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数学范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数学范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数学范文

初中数学范文1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非常强的科目之一,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广,这就导致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下手的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数学思维进行解题的话,在解题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教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本文通过对逆向思维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解题的效果。

关键词:逆向思维;初中数学;解题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从而让数学思维能够在生活当中进行实践和运用,在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数学解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扩展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核心和关键。也正因为这样,数学的逆向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及其作用

(一)数学逆向思维的含义

所谓逆向思维,也就是常规思维的逆向发展,是从反方向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逆向思维的方式能够有效突破传统的解题思维模式的限制,进而成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一个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这种方式也能够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处理,进一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逆向思维最为关键的,就是能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来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初中学生来说,通过培养这些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奥妙,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这种方式也能够减轻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数学逆向思维的作用

1.逆向思维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发展也是教学的前提和保证。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它与创造力有直接的关系,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灵活,想象力变得更为丰富,从而引导学生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善于挖掘教材中创造力的因素,通过创设环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发散自身的思维创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自身创造意识的提高。

2.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保障逆向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反向思考,能够更加透彻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当某些问题采用顺向思维,很难得到答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进而获得不同的解题思路,而这种思考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也能够极大地打破顺向思维的限制,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得到问题的最佳答案。

3.逆向思维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途径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采用逆向思维进行课堂教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学课本中的教学例子进行授课,在每开始新的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举出跟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例子,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数学学习好奇心,鼓励学生将课本联系起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课本上的疑难问题,促进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1]。

二、逆向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仍然采用固定单一的思维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就导致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很难采用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如此,由于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单一,教师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变得固定化,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继续发散和拓展。在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将数学课本的知识点以及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在学生的头脑中,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相关的数学知识,这种现象也使学生逐渐缺乏实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遇到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无法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2]。

三、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应用逆向思维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想象空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够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解题思路的开拓式的探索也有一定的帮助。初中的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双向思维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数学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自然而然地形成数学知识体系,从最初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到做题的方式,再到最后结局思路的形成,学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逆向的思考方式,从而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想象能力的提高。

(二)强化学生基础掌握

基础知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一旦缺乏基础知识作为支撑,那么逆向思维就成为天方夜谭了,无论是采用常规思维还是逆向思维解题,都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在采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时候,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固定思维的约束,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样也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基础概念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和准确的掌握,进一步知道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数学基础概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数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熟记于心,在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数学知识的绝对效果和质量[3]。

(三)促进学生逻辑发展

逻辑思维的提高与数学的学习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逻辑思维包括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法等,而在数学中运用逆向思维,特别是解决证明性问题的时候,如果根据已知条件很难推理出结论,就可以从结论出发,逆向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逆向思维的逻辑训练,引导学生对问题形成条件反射,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式,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逆向思维策略

(一)重视解题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数学概念,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进而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题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发展。初中的数学题型非常丰富,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果按照传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不仅会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解题效率,而且会给学生增加解题的难度,从而限制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展和延伸。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主动采用解题的正确方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适当地布置相对应的课堂测试,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相同解题方法的数学题目,从而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解题方法进行巩固和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解题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果和质量,也能够降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难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积极性[4]。例如,在苏科版初三数学课本中,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布置相关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根据课堂上学到的解题方法,加强自身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课堂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加强转化互逆运算练习,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加强学生的数学互逆运算能力,首先就是要在解题的时候逆向运用一些数学公式和数学法则。数学课本上的概念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数学书本中的公式和法则,也是我们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而学生在理解这些公式和法则的时候,虽然理解公式和法则较为简单,但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却有一定的难度。采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互逆运算教学的时候,需要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的练习,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布置一些关于互逆运算的题目,从而加强学生对公式和法则的逆向使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如此,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基本含义的同时,也需要从反向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关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概念,运用和理解掌握逆向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这种方式能够加强自身的逻辑思维的锻炼,数学教师也需要将所涉及的数学公式作为教学的基础,然后采用互逆记忆的方式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在数学课本中,很多公式都具有互逆计算的特征,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采用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逆向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讲解和示范,自主地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帮助简化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降低数学题目解决的难度,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5]。例如,在苏科版初三数学课本中,学生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反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变化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多变。同时,给学生开展适当的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借助正思逆想交相辉映,促进学生整体把控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结合能够极大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且长期坚持进行数学题目的练习,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如果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能力,就会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从而使学生产生数学厌学的情绪。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的时候,注重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通过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发散能力[6]。例如,在苏科版初三数学课本中,学生在学习“中位数与众数”这节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正向和逆向思维结合的方式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在“献爱心”捐款活动这个问题上,将某个班级捐款数一一列出来,然后求出学生的平均捐款数,再根据平均捐款数,思考这个数据能否较好地反应班级同学捐款的集中趋势,从而发散学生自身的思维,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创造能力。

(四)借助图像题目展开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习惯直接从题目入手,这就导致在解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的时候,学生会忽略掉题目中的一些细节,导致受到定性思维的影响。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学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时候,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定型思维的影响,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时候,很难了解清楚y和x之间的变化过程,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从函数的图像出发,当遇到与函数相关的题目的时候,应当根据函数将图像准确地画出来,并且将题目中已知的数据在图像上面标出来,然后结合图像来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假设,再逐步由假设来反推出题目的解题过程,最终成功解出题目。当教师在提出xy+2=0这个函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思考这个式子是否是一个反比例函数,然后合画图的方式,将数据带入函数当中,进而能够清楚地判断这个函数是否属于反比例函数。这种结合图像进行解题的方法,以一种清晰、直观的视角,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解题灵感,开发学生的思维,也能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细节问题,运用图像,准确地将文字形式的内容通过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吸引学生的数学解题兴趣,这也满足了学生的课堂数学学习需求,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四、结束语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作者:马子健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学

初中数学范文2

引言《数学分析》课程对于高等专科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课程主要包含极限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与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等内容,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掌握复变函数论、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等内容打好基础。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良好思维习惯、严谨逻辑能力为主要目标,积极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素质与思政素养。

一、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院校教育的会议上,强调了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人才的更全面培养,要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也确保思政教育更符合实际,更具亲和性,真正满足当前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其他课程也需要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从而形成更良好的协同效应[1]。也因此当前高等院校,无论是一般的综合院校还是专科院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有关于课程思政的各种研究与实践。当前与之相关的文章,理论也比较多,但究竟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且极为有效的途径,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设计。高等专科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分析》课程在开设时间跨度上是比较长的,且其课时也比较多,是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极好载体。但当前高等专科院校并没有充分挖掘出《数学分析》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继而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得到保障,并且还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分析》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还需要自己去更积极地开展研究,构建出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教学方案。

二、《数学分析》课程思政的融入探索

从目前各个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更重视对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把控。一方面原因是,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看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也因为多数教师并没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害怕课程思政教育落实不到位影响到原本学生课程的教学成效。

(一)现状概述

所谓的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独在为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去开设一门新的课程,也不是在某一项教学中设置思政相关的活动,而是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中,从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深入,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2]。而对于《数学分析》课程来说,通过分析各个章节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思政元素。譬如说,有关于极限思想,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其所著的《九章算术注》里是这样表述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既是对极限的一种表述,也是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一种深刻阐释。尤其是我国对于该思想的验证比西方有关记录早了一千多年,除了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外,也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们积极钻研进取的研究精神。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师们在实际进行《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为学生引入这些数学发展相关内容,在帮助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带领学生更深入了解这些文化,从中学习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当然,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自己之前的课程设计已经包含了一部分思政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而言已经完全足够了。但课程思政教育并不仅仅是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而是要帮助实现通识教育与学生专业教育,学生思政理论教育的融合,要促进这三者的协调并进,真正帮助构建更科学的“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因此如果仅仅是涉及到或者包含思政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真正对其落实、融合、渗透。

(二)融入途径

1.要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凸显思政教育数学虽然是自然科学的典型代表,但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因此数学知识与个体思想之间是存在相互依存关系的[3]。《数学分析》课程所涉及内容中本身就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但如果只是从表层给学生分享,而不是将《数学分析》课程的内容和思政元素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讲解,学生可能会很难注意到这些思政元素,甚至会觉得是数学枯燥,而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应的数学知识以及哲学思想,也只是一种僵硬的复刻,难以真正获得成长。因此在实际开展《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去凸显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要积极发挥出其对于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注重总结归纳,并将所总结内容与学生的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在讲解极限定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总结为“在运动中寻求发展,在变化中把握结果”,将数学知识与我国执政党的发展史,在实际社会建设中的一些战略规划等结合在一起。讲解的时间则可以设置在大概二十分钟,帮助学生明确事物是相通的,且数学思想在整个社会管理中是有着极为显著的体现。还可以从本校学生入手,列举一些在学习中不断进取,通过努力追求最终获得可喜成绩的学生案例,为学生解析“量变引起质变”。因为案例都是真实的,因此不仅会增强课程的生动性,还会带给学生更大的情感共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师们需要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归纳类似的教学内容,通过一步步地积累来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懂得数学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数学文化以及数学精神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会获得自我思想道德的提升[4]。而除了在理论教学中进行总结提升之外,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师们还可以从相关的实践教学中进行总结或者围绕课本中总结出的知识去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不断地在实际《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提及思政教学的理念,开展教学总结,体现数学与思政教育的密切关系,也影响学生对其有更积极地学习态度。

2.《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教育要注重实践在提及到思政教育时,很多教师以及学生会觉得就只是单纯的说教而已,需要从思想上去对学生进行引导,但笔者认为学生只有从实践中认知到思政教育的本质,对事物的实际发展过程有所体会,才能够真正有收获,真正获得思想觉悟的提高。因此《数学分析》课程思政融合还需要实践与理论的更深入结合。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泰勒公式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定的应用计算,引导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对本公式的原理以及含义进行思考。而根据相关的解题结果,学生也会获得一些人生哲理的感悟,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教育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很多学生会觉得数学深奥、枯燥,但其实数学也是从日常生活中诞生的,而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因此,如果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下的《数学分析》课程还是只给学生讲一些大道理,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的。因此要想数学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并表现在学生的行为里,就必须要将相关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而这种与生活的结合,本质上还是在教导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将数学建模的方法以及所用到的思想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帮助提升学生对于数学难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真正吸收并消化这些知识,能够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所谓的将《数学分析》的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生活,其实也是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从而真正落实思政教育。譬如说,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建模社团,日常开展一些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关联的问题研究活动,如城市公交线路的规划等,要确保所研究问题一定要是有实际意义的。

4.要积极分析对比《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成效高等专科院校的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来进行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同时积极探索相关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紧密关联性,还需要不断反思对比,明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教学强化完善,真正帮助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成长。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师之所以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目的是帮助学生可以对《数学分析》课程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同时获得数学思维,能够有道德品行,思想觉悟等方面的提升。但如何确保这些目标在实际落实教育的过程中的确达成了?教师还需要经常性地进行反思对比,对自身教学进行评价,从中获得实际的教学反馈,再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积极改进[5]。一方面是教师自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状况,对比自己最初的教学预期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身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教学改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实际开展相关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能力,素养等进行一次调研,在完成一阶段教学之后,再次进行调研,通过两次调研结果的对比来更细致地发现学生哪些方面提升了,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再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学进行调整,如此,才能够更有利于教学的精进。

三、结语

对于高等专科院校而言,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技术,拥有较强专业知识储备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行、政治觉悟、价值观念等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在当下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如果不能明辨是非,没有坚定的信念,意志力也不够坚强,学生必然会很难适应社会生活,最终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高等专科院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极为必要的,要能够积极发挥出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育人功用,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数学分析》课程中去,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品德素养方面的提升。再者课程思政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哲理,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具象化体现以及数学对于实际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数学学习也会更重视、更积极,这对于学生提升数学素养以及思政素养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作者:段桂花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中数学范文3

学困生转化是教育工作必然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教学工作需要攻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所在。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现象较为普遍,不同的学困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往往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家庭环境、个人心理活动、教学模式、理想信念等存在关系。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需要细致观察、认真总结、融入学生,了解其真实想法与实际困难。然后从教学方法、情感关注以及联合家庭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通过有效的方法与路径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教学模式原因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在同一个班级,老师采用相同的课件以同样的教学节奏进行授课,但是学生在学习效果上还是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学生能够及时理解并吸收上课所讲的内容,然而一些学生由于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与节奏,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在听课的过程中神游天外,这显然就无法形成知识的积累与转化。显而易见,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动力往往来自于良好的兴趣,当课堂吸引力不足时,学生的专注力就会下降,进而会影响学生的探究意愿,学习能力不仅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学习效果也只会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无法深入理解知识,更谈不上转化与应用。久而久之,就会由于兴趣的下降而导致成绩下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随着知识的完整性、连续性被破坏,最终成为学困生。从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教学的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机会不足,参与意愿不强,课堂氛围会直接影响学习兴趣,这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1]。

1.2学生自身原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引导模式固然重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极为关键。老师所起的是引导作用,把学生引向正确的知识学习道路上,而在探索与实践中,就需要依靠学生自身来完成。基于数学学科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坚定的学习信念,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上课过程中,紧跟老师的节奏,及时整理课堂笔记,记下重点,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及时消化,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回顾与总结,并不断实践、交流、提升,进而内化为个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当前,一些初中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在于,没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或是明知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去钻研,而导致成绩下降,进而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成为学困生。进放初中之后,不仅仅学习的科目增加,而且学习的节奏加快,科目的难度也有所上升,多数学困生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而影响学习成果的,有些学生只是将公式进行牢记,但并没有对知识进行反复实践及融汇贯通,这就无法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性,没能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而彻底吸收。这是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必须通过逻辑思维的不断强化训练来获得,只是停留在公式层面,无法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此外,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与缺乏自律,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存在直接关系,课堂听讲不善于抓重点,懒得动手记笔记,也不愿意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以及对于错题没能整理、回顾、反思,这些都是无法有效提升数学学习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而这样问题日积月累,最终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果,久而久之,也就放弃进步,丧失热情而成为学困生[2]。

1.3环境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考不够成熟,且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再加上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与环境的影响,海量的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上,对于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反感被约束、被规划,向往理想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学困生的形成与环境也具有关系,这里的环境是指多方面的环境,一是指成长的环境,比如家庭环境,家庭关系、氛围等,会对学生的学习与思想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以及由祖辈抚养的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关爱,会存在一些情感上的缺失,而这种情感上的缺失积累至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比如,会有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初中生正处于亟需关爱与引导的阶段,在太多心理的压力下,就会成为学生的心里包袱,进而无心学习,找不到生活的目标与方向,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进而对于学习也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学生不是学不好,而是不想学,属于一种自我放弃。除此之外,家庭氛围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一些家庭氛围不够和谐,夫妻矛盾、家庭矛盾频繁发生,没有一个和谐友爱的氛围,学生总是在一个压抑的氛围中成长,比如,在一些家庭气氛紧张的家庭中,学生会担心家庭变故,并且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害怕与不确定的状态中,导致在学习上无法集中精力,从而影响学习成果[3]。外部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专注性与价值观,进而影响其学习成果。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引领,受一些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或是网络糟粕信息的影响,而出现理想信念滑坡的问题,这种问题会直接影响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很多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与受到不良的社会氛围影响不无关系。除此之外,学校氛围,班级氛围,与同学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2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教育策略

2.1从教学模式上进行转化教育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教学工作任务中的重要内容。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在于展示教育的引导性、公平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针对当前学困生成因分析,在教学模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教育工作者就需要结合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学生的思维与喜好特征来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资源上不断的丰富,除了深挖数学教材之外,还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资源,来制作更多生动而新颖的教学课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来逐步帮助学困生打好基础、建立信心、赶上进度。针对学困生的分层教学首先要从学习兴趣与基础上着手。包括在课堂提问上,以一些基础性问题的提出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起学困生的主体性。在作业上,以基础的数学作业为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再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来改变一些学困生原本对于学习的懒散态度,游戏化教学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调皮的学困生来说,采取游戏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其积极性,包括让其负责组织一些主题游戏活动,以团队游戏的形式让学困生更好的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在与同学们一道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将其原本分散的注意力更好的聚焦起来,进而被浓烈的学习氛围所感染而参与到学习中去,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2.2从教学辅导上进行转化教育如前文所分析的,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学困生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辅导服务上不断的完善与精进,给予学困生更多针对性的帮助,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沼泽地。无论何种原因导到的学困生现象,单从学习成果来看,无论是在效果上,还是进度上都已经落后太多。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针对不同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实际情况来做好相应的辅导转化工作。通过运用有效的教育辅导方法,帮助学困生把基础一点点的建立起来,把学习信心一点点的建立起来。所以,除了课堂教学改革之外,课外辅导也至关重要。课外辅导不仅仅能够从情感上,建立起学生间的深度链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来自同学的友爱,从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外辅导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习惯,包括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自我挑战、他人监督的形式将这种好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比如连续一周上课记笔记挑战,连续一月整理数学错题挑战等,让学生始终感受到被关注被监督,同时通过挑战来证明自身在学习上的可行性。利用方法形成习惯,通过习惯建立信心。此外,课外辅导还可以发起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比如针对某些学困生的学习难点问题,除了老师的及时辅助之外,还可以组织同学开展一对一小组帮扶活动,以团队的力量来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氛围来影响学困生,从而帮助学困生循序渐进的提升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迎头赶上。

2.3从思想动态上进行转化教育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一是要了解学困生的真实情况,找到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与真实原因,这样才能为转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与功能优势,在课堂上对学困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课堂外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首先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家庭情况,以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争取家庭的支持,发挥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的共育力量,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比如,一些家庭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不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况,以及一些家长由于对青春期学生思维缺乏了解,导致亲子关系恶劣,这也是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主要原因。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沟通方式,来与家庭就学生的教育问题达成一致,让家长掌握更多家庭教育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并恪守家长职责,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能够将时间与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习中。

2.4从情感关注上实现转化教育初中中正处于青春期,一些学生心理上较为敏感,会由于环境的因素,自身心理活动等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内部的心理冲突。比如,与同学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主要因素。所以,老师要从心理的角度,加强对学生情感上的关注。这就需要老师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主动成为学生的朋友,去了解当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事务。以话题或是热点事件为切入点来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不同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来对学生进行开导与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正确看待学习困难,并通过心理疏导,情感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与热情。通过心理关注,情感关怀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2.5从学习氛围营造上进行转化基于学生的从众心理,氛围的营造与学习质量的提升上有着一定的形式。并且,很多学生成为学困生并不完全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而是主体性,学习意愿未被激发出来所致。除了对努力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够清晰外,另一方面会受到环境氛围等的影响。很显然,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影响和转化学困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比如,开展数学合作学习活动,让学困生成为小集体中的一员,以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以及深厚的氛围来影响学困生,同时让学困生感受到来自老师,来自集体的关怀。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一起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并且良好的氛围能够对学困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又能够让学困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以集体的力量来带动学困生的改变和成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困生这一现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解决的课题,唯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理念来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学困生的成因,耐心寻找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而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老师的角色优势,要给予学困生关爱与关注,从情感上给予学困生支持与鼓励,帮助学困生重拾学习的激情,明白学习的意义,促使学困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循序渐进提升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洁班.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障碍成因及转化措施[J].求学,2021(35):39-40.

[2]张连永.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微探[J].新课程,2020(28):32.

[3]甘延棠.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J].名师在线,2020(11):11-12.

作者:张武荣 单位:甘肃省华池县柔远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