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审题能力培养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分析,小学生语感比较差,思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注意力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些语言所转移,要把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基点放在理解题意上,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和题意的理解。关键词:年龄特征;名词术语;条件和问题;基点就整个小学数学而言,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程规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每节课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的“概念”和“运算”两个环节。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又构成推理和证明。概念清晰是思维清晰的重要标志。数学运算是思维训练的又一重要方面,是对数学概念的直接实践,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正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在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中学到思维方法。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在解答应用题时,不少学生因为审题不细,题意不清而造成错误列式。那么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题审题能力呢?
一、认真读题,一字不漏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因为不认真读题而就题目的一些表面的部分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例如“图书角有故事书30本,和文学书合起来是65本,文学书有多少本?”学生在解答时往往就受到了“和文学书合起来”的影响而把算式列为30+65=95(本)。所以我们应要求学生读题时丝不苟地读,“一字不漏”地读。另外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分析,小学生语感比较差,在读题时会出现不通顺、不连贯、停顿等现象。甚至有时连题目中的有些字都不认识,外加上小学生思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注意力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些语言所转移,所以还应要求学生多读题,反反复复地读,读出“味道”。这里的反复读题不能简单地看作机械重复,每次读题都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读。初读时要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复读时不但要弄清题目中的名词术语(如:还剩、平均、几倍等),而且要理解整个词句的含义。再次读题时就要要求学生注意一边读题一边要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二、理解题中名词术语
应用题用精炼的文字叙述,并用数学名词术语表达题目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少题目还经常出现专业性和常识性的概念。这些名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在中低年级表现的特别突出。所以说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的名词术语。
1.对一些容易混淆的、不易区分的名词术语应采用对比分析法来帮助理解。如“红花比黄花多3朵”与“黄花比红花多3朵”的含义是不同的,但与“黄花比红花少3朵”的含义却完全相同。因此对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就要指导学生弄清谁与谁比,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
2.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如:“平均、几倍、相对、相向、相距、相遇”等名词术语要采用直观演示手段来帮助理解。如:为使学生弄清“平均”这个概念,可以先拿出6个苹果在第一个盘子中放两个,第二个盘子中放两个,第三个盘子中也放两个,然后提问:“三个盘子中苹果的个数怎样?(一样)”,这时老师紧接着指出平均的含义这样学生就直观、形象地感识理解了“平均”这一术语。
3.还有一些名词术语与学生生活特别接近,包含范围也比较广(如:单价、总价、单产量等),而且它们随着所描述对象的不同,就具体有不同的含义,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所以老师应多举一些实例,只要积累了丰富的感知经验,自然就能理解了。
三、抓住关键词、句,挖掘潜在含义
有些应用题中的语言,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还有部分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各种各样(多余条件、隐含条件、貌似条件等),有时还会出现省略句式,因此审题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挖掘出应用题的潜在含义。例如:“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各30棵,苹果树和梨树同样多,三种树共有多少棵”?分析这道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各”和“同样多”,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解答此题的必备条件,“桃树有30棵、梨树有30棵、苹果树也有30棵”。
四、加强审题专项训练
1.概括条件和问题要审题就必须要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然而学生叙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时,往往是把题目中的原句照搬下来。这样叙述虽然也对,但长此以往,分析条件和问题就成了一种形式化的表面现象,并不能起多大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很简炼的几个字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概括起来。这样就使比较繁杂的应用题变的简单明了,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和题意的理解。
2.画线段图在解答应用题时,如能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图,那么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会一目了然。所以,运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是应用题审题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训练时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看线段图的方法,通过对已有线段图的分析、观察,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题意,诱发解题思路,找出解答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把比较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不但理解了题意,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总之,我们要把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基点放在理解题意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作者:朱静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
数学审题能力培养2
在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解题时,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会把数字看错,或者看错运算符号,以及抓不住关键词语等,导致做出来的题目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很多教师都把这些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大意、马虎所致。其实不然,认真分析他们的错误原因,在学生粗心大意的背后,恰恰暴露的是他们缺少审题的意识,没有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及没有掌握必备的审题技能导致的。我们只有在答题的过程中,把他们的审题技能培养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远离粗心大意,在实际的学习中,真正的感受到数学学科那种严谨认真的学科魅力。
一、剖析一年级学生审题能力不高的原因
学生审题能力欠缺,主要有哪些因素呢?笔者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识字数量的限制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从刚开始接触拼音开始,他们学习识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拿到数学题时,会遇到许多的生字不认识。,读题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认知障碍。此时,有的学生看到题目,往往会把不认识的字跳过去,或者是理解成其他的字音、字义,这样一来,学生对题目阅读不畅,题意理解自然就会出错,甚至说有的孩子看到好多的生字不认识,直接去跳过汉字,去找数字。然后凭借自己的感觉来答题,试问这样的答题怎么会不出错呢?
2.学生审题不全面在学生答题时。他们对原有的条件没有阅读完整,漏掉了关键的字眼,例如有的时候拿到一道选择题,要求是选择错误的答案,而学生却往往根据自己固有的答题习惯,直接把正确的答案给选择出来。或者是答题时候出现漏题现象,计算符号看错,数字抄错等等。漏掉关键的字眼,更是一个致命的因素,这就导致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出现了理解偏差,甚至是错误,自然答题时候就会出现种种的解答问题。
二、提升一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能够看出学生审题时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自然审题能力不强,是与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来解决一年级学生审题时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而探讨出一条切实有效的解决路径。
1.初次审题,争取通顺当学生在拿到一道题目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首先便是初步感知题目的内容,对题目中所罗列出来的表象做初步的概括。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准确的认识题目中的每一个字眼,是读懂题目的关键所在,一年级的题目大部分都是图文结合的。但是在文字题目中所出现的生字。我们要引导学生疏通障碍,扫除拦路虎。例如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数量的限制,当教师把有文字的题目呈现给学生时,我们一定要把他们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而且要带领学生认读,只有把生字认识了,才能够把题目读通,而且尽量要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或者词语给他们做合理的解释,从而扫除学生读题时的认知障碍和心理的畏惧感。
2.再次审题,把握准确度我们会发现,学生在答题时出现错误,很多反映在:当学生拿到一道题时,会用眼睛扫视一遍之后,就急于动笔。他们想当然地把这样的题目归结为以前曾经熟识的、见过的题目。而事实上题目里边出现的数字,或者是文字关系,虽然相似度很高,但是并不是他们所理解的那个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偏离,答案自然完全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依然按照固有的思维习惯去答题的话,自然容易出错。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初次读题、审题,完全度通顺的前提下,便要求学生一定要把题目读准确,把握题目中出现的所有信息,不能遗漏。而且由于他们默读能力还不具备,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出声,朗读,而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够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要读通顺,读流利。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对题目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3.精细审题,读懂关系所谓精细朗读,是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善于巧抓题目中的关键词,要准确理解题目所传达的含义,例如有一道题是这样说的:动物园里边猴子有10只,比松鼠多2只,请问松鼠有几只?很多学生想当然的看到这个“多”字之后,就直接去做加法,10加2等于12。这种理解显然是错误的,是说明他们在审题中,没有认真推敲,抓住关键字眼去理解,才导致出现了错误,此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精细阅读的话,这样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所以说,我们所指的精细审题,是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读题,明确知道题目中说了什么事情,理解题目中所有词语的含义,以及弄清楚题目的已知数量关系,分清所求问题,对所要解答的问题,学会合理地整理和归类。当然,上面所提到的把题目多读几遍是审题的关键所在,提升审题技能的因素还包含有许多,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文字表述的情况下,可以边读边画数量关系,或者是通过画线段图,用来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由此可以看得更加直观和形象。这些都是良好的审题习惯,都是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的。结语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准确认识到一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欠缺,其原因所在,然后就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对他们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技巧掌握了,自然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着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审题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
作者:姚雯雯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
数学审题能力培养3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审题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抓不住关键数量信息小学低年级数学题目多为图表与文字结合的题目,一些简单的题目涉及的数量关系明确,数据信息简单,但随着知识难度递增,题目长度逐渐增加,相应的文字信息与数据增多,学生就容易受到干扰,在审题过程中无法快速读懂题意,不能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造成审题时晕头转向,解题时手忙脚乱,没有明确题目的考查对象就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了,从源头上已经出现了失误。
(二)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经过观察学生的做题过程,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看到题目时粗略扫一眼就提笔做题,表面上看起来胸有成竹,但出现失误的几率很高。他们没有认真仔细地读题,没有分析清楚题目的要求,看到题目很简单就迫不及待地做题,整个过程存在明显的盲目性,这是缺乏合理审题习惯的表现,而存在这个问题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影响了他们审题能力的提高。
(三)审题中存在定势思维低年级数学主要的运算内容是整数的加减运算,学生在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加减法运算题目,教师为了提高其运算能力会针对某一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而这种题海式的训练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定势思维,如果定势思维在审题中运用不合理就会造成做题错误,学生因为思维习惯使然,在检查时不能立马发现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解题结果。例如,在44+66=?运算中,一部分学生直接口算出100,这就是定势思维引起的审题不当,导致解题出现错误。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主要围绕概念和计算法则等基础知识展开学习,如何将这些基础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之中则要通过审题和解题过程来实现。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学生在面对题目时按照正确的方法读题、看题,从中把握关键数量关系与数据信息,确定题目的考查对象,进而确定解题思路进行解题,这样才能保证解题的准确性和知识运用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审题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必然要求,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还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审题意识与审题习惯关系着审题能力的高低,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逐渐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
(一)准确读题,明确题目要求面对数学题目的第一步应从读题做起,在读题时边读边想,读完也就知道了题目在说什么,理清了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这样可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印象。如果一次没有完全读懂则可以多读几遍,放慢速度,直到理解题意为止。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示范引导,面对题目先读题,要求学生读的时候进行思考,读与思同步进行,根据题目的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和图表信息综合分析,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解题信息。读完题目后由学生尝试复述,教师邀请他们按照自己的话把题目准确表述出来,根据其表述结果就能判断其是否真正读懂了题目。当然,读的方法允许多样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个人习惯的方式读题、审题,最后完成解题。
(二)完整看题,培养细心习惯审题是一种学习习惯,要想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要帮助他们改正不正确的审题习惯,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那么,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看清题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看清题目中的数据、数量,看清题目的问题以及相关运算符号,看清文字、数据、图表、图画都存在什么关系,这些内容都是审题时要做到的基本要求。教师则要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看题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同的题目应该看哪些内容,怎么看,看完后怎么处理,并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展开训练。同时,在完整看题后可要求学生简述看到的信息,这样他们就能再次理解题目,教师也可以明确问题在哪,这种积极引导下,学生存在的定势思维会得到改善,也会逐渐养成细心的审题习惯。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看题能力,教师以教材主题图为例,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主题图:同学们,游乐园看起来很好玩,除了很多游乐设施与小朋友外,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哦,你们观察图片后发现了什么呢?然后留出1分钟的观察时间,由学生先看图再汇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与数学相关的信息进行拓展,针对与数学无关的信息肯定他们的观察力,最后延伸出教材设计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的观察结果做出对比,这样他们就能知道观察题目需要看哪些信息,促进其审题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数学概念理解,读懂题目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引导他们审题和答题时,要特别注重概念理解,保证学生可以读懂题目中的关键词,抓住显性条件与隐性条件。具体来说,低年级学生因为理解能力稍弱,所以无法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文字及隐含条件,无法抓住解题的关键信息,容易出现原则性的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注重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充分读懂题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题目时使用划波浪线、点重点词、画圈等方法,以此来标记出重点概念和关键词语,从而养成边读边划的审题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重点分析题目中所涉及到的概念知识,能够便于理解题意。与此同时,教师应充分认清楚一点,在数学概念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的粗浅讲解上,避免学生的概念理解局限于字面记忆和浅显理解。教师应使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概念知识,并与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融入概念知识,以求概念教学具体化和实用化,为学生的数学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生理解题目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知识后,为确保他们可以读懂题目,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显性条件与隐性条件。低年级学生因为缺乏数学解题经验和审题技巧,所以无法精准分析出题目中的所有信息,往往无法确定已经给出的条件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也无法挖掘题目中所隐含的条件。针对这一问题,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多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和分析题意,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圈关键词、划重点等方式找准题目中的条件,随后便可以设计具体的问题,比如“通过观察和分析,你觉得这一道题目在考查什么知识点?通过读题你可以发现什么信息?”通过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分析题意,可以较好地培养其审题能力与解题能力。
(四)做好标记,把握关键信息审题过程做好必要的标记对于解题十分重要,有些学生在审题时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或抓不住关键数量关系,那么,借助做标记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审题过程中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将找出的数据、数量关系、已知条件、求解问题等关键信息标记出来,这样就能直接摒弃一部分干扰信息,随后对照作出标记的题目信息重点分析,就能很容易理清其中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面对题目学会画一画、圈一圈,利用“△”“?”等符号作出标记,同时,针对一些题目中经常出现的数学信息作出讲解,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该对哪些内容做出标记,通过反复训练锻炼其分析问题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做标记的习惯,相应的审题效率也会得到提升。例如,题目:小华有28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一支5元一支的钢笔,可以买几支?在这个问题的审题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标记出数据,用“?”圈出关键数量关系,这样直接将题目简化呈现,随后对照标记的信息分析,按照混合运算的法则计算即可,能够大大提高审题效率。
(五)数形结合,增进理解程度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多由形象思维发挥作用,那么,在审题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做出指导,合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组织学生利用摆实物或画图的方式将题目转化形式呈现,这样他们对于题目的理解就更加直观,通过看图就能知道相应的数量关系与结果。数形结合思想主要可应用在一些理解有难度的应用题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小棒摆图形,根据已知条件列表和画图,有效增进其理解程度。例如,题目:一个星期有7天。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天?还有几天?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审题,先由学生自行摆放小棒,并提出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其摆放结果作出正确讲解,引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快速达到审题目的。
(六)教给学生审题技巧,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应发挥好自己“教”的职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审题技巧,帮助学生彻底理解题目的内容与意思,以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总首先,咬文嚼字。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时,教师需要先培养他们的读题能力,通过读题来理解题目的含义,从而顺利解题。在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时,教师应教授给学生一边划一划题目中的关键词,一边同步思考的方法,以求对题目可以做到咬文嚼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意识与能力。其次,画图观察。在低年级数学的解题过程中,画图实际上是学生的一种审题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审题。在画图观察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模拟实物图或线段将重点内容画出来,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分析,若是学生可以正确使用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则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均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最后,抓住关键。当学生可以紧紧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时,整个题目中的问题也可以一通百通。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时,要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找准问题的本质,以此顺利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最后,转换理解。在学生审题过程中,若是一些题目难度较大,教师则可以向学生介绍转换这一数学思想的应用方法,将难懂的问题转换成熟知的问题,这样可以降低审题难度和解题难度。四、结束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要作出正确引导,纠正他们存在的不良问题使其审题能力稳步提高,进而促进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伏平.“重审题,理题意”之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漫谈[J].好日子,2020(34):214.
[2]郭元元.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探微[J].新作文:教研,2018(12):276.
作者:吴火清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城关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