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酒店管理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酒店管理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酒店管理探析1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地方酒店行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是培养酒店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该文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校外实习满意度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生校外实习满意度水平及成因,得到学生对校外实习满意度“一般”的结论。为了进一步提升实习生校外实习满意度和实习效果,提出了建立轮岗实习制度、加强专业引导,给予实习生晋升机会、规范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地方

本科院校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发展是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战略部署。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其人才培养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1]。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高校发展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日益密切,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例如,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具有现代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酒店管理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了培养的应用性,而应用性离不开酒店的真实工作场景,只有通过实际工作的体验、感受才能获取知识的共享,才能学以致用。因此,校外实习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一般称为顶岗实习或者专业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尝试。校外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满意度反映了校外实习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的现状。

1调查方法及设计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了解学生对实习满意度的评价及原因。问卷设计主要采用涂玮、金丽娇基于双因素理论设计和验证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实习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实习岗位、专业认同感、是否轮岗等;第二部分是满意度调查,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分解为实习管理、酒店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导师指导的及时性和态度、酒店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食宿条件、薪酬福利、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9项;激励因素分解为岗前培训、工作培训、轮岗、岗位工作内容、兴趣关联度、特长发挥、能力提升等7项。问卷使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和感受对22项问题进行选择或给予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的评价[3]。

2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22届17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2022届学生于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进行了为期4-6个月的顶岗实习,这段实习经历使学生感触颇多,其满意度的评价也非常真实可信。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6%。3调查结果分析

3.1问卷第一部分结果分析

3.1.1性别分析此次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为44:116,男生占27.5%,女生占72.5%,说明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女生居多,酒店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女性的性格特征较男性普遍更有亲和力和耐心,更适合从事酒店行业工作。

3.1.2岗位分布问卷数据显示,从事餐饮、客房一线岗位工作的学生占66.88%,位居第二的是前厅接待、礼宾岗位,占20%,前厅接待岗位对形象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说明部分学生在形象、职业素养方面被酒店认可;行政岗位占5.63%,销售岗位只有1.25%,其他岗位占6.25%,基层管理岗位占比为0%。由此可见,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基本上是在一线服务岗位,在实习期间没有职位晋升,酒店为实习生提供的岗位类别较少,层次较低。

3.1.3专业优势分析对于酒店行业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属于“科班”出身,从常规逻辑而言应具备一定专业优势,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占50.6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实习生相较于非专业的求职者没有专业优势,而49.38%的学生认为自身具备一定专业优势。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之所以觉得自身不具备专业优势,是因为在酒店工作过程中发现理论和实际相差甚远,觉得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也没有机会用。

3.1.4专业认同感分析认为实习提升了专业认同感的学生占43.75%,有56.25%的学生认为经过实习反而降低了自己的专业认同感,该项数据说明经过校外实习,有56.25%的学生对未来在酒店行业的职业发展不乐观。访谈发现影响专业认同感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学生对酒店工作内容及要求有了较多了解,从过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自我意识,从而发现自己对酒店管理工作不感兴趣;第二,工作强度,酒店的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经常加班;第三,性格特征,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而酒店大部分岗位的工作都需要对客人进行面对面服务,所以认为自己并不适合酒店工作。

3.2问卷第二部分——满意度分析

3.2.1总体满意度分析满意度指标一共有16项,总体满意度均值3.17,略高于均值3;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满意度均居于中间水平。标准差分别为0.59、0.66和0.59,说明学生的评价集中趋向“一般”,差别较小,见表1。采用众数评价满意度总体水平,假设:问卷调查表5个选项中“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之和超过50%(含),则认为学生对实习表示“不满意”;问卷调查表5个选项中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之和超过50%(含),则认为学生对实习表示“满意”;问卷调查表5个选项中表示“一般”的比例超过50%(含)或者所有选项比例均未超过50%(含),则认为员工对工作表示“一般”。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将工作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即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根据表2的频数及频数百分比进行数据分析,除了“导师能力和态度”“同事关系”和“工作培训”属于“满意”水平,其他选项满意水平均为“一般”,频数分析的结果与总体满意度均值3.17略高于均值3的结论一致。说明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校外实习满意度总体评价为“一般”。

3.2.2基于保健因素的实习满意度分析问卷7-15项问题是基于保健因素设计的,据表1、表2数据显示,保健因素实习满意度总体均值为3.2,居于中间水平。其中两项为“满意”,其余项均为“一般”。“导师解决实习生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评价为“满意”,对于该选项评价“一般”的占40%,评价“满意”和“很满意”的占56%,不满意仅占4%,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导师的能力和态度还是认可和满意的。第15选项“同事关系”的评价为“满意”,对于该选项评价“不满意”占12%,评价“一般”占26%,评价“满意”和“很满意”占62%,说明酒店人际关系氛围很好,老员工对学生是接纳和关心的,学生也能很快融入团队中,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

3.2.3基于激励因素的实习满意度分析问卷16-22项问题是基于激励因素设计的,表1、表2数据显示,激励因素的校外实习满意度为3.13,略低于保健因素,高于平均值3,从均值和频数分析均属于“一般”水平。其中只有“工作培训”的满意度水平评价为“满意”,其他选项校外实习满意度水平均为“一般”。“工作培训”选项评价中,评价“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18%,评价“一般”占32%,评价“满意”和“很满意”占50%,说明学生对酒店组织的岗中培训基本上满意。

3.2.4满意度各选项分析分析各选项的均值,“同事关系”均值最高3.59,位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轮岗”均值最低2.78,其次是“薪酬福利”和“工作时间”,均值为2.81和2.99,均低于平均值。由此可见,学生对酒店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时间不太满意,而对轮岗评价较低的原因是因为某些酒店为了节约培训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不安排学生轮岗。

4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比较清楚地获得贵州商学院2022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满意度情况。

4.1学生实习岗位层次普遍较低

调查显示,在实习期间,从事酒店餐饮、客房、前厅等部门一线服务岗位工作的学生占86.88%,而且在实习过程中有75.63%的实习生没有轮岗机会,实习生也几乎没有晋升机会。

4.2专业认同感较低

专业认同是指人通过了解后对所学专业产生情感上的认可和接受,并伴随主动学习行为[5-7]。问卷调查中关于专业认同感的调查数据显示,占56.25%的实习生在实习后专业认同感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4.3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满意度位于中等水平

基于双因素理论构建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主要从指标的均值和频数上进行了分析,形成较为一致的结果,学生对校外实习满意度评价总体水平“一般”。

5建议

5.1建立轮岗实习制度

本科层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业目标定位是中高层管理者,并不是一线基层岗位服务人员。虽然在实习中过程必须要进入基层工作岗位学习,但学校和酒店应对接岗位工作任务给予实习生有目标的培训,并在能够胜任基层岗位工作后有计划地进行轮岗学习,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5.2加强专业引导,给予实习生晋升机会

酒店和学校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知识应用培训和竞赛,学生通过知识应用培训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参加竞赛不仅可以获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还能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提升专业认同感。酒店应制定针对实习生的激励计划,例如,为实习生提供见习领班和主管岗位,提高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酒店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储备人才,当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比较清晰的规划时,自然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认同。

5.3规范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

学生对“实习管理”的满意度评价属于中等水平,说明学校还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酒店24小时提供服务的特点造成了员工经常延迟下班和加班,某些酒店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减少编制,旺季长时间停休顶岗,高强度工作让初进入职场还没有完全转换角色的实习生望而却步。实习管理既要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同时,也要保障实习生的权益,例如,通过实习协议明确实习生的工作时间般”水平。其中只有“工作培训”的满意度水平评价为“满意”,其他选项校外实习满意度水平均为“一般”。“工作培训”选项评价中,评价“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18%,评价“一般”占32%,评价“满意”和“很满意”占50%,说明学生对酒店组织的岗中培训基本上满意。

作者:范晓玲 单位:贵州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探析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星级酒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就对酒店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星级酒店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依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酒店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成为现阶段制约酒店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培养理念的滞后性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与行业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把实践育人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为高校确立实践育人理念并深入探索实践育人路径提供了政策引导。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内的实践学习是以课程为独立单元开展的,实践学习的内容衔接不合理,导致知识呈碎片化。而校外实习多在酒店前厅、餐饮和客房部门开展,学生大多从事一线基层服务工作,导致学生实习的意愿不强烈,学生没有足够的提升自己的平台。此外,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笼统,只是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旅游管理定位,没有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了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高校需要进一步梳理酒店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的关系,针对学生能力的短板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深入分析提升学生能力的路径,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十分必要。“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以实践育人的视角总结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探究“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和实践育人理念的契合点,使理论与实践对接,创新课程改革途径,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模块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重构课程结构依托数据分析画像,精准掌握学情,根据学生喜欢基于任务和实践的学习方式、渴望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对动手实践充满期待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四个教学项目(见表1)。教学过程融入校企合作酒店实际工作项目,以“知文化、能服务、会策划”为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转化课堂成果,落实实践育人。通过任务的逐层推进,从餐前、餐中、餐后三个环节对餐饮服务的工作流程进行展示,实现技能流程化和项目化的教学效果。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均有阶段性考核,学生任务明确。为让学生的操作符合行业标准,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

(二)教学实施:“三段五步”开展项目化教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活页式实训指导书,每个任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结合教学特点分为“教学练考评”五步教学组织模式。课前在教学平台发布小游戏、“1+X”餐饮服务员(中级)题库、微课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熟悉所学知识,课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并练习、课堂灵活考试、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深化课堂教学,课后通过拓展资料包拓宽学生视野[1]。“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涉及面广泛,仅仅学习课本知识远远不够,因此建立课程线上图书馆辅助教学,引入心理学、营养学、旅游学、历史学、国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课岗赛证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德技并重餐饮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是我国向外输出饮食品牌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产业整体陷入困境,餐饮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策划及营销能力。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参照“1+X”餐饮服务管理(中级)证书考核要求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餐厅服务)赛项内容,对接企业标准设计知识、技能、素质三维目标,最终形成“知文化—能服务—会策划—懂管理”的能力体系。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及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对接行业服务标准,采用任务驱动法,形成“三段五步”闭环教学组织模式

1.丰富教学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助力混合式教学改革依托“餐饮服务与管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自建餐饮案例库和教学资源库为线上教学资源,融合3D设计软件,开展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线上渠道学习知识点,掌握基本原理和技能,线下结合训练项目进行实操,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酒店构建“两地”教育空间,有效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2.优化教学设计,以“企业标准”为准绳强化操作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对接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校企联合,引导学生完成休闲西餐厅策划任务,企业导师全程跟踪,校企共同实施教学。

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以达成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喜欢探究式学习法的特点,以任务导向教学法为主线,结合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在教学活动中,导入酒店真实工作任务,并按工作流程分为不同的任务点,让学生按照认知、探究、模仿、强化的步骤完成各项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传统实训教学的僵化模式。以岗位环境为依托,构建岗位工作环境,引导学生明确餐饮服务人员的身份,多措并举着力突破操作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卫生意识,积极开展餐饮服务员职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2]。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规律及学习特点,将“学、思、践、悟、评”贯穿于思政教学全过程。

4.采用基于目标导向的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评价方式多主体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保证教师、学生、企业导师都能参与评价。多维度即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开展评价。全过程即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全过程评价。具体评价方式见表2。5.对接岗位,课岗赛证融通实施“1+X”证书制度,形成学习能力向岗位能力转化迁移的强大推力,有效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有效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学内容融入“1+X”餐饮服务管理(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相关考点,使学生参加“1+X”证书的考核,不需要额外组织考证培训。教学内容融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餐厅服务赛项,并在阶段测试中使用赛项评分表,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教学内容融入企业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更快地融入岗位。

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匠心打造,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丰富课程育人内涵,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协作性强的特点,结合职业素质要求,分析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设计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校企协同,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活页式教材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视频涵盖各个实训环节的教师示范,学生课前可通过在线开放课预习,课后通过在线开放课复习。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理实一体的教学设计,与企业联合开发活页式教材,有效融入企业服务标准及流程,保障了教材的教学效能[4]。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突破西餐服务项目中服务英语的使用问题,教学团队引入具有3A酒店英语培训背景的专职英语教师。为保证策划方案贴近实际,教学团队引入担任高端酒店餐饮总监的企业导师。为让学生的基础服务技能更加扎实,教学团队引入具有高端酒店挂职锻炼经历的教师。

三、结语

实践育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基于实践并向实践拓展的重要的新型育人方式。“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对于酒店管理及相关旅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围绕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教学主体,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补齐学生能力的短板,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多路径协同培养,改变以往培养模式单一的现状,深化与企业的融合,不断提高企业的育人参与度,以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作者:许良慧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探析3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注重低碳生活。旅游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倡导低碳发展的大环境下,低碳旅游理念也开始影响酒店业。酒店住宿和消费是旅游业的重要载体之一,应当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不仅要立足客户需求,打造客户满意的酒店,还需要认真践行低碳理念,确保酒店环境和卫生符合相关标准。

一、低碳旅游概述

低碳旅游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旅游者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出行,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也是低碳发展背景下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的旅游意愿也不断增强,各种自驾游、组团游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看重的是旅游过程的享受,忽略了旅游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以至于旅游业存在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而这些与低碳发展的要求相违背。低碳发展可以很好地缓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形势,协调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1-2]。

二、低碳旅游视域下酒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酒店文化与低碳旅游理念不符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价值的综合体现,对企业的行为有着约束和监督作用。现阶段,我国旅游业虽然保持着发展势头,酒店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我国许多酒店对自身文化建设大多不够重视,只看重旅游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且多数酒店的文化理念与低碳旅游理念并不完全相符。

(二)酒店基础设施不完善低碳旅游视域下,对酒店服务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景区酒店内的服务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低碳方面的设施,可以说许多酒店并没有配置相关设施。例如,酒店室内的控温设施,依然是靠空调解决,一个空调的能耗相对较小,但是,酒店的空调数量非常多,当入住率高,客人同时使用时就会出现能耗累加效应。

(三)资源浪费严重酒店作为游客旅行过程中休息的场所,长期以来,为游客提供的日常用品都是免费的,如洗漱用品,而洗漱用品生产会消耗一定资源。还有一些游客节约意识不强,不珍惜资源,如水资源过度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四)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在酒店业发展过程中,专业的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酒店具备了专业的管理人才,就可以为酒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低碳视域下,酒店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还需要学习“低碳”相关知识。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酒店的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低碳理念,他们在为游客提供酒店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体现低碳服务,而是继续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这些地区的酒店存在能耗高、排放高等问题。

(五)同质化现象严重长期以来,酒店经营管理的重心在于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好的效益,酒店会奇思妙想,打造各种特色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酒店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提高自身影响力。一旦某个景区酒店的特色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其他景区的酒店也会相继模仿,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对于游客而言,新颖的东西往往比较有吸引力,但是普遍化的东西就会产生疲劳感,这种模仿性的经营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引起游客的反感。

(六)存在环境保护问题酒店日常经营过程中,酒店的各种行为都会与环境产生一定的联系,可以说在酒店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但是一些酒店为了吸引游客,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不注重环境保护,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缺乏长期规划,甚至一些酒店以牺牲和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短期利益,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如果酒店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其最终结果还是损害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

三、低碳视域下提升酒店管理水平的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酒店的功能也日益增多,不再局限于住宿、餐饮的服务,开始向娱乐、宴会、购物等拓展。虽然酒店功能的完善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污染、能耗问题,这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酒店行业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落实低碳发展理念,积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行绿色酒店管理、生态酒店管理。(一)创新酒店文化低碳旅游视域下,低碳发展已成为酒店管理的主要方向。低碳发展不仅是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酒店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作为酒店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酒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低碳旅游发展形势,酒店管理者应当创新酒店文化,融入低碳理念。首先,立足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低碳理念、绿色理念融入酒店文化中,加大低碳文化、绿色消费观的宣传,提高各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主导绿色产品、倡导低碳出行、绿色出行、绿色服务;其次,明确经营管理目标,本着一切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去开展酒店管理工作,带给客户优质的服务体验;再者,酒店要将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酒店文化的先进性,从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二)完善酒店基础设施低碳旅游视域下,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是酒店行业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必然趋势下,酒店应当加快完善自身基础设施。首先,针对酒店现有的基础设施,需要淘汰那些不合时宜、高污染、高排放的设施,及时更新,引进性能指标符合低碳发展的设施设备;其次,加大智能技术应用,提高酒店智能化水平[3]。例如,引进智能技术,智能调节室内温度,从而为游客提供一个适宜的休息环境。

(三)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资源浪费是酒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酒店应注意资源的回收利用。在酒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重复使用,尽量使用回收材料。例如,针对酒店的洗发水,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可以使用可回收瓶子装洗发水,在洗发水用完后,瓶子就可以回收利用。另外,针对酒店内一些更新替换下来的设备、设施,不要着急当作垃圾处理,针对这些设备、设施,可以回收利用的应尽量回收重新利用,如旧桌椅,酒店可以给员工,或捐赠给需要的地方[4]。

(四)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当前,酒店的功能日益多样化,涉及餐饮、休息、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酒店功能的多样化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剧资源的消耗,为了节省资源的消耗,减少垃圾的产生,酒店应当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一方面,针对酒店为游客提供的产品,应注重产品的绿色、环保型,尽量实现这些产品资源的可回收利用;另一方面,改善酒店环境,积极倡导游客低碳消费、光盘行动,尽量避免浪费。例如,在就餐区域,设置“吃多少、拿多少”“珍惜粮食”等警示语,以此增强游客的节约意识;再如,在客房,在洗漱的地方张贴节约用水的标语,提醒客人节约用水,降低废水的排放。

(五)大力发展绿色营销长期以来,酒店经营管理看重的是经济效益,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会开设各种特色服务,打造各种产品。在低碳旅游视域下,游客的低碳意识不断增强,绿色消费观念也逐渐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酒店不仅要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还需要大力开展绿色营销。一方面,酒店需要建立属于自身的门户网站,借助网络平台来宣传酒店特色,积极开展网上订餐、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酒店要加大创新,将绿色理念积极融入自身管理和服务中去,主打特色产品和服务理念,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5-6]。

(六)加强员工培训力度首先,针对酒店现有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包括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低碳相关知识的学习、酒店管理能力实训等,全面提升酒店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相关工作岗位;其次,加强酒店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明确酒店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督促他们认真践行低碳理念,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的培训,增强酒店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自身工作岗位中去[7-8]。作为酒店工作人员,更要积极配合酒店,认真践行低碳发展理念,不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还需要发挥出表率作用,引导酒店内的游客进行低碳消费。

(七)加大低碳旅游理念的宣传在酒店践行低碳理念的过程中,游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游客不配合酒店管理,或者游客缺乏低碳旅游意识,那么就会给酒店的管理带来一定困扰。因此,酒店应当注重游客低碳旅游的宣传。一方面,酒店需要对入住酒店的游客进行低碳消费的宣传,在酒店大厅设立一些低碳消费宣传语和警示牌;另一方面,酒店需要借助网络、广播、报纸等向广大游客宣传低碳出行的好处,鼓励并倡导他们低碳出行,借助这些有效的手段,将酒店在低碳建设方面的特色宣传出去[9-10]。另外,对能够积极配合低碳消费和低碳出行的游客,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免单和打折服务,通过这种措施可以很好地增强游客的低碳消费意识。四、结语综上,随着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低碳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低碳旅游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经济与环境矛盾的重要手段。面对低碳旅游的崛起,酒店行业应当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将低碳理念融入自身管理中去,积极倡导并引导游客低碳消费,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推进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一允.浅论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探索[J].上海商业,2022(2):126-129.

[2]罗丽萍.低碳旅游视角下的酒店管理模式探讨[J].旅游与摄影,2021(24):31-32.

[3]卢薇.低碳旅游视域下的主题酒店管理策略[J].环境工程,2021,39(12):321.

[4]孙静宇,陈丹.低碳旅游视域下的酒店管理策略[J].环境工程,2021,39(11):229.

[5]张丽君.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研究[J].当代旅游,2021,19(24):47-49,97.

作者:朱露 单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