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武术与学校阶梯性衔接传承的机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武术与学校阶梯性衔接传承的机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武术与学校阶梯性衔接传承的机遇

摘要:地域武术是中国千年来传承最为丰富文化瑰宝之一,是一代代武术传承者和爱好者不断完善而形成的结晶。中华大地地域广阔,不同地域随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传统武术。文章也将继续从武术进校园角度出发,以地区性小、中、高不同阶段阶梯型传承教育出发,形成衔接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系统传承方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地域武术与学校教育衔接传承中的机遇与挑战,从中发现新媒体时代共享数字化学习、教育政策力度的加大是发展地域武术并构建校园传承的有利推动力;武术异化现象的加强、复杂传承致使师资杂乱匮乏、教学内容契合度低、各阶段学校教育不连贯,从而无法使地域武术在不同阶段接收到相应的教育从而无法实现小、初、高不同层次学校间的阶梯形发展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地域武术;学校教育;衔接传承机遇与挑战

我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生生不息,相互交融,孕育不同的时代文明,从野蛮时期的刀耕火种到精妙绝伦的器械,从石器时代到数字化时代,文明进步彰显。传统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以哲学思想为基础,兵家、儒家思想相孕,蕴含丰富文化底蕴,兵器变革、思想革新亦与时代发展相称,阶段性特征明显。明清时期,富饶的武术文化氛围推动武术流派的形成,文化传统与生活环境的迥异造就了武术流派风格各异,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征和民族性的地域武术,简而言之就是以地域为划分点,经过不断传承与发展形成当地鲜明特色的传统武术。

1衔接传承的机遇

1·1新媒体时代共享数字化学习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物质生活提升的同时,精神食粮也逐渐丰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展现在大众视野中,被埋没许久的历史传承因政策的落实及新媒体数字化时代到来,熠熠生辉。新媒体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虽有一定弊端,但不容否认的是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武术传播,扩充传武“圈子”,使不同层次的人群接触武术,人们对传统武术有了初步认知,对人们的情感及态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手机、电脑等多媒体普及的今天,知识获取途径的增多,使得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武术,大众热爱武术,为学校教育引进传统武术助力。多媒体的使用与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性。[1]以往教学仅采用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形式,费时又费力,部分教师因年龄限制无法对武术难度动作进行演练,只能通过口头指导,学生所知和所感存在差异,接受程度不一。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添加多媒体教学辅助,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结合教学模式,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形式发放或以多媒体显示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武术动作形成初步认知,并形成标准动作意识定型,加之视频有快进、快退、慢动作等功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等进行选择,使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明了,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降低教师工作量。传统武术招式比规定拳术细节更多,更为复杂,数字化教学优点尤为显著,取得的效果可观。新媒体对教育的优势毋庸置疑,在推动地域武术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积极学习传承传统武术。同时,新媒体教学可实现不同阶段教学,使小学、初中、高中呈现出阶梯发展,实现递增式武术学习,加之教师队伍配合,实现学校传统武术衔接式传承。

1·2教育政策力度的加大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升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地位,明确了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靶向体教融合,构架起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培养、体校改革、竞赛活动体系建设、体育社会组织培育、骨干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的四梁八柱。[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发展祖国,建设国家的后背力量,国家积极推动体教融合,促进优秀的传统技艺传进校园,凭借校园庞大的系统去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地域传统武术进校园也同样顺应国家政策,以国家政策这一强大的助推力,地域武术进入校园进行传承必会扩大地区影响力,增加受众。弘扬传统文化政策的落地,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注,同时也引起学生、家长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无形中形成学校地域武术教育发展的助推力,形成学校独特的风格与色彩。学校武术教育在政策干预下朝着育人目标稳步前进,推动地区武术人才培养,弘扬传承本土武术文化精神,使之向上向外更好发展。

2衔接传承的挑战

2·1武术异化现象

武术源于生产生活,武术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生存的迫切渴求,战乱时代背景下技击为武术的显性价值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成为时代的主流,技击演变成为传统武术的隐性属性。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从哲学角度来讲,事物具有两面性,新媒体在推动传统武术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传统武术的异化程度。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武术呈现出再神话论的特点,以网络剧和电子小说为媒介呈现的葵花点穴手、凌波微步、力拨千斤等传统武术灌输给大众一种神话色彩,使普通大众对武术的认知停留在“打”“很能打”的层面,随着闫芳、马保国等“传武大师”等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的发生,传统武术成为人们之调侃话题,“何为武术”“武术为何”的命题再次被抛出,同时传统武术在网络舆论的渲染下构建了唯利是图的“新形象”,传统武术在网络媒介的冲击下不断被边缘化,造成了技击断崖式解构与技击无边界的神话。民国以来,受西方竞技体育思潮的影响,武术逐渐向着花架子发展,忽视武术技击本质,以华丽、规范动作来描述一种江湖精神内涵。[3]人们认知与想象的偏差导致学生对传统武术产生质疑,认为传统武术无异于照搬西方竞技体育,造成小学阶段就出现抵触心理,在实施初高中教学中由于基础不稳导致无法连续教学。

2·2复杂传承致使师资杂乱匮乏

传统武术以“礼”为核心素养,以拜师礼为主要传承方式,各流派拜师仪式各异,但都尊崇师傅无上地位,胜于父子关系[4]。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繁冗的拜师礼仪形式逐渐简化甚至消失,造成现代学生与老师、师傅与徒弟之间的关系淡薄,从而间接导致学生对武术学习态度消极,再加之地域武术的传承分代,造成弟子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师资力量是保障学校地域武术稳步前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代变迁经济的发展、师徒关系的淡化及传承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技法特征及内容内涵流失严重。[5]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更高、更快、更强”为追求目标,忽视传统武术文化涵养,加之传承零散,传承人水平参差不齐,小、初、高各阶段需要的教师能力、水平等不尽相同,造成真正有本领的传承人在不同阶段学校的分配不均,传统武术传承人濒临断代,不利于不同阶段阶梯型持续学习,师资力量的不均也就造成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如意。

2·3教学内容契合度低

地域武术讲究稳扎稳打,尤为重视根基,因此,地域武术在发展过程中着重强调基本功的扎实。但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更适合跳、跑等运动,地域武术基础更加着重于稳、低、沉等练习各种步伐,加之不同阶段的学生身体机能不同,学业重点目标不同在教学内容上都是需要斟酌的。[6]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内容符合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学进度以及习得的内容大幅度提高,加之地域武术的传统套路不适合现代学生在教学中使用,而且传承人大多不是职业教师,对于如何教导学生,如何规划课程以及传承技艺本身的能力都是难题,地域武术进入校园进行地域武术的系统教学并通过不同阶段去传承学习。因此,之前各种问题使得学生在相应阶段所要学的内容和实际教学内容不契合,从而造成学生在地域武术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最终使学校教学出现偏差。[8]

2·4各阶段学校教育不连贯

地域武术在不同阶段学校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将小、初、高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武术教育连贯进行,其中任何地域武术其自身技击套路、拳法、各种器械都有着独树一帜的特点,如何划分不同阶段应掌握的水平,当上一阶段过渡至下一阶段时如何连贯进行,其中的种种都是施行的关卡,其原因在于学生初到一个新校园接触到新的环境新的教练老师,加之传承人本身拥有不同风格,便就造成学生可能产生各种水土不服的现象,学生再次进行练习时因为风格等因素的改变造成排斥。不同阶段教育也就意味着学校是相对独立的,大多都是独立存在。由政府统一管理,这便造成信息不能同步,同时也就使得了各个阶段学校教育的不连贯性。

3地域武术衔接发展的路径

3·1政府干预,贯彻不同阶段教育

现阶段政府对地域武术的扶持力度对教育领域空前强烈,在国家倡导下地方政府应该转变对于学校的扶持方法,针对以往政府对于学校的干预主要通过对不同学校进行政策督导,当然,在阶梯教育中对于地域武术的连贯教育进行串联干预,以及对不同阶段的学校学生进行准确的方案实施,当地政府应在小范围内鼓励建立试范点,选取地方传统风格较为突出的地域武术配合当地小、初、高进行实时教学,使不同阶段的学校将地域武术教育串联起来。[8]在政府干预以及学校教师配合下形成一个可实时反馈,及时更新体系,积累实践经验为接下来普及做好准备,使本地区形成地域武术特色教学区。

3·2组建互通互联地域武术教学系统

科技使生活彻底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媒体由传统媒体转变成科技媒体,正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被学校教育系统引进并形成了新的教学方式,开创了新型网络教学篇章。新媒体时代手机、电脑功能愈发强大,尤其是新媒体电视的出现使学生在教室便可了解各种难以了解到的多维度事物,为更好服务生活学习,各种软件也相继问世。[9]新媒体软件以及教学系统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组建地区互通互联教学系统使其在当地教育局官方网页及APP或公众号中展现,在系统中清晰展示不同学校所练武术的课程以及各阶段所学视频及分解动作,不同阶段按要求循序渐进地完成所要达到的目标,展示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风采和教学视频,并且可在线上实现实时互动,实现不同阶段的连贯教学。

3·3加强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科技改变时代,迅速发展的科技改变生活,改善生活,但如此快速的发展必然会造成负面影响,在科技普及的现代,手机中的软件更是五花八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移动的媒体中心,信息传递既便捷又迅速,同时,一些断章取义的内容在传播中滋生,最终造成对事物的“污名化”。在现实网络中“污名化”现象的加重,使部分认知薄弱的学生对于武术产生了不少负面性的印象,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真正的传统文化,而非是受现代的竞技体育影响的竞技文化,使之对传统产生兴趣并自愿去学习和传承这些荣耀,发扬壮大武术文化。

3·4资源合理分配

在现代生活中,资源便是重中之重,只有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每个地方的地域武术文化中,其实拥有的自身资源非常有限,拳师、规范场地、器械极其缺少,因此,地域武术在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拳师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学校,真正优秀的地域武术拳师并非特别多,因此合理分配传承人到小、初、高不同阶段去教学,加之地域武术拥有自己独特的功法、器械、场地,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观赏和实地练习,因此,要合理分配各种有限资源。

参考文献:

[1]杨光,薛欣·基于新媒体的武术文化分形传播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2(1):75-81,92·

[2]杨桦,仇军,陈琦,等·新时代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国家“十四五”体育学发展规划调研分析[J]·体育科学,2020(8):3-26·

[3]李印东,李军·从“土洋体育之争”的历史文化背景谈西方体育对武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4):6-10,30·

[4]腾利员·传统武术拜师仪式的文化认同研究[J]·武术研究,2020(3):39-42·

[5]肖蕾·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武术师徒传承制的思辨研究[J]·武术研究,2019(8):19-21·

[6]王铁新,权黎明,王明明,等·实然与应然:中国学校武术改革的理论命题与实践探索——“全国学校武术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述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1(1):14-19·

[7]张晓庆,朴雪涛·新文科视野下我国本科专业的改造——以教育学专业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22(1):21-28·

[8]王继伟,尹周杨·新乡市中小学武术开展制约因素研究[J]·武术研究,2018(8):12-14·

[9]殷小翠,张振涛·都市中的新生: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22(3):16-18,30·

作者:杨其新 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