加之互联网金融中介的出现和我国经济的腾飞,对原有金融结构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资金约束被认定为企业创新的障碍之一(Hall和Lerner,2010),同时指出金融是创新的动力源泉,金融的发展往往与技术创新形影不离。在主流文献分析中,经济发展中技术持续进步和产业不断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金融结构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经济学理论稀缺资金以及资源会得到优化配置,并且提升货币资本的使用效率且增进经济发展。依照融资成本理论,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企业经营风险较高,未来很可能现金流不稳定,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企业不存在过多的内部盈余,致使内源融资渠道失效(牛犁,2016)。总的来看,资金短缺时首先斟酌的是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来为项目筹集资金,为了达到资本成本是最低的即没有利息支出的目的,而情况不好的企业可能这种方法会失效;其次是通过债券进行融资,到期还本付息且具有节税的贡献,资本成本处于中等水平;最后才是通过权益进行融资,资本成本最高且在信息披露方面要求严苛,最终才商酌的融资方式。分析金融结构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现状以及区域差异,在金融结构优化过程中对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具有推动作用。
2我国金融结构的概述及现状分析
2.1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融资总量稳步上升
从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总量来说,截至2019年7月,我国的融资总量达10112亿元,增速10.4%,股票融资的占比增加,现阶段人民币贷款13.16%,企业债券2.89%,股票融资15.17%,这种格局是以信贷市场为主,资本市场为辅的金融结构。与此同时,股票成交金额呈逐年增加的趋向,企业债券的增量逐步扩充。目前,很多发达经济体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接近1∶1,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银行份额占比远远超过资本市场,为80%,而股票和债券仅仅占20%。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总的看来,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门槛高,容量小,部分学者对此进行探讨后将原因归结于我国较多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拓展国际化业务,在国内的市场并非最佳选择,因而多数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选择奔赴海外上市。除此之外,融资中以信贷市场为主的格局,致使信贷市场中人民币贷款增速迅猛,由于政策性信贷市场为多数的基础行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由此出现结构性变化,加大了信贷投放,并且中小型银行在贷款投放中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其贡献亦不断提升。
2.2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更加活跃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金融资产结构中信贷市场占比显著高于股票与债券占比,目前的金融结构仍属于信贷市场主导型,但是,信贷市场存款、股票与债券占比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减。首先,从2000年后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活跃,其中明显的是2014—2016年,信贷市场比重分别为69.6%、66.1%和65.8%,资本市场比重分别为24.8%、28.6%、28.7%,资本市场的比重逐步增加,资本市场的上市企业家数2000年1088家,总资产金额21676.39亿元,至2020年,上市企业家数达到3813家,2020年2月境内股票市场规模中总资产金额达到59万亿元。从国际中主要经济体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提升。在同期的美国信贷市场合计占比仅为40%左右,也就是说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发达。从全球前五的经济体来看,资本市场中美国的成交额达到666.60万亿美元,而中国的交易量为13.74万亿美元,日本成交额达到0.72万亿美元,紧随其后的英国也达到4.77万亿美元,但资本市场与发达经济体仍存在不小差距。众所周知,美国的金融结构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资本市场周期比我国的资本市场长。在市场中的地位更加成熟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实行的是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从美国的发展过程来看,源于工业化初期阶段,银行的地位难以撼动,随后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催化了自20实际90年代以来的市场,直接融资后来居上,一度成为最重要的融资方式。大量的企业出现推进资本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形成庞大而且层次繁多、开放的交易市场,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了多样化的、便捷的融资选择,催化大批的技术企业萌芽并茁壮成长,使其经济体领先的地位在短期内无法撼动。此外,从目前德国的产业来看,其制造业产值仍占GDP的20%以上,亟须资金作为支撑其行业发展的引擎。一方面银行体系足以满足创新程度不高的制造企业,另一方面开创了资本市场的先河,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者结合。也就是说银行的影响力广泛。因此,高度发达的银行体系能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外,还应当重点关注风险投资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美国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相对于美国的证券化率来说,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发展较弱。尽管我国近些年的金融市场激增,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并且在经济转型时期决定未来金融结构长期发展的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从上述分析来看,难道只有资本市场才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吗?答案是否定的。例如,2016年中国国内的金融杠杆率(国内金融资产总额/国内股票总市值)为7.9倍,而美国国内金融杠杆率为3.1倍。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证券化率来说,中国的证券化率为46.48%,美国的证券化率达到148.5%,日本的证券化率达到106.56%,英国的证券化率达到128.77%,法国的证券化率达到34.31%。其中最典型的德国实行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形成这样的格局主要是因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缓慢。众所周知,制造业的发展亟须大量资金支持,面对国家资本相对来说不够充足,银行便顺势而起,其作用不容小觑。更加强烈的表现出中国金融结构,市场机会较大,金融市场还有发展的机会,可以从信贷市场主导型向资本市场主导型转变,但相比于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我国的融资结构仍需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并且根据经济的发展及时改进。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我国的股票市场上交所和深交所的逐年变化为股票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尤其是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我国的资本市场步入罕见的爆发式增长阶段,也就是上市企业的数量、股票的流通市值和股市筹资额等激增,在2010年触顶。此外,在受到美国次贷危机重创和欧洲金融危机的余热引致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与此同时,IPO数量近一年停滞不前,最终的后果就是资本市场表现为积极性受挫,另外就是国家处于政策层面亟须短期内对股票IPO进行限制,A股和B股的缓慢增长对于技术企业募集资金火上浇油,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也就相应的在数量上减少一大截,关键难题在于我国股票市场本身的制度设计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2012年股票筹资额的增幅不明显。但是在市场当中,资本流向多元,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的发展使得股票市场更加多元化,融资的渠道畅通,投入到技术创新的资金未受到限制,资金流动的方向收益更高的行业和产业,使得股票市场急速发展。
2.3各金融机构的竞争加剧
从融资规模的口径上来看,目前,根据所能获得的数据,2014—2016年,融资规模从123万亿元稳步升至15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该结果显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幅。通常资本市场上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的形式,即直接融资比重从2014年的12.6%递增至2016年的15.2%。
3结论
从我国银行业规模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的占比近年来逐渐下降,即近几年间接融资呈下降的走向,从2014年的87.4%降至2016年的84.8%。相反,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多年来占比稳定,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中快速占取市场份额,占比相对有略微提升。这样的局势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占比则疾如旋踵上涨,在区域融资中占据优势,同时,在市场的竞争加剧下,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体上占比处于下降的走向,说明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是更快速的。信贷市场主要的形式是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承兑汇票等,本外币贷款的融资比重相对来说是比较均衡的,达到70%的水平;委托贷款的融资比例是有小幅的上升;但是信托贷款、承兑汇票的融资比重表现为下降的趋向。显而易见,从中国社会融资规模走向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结构变化趋向当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间接融资存量的比重逐年递减的状态。从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数量来说,至2019年年底,4200多家信贷市场金融机构总资产约240万亿元、129家证券企业总资产7.5万亿元、108家基金企业(中外合资企业44家、内资企业64家)、174家保险企业(人寿险企业83家、财产险企业81家、再保险企业10家)总资产16万亿元和68家信托企业总资产约23万亿元,其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1%、32%、22%和20%,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速度显著快于信贷市场金融机构。问题在于,尽管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显著快于信贷市场金融机构,但是整体上仍亟须完善。
参考文献:
[2]杨国斌.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建设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5-17.
[3]陈雨露,马勇.大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1-6.
[5]杨建超.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21-128.
[6]颜廷峰,孔月月,任森春.新经管工程、“六位一体”协同支撑体系与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以安徽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金融学建设探索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77-82.
[7]邵明英,付宇杰.移动互联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师生互动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思想教育研究,2020(4):155-159.
[9]徐忠.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J].社会科学文摘,2018(9).
[10]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N].经济日报,
作者:张桂 阿卜杜凯尤木·赛麦提 王富磊 单位:新疆科技学院 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