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英语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英语虽是一门外语,但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英语交流过程更加轻松顺畅,交流的前提就是要听。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创建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习惯,并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语感,选择合适的听力练习,增强学生的听力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目标,体现英语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指导策略
初中英语内容相比较小学阶段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和深入,主要是以语法句型词汇等多方面知识为学习目标,并且增加了英语听力这一部分。增加的初中英语听力其实就是对学生英语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也是英语考试中的必考项目,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对教学工作不断加以探究,寻求最佳听力教学策略,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扩大学生的听力思维空间和意识,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不断提升。[1]
一、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英语听力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自身发音不准确,导致学生听力上存在误差
因为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外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靠英语教师的语言浇灌和引导,这样学生才会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初中英语教师由于自身发音有误,或是自身的家乡口音太重,造成英语发音不准确、谐音等现象。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去教授学生,学生听到的、学到的也是和教师同样有误的发音。而且由于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他们不会去发现错误,只是扮演好学生的角色。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听力考试的过程中,对标准的英语发音产生疑惑和不确定,进而导致对听力题无从下手的局面,直接影响英语的考试成绩。这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和交流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二)忽视了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听力意识淡薄初中英语和小学的不一样,小学只是学习简单的单词和语句,让学生对英语有一个初步的学习;但初中英语会学习很多的语法、句型,词汇量等也逐渐增多,英语学习难度也逐渐加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会让学生通过各种习题练习,或者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练习语法,用各种记忆方式作为词汇量的学习,认为学好这些知识就是对英语知识的有效掌握。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意识,教师太过注重对学生语法、词汇的练习。在英语学习中,听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就造成学生对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意识淡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把大部分的心思和精力都用于说、读、写的学习中,就导致学生会认、会读、会写,但是不会听。这对于学生英语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影响,体现不出听、说、读、写的全面性。这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初目的有一定的差距,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三)缺少听力训练,造成学生听力速度跟不上
教师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外,还要让学生加强听力训练。英语听力只有多听多练,学生多听听力,才会在听的过程中慢慢有一定的语感,慢慢能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才能增强听力能力。由于很多英语教师对于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极少,只是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任务式的教学。课本讲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不会进行扩展训练。对于英语听力,教师只是偶尔在课堂上让学生听一听,很少给学生布置课后听英语听力的任务,对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极不重视。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听力语感得不到培养,不能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造成学生的听力能力极差。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速度跟不上,语音已经播放到下一句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句的理解和感悟中。就这样一直恶性循环,学生的思维一直跟着奔跑,对前一句和后一句都没有理解清楚,或是内容混淆。到最后,整个听力的内容得不到有效分析,学生自然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考不出满意的成绩。所以说,英语听力教学中听力训练的程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听力思维速度有一定的影响。[2-8]
二、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有效指导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英语的听力习惯和意识
环境对事物的效率或是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创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养成良好习惯有一定的作用。初中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对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好的规划和意识。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帮助。因为英语的学习目的就是更好地交流,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意识,让学生养成仔细听、认真听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可以从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入手,营造一定的场景和交流模式,让学生通过交流获取一定的信息。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听力思维就会活跃,就会用心地去听。整个过程也是对听力能力习惯的一种培养。英语教师通过有效的策略引导,让学生从潜意识中认识到了英语听力的重要性,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认真听、仔细听的好习惯。[9]例如,在学习《英语仁爱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课本《Unit1 Where are you from ?》这节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刚步入初中阶段,学习习惯和意识都比较薄弱,所以也是教师向学生渗透听力意识的最好时机。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听力习惯培养,如可以安排学生之间借用所学内容进行英语交流:“What’s your name,please?”当一名学生提出问题时,另外一名学生就会认真地去听,去理解,然后进行回应。虽然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交流方式,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潜意识地去仔细听、认真听。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意识到学习英语是从听开始的,进而在后期的英语学习中,听就成了学生英语交流的重点学习对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做一下自我介绍,然后提问其他学生这名学生来自什么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中一律使用英语交流,教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形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教师利用英语交流创建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听力意识有一定的渗透作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听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重点,养成一种良好的交流习惯,从而让听和说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通过信息化网络,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兴趣和语感
随着时代进步,信息化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多媒体内容丰富,而且广泛,因此它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对于教育工作的辅助也十分有效。初中英语听力作为学习英语的基础自然不可忽视,但很多初中生觉得英语听力没有图画指导,不生动,过程单调,因此对英语听力没多大的学习兴趣,不愿去深入体会、感悟,进而对语感生疏,造成英语听力水平低下。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它的优势,利用它丰富的内容,播放一些高质量的英文动画或是视频,充实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让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英文视频,学生还深刻体会到英语的语言魅力,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这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也是一种有力的培养。多媒体在初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中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不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还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听力能力的积极性。[10]例如,在学习《英语仁爱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课本《Unit2 Ⅰ have a small nose》这节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听力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生的英语听力兴趣和语感进行有效引导和培养。教师可以播放《疯狂原始人》这部儿童电影,这正好符合学生的爱好,所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发,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剧情。但由于电影是英文版的,所以学生会跟着剧情去听,去体会。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不同的人物表情或动作呈现出不同的语感,这对于学生的听力能力锻炼是非常有用的。学生通过观看电影,还会深刻地体会到团结坚持和勇敢的力量,对于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学习欣赏,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还可以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感的揣摩和体会。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学生对英语的听力兴趣被有效激发,体会到了不同场景所呈现出的语气,这对学生掌握后期的英语听力内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借助与视听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教师的发音技巧来了解正规的词汇发音。同时,教师通过相关的听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说和读中锻炼自己的读写能力。借助于这一方式,学生既能够通过相关视频在不断地观察发音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起自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借助于听别人的发音来了解自己发音的优缺点,并能够做出及时的更正,进而提升自己的听力能力。在不断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营造的积极轻松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三)选择合适的英语听力资料,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英语听力作为英语考试的必考项目,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语感和习惯,教师还要注重英语听力的专项培训环节。部分英语教师没有对英语听力进行专门的专项训练,导致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缺少判断和分析,造成英语听力水平低下。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英语教师必须做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行动,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可以根据丰富的教学经验筛选出合适的培训资料,或是某一项的专训资料来考查学生对各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对听力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英语听力过程中的要点,提高英语听力的效率。由此可见,英语听力的专项训练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升具有一定效益。[11]例如,《英语仁爱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课本《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这节内容由于和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英语考试听力中经常会出现的。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对听力目标进行筛选,然后进行专门的训练。如教师可以选择“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相关引入的情节进行训练。学生经过多次的听力训练,有效地熟悉了句型并掌握了各种食物的单词读法,还加深了对此种类型听力的了解。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读音相同或是相似的单词进行整理,然后以听力的形式考查学生。如sing和thing还有mouth和mouse,这两组单词虽然意思大不相同,但是读音却基本相同,这就容易误导学生,给学生的听力思维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些听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分析和训练,让学生明确知识点,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因此,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多次有效的听力专项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一遍遍地熟悉,进而巩固。教师要将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步步分析到位,让学生的英语听力核心素养不断得到提升。三、结束语经过以上分析,本文总结出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英语听力想要得到有效提升,英语教师必须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探究有效培养方式。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意识,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听去感,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听力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林玉云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四中学
初中英语研究2
0前言
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目前在全世界流行。在我国,从幼儿园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每个学段均对其展开探索和研究。初中英语课程虽然是语言课,但是学生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会涉及各行各业各研究领域,并且均离不开英语,因此,基于STEM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工程意识、技术追求及数学推导习惯至关重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STEM教育理念体现为:以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各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动向丰富教学内容。本文为适应STEM教育理念的普及而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1国外STEM教育理念研究进展
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专业的STEM课程,如在美国,该课程可实现教学内容体系的系统化,因此对于培养科学技术人员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40年前,美国政府发现科技人员青黄不接,于是实施STEM教育促使中小学生具备科学、数学、工程及技术综合素养,以便奠定成长后的科技创新工作基础。该教育理念相当于我国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2007年8月和2011年7月,美国制定政策推动STEM教育,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中实施许多STEM教育项目计划,探索出许多有效的教育模式。实践表明:STEM教育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2000年开始,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教育的竞争。STEM教育受到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如我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葡萄牙、南非等。目前,各国均10.3969/j.issn.1671-489X.2021.23.070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李荣起李春明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开展STEM教育的政策与措施,在全社会普及STEM教育理念,在各学段开展STEM教育。有关STEM教育的研究主题可分为四个方面:理论认识、整合方式、实践研究及效果评价。1.1理论认识对于STEM教育的界定,国外学者各抒己见,但是均肯定了多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这一本质特征。有人认为:该教育理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使用技术的水平,增强学生对数学和科学学习的能力,从而增强科技能力。也有人认为:该教育属于多个学科所组合出的交叉领域,教材不能只是混合各学科的知识点,而要天衣无缝地把原来属于四个学科的分散知识点熔炼为一体。对于STEM素养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类课程可视为一个集体课程,其内容属于多学科知识点的熔炼结果;二是该教育可视为指导性的教学策略,围绕科技问题开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1]。
1.2整合方式
整合是STEM教育的核心思想,国外主要有两种课程模式:一是整合相关课程的模式;二是整合广域课程的模式。前者是保留各课程,并将各课程的知识逻辑化、序列化;后者是模糊各课程之间的界限,针对交叉知识点与科技问题的相关点开设课程。这两种模式各有千秋,且相辅相成。目前,在跨学科实现STEM教育的整合方式领域存在三个研究方向。1)学科知识整合,一般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方法,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科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2)学习者中心整合,一般采用学生主导项目的学习(student-dominatinglearning)方法。教师在该过程当中只起辅助作用,学生自己提出跨学科知识学习任务,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也可采用单独学习的形式。3)生活与社会经验整合,一般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方法,以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提出设计思想,运用科学的方法完成方案设计与产品开发,体现了将各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的价值观。
1.3实践研究
实践方式多为教学案例的实施。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和北京某中学联合开设一门STEM教育课程,探索茶水对药性的影响作用。从“吃药后不能喝茶”的观点出发,学生自主设计多组对照实验,通过大量统计计算总结出不同浓度的茶水对不同药物的作用效果。有人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高等代数课程,他们将学生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传统代数课堂上听课,实验组在新代数课堂上听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上没有明显增强,但是在批判性思维方面获得较大进步。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实验组对第二学期课程的期待态度较好[2]。有人设计了一个制作和测试医疗工具包的教学案例,目标是更好地将药物保存在理想的状态。
1.4效果评价各国虽然尚未在国家层面评价STEM教育的优劣,但是在学术界早已探索该评价方法。比如美国的K-12STEM教育通用评价体系,可以评价教育理论基础和系统性效果。有人开发了八个STEM教育评估模块,可评估个体表现与整体协作表现,也可研究如何建立和保持学生的共同点,如何使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学生团队组织。上述研究为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2国内STEM教育理念的研究进展
我国的教育体制较健全,很少有自由散漫的学生,开展专门的STEM课程会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将具体课程的部分内容改造成适当学时的STEM教材,或者在整个课程当中贯彻STEM教育理念,则是非常有必要的。以STEM教育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可以发现: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涉足STEM教育领域,但是目前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实践较少。
2.1政策支持
在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引导下,我国学生普遍具有刻苦勤奋、基础扎实等优点,学习能力(特别是数学学科)远超出国际平均水平,屡屡在各种国际赛事中取得佳绩。我国曾有不少可影响世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科研成果,如牛胰岛素的研究,但是国际影响力不大,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美国顶尖科学家的人数是我国的八倍以上。究其原因,是培养人才的理念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我国采用较传统的教育方式,重视结果和内容的传授,且仍迷信权威;而美国重视体验、思考、观察、发现、辩论和领悟等学习过程,教师不直接讲述知识点,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学生的背诵量较小,而阅读、思考和写作量较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上述差异造成我国学生与美国学生之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差距。STEM教育可缩小该差距,我国已经将STEM教育提高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为了在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省市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这也是我国STEM教育的起源性文件。为了将STEM教育理念体现在新课标当中,2017年,我国颁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该标准明确要求:以STEM教育为基础,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融入跨学科教育当中,使学生同时运动脑、手、眼和心等多个器官,逐渐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理论研究
2.2.1内涵黄晓等人认为:重心应该是学校技术教育和工程教育。
2.2.2特点主要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等九个核心特点。
2.2.3整合方式有人提出科—数整合模式、科—技整合模式、科—工整合模式以及珠(项目为珠)—线(四科一线)整合模式。其中,科—工整合模式最符合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发展需要。
2.2.4分类分为验证型、探究型、制造型和创造型等类型。
2.3课程实践研究主要采用在现有课程中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方式,在科学、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理工科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较多,而在语文、历史、英语等文科课程中的研究较少。谢琳纯等人设计了小学科学STEM教育课程案例“简易风速计的制作”。陈玉洁带领学生分析了凳子的结构和制作技术的演变。李伟梅设计并实施了“包装盒的设计与制作”案例。李娟等人针对高中地理开展“太阳高度角”教学实践。刘雪婷[3]设计并实施了“回旋标的设计与制作”案例。
2.4师资培养
目前国内中小学一线教师很少或几乎没有考虑到对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工程只与建筑学有关,因此需加强教师对工程教育的认识。刘玉洁认为:在政府层面,可制定教育政策,明确中小学STEM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设计综合型课程和活动,促进一线教师与高校、企业等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在高校层面,可设立STEM专业,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在社会层面,应积极为STEM教师提供实践场所和学生群体,家长应积极配合STEM教学。
2.5其他形式的研究
2.5.1创客教育创客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特点是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育,与STEM教育具有等同、包含、互为载体和可整合等关系。
2.5.2STSSTS是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Tech-STEMSTEMnologyandSociety)的统称,重视科学和技术在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要求教育成果须契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开放形式的课堂活动。
3初中英语典型句型的补充与完善
中学英语课程教学通常只涉及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很少涉及科研背景[4]。如果基于STEM教育理念增加有关科研背景的内容,则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其树立远大理想。以初中英语新课标教材为例,一些典型例句可以补充具有一定科研背景的句子,根据记忆的特点[5],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同时,使其英语知识也得以巩固。1)ThanksgivingisanAmericanfestival.可补充:NationalsciencepopularizationdayisaChinesefestival.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是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该句的补充可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2)ItiscelebratedontheforthThursdayinNovember.可补充:ItiscelebratedonthethirdweekendinSeptem-ber.该句的补充可令学生记牢该节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勇攀科技高峰。3)Thereareflowersandnationalflagseverywhere.可补充:Therearericeseedlingseverywhere.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很大的粮食问题,他的实验基地到处是稻秧。该句的补充可引导学生树立研究农业科学的理想。4)Wehavecelebrateditsince1777.可补充:WehavecelebratedYouthDaysince1939.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该句的补充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5)YoucanseeAmericanflagseverywhere.可补充:Youcanseenursesanddoctorseverywhere.2019年年末,武汉爆发COVID-19疫情,全国各地医疗志愿者驰援武汉。该句的补充可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研究医学的理想。6)Iremainedbythecanyonforhalfanhour.可补充:Iremainedbytheaircraftcarrierforhalfanhour.国产航空母舰的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航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有机会参观航母是件荣耀的事。该句的补充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其积极献身国防科技事业。7)IvisitedtheGaint’sCausewaytwoyearsago.可补充:IvisitedtheXichangSatelliteLaunchCentertwomonthsago.探月工程的成功开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该句的补充可引导学生树立勇攀高峰、探索太空的远大理想。8)Sheismyherobecausesheisoneofthebesttabletennisplayersintheworld.可补充:Sheismyherobecausesheisoneofthebes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fessorsintheworld.屠呦呦为国争光,发现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该句的补充可激发学生的报国热情,同时引导其树立研究中医学的理想。9)Intheend,hediesofhiswound.可补充:Intheend,QianXuesendiesofhispulmonaryinfection.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该句的补充可引导学生牢记终身学习思想,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10)DrBethune’sworkforChinesepeoplemadehimaheroinChina.可补充:ProfessorLILanjuan’sworkforthecriticallyillpatientsmadeheraheroineinChina.李兰娟院士的研究成果——人工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为降低病死率作出巨大贡献。该句的补充可提高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4结论
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其科技意识。在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中补充具有科学背景的例句,可以给枯燥乏味的语言课程增添趣味,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工程应用前景而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荣起 李春明 单位:津县郑保屯镇运河社区小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初中英语研究3
一方面,作为语言习得领域的核心理论之一,Long提出的互动假说理论认为互动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认为学习者之间的“意义协商”有效增强了语言的可理解性[5]。互动假说理论以互动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互动者之间通过语言结构形式的调整来增强语言的可理解性,以达到最终目的[8]。同时,互动假说理论也没有忽视输入与输出在习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即该理论在强调互动必要性的同时,重视输入与输出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6]。这一理论对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给予了极大的启发。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教师对英语教材设计的德育因素开发过于形式化、德育渗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过于刻板等问题。当前基于互动假说理论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探究较少,本研究将互动假说理论与初中英语课堂德育相结合,重视德育渗透中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互动与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意义,这对强化初中英语课堂的德育渗透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1互动假说理论
“互动”一直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高频话题。针对“互动”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以Chomsky为代表的研究者强调学习者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触发”这个机制的角色[2]。另一方面,一些互动主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者获取学习信息并完成习得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互动”[1]。在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以及Swain的语言输出研究的启发下,可以将Long的互动假说提取出三个要义,即在重视“意义协商”之下学习者互动的重要性的同时,关注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可理解性对互动过程以及习得过程的作用与影响[6]。一方面,Long基于Krashen针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互动假说理论[6]。Krashen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在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即学习者通过获取足量的以及可理解性的输入,便会自然而然地完成语言习得、达成习得目的[5]。另一方面,与Krashen的输入假说相对应,Swain提出的输出假说也对理解互动假说给予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Swain的输出假说,人们在输入过程中倾向于关注对意义的理解,而不会意识到形式的表达[5]。只有通过输出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者对形式意义进行加工,而不是简单的语义加工。简而言之,受Long的互动假说理论启示,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从习得过程中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以及语言输出的可理解性这三方面考虑。然而,当前国内外在教学领域基于互动假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比如汪清、谢元花探讨了互动假说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7],而针对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的德育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基于互动假说的德育研究将会为初中英语德育教学带来新的启发与指导。
2互动假说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启示
在互动假说理论下,学习者首先接触语言输入,随后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结构和形式,提高语言的可理解程度,最终通过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实现交际目的与习得目标[8]。Long在互动假说中主要强调了三个要点,分别是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双向互动之下意义协商的重要性以及可理解性语言输出的重要性[6]。下面以外研社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从以上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互动假说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启发。
2.1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在互动假说理论下,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决定着学习者习得过程的发展[3]。因此,在初中英语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将德育观念内化,就要提供在学生可理解和可接受范围内的德育语言输入。教师可以使用学生早已掌握的语言结构和单词来发出德育活动的相关问题和指令。例如,在面向初中学生提出一个开放性德育问题时,使用简单句的结构会比使用各种形式的从句结构收到学生更加积极的反馈,也更有益于学生对德育观念的理解与内化。以外研社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Module2为例,该模块的单元整体框架是讨论家庭成员,那么教师在Module2模块的讲授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个开放性德育问题:在路上遇到摔倒的老奶奶或者老爷爷,你会怎么办呢?教师可以运用多个简单句来表述这一问题,而不是使用复杂的从句结构。因为只有教师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而言属于可理解性输入时,学生才有可能围绕德育内容进行进一步互动与输出,进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德育观念。
2.2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式德育渗透活动
如果可理解的输入导致习得的发生,而互动使得输入变得可理解,那么我们便可以假设互动促进了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在互动假说理论下,学习者通过互动式沟通活动,以对方的反馈为依据,在不断调整和修正语言结构、形式的过程中,为彼此搭建语言支架[4]。面对当下初中英语德育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德育互动活动便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可以在互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形式,使德育活动得到学生更多的回应与反馈,进而促使学生将德育观念内化于心,达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以外研社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Module6为例,该模块围绕“动物”开展,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道德困境问题:动物园里的动物应该回归大自然还是留在动物园?在语言输入可理解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意义协商,在互动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一系列互动之后,学生会对这一道德困境问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课堂的德育目标也会在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式德育渗透活动中实现。
2.3通过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反思德育渗透过程
Long的互动假说理论强调习得过程中互动的必要性,同时肯定了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对互动过程以及整个习得过程的重要性[6]。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学生只有进行足量的语言输出,教师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判断。在德育活动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反馈,及时对德育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在德育活动开始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思考该德育活动是否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是否紧紧围绕德育目标开展。在德育活动进行中,教师向学生抛出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的语言输出释放出不理解的信号时,教师便要反思该德育活动是否符合当下学生的接受程度,或者自己的语言输出形式是否在学生的可理解范围之内。教师要通过这一系列评价和反思,使德育活动更好地服务教学的德育目标。以外研社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Module10为例,本模块主要探讨民族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达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于民族节日的认识与情感。在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可以作为学生意义协商的对象,鼓励学生输出更多的语言,以便于教师进行判断和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措施。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在此基础上,教师方可反思德育渗透的过程,判断与选择后续的德育渗透内容与策略。
3结语
本文将Long的互动假说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过程相结合,分析并探讨了互动假说对初中英语德育的启示。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改变以往德育教学刻板化、形式化的弊病,使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向互动性、深刻性方向发展,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261.
[2]FRIENDM,COOKL.Interactions:Collaborationskillsforschoolprofessionals[M].WhitePlains,NY:Long⁃manPublishers,1996:7-11.[3]KRASHENS.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nd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2.
[4]LongM.NativeSpeaker/Non-nativeSpeakerConver⁃sationandtheNegotiationofComprehensibleInput[J].AppliedLinguistics,1983(4):126-141.
[5]RodElli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7.[6]王勃然.互动假说支撑下的计算机媒介交流语言学习[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366-370.
[7]汪清,谢元花.外语环境下任务类型、水平配对与意义协商研究[J].现代外语,2011(2):75-82.[8]赵飞,邹为诚.互动假说的理论建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2):78-87.
作者:张睿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