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课程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课程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课程探究

网络课程探究1

摘要:简要介绍了开设远程网络课程的必要性和视频点播技术的核心原理,根据目前网络环境的特点和已有的多媒体技术,结合教育体系的需求进行了基于视频点播技术的远程网络课程平台设计研究。该平台中储存了海量且全面的可用于自主学习的学习视频资料,学生们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断进行学习,以达到有效提升自我的目的。

关键词:视频点播(VoD)技术;远程网络课程;教育体系

0引言

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针对传统网络教学的现状,远程视频授课平台在设计时应该在保留以前优点的同时,构建一种更加接近现实,能够再现线下课堂教学过程,集听、看、记、交流和测评为一体并利用现代科技优化和丰富教学形式的特殊平台。而视频点播技术可以让想要学习的人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网络点播视频随时进行学习的同时如线下课程一般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其与传统网络信息服务的区别就是交互性,即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将不再是单纯地靠自我理解,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课后评论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1]。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让热爱学习的学子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且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成为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主动性。显而易见,基于视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将给现代教育体系带来诸多好处。

1开设远程网络课程的必要性

好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乐”则是“活”的先决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找到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金钥匙。而很多学生对学习无感甚至厌恶,原因多在他们几乎都在被动学习。通过基于视频点播技术的远程网络课程教育平台,可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进行自主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生的天赋、喜好、自身水平等参差不齐,而授课老师无法全面照顾到所有学生,很多学生的听课效率极低。此外,由于师资力量等的欠缺,因此全部学生都能获得一对一授课教育明显是不现实的。而基于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海量学习资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子们可以主动根据自身爱好与水平等点播相对应的视频进行学习,还可在学习后利用系统功能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学习。与此同时,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工匠型人才也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这单靠线下授课无法做到。真正成功的职业教育除了应该将学子们培养成专业知识过硬、技能技术高超的人才之外,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通过远程网络课程与面对面授课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高效培养具有以上品质的人才[2]。2视频点播技术利用视频点播(VideoonDemand,VOD)技术将丰富的音频、视频等教学材料预先存放到VOD服务器中,能够让使用者突破时空的约束,按照自身的喜好和需求点播合适的视频资料进行学习研究。经由高清摄影仪器录制的数字化图像信息通过视频点播系统在无损失、无畸变的情况下传输到各个环节,然后系统再通过非线性编辑的方式对这些图像信息加工处理,使其达到可以播放的水平后传输到VOD服务器。交互式视频点播技术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各种数据的显示,还可以输出各种格式的数字化视频,如MPEG、ASF、WMV等,有利于各种格式网络远程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共享使用[3]。

3基于视频点播技术的远程网络课程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3.1功能模块设计本文设计的远程网络课程平台包含4个相互关联的功能模块。第一个功能模块是记录模块,这个模块的功能是记录用户的姓名、学号、专业等个人信息和该用户的视频观看记录、学习进程、互动记录等。除了这些基本的功能,用户的心得感悟和发言记录也能够被记录下来。第二个功能模块是视频点播功能模块,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个模块精确搜索视频,该模块会根据视频资料与搜索内容的相关性、每个视频的热度情况实现排序,引导用户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视频进行观看。第三个功能模块是管理模块,使用者在这里可以上传和删除视频,也可以添加新的视频类别。第四个模块是交互模块,用户可以通过发帖等方式实现在线交流和讨论。

3.2架构设计VOD系统总体可以分为前台系统、后台系统两部分,前台系统用于查看信息和操作发起,后台系统负责资源、数据的处理和管理[4]。在满足配置要求的服务器上安装预先准备好的系统,再把各类学习视频上传进去,系统后台负责后续对这些视频的管理。在服务器上配置专门设计的网站,所需的域名就是该服务器的IP地址。使用者搜索并访问该服务器,观看数据库中的视频。系统前台使用DIV+CSS设计布局,系统后台使用Python等编程语言连接系统前台,并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插入、删除、更新和搜索操作,这样数据库中的资源就展现在了在前台网页上。VOD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用户通过网页访问并登录本系统后,只需输入需求内容并进行搜索,系统前台就会通过相应的程序向系统后台发出相关指令[5]。例如某用户想要播放或更新某个视频资料,系统前台通过相应的程序告诉后台这个操作,后台就会有所反应,完成该操作后把结果反馈给系统前台。系统后台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后,会将结果展现在在前台界面上。

3.3后台设计系统后台提供了很多功能,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使用者需要先申请自己的账号,之后通过这个账号登录到系统中。通过视频管理模块,可以实现添加、删除、更新和搜索视频等操作。通过论坛管理模块,可以为自己的视频添加引导和分类,还可以通过删除某些恶意评论来管理自己视频下的评论。

3.4前台设计系统前台包括信息记录模块、信息显示模块以及用户交互模块。其中,用户导入系统的个人信息、在系统中的发言记录以及自我总结报告都会通过信息记录模块保存到数据库中。通过系统前台的信息显示模块,用户可以看到系统或他人发送的信息,查看热度较高的视频推荐列表。在交互模块中,用户可以发帖与他人交流,还可以给他人发送邮件。

3.5平台实现根据以上分析,构建基于视频点播技术的远程网络课程平台。用户打开浏览器后输入网站名,注册账号并进行登录。登录成功后,平台页面会有一个搜索框供用户精确搜索各种学习资料。除此之外,还有经典学习视频轮播板块、视频推荐板块、历史播放记录板块、直播预告板块、留言框以及回答公示板等,用户观看完相应的学习视频后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还有用户的学习笔记、作业和对学习效果的评测也应在平台在线实现。与此同时,平台页面还设有上传视频、视频审核、建议投稿等链接,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升级。4结语本文结合不同领域的丰富经验,参考互动式的网上直播教学方案,建成以视频点播技术为核心的远程网络课程平台。该平台集备课、授课、讨论、测试与管理为一体,强调了现实课堂教学过程的网络化再现,通过更加符合学生原有习惯的形式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该平台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产物,能够为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助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会萍,王灵祥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网络课程探究2

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超星平台)是辅助课堂教学便于师生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超星平台,教师能够对课程有效建设与管理,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能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积极构建或者重组,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沟通交流。通过超星平台的有效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应用能力均会得到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本文探讨基于超星平台的中药药理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将中药药理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依托于超星学习平台,拓宽和提高网络课程建设水平,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为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模式探索提供借鉴。

1中药药理学课程特点与存在问题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技术与药理学手段,将中药对机体各种机能的影响及作用原理和机制作为课程教学重心的学科。该学科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具有一定程度的桥梁作用,具有开放性特征,可以融合多个学科,对祖国医学进行探索。在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通常包含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生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基于中药药理学的课程特点,在当前实际教学形势下的中药药理学授课时经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首先,中药药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药理论,讲授的对象是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学生对与本专业有密切关系的基础课程更加关注,但对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了解较少,掌握的不够扎实,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教师仅凭课堂讲授就想取得优质教学效果的难度较大。因此在建设课程时,需要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知识纳入中药药理学的课程讲授中,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中药药理学的知识,同时对中医药基础理论也有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1]。第二,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逐渐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密切联系和融合,新技术与新方法对中医药的研究造成一定冲击,越来越多学科知识点很难让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而掌握。第三,中药药理学实验项目较多,但学生往往不重视实验过程,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还有,当代大学生是在充满信息化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各种多媒体和网络信息资源能够快速和熟练地操控。因此,传统教学模式通常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只有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入相关的思政元素,才能重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网络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开展的必要性

2.1网络课程建设必要性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是专业必修课,所涵盖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从而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内容等相比于现代教学需求比较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难以显现出来,使其学习兴趣不高,效率降低。而网络课程平台属于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的重要交互平台,平台的框架设计、模块组件、资源表现手段等对学生的知识获取效果和效率有明显提升,因此建设网络课程意义重大。

2.2课程思政开展必要性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其他各种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通过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知识技能的培养和价值引领进行统一,能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中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中药的相关药理学机制和作用规律,以及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为学习中医药各个专业课程、从事中医药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中药药理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爱国主义思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优良职业道德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中药学应用型专业人才[2]。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要求培养的学生德才兼备。因此,在中药药理学的课程建设中开展课程思政就显得十分重要。

3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

3.1师资培养

3.1.1能力培养师资培养效果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本科中药药理学教研室中,高、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通常为2∶3。新进教师通常都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讲师以及年轻教师的占比较大。为形成高质量、稳定的中药药理学师资团队,教研室需要对“备课、试讲、听课”进行严格把关[3],高年资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年轻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网络课程建设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素养,教师需要利用超星平台进行视频的录制、课程教学及与学生互动等。教师也可以通过超星平台学习优秀的教学课程模式,从而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方法,为学生构建更加先进、卓越的课程。

3.1.2意识培养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同样是关键因素。高校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院党委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强国App的理论学习,定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增强教师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组织教师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积极参与到思政教学研讨活动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做一个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同时,教师还需要分析学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与知识结构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将思政元素灵活地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医学生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3.2网络课程实践

3.2.1超星网络课程建设在超星平台中,其教学功能区包含教学资源区、教学活动区、教学统计区,利用该功能区构建中药药理学网络课程。其中教学资源包含相关课程资料以及在线课程思政视频、题库、作业库等分区,这是超星平台网络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统计区包含任务点发布、学生管理、课堂活动等模块。教师利用超星平台根据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特点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通过计算机设备将相应的学习资源上传到超星平台,提前发布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线上学习,使线下教学内容知识点更明确,从而提高线下课堂学习效率[5]。在统计功能区,教师能够根据App中相应的统计信息和分析结果,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指导线下教学的内容设置。

3.2.2教学内容利用超星平台能够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于学生的碎片时间可以充分利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解决中药药理学课程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将教学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合理分配,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让教学内容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对于解表方中麻黄的发汗、平喘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可通过线下讲解,而对课堂内容涉及到的关于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可在线下简单提示并在超星平台展示[6];关于麻黄的利尿作用与机制可以在线下与西药利尿剂进行对比,线上则可穿插回顾泌尿生理系统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链的理解和掌握。原则上,线下与线上时间分配为3∶2。在线下与线上课程衔接中,可以设计任务驱动,如将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作为任务驱动,从而衔接线下教学相关药物机制等知识。

3.2.3教学模式应用超星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把中药药理学的课程模式分为线上自学和线下教学两部分。线上学习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在设置中药药理学的课程模式时,把中药药理学蕴含的思政元素、相关的知识链接、课外拓展等设定为线上学习内容。为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需要将中药药理学内涵的思政元素作为利用超星平台完成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让中药学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好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体可以设计为以下3个方面。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讲解清热方药理作用时,向学生介绍中医药在我国千百年疫病防治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线上提供一些关于中医药在抗击SARS、H1N1、H7N9等病毒中做出贡献的视频,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讲解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会更大。在2019年,张伯礼院士与刘清泉院长以科学报国精神,带领中医队伍进驻江夏方舱医院。经过对轻症、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应用宣肺败毒、清肺排毒等中药治疗,实现零转重、零复阳,且方舱中医护人员零感染,用事实说明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7]。

尤其是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自己的老师和亲人们不顾自身安危,逆行抗疫的感人事迹,使学生们能够深切地感悟到作为中医药人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文化自信。讲解青蒿抗疟原虫药理时,可介绍抗疟药青蒿素对人类健康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举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受中医古籍启示,而研发出青蒿素的事迹。起初她整理了800多种中药,并未考虑使用青蒿,因为它的抑制效果极不稳定。当看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绞汁”用药的记载后得到启发,认为有效成分可能在其亲脂部分,就改用乙醚低温成功提取青蒿中青蒿素,并有效杀灭疟原虫[8]。此事例说明中医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的知识浩如烟海,而医学生学习中医知识,更能增强文化自信。科研精神。科研精神包含严谨的学术态度、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大胆创新精神、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等。在实验前,除讲解实验原则,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还需要养成严谨的科研作风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线上分配实验小组完成实验教学;课前提出问题,小组分工查阅文献预习,完成实验设计;课堂上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对实验现象要全面、仔细地观察和记录,总结分析,解决课前问题。该方法能够让学生将之前学习的中药学、药理学等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自学能力。实验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撰写报告,认真总结获取的成果及存在问题等。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的,要查找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不能对结果随意改变或抄袭他人结果,坚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9]。

3.2.4考核评价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单一,仅以考试结果作为评价依据。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不能体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过程的评价。而利用超星平台就可以使评价体系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阶段性课程考核与结果性课程考核相结合,形成多元评价系统。阶段性考核包含阶段性线上观看课程时长、作业完成水平、课堂参与情况,线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纸质作业等[10]。结果性考核包含阶段性考试与期末考试。通过超星平台让考核模式多元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备创新型、应用型、有职业素养与爱国精神的人才。

4结语

超星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活动,促进教育进步、发展及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育的创新力与生产力。在当前疫情背景下,中药药理学教学通过利用超星平台,建设有效网络课程,形成高效教学模式,促进信息化教学与践行课程思政落实,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明显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立 丁生晨 郭晓娟 项丽玲 邱晓云 吕芹 张超云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网络课程探究3

“计算机网络”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抽象、繁杂,专业名词多;实践部分主要通过实训室进行实战训练,操作步骤多、难度大。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多媒体课件传授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为了使学生更好完成该课程的学习,现需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命令,对网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完成网络的管理和组建,能搭建、维护中小型网络,能完成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能安装配置各种网络服务器并能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1]。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如“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讲授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师主要讲授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命令、基本操作技能,上课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能动性,教学效果差。由于部分院校缺乏实验实训设备,对于实验操作这部分内容,教师也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没有进行直观的感受,不能理解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教学模式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以面授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授课任务。对于传统授课模式,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不能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进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讲授的知识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地给学生扩充一些课本外的内容,学生的知识面窄,课程教学受到一定限制。学生接受知识仅限于课堂,不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课堂上不能理解的知识在课后也得不到很好解决。

1.3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联系不紧密目前高职院校尤其重视将职业培训、企业实践融入到课程教育当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上。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目前依然是以基础知识讲解为主,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联系不紧密,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缺乏沟通,不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类型,学生无法掌握行业标准,不能达到企业用人要求,就业时受到很大限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2]。

1.4不能根据学生水平因材施教高职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有中职院校学生通过参加春季高考考入的,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夏季高考考入的。学生的来源不同,计算机专业水平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较高计算机网络技能,有的学生还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网络,面对专业知识相差如此悬殊的学生,如果采用统一的授课进度和授课方法进行授课,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2改革采取的措施

2.1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完成理论授课“计算机网络”课程概念抽象,逻辑性、实践性强,与现实结合的非常紧密,若采用单一的传统线下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互动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激发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信息素养。线上教学依托云智慧职教平台进行,该平台有着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功能,主要包括职教云、资源库、专业群、MOOC学院等内容[3]。通过职教云可以完成线上授课,包括课前、课中、课后3个模块。在课前,教师可以把预习内容、预习习题、课前资料上传到云平台,让学生完成课前的预习;课中,教师可以开展线上授课,把自己录制的视频、从其他资源库下载的视频及MOOC等内容在线上让学生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课后,教师可以把作业、课后测试题等内容上传到平台,学生通过云平台完成作业的提交,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课后辅导。云智慧职教平台除了可以完成授课外,还有资源库、专业群等模块,可以把优秀的资料上传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资料模块中,供学生参考学习,这种模式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习思路。把一些较简单的内容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协作学习能力的提升;把一些较难的内容采用线下方式进行授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较好把地控学习进度,时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师生面对面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充分融合了不同教学模式之间的优点,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4]。

2.2实训室实训和辅助软件实训相结合实训室是主要的实训场地,可以完成各种实验实训操作。“计算机网络”实训内容主要有双绞线的制作、配置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器的配置、RIP协议的配置等内容。在实训室进行实训,教师可以演示整个操作过程,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实训效果良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操作情况,有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通过CiscoPacketTracer辅助软件可以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IP地址配置、数据包的传输等实验,可以模拟演示各种真实的网络操作,学生通过CiscoPacketTracer辅助软件可以体验真实的试验效果[5]。CiscoPacketTracer辅助软件实训可以缓解试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训室实训和CiscoPacketTracer辅助软件实训相结合,可以帮助实验设备不足的高校完成各种实验实训操作,有效地解决了高校的燃眉之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各种实训操作。

2.3加强校企合作,引入行业前言知识加强校企合作,使地方产业与职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产教融合、专业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不仅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其就业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向企业输送技能性人才,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实现校企双赢[6]。所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先后与华为、济南博赛、浪潮等高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授课。学生可以到这些公司进行实习实训,学习一些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岗位职责,提前体验工作环境,为就业做好铺垫。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专业技能,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学校还聘请了一些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与本院教师合作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企业工程师不仅可以把最新前言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还可以与本院教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长远发展。

2.4引入“1+X”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1+X”证书即学历证书和若干个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1+X”证书的引入,为学生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入“1+X”证书,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其他学科体系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多元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其就业竞争力[7]。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加强职业教育,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证书主要包括以下3种类型。

2.4.1华为网络工程师职业证书华为网络工程师主要培养符合ICT领域新型融合性ICT人才,包括HCIA、HCIP、HCIE等级职业证书。通过认证后,学生对通信网络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具有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设计和实施能力。

2.4.2思科网络工程师职业证书思科认证以思科系统公司为依托,将最新的网络技术和网络产品传授给学生,培养IT领域高级网络管理人才。该证书的获得,得到行业人员的高度认可,被誉为“21世纪高薪职业的头等舱”。

2.4.3华三网络工程师职业证书H3C认证的网络工程师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网络的规划、设计、布局、配置以及网络维护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交换的配置、网络设备基本操作、IP路由器的配置、网络安全、广域网互连等。获得该证书后,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的网络知识与网络技能,还具有网络的设计、实施和维护能力。

2.5分层次教学完成不同的实验实训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较深的网络专业技能,有的学生对基本的网络概念、操作方法还没有弄明白,特别是实验实训,水平相差较大。为了满足“差生吃好、优生吃饱的”教育理念,对计算机网络实训内容进行改革,将实验实训内容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3个部分,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内容的实验实训,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实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双绞线的制作、局域网组网以及TCP/IP配置。这部分内容难度相对较小,但在网络实验实训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是完成组网必须掌握的知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生生互助的方式进行,由小组内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互帮互助,保证全部学生掌握所学实验操作[8]。综合实验是有一定难度的实验,这部分内容除了能完成相关操作外,还要掌握一定网络知识,能分析问题并能完成相关设置。主要包括VLAN配置、动态路由器配置、交换机配置以及服务器安装与配置等内容。这部分实验实训内容有时会牵扯到二级学科,表现为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在设计综合实验时,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对于学习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完成本实训内容。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完成设计任务,并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完成相关实验实训。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除了必须熟练掌握网络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选修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有选择性完成实验。设计性实验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socket编程、网络传输层协议分析与设计、Snort嗅探器设计与安装、数据包记录器的配置等内容。

3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难度大、知识更新快,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吃力,教学效果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5个方面探讨改革方法,全方位介绍了改革措施,多项改革措施并举,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今后,会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继续进行下去,力争打造省级精品课程,为后续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朝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J].福建电脑,2021,37(6):131-132.[2]侯泽民,何建仓.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20,36(9):184-185.[3]黎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20-21.[4]吴剑,徐亮亮.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与改革[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3):83-84.

[5]荆于勤.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与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4):159-160.[6]刘雷.《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南方农机,2020,51(3):180.

[7]李明慧.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略谈高职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7):157-158.

[8]尚礼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1):199-200.

作者:王英玫 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