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精细化管理范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精细化管理范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精细化管理范文

精细化管理范文1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的管理现状、特点以及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的管理流程,然后结合实践经验找出现阶段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和流程、基建管理工作人员和队伍、设施运营管理和管理工具四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从健全和完善高校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和资料管理队伍建设、推进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设施运营规范化管理四个角度提出的具体对策,以期为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精细化管理的提质增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文件;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的建设工程涉及高校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参与项目实施的单位多且职责各自有别、专业性强且耗时长、信息量大且文件多的特点。工程文件资料不仅用来反映工程项目开发、准备和实施的过程全貌,也是高校设施运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更能为后续项目开发提供管理经验。而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高校对于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大批量的新建项目产生大量的文件资料亟需科学管理;另一方面,既有建筑经过多年的运营,设施已老化、落后,亟需利用文件资料和档案进行加固、装修、改扩建。此前高校相对简单的、以年份收集归档的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利用的模式不足以应对如此量大面广的工作任务。文章以工作实践为基础,探索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精细化管理的强化策略。

1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的管理现状

1.1现行的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管理流程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管理流程相对简单,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归档前的资料按工程项目的三个阶段分类,即工程项目策划阶段、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由具体经办人员保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的归档以工程项目竣工备案为节点,由经办人员一次性移交给基建管理部门档案员,档案员在对资料情况进行核对后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基建财务文件经财务报销流程后,按年份不分类的归入财务档案。运营阶段维修改造的档案利用须到档案管理部门调阅,但是一定限额以下的维修改造没有形成工程档案等长期保管资料。

1.2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管理的特点由于高等教育行业的特殊性,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呈现下列特点:(1)工程文件资料管理的非专业性。由于基建行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在高校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中,仅在项目施工管理阶段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队伍专业化,部分基建部门领导和一线管理人员不具备工程建设专业背景,工程信息文件的产生与管理是非专业的,文件的归集和档案的管理依赖非专业背景人员。(2)工程文件资料和档案数量庞杂。由于校区校舍既有建筑数量大且新旧不一,高校有别于其他业主,修缮改造任务多、小型维修和大中修缮穿插进行,使得工程文件资料、工程档案数量多。(3)工程文件资料产生来源多。除了基建管理部门外,作为使用管理人参与工程管理的二级单位、承担小型维修和装饰装修任务的总务后勤部门都是工程文件资料的产生来源。

2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一线工程管理人员文件资料管理任务重以部属驻宁高校为例,多数高校的基建部门内部科室分工上,工程文件资料无专职人员负责、依赖从事项目工程管理的人员进行管理,综合科室只根据档案学的一般定义,即“档案文件是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交接工程文件资料。高校基建任务多、审批流程多、内部会议多,产生的工程文件资料数量庞杂,一线工程管理人员一般要负责多个项目的工作,文档工作量远超其他类型建设单位的同岗位管理人员,降低了项目管理工作效率。由于部门核心的工程文件资料管理集中于几个一线管理人员,很容易因为个人疏忽、人员离岗等情况造成文件资料的遗失、交接不全等问题,极大影响了项目进度和文件归档工作。

2.2项目管理过程文件资料收集和保管不及时高校一线工程管理人员项目实施期间管理任务较多,不能及时收集保管工程文件资料,尤其是监理管理资料和施工技术资料。例如,工程复试复验报告、节点验收、会议记录的文件资料,往往都是由施工单位在项目验收备案后形成档案并一次性移交给高校,这使得一线工程管理人员无法准确掌握现场管理情况,不便于回顾项目管理情况,不利于项目精细化管理。

2.3项目全过程无可操作的立卷归档节点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的管理完全依赖项目实施阶段结束,移交归档时的一次性整理,八所驻宁部属高校中,对于项目全过程立卷归档节点有明确规定的仅东南大学一所。项目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产生了大量的工程文件资料。这些资料全部依赖项目各阶段某一个管理人员的整理和保管,在制度上无可操作的立卷归档节点,既不利于工程项目文件资料的有序整理和保全,又不利于文件资料的借调和交接。

2.4既有单体建筑都无单独对应的历史台账和档案高校校区内有着新旧不一且建筑数量庞大的校舍,运行较久的建筑都有着多次维修改造的历史。由于建设周期短,投资额相对较小,按照高校现行档案管理规定,均按年份立卷归档,档案管理部门和基建管理部门均无每栋单体单独对应的历史台账和档案。对于功能复杂的科研办公建筑和实验建筑,多次维修改造已经改变了原建筑的部分功能布局和设施情况,与原竣工图纸有较大出入,按年份立卷归档的资料使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某栋单体建筑的全部历史信息和图纸资料,不利于日常运营和后续维修改造的实施。

2.5小型维修改造工程、日常维护无历史台账和工程档案高校内部对于小型维修改造工程和日常维护的管理归口单位规定不一,多数高校这部分职责由总务后勤部门承担,这类小型维修改造工程和日常维护工作产生的工程文件资料没有立卷归档,也没有历史台账。房产管理部门和基建部门无法宏观了解某栋楼的具体维保情况,不能及时对风险进行排查、对楼宇大中修制定计划。

3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缺少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和流程工程文件资料囊括了工程项目策划到设施运营的全过程,高校仅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归档前的工程文件资料如何分类、如何管理没有基本的规定,一线管理人员完全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文件资料管理的内容和质量也因人而异,为项目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管理制度的不详,使得高校在各阶段工程文件资料的管理流程不具有操作性。一方面,各阶段交接环节没有制式文书;另一方面,在工程项目各阶段,各办事人员什么节点需要保管哪些材料、哪些材料在什么节点应该交由资料室保管均无操作流程。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不全面,也使得工程项目设施运营阶段的文件资料疏于管理,每年每栋建筑维保总体情况、具体专业类别的运营维护资料没有及时收集整理。设施运营阶段资料疏于管理会使各部门综合研判维保情况失真,增加编制维保计划和组织维保任务的难度。

3.2高校基建管理人员文件资料管理意识不足高校基建管理人员缺乏文件资料的意识,具体表现有:一是对文件资料的概念认识不全,对各相关会议纪要、具体施工资料、往来文书不重视,收集不及时;二是没有认识到文件资料交接程序的重要性,文件资料交接随意,时常存在文件无出入台账的情况;三是文件资料保管处理和归档移交不规范,各类项目资料未做分类就混杂堆积,文件资料归档不及时、报废处理没有台账。

3.3高校工程文件资料管理队伍建设不足高校工程文件资料管理依赖一线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内部岗位分工不如其他类型建设单位分工详细且明确,虽然设有档案管理职责的岗位,日常文件资料管理仍然依靠一线管理人员。由于一线管理人员负责项目实施管理、项目设计管理、单位内部协调等多项工作,仅在立卷归档这最后一端设岗进行管理不能解决项目管理过程中文件资料收集不全、保管不善、节点不明的问题。

3.4设施运营管理部门多、权责交叉不少高校内负责设施运营管理部门多且无同一管理的台账和档案,严重影响运营阶段文件资料的正常管理。既有建筑的建筑、供水供电、消防、人防、智能化的维护一般分别由总务后勤部门、保卫部门、网络信息部门负责,这些部门单独委托相应单位实施具体工作;一栋单体建筑的日常维护由至少四家服务商参与、三个部门与一个使用单位负责管理,呈现“九龙治水”的局面。由于管理部门互不统属,业务上也没有统一管理,每栋单体建筑缺少完整的日常维护、小型修缮的台账和资料。

3.5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工具落后当前高校工程文件资料管理以纸质资料为主,除了有明确规定的审批流程有文件模板外,其他的工程管理资料没有文件模板,一线管理人员需根据需要自行拟制文件,形成资料规制不一、内容不同,不方便统计与管理。同时,信息化建设不到位,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内部审批为主,与城建档案资料等文件还不能完整对应,资料上传、影像收集、图纸利用还不便利。此外,设施运营阶段缺少运营管理系统,各单体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运营维护情况无全面详细的信息资料,不利于高校房产资源综合管理和设施设备修缮改扩建规划。

4高校基建工程文件资料精细化管理的强化策略

4.1健全完善高校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和流程健全完善高校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就是要在现有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按照国标的类目,对归档前的工程文件资料的分类、收集、保管、利用和处置进行详细规定,明确项目各阶段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文件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基建管理部门应结合高校工程项目,针对性地订立安全生产文档管理体制、综合文档管理制度、竣工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单体建筑维护修缮改扩建文档管理体制、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统计报表。在制度设计时,充分注意管理标准的统一,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参建单位都能够在统一的标准下开展工作,使产生的文件资料信息完整齐全规范,使资料管理流程路线明确、整理归集、交接方便。还需要重视文件资料管理与项目实体管理的同步,项目各阶段的文件资料收集、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应与项目各阶段实体成果同步,资料档案验收在制度设计和合同设计上应作为成果验收的一部分。在流程设计上,将整个工程的文件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视为一个整体,由基建管理部门定期对各参建单位文档管理状况进行督查。同时,重视文件资料管理的动态性,在项目重要节点处,由文档管理人员主动与学校内部部门做好文件档案工作的交接,厘清文件资料等都分别有哪些,以防止为后续的整理工作带来大量的重复劳动,进而提升文件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

4.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和资料管理队伍建设人员是项目管理的有机构成,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文件档案质量的好坏。一方面,要通过专门的工程文档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资料管理意识和档案意识。另一方面,要将文档管理工作作出明确的计划,进行统一的管理。建设单位工程信息文件资料产生的数量庞大驳杂,专业资料管理人员有利于文档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固定的资源,保持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稳定性,避免由于一线管理人员的变动引发的连锁效应造成工程项目档案质量问题。加强资料管理队伍建设、增加专业资料管理人员的数量,才能保证基建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4.3推进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工程文件资料管理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文件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于平台建设。首先,需要在制度上明确电子文件的制度流程、电子文件“四性”的管理办法、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内容明细。其次,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信息化管理培训,强化信息化管理思维,利用软硬件设施,将纸质文档转化为电子文档,逐步形成“双套管理”高校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探究。最后,要加大文档管理信息化系统工作资金投入,切实提供稳定且兼容性强的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系统。

4.4推进设施运营规范化管理文件资料是工程活动的反映,设施运营管理的不规范直接影响文件资料管理的规范性和真实性,因而亟需推进高校设施运营的规范化管理。首先,高校要整合单体建筑日常维护管理,单体建筑设施设备的小型修缮、日常维护均统一由一个管理部门负责、一个服务单位实施,避免当前“九龙治水”的管理模式。其次,凡有任何修缮改造必须经统一的设施管理部门审批后入账登记,按设计施工。最后,修缮改造工程无论大小相关文件资料纳入单体建筑维护修缮改扩建文档管理体制中。

作者:姜鹏 桑玉昆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基本建设处

精细化管理范文2

一、核电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现状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有待提升目前,国内核电企业均为国有控股企业,核电企业管理层更注重电力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认为核电机组正常运行盈利将是源源不断的,财务管理只是产出会计报表、会计凭证,对经济活动成果予以反映,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会计核算等工作。业务部门认为财务部门是服务部门,财务管理活动与核电机组生产运营及核电项目建设关联性不高,同时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强调财务的监督职能,使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不够突出,业务与财务融合不充分、不深入。

(二)财务与业务系统融合不足因国家会计制度统一要求,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一般早于业务系统,各业务部门陆续建立了各自的业务系统,业务系统的选型和开发与财务系统的衔接有效性不足。另外,核电企业信息技术部门更多是基于技术发展趋势来推动信息化建设,业务部门真实的需求和系统开发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各个业务系统的实施并未延伸至其他部门的相关流程,未完全实现流程之间的贯通,比如预算系统与合同系统,合同系统与账务系统之间缺乏高效率整合和贯通,多为信息孤岛,数据协同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信息化和业务“两张皮”、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两张皮”的现象。

(三)信息化统建模式存在短板国内核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由各成员电厂各自为政到核电企业控股公司统建和整合的历程,统建信息系统和各成员电厂信息系统的关注点存在差异,统建系统更多是总部对下级成员单位集中管控意志的体现,在功能设计方面对成员电厂管理个性化需求考虑较少。此外由于管理思路的差异,统建系统重点关注宏观层面的流程统一性和数据标准化要求的落地,忽略了各成员电厂自身管理创新的需求,制约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深化。

(四)精细化管理缺乏技术支撑近年来核电企业财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并未与时俱进,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或信息化初级阶段,只是实现了ERP系统的构建,业务未涵盖全流程,全业务,尚未达到数字化应用阶段,只有少数核电企业对财务机器人(RPA)、NLP、OCR、云计算等技术进行研究和初步应用,财务共享中心的推广和建设也处于前期阶段,滞后于其他大型央企。核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目标更多聚焦于完成经营目标考核和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对与精细化财务管理相关的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足也制约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推进。

二、精细化管理理念及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包含了精细化管理思想,进入工业时代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全球化进程的演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精细化管理日益深化。日本丰田准时化(JIT)和自动化精益生产方式对精益化管理理念影响深远,提及精细化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丰田生产模式。精细化管理的初衷和本质是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无效占用和浪费,同时不断挖潜,优化流程和制度,提高标准化水平,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竞争力。精细化管理更注重责任的落实和结果的达成,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应用进行统筹协调,将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项业务活动中去。精细化在实际工作中无处不在,精细化是一种工作过程质量控制和不断优化的管理技术,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立足于高质量发展要求,国资委建立了“两利四率”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持续引导国有企业继续提质增效,改善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聚焦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助于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内耗,增强相互协作,实现业务、商务、财务深度融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组织整体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着眼于“细”,做到财务管理目标清晰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化、财务管理制度化、绩效考核公平化、财务服务人性化与财务管理成果标准化。每个财务岗位有详尽的业务手册,每项财务业务有详细的工作流程说明,每项流程和业务拓展至核电企业生产运营、工程建设等领域,不断提升财务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核电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梳理优化各层级管理流程,推广应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和工具,将精细化理念贯彻到核电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生产运行、核安全等各方面重点工作中,能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效率。

三、数字化发展的特征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数字化发展的特征数字化技术已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通过这些技术提供的连接、协同、共享、分析等功能,赋能业务变革和模式创新,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管理转型升级,可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供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信息,最终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动力。

(二)数字化发展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国资委要求国有企业主动运用“大智物移云”等先进数字技术,将财务这一天然数据中心的潜力充分挖掘,使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从电算化和信息化阶段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阶段,完成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过渡,构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数智型财务体系。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深刻地改变着财务工作的岗位、流程、内容和模式,对传统财务管理带来了冲击,加速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变革,财务管理将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也为新时代财务管理转型带来了新机遇。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将转变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等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数字化、智能化乃至智慧化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必选题,需要以新思维、新视角拥抱新变化,解决新问题。通过数字化技术改善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实现业务商务财务深度融合、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财务管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驱动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满足企业日益扩大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需求,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进行多维度展示和一体化管控,实现数据和模型驱动下的企业经营决策,从而引领和推动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基于数字化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实践

(一)建设智慧税务平台助推企业“以数管税”在国家各级部委的广泛宣传和政策支持下,电子发票、电子保单、电子档案、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热门技术在税务管理领域的解决方案实践较多。随着发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围绕发票的税收征管方式将发生巨大变革,税收征管数字化管理转型已成趋势。智慧税务平台以企业税务数字化转型为目标,计划构建智能化税务筹划和税务政策收集、智能化税务处理机器人、税务风险预警和监控、税务可视化分析看板等四大模块,全面提升税务管控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以数管税”,提升企业税务风险应对能力。通过建设全票种发票池,打通管理系统与税务局税控系统之间的通道,实现销项发票开具,进项发票查验、入账和抵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满足专票电子化的要求,实现智慧发票管理。

(二)打造资金主控室实现资金全面管理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设置资金池高频交易、黑名单交易、节假日交易预警拦截,高风险交易信息在线推送及短信提醒等管控功能,实现资金支付全流程风险管理,满足资金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从账户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结算管理、资金管控等多方发力,保障资金安全,增强防范重大资金风险能力。通过资金主控制实现SWIFT境外账户可视可控工作,加强境外单位资金管控。实现银行账户管理系统、RPA流程机器人等信息化建设,全面排查系统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保证资金运营安全。
(三)搭建工单成本系统促进业财深度融合维修工单源于设备故障报修,为防止设备发生突发性故障,提高设备可靠性,设备管理强调预防性维护,根据固定的时间周期自动产生工单,工单成本管理以计划性、周期性的工单为载体,全面归集各工单的料工费成本,建立精细而全面的工单成本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应用,实现电厂、机组、系统、设备、工作类型、大修或日常等多维度的预测和分析,从而建立基于工单的成本计划、控制、考核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工单成本系统展示工单多维度结果,实现成本规划、成本预测、成本控制、业绩评价等多场景应用,建立基于工单的成本计划、控制、反馈、整改的成本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基于价值维修理念的不断改进,助力电厂运营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核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同时促进业务财务深度融合。

(四)使用财务机器人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核电企业通过开发使用对账机器人可实现银企自动对账,解决财务系统与网银系统人工对账效率不高、系统数字化对账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资金安全是财务工作的生命线,为保障资金支付安全,通过资金支付审核机器人可进一步规范资金支付业务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实现人机协同审核功能,自动获取资金结算池单据,根据既定规则和要求对业务进行审核、处理并反馈审核结果。

五、结语

数字化浪潮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措施和模式带来了挑战,核电企业须以数字化为支撑,推动会计核算报告、税务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资本运作等智能变革。数字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除了会计核算等工作外,应向科研技改、电力销售、物项采购、库存管理、电厂运行、固定资产、人力等多个业务领域延伸,充分发挥财务作为天然数据中心的优势,推动核电企业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实现以核算场景为基础向以业务场景为核心转换,搭建以核电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在财务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整合各类资源的数字化财务管控体系。

作者:刘泽栋 单位: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精细化管理范文3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之一是推进公立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划小核算单位(最小责任单元),细化对责任单元的绩效管理,通过有效的运营分析、成本管理以及适当的绩效引导充分调动各业务单元的积极性,在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提升资产使用效益,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是细化管理颗粒度或管理维度,不仅仅是划小核算单位,将业务数据精细化,更重要的是对各单元的资源使用效率进行绩效评价,引导各单元提升资源使用效率,而成本核算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在当前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管理的手段主要适用于对医院整体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各核算单元是单纯的收入单元或成本单元,各单元之间内部成本通过层层分摊传递,没有建立内部交易机制,无法有效地根据责任单元的投入产出评价业务效率并进行持续改进。公立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质上是要建立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实现资源投入与产出的计量方式和管理方式精细化,关键是按照最小责任单元建立以收支效率评价为主的绩效管理模式,核心是对责任单元之间的交易制订交易价格。

1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提升竞争力,推行的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产出所占用的资源和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运用较为成熟,比较经典的案例是“阿米巴经营”模式,具体做法有4个方面的内容:(1)划小绩效单位或责任中心;(2)明确绩效单位收支责任,确认绩效单位的收入计量方式,正确归集成本,每个单位按照相对独立的实体进行评价;(3)确定单位内部各绩效单位之间的交易或服务价格;(4)对绩效单位进行绩效评价[1],并提出改进措施。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提升业务运营效率,通过对不同绩效单元目标的确定和绩效考核,促进每个单位根据收入控制成本(即单位收入的边际成本减少),或者根据成本投入增加产出(即单位成本的边际收入增加),促进企业业务持续、稳定的增长。医院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运营效率的提升,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

2当前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

2.1以分级结转作为成本核算主要工作流程成本核算体系主要有3方面内容:(1)主要核算对象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和床日及诊次成本核算4类。(2)主要成本核算单元按服务性质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4大类。(3)成本核算的流程采用分级归集分摊的方法,主要有4个步骤。第1步,按照各临床、医技、医辅科室归集医疗业务成本(直接计入或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后计入);第2步,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三级分摊方法,依次对行政后勤科室、医辅科室、医技科室耗费进行结转,形成临床科室医疗成本;第3步,根据核算需要,对财政项目补助、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进行归集和分摊,分别形成临床科室医疗全成本、临床科室医院全成本;第4步,在此基础上,通过归集和分摊,计算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和床日成本等[3]。

2.2划小核算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归集成本,较少以核算单元为单位进行收支运营效率评价当前,在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过程中有划小核算单元的要求,但是划小核算单元主要是为了按照服务单元的性质归集成本,便于成本的分级结转,最终归集到以医院为单位进行收支核算,较少对单个核算单元进行完整的核算和绩效评价。这主要体现在没有核算单元收入确认的标准:(1)在医院层面,目前按照项目收费确认收入,没有将此收入在开单科室和执行等科室之间进行划分或者另行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核算机制;(2)在内部服务层面,目前各环节的成本使用逐级分摊的方式进行归集,本科室获取内部服务的成本也按照分摊方法归集,无法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准确确定科室的收支效率,只能核算科室收支的效果。总而言之,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必须做出一些必要调整,做到每个核算单元如同单独的经济实体。这就需要制订核算单元之间内部服务价格,进而真正完整计量核算单元的资源投入产出情况(即收支)。运营结果=(项目收入分配+内部服务收入)-(核算单元发生成本+购买内部服务成本),所有核算单元汇总起来如同一个集团单位的合并报表(内部服务收入、支出在合并过程中可以相互抵消)。制订各绩效单元的资源收入产出目标,并进行绩效评价,寻找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这是当前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目标。

3医院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路径

3.1划分内部核算单元科室是最直接的医疗服务组织形式,最小核算单元的划分要与管理组织形式对接起来。(1)根据国家与各省市相关规定划分单元类别。以上海市公立医院为例,根据《上海市医院成本管理暂行办法》,单元的类别按服务性质分为临床服务类(可分为门诊和住院)、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4类成本核算单元(科室)。(2)一般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划分。科室内部如果包含多种单元类别,可在科室内部按照单元类别再划分。如果科室内部某个类别单元规模较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再分成组;同理,如果科室内部个别类别单元规模较小,可以合并起来作为一个单元。(3)规模较大的医院存在多院区运营的情况,如果单个科室运营覆盖多个院区,可以按照院区再划分核算单元。(4)核算单元不是越小越好,也要考虑业务规模和管理的经济性[1]。(5)核算单元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可以根据业务实际进行重新调整。

3.2确定核算单元收入来源精细化管理必须对所有核算单元进行收支管理,对绩效单元进行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抓手是收入的划分。在“阿米巴经营”模式中,由于产品需要由多个单位协作完成,各绩效单元之间构成了购销关系,需要制定内部价格[1]。在公立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收入是从对外医疗服务获取收费,收费涉及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的分配,项目的执行也需要从医辅等绩效单元获得服务,这些服务需要制定内部价格。除此之外,部分收入无法完全按照收费进行分配,需要在医院层面按照收费总数进行调整与平衡。因此,核算单元收入=项目收费分配+内部服务收入+内部收入调整。

3.2.1项目收费分配。服务项目收费包括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共同的劳动产出,所以必须在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之间分配才能确定两类科室的收入。开单科室一般为临床科室,执行科室有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医技科室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及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包括放射室、超声室、检验室、血库、手术室、麻醉室、药事室、实验室、临床营养科室等,一般情况下有收费项目。不同项目可以制订不同的分配比例,目前主要有两种分配模式,一种是按照收费金额(即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另一种根据收费项目的资源消耗确定RBRVS点数,而收费与按照点数法分配的差额在医院层面上按照收费总数进行平衡。然而,医技检查收费在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之间分配可能产生临床科室过度检查,需要通过完善医疗质量控制过程等加以控制。

3.2.2医辅科室内部服务价格。医疗辅助类科室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其提供动力、生产、加工、消毒等辅助服务,主要包括供应室、挂号收费处、病案室、住院收费处等科室。各医疗辅助类科室服务的工作量计算方式均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的类别分别制定内部服务价格。其中,供应室按照消毒包装的大小确定业务量,医院需要制订相应的服务价格;公用设施类科室,主要有3种计算服务量的方法并据此确定内部服务价格,一是按照各科室人员数量确定服务工作量参数,二是按照科室业务量作为工作量参数,三是按照科室使用建筑面积确定;其他辅助类科室,也可根据实际服务的业务情况确定工作量,如挂号收费处可将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作为工作量参数,也可将服务收入作为工作量参数。

3.2.3内部收入调整。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鉴于医院收费价格体系按照公益性原则制定,部分收费价格偏离项目的内涵和成本,需要在医院层面将定价因素在绩效单元之间进行调整;(2)部分项目属于医院战略发展需要,无法按照医疗收入确定,如政府指令计划、科研绩效、教学绩效等,需要医院层面予以调整。

3.3按照执行科室归集核算单元成本直接归集的成本:(1)药品成本,包括直接药品处方的药品成本和医疗服务项目耗用的药品成本;(2)卫生材料成本,包括直接收费卫生材料支出和医疗服务项目耗用的卫生材料成本;(3)人工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服务或内部服务操作人员的成本和间接服务的人工成本;(4)能源成本,包括医疗服务或内部服务直接和间接耗用的水费、电费、燃气费等;(5)房屋使用成本,包括房屋折旧和维修费用;(6)设备成本,包括医疗服务或内部服务直接和间接耗用的设备折旧和维修费等。通过内部服务结转或间接归集的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建立内部服务价格结转实际购买内部服务的成本,另一部分是医院按照整体需要根据一定规则需要各绩效单元承担的成本。

3.4核算单元绩效评价对核算单元的业务收支效率评价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可围绕各收支项目分类评价。这要求各项收支管理建立成本标准,通过绩效评价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列为重点改进对象,并敦促改进。药品收支主要要求:按照物价管理规定的药品加成率,不能出现盘亏;医疗服务项目耗用药品成本必须控制在标准消耗的一定变动范围内。卫生材料收支主要要求:收费耗材按照物价管理规定的卫生材料加成率,不能出现盘亏;医疗服务项目耗用卫生材料成本必须控制在标准消耗的一定变动范围内。人工成本及其他成本必须要控制在标准成本的合理变动范围内。除此之外,还要不定期对内部服务价格和内

部收入的调整项目进行评价,确认这些调整的依据符合当前实际情况,体现一定的公平性,能够有效调动各绩效单元的积极性。3.5标准成本管理的运用从资源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分析业务单元的效率,制订业务单元资源投入产出的消耗标准,根据收入产出的资源差异分析原因,管控不合理的资源消耗。通过监控成本消耗差异情况,尤其是做到重点消耗异常及时提醒,实现成本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融合。医疗成本控制重点关注主要资源消耗类别,包括药品、卫生材料、人员、设备、能源等方面。

3.6信息系统支持精细化管理的推进意味着业务数据的精细化记录以及业务精细化管理过程的运用,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管理,能够实时统计业务单元的收入和成本支出情况,能够通过实时监控主要成本差异,将成本管控环节嵌入到业务管理系统的主要环节,将成本管理活动与业务管理活动联同起来,将成本差异自动转化为业务管理目标的差异,实现业务的精细化管理[4]。

4结语

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不是简单地划小核算单位,而是将每个绩效单元看成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通过对各核算单位的收支效率进行评价,找出绩效改进点(主要体现在提升业务效率),再通过绩效改进措施达到整体提升医院效率的目标。它蕴含着现有管理流程从以医院为单位转向以最小业务单元为单位的深度变革,主要体现:

(1)内部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内部服务价格核定机制,准确把握核定内部价格的业务量基准,以免产生资源使用不足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完善内部服务质量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内部服务由于质量问题产生各单元之间不信任的情况。

(2)建立绩效单元收费分配机制。既体现医院规划发展导向对收入分配的引导,又要建立外部价格与实际成本脱节的绩效调整机制,将医院整体运营责任与个别责任绩效单元的运营责任适度分离。另外,公立医院推进精细化管理需要把握好医疗服务质量的特性,处理好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服务效率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体现公益性的要求。

作者:张胜 于广军 单位: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