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阅读能力培养研究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阅读能力培养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阅读能力培养研究3篇

阅读能力培养研究1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包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阅读兴趣、以提问方式引导目的性阅读、用阅读任务单指导阅读技巧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阅读任务单

小学生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词句理解、信息提取推断、内容分析概括、文本赏析等能力,这与学生学习效果息息相关。语文课堂需要将阅读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和内容,高度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作为主导,师生缺乏课堂互动。在封闭环境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这降低了语文阅读的趣味性,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1]。同时,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阅读教学更倾向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但缺乏对内容的分析和对文本的鉴赏,忽略了阅读的探究性和审美价值。阅读教学目的的单一化,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感受的能力,以至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自然难以进行有效阅读。

(二)学生阅读主动性低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情感[2]。但是由于年纪较小,小学生在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及思维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阅读动机减少,阅读主动性显著降低,阅读教学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若教师未能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参与度低,阅读过程中出现走神、溜号等问题,自然难以保证阅读教学效果,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学生长期忽略阅读积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积累阅读经验。但在长期的阅读中,学生并未注意日常积累,主要按照教材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和课文,且在其他阅读中也并未进行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对写作技巧、思想感情等的指导,忽略了对文本审美价值、阅读经验积累的引导,导致学生没有阅读反思、摘抄总结的习惯,疏于分析总结写作技巧和阅读技巧,在阅读文本后只对教材课文中的人物道德品质、故事情节产生了深刻印象,但是对文本写作技巧、佳句好词并不了解,因此很难在阅读能力上得到提高。

(四)教师阅读技巧指导较少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讲读法,即先让学生朗读文本,接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解读,学生重读文本并从段落中找到佐证,进而对重点词语、句段进行讲解赏析。但由于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学生无法从文本中找到答案,也缺少和教师的沟通,自然无法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收获[3]。概言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并未重视对阅读技巧进行指导或指导不足,导致学生未能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进而无法培养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阅读兴趣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具体可采用问题引导法、讲故事法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4]。同时,教师要善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和音乐,辅助课堂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阅读情境,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阅读,感受沉浸式阅读的快乐。在阅读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并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为例,教师要积极创设阅读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播放舒缓的音乐,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氛围,接着使用PPT播放老虎的动画形象,并用生动、有感染力的语气进行课文朗读,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之后教师可利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便使学生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师:“大家找一找,作者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具体使用了哪些词汇?”生:“美滋滋、激动、兴高采烈、得意……”师:“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生:“抓狂、忐忑、羞愧、厌恶、痛苦……”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谁来分享一下?”生:“有一次我忘记把数学作业装进书包里,在老师收作业时特别忐忑,害怕老师责怪,或者不相信我忘记带作业。我就特别紧张地看着老师,小声解释自己忘记带了。老师看了看我的眼睛,并没有责怪我,告诉我明天记得拿来,我才把提着的心放下来。”师:“这位同学忘记带作业,说自己心里特别忐忑、紧张,最后得到老师的理解,才放轻松,心里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以上,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换言之,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进一步指导和教学,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创建必要条件。

(二)以提问方式引导目的性阅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利用灵活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使其在思考中学习语文知识,逐渐发展阅读思维和逻辑,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5]。教师要选择引导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增强阅读的目的性。通过在不同阅读阶段设置对应的问题,以递进式问题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可推动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容。在问题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可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奠定基础。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从简单的生字词着手,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对写作技巧、思想感情进行提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赏析解读,深入理解文本。以《观潮》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及不理解的句子;②用一句话总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③选出几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接着教师可以随机叫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并与学生一起精读文章,具体可选取分段朗读、小组朗读等不同方式,并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即观潮前、观潮时及观潮后,然后进行提问:“①观潮前江面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是如何描写江面的?②观潮时,作者是如何描写钱塘江的?使用了哪些词汇描写声响?使用了哪些词汇描写画面?③观潮后江面是怎样的景象?与观潮前是一样的吗?”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文本,对文本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进行解析。以上,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具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文本内容,而这可以带动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用阅读任务单指导阅读技巧为了实现有目的性的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自主设计阅读任务单,以此让学生明确不同时间的阅读任务,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逻辑,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设计循序渐进式阅读任务单,对学生阅读技巧进行指导。具体而言,教师要按照“阅读理解文本主要内容→理清文本逻辑顺序→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的顺序设计任务单,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6]。阅读任务单的内容应由浅入深,包含强调生字词、梳理文本结构、理解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自我反思等。此外,学生需根据任务单内容和问题,将思考落实到写作上,即每位学生都要经过思考将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概言之,阅读任务单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观潮》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阅读任务单辅助教学,内容如下。第一,预习任务。①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写在下面;②按照观潮前、观潮时、观潮后三个阶段对课文结构进行划分;③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④有条件的学生可使用互联网收集钱塘江相关资料,了解钱塘江水文信息、地理位置及观潮时间等。第二,第一课时。①用下述多音字进行组词:薄bó(),báo(),bò()等;②朗读课文,说一说哪一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③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第2~5段分别描写了哪些景象;④说说观潮前后江面变化情况。第三,第二课时。①作者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②课文表达的情感;③学习本课的收获;④根据作者的写作技巧,仿写一段雷雨、暴雨的语段。由此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提取文本重要信息,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并能对词句进行赏析,想象文本描绘的情境,抓住重要段落体会文本的情感和内涵[7]。此外,教师也应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善用阅读任务单,以此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郑渊洁的《皮皮鲁传》,并根据书籍内容设计阅读任务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填写。内容包括:“①阅读任务:_____;②阅读时间:_____;③阅读成果:_____;④阅读体会:_____。”设置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勇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7月第8卷第14期敢表达,大胆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而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任务单可以掌握学生的阅读质量,更有利于督促课外阅读活动的进行。

(四)整合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依赖于教材文本,而应积极拓展阅读资源。教师可通过查阅网络书籍排行榜、新课标推荐阅读书目等,收集更多阅读资源,并将其提供给学生选择,以充实学生阅读量,扩展其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引入课外阅读资源,可给学生带来更多元的阅读体会,对于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价值[8]。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设置读书角,并放置有趣的书籍,让学生在校期间也能自主阅读。读书角的设置可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进行自由阅读。例如,教师可以“童话故事书”为主题组织阅读月,给学生开具推荐书目单,让学生阅读,如《金近童话》《我的动物朋友》《彼得·潘》《叶圣陶童话》《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学生可自由选择书籍阅读,教师则要编制阅读任务单检查学生阅读成果。另外,教师也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榜样作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家长和教师的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9]。基于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体会,用自己爱读书的习惯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里和学生进行亲子共读,一同阅读书目,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进而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影响下逐渐养成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可逐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五)重视反思反馈,促进阅读积累教师需要重视阅读后的反思和反馈环节,借助反思反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从阅读文本切入,由文本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进行思维的碰撞。具体而言,教师在语文课堂结束前,可利用5~10min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馈,使其主动思考阅读后的收获。最初由于小学生不理解阅读反思的目的和内容,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主动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理解和体会,然后再让阅读能力好的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作为示范,从而引导全班学生大胆表达,主动阐述自己阅读后的反思[10]。学生阐述期间,教师要用点头、注视等身体语言鼓励学生,并在学生阐述后带头鼓掌,肯定学生的表现,以建立良性情绪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后反思的习惯。例如,在《精卫填海》教学中,教师可利用10min鼓励学生进反思,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师:“同学们,我们阅读了《精卫填海》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精卫你们喜欢吗?”生1:“当然喜欢,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难完成,但仍然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它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师:“看样子同学们对于精卫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勇敢坚持。那么放在今天的社会,如果你是精卫,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洪水、溺水等事故的发生呢?”生2:“我们可以用护栏把海边围起来,或者开放浅水区域让人们游玩。”生3:“安装监控设备,对海边进行监控,确保在有人进入深海区域后的第一时间被发现。”生4:“要在海边设置救生设施和救生员,避免溺亡事故。”阅读后的反思总结能够扩大阅读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其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积累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学生个人成长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阅读笔记本,将自己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好词、心得体会进行整理,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教师还可定期利用班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互相分享阅读的心得体会,逐渐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积累的习惯,最终通过坚持积累将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建立终身阅读的意识。

三、结语

现阶段,语文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面临着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学生阅读主动性低、未能掌握阅读技巧、长期忽略阅读积累等问题。对此,教师需要通过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阅读兴趣、以提问方式引导目的性阅读、用阅读任务单指导阅读技巧等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作者:蔡金羡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中心溪墘小学

阅读能力培养研究2

提到“书香校园”,很容易联想到朗朗的语文课文朗读之声,以及丰富的语文课外阅读,但这一切似乎与数学没有特别大的关联。这无疑是一种偏见。苏联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准确精练、高度概括。因此,数学语言的学习更离不开阅读,而数学的教学自然也就与阅读息息相关了,数学阅读也因此而产生。数学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数学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等一些素养自然也水涨船高。

课改至今,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教师,他们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技能的达成过程,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养成。而家长从书店里为学生购买的,无非也就是数学的各种练习题。在家长的眼里,学习数学只要能把题目做对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数学阅读。因此,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每一位一线数学教师思考的。长期在中年级任教的数学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已经习惯了教师和家长读题后再解题。进入中高年级后,要求自己独立读题再解题时,有一些学生的解题错误率却提高了,甚至很多题都不会做了。当教师或者家长再把题目给学生仔细读一遍时,一些学生却又能做对了。这时候,不少家长会认为是学生粗心大意,没有认真看清楚题目的意思。而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尚待培养,故而,学生文本阅读的过程中的加工和理解出现了偏差。

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内容,包括文字、数字,以及各种抽象符号,甚至只是在图片中隐藏着一些数学的信息等。而阅读能力与解题水平的不适应正是学生学习上的“拦路虎”。例如,当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之后,要求独立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如果没有画出平面图形,有些学生就会容易用错公式。而实际上,有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解答问题的时候,都不能准确地理解题目意思。因此,学好数学,发展数学的素养,要从数学阅读开始。数学阅读能力的欠缺已经影响到了学生数学理解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课内,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教本,指导和培养学生阅读,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以趣为导,驱动自主阅读

“兴趣”无疑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有目标地自主阅读,对尚且懵懵懂懂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培养阅读能力最有效的助力。几乎每堂数学课上,教师都要呈现数学题目,或文字,或图文并茂。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习惯性地指着题目,微笑地问学生:“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道题?”或者干脆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题目,当读到重点信息的文字部分时,甚至还会读出轻重缓急,犹如语文教师朗读课文。但总有一部分学生“不领情”,该不懂的还是不懂,只是教师懂了而已。渐渐的,学生越来越依赖教师的“包办读题”和教师的“数学阅读”。数学教本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依托。在课内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需要教师用好教本,寻找合适的阅读契机,在良好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一课,笔者上课伊始便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例题:“梅峰小学准备为鼓号队队员购买服装。服装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身高130—139厘米的队员适合穿小号,140—149厘米的适合穿中号,150—159厘米的适合穿大号。”此环节的教学,以问题为先导,创设情境,顺应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提炼题目中关键的数学信息。紧接着,教师抛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又目标明确地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重新的加工整理,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第二次静静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阅读有了方向。通过搜索发现,题目中给的信息不充分,因此提出了质疑,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思路。经历了两次阅读和静思默想,学生也能渐渐地明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正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需的读取题目信息,以及对题目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如果每堂课上,教师都能有目的地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那么,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就指日可待了。

二、多种策略,促成阅读技巧

学生在独立读题时,常常会读漏或者是读错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或者不能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多余条件,从而准确地获得有用信息;又或者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不敏感,不能提取到关键的数学信息。有部分家长会感到困扰:自己的孩子知识掌握得也挺好,但一做题就容易错,难道是太粗心了吗?这“粗心”的背后,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欠缺。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巧,还需授之以渔,令其善用策略,真正理解并准确把握文本的意思。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王大伯家今年栽了47垄大白菜,他已经收获了五垄,每垄的产量分别是103千克、111千克、100千克、97千克和99千克,按这五种的平均产量计算,王大伯家今年一共可以收获白菜多少千克?”这一题的正确率并不乐观。不少学生只将这五垄白菜地产量的总和算出来后,算出平均数就结束了。这部分学生在读题目的时候,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将题目浏览一遍,甚至只看一半,读题目不完整,自然收集的信息也不全面,因此出现错误是难免的。要读透习题,也要讲究策略。就拿上面这道题来讲,学生仔细读完题目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把题目中重要的数学信息、问题中的关键字词画上波浪线等进行标记。学生在读懂题目意思和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再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且进行计算。数学的语言精练而准确,要避免学生在读题时走马观花,要从细节处入手,“咬文嚼字”适当放慢阅读速度。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寻找和分析关键的数学文字信息,如至少、最多、还能、不大于、不包括、还剩下等。数学阅读技巧,除了做批注以外,还有借助表格、线段图等帮助读懂题目的意思。这是数学阅读特有的技巧。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例1:“小红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五个。小红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有的学生看到类似的题目,会束手无策。其中的关键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五个”是解题的关键。单用语言解释字面上的意义,学生往往表达不清。抓住关键句后,要如何理解呢?借助表1,寻找文字背后的数学的本质,可以让思考变得更加有序和有条理。这样的阅读技巧能让学生在读题解题的过程中,更加明晰题目中的意思,解题的思路也清晰有序。而这种特有的数学阅读技巧,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不单单是这一道题,平时的课堂练习都需要让学生养成运用这种策略的习惯。数学的阅读往往需要和思考有机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读数学题目时,摘录条件和问题或者列表整理条件,也是读懂数学题目的的阅读技巧。例如,一个足球78元,一个排球54元,一个篮球65元,王老师买了3个足球、4个排球和5个篮球,买篮球比买足球多花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像这样的题目,数字信息比较多,而相关信息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到相关信息,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中年级的学生,要整体把握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并在头脑中直接加工处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表2,可以借助摘录条件或者列表整理条件的方法帮助学生读懂信息,选择有用的信息解答题目。通过列表或摘录的方法整理条件,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方法,能够帮助自己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渐养成整理题目中信息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技巧。策略还有许多,如将文字转化成图形,转化成字母符号等。由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体现了数学特有的符号特质—简洁、概括、明了。将数学阅读上升到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体现。学生在逐步积累阅读技巧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数学阅读的成功体验,提高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借助资料,拓宽阅读空间

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文本理解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苏教版教材每一单元,都相应地安排了一些“你知道吗?”这样的学习板块,以传播数学文化,这是苏教版数学阅读的重要部分。这些知识为教材做了及时补充,拓宽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数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些优质的数学阅读资料指导学生的阅读,传播数学文化。“你知道吗?”的数学知识涵盖了诸多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介绍;课内相关知识的拓展等。学生阅读这个板块,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数学知识储备,开阔了视野。教师借助这一课内的数学阅读材料,能帮助学生简单了解部分单元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看到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寻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学生学习完“年月日”这一课之后,心中还是有不少疑惑,如: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呢?这样的规定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课后的“你知道吗?”就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具体地解释了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利用课件将“你知道吗?”的内容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听懂了,而且还饶有兴致。把握好课内的阅读素材,是每个教师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能接触到的、有益有趣的数学课外阅读书籍少之又少。书店里数学方面的书籍,多是一些练习题,其他适合的、数学阅读方面的书籍并不多见。再加上家长也存在这些方面的认识误区,似乎买课外阅读书籍,只是与语文相关。如何改变这样的阅读现状呢?除了有限的课内阅读资料以外,还要向课外阅读要资源。课外阅读一部分来自学校的图书馆、教室里的图书角,一部分来自家庭的报刊征订。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挑选优秀的数学课外读物,充实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如《数学故事专辑》《数学家的眼光》《帮你学数学》《童趣逻辑》《果戈尔数字奇遇记》……挑选好的数学课外读物,对家庭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为孩子增订一份适合的书刊报纸,也是很有必要的。学校也好,家庭也好,为学生挑选课外读物是为学生的将来做投资,也许短期看不见成效,但是长此以往,定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有了这些课外读物,教师的指导也少不了。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外读物进行具体的指导,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后完成读书笔记、观后感、活页卡片、数学日记等,通过各种活动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些数学绘本,在班级内进行数学故事的演讲比赛;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优秀数学日记评选活动,或者数学小报评比,并在学校展出。有效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定期评选班级的数学阅读标兵,让数学阅读在学校内外形成一种新风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让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得以发展。愿校园也弥漫数学阅读奇香!

作者:陈建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南湖校区

阅读能力培养研究3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在确认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而在日常实践中,要体现学科的价值与内涵,达到人文性这一目标,学生必须具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当今时代,教师应立足实际,加强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实现理想的素质培养目标。目前整个社会都在关注语文学科的教学,关注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践表明,多读书的孩子,理解能力更强,在不同的学科上都可以提高自己,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多读书。不管我们以前怎样对待孩子的教育,从现在起,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开始重视语文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当下初中生语文阅读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标指出,必须明确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教育是培养初中学生综合能力的载体。然而,在我国中学的阅读中存在以下困难。第一,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阅读种类单一。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兴趣远低于语文新课标的预期,只有约10%的学生对阅读很感兴趣,有些人说他们不知道,或者他们根本不喜欢读书。初中的一些学生认为读的书是“毒药”。学生在课外阅读类型的选择上表现出盲目、单一的价值观评价,大多数女生选择文学作品,尤其是情感类作品。第二,大多数学生阅读是为了分数。对中学生阅读的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目标分为两个方向。少数人纯粹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大多数人相信通过阅读可以获得高分。有些人甚至出版了老师的大纲,定期评估重要人物、主要话题和主题思想,这违背了阅读的初衷。第三,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效果不明显。中学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随着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很多新事物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学生们认为学习就是一项任务,这意味着他们不愿意阅读。对于阅读,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松懈,缺乏阅读习惯,阅读的效果最终可想而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阅读氛围并不浓厚,大多数学生的家庭使用电脑和手机等现代工具。他们的书少了,但在现代科技设备上阅读的诱惑太多了。学生们在学校课中和课后都有学业压力,阅读时间相对较短,每个人都不太注意阅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加快学科素养的科学化发展,教师要通过各种阅读活动和多种方法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的素养培养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巩固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使学生培养较高的素质,促进汉语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愿意遵循教学节奏,进一步探索、掌握现代学习方法。这既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教师应调整优化阅读计划,鼓励小学生把阅读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全面、透彻地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形成一种适应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促进中学阶段学生识字率的提高,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打破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造现代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探索知识,认识阅读,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

(二)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作为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个人发展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明显,中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会对中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可以增强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学生要学会阅读的技巧与方法,以便学生具有预见性和适应性。因此,在我国中等教育中,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包括人文素养、语言积累和语言知识等内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要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更深的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品德,从而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在阅读的同时,他们的阅读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于他们的其它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的规范化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简单地讲授词汇和句子。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仍然过于注重词汇,忽视了学生的阅读经验和主观感受,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的形式化。同学们只按照老师的指令机械阅读,中文素养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

(二)过分注重讲解阅读要点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过于注重讲授考试重点知识,对其他知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考试中盲目追求分数,没有让学生感觉到阅读的快乐,深刻地了解阅读。当他们遇到阅读类型改变时,会感到迷惑。学生没有真正掌握阅读技能,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在逐步丧失。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灵活运用阅读评论,增强理解能力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因而在阅读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或有自己的表达意愿。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写笔记的方法,鼓励学生去掌握在脑中产生的想法,避免有价值的想法因为过多的问题或思想方向的改变而被遗忘。在多次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完成阅读后解答问题,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阅读方法,即科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读《春》的时候,教师用小组阅读来鼓励学生比较《济南的冬天》和《春》。他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既描绘了自然风光,也描绘了一种感觉。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在思想上把每一个情景在段落中都找出来,通过精读,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都会朝同一个方向阅读,掌握同样的阅读风格,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地交代,学生更好地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甚至敢于向同学提问。另外,读书还可以读古诗。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难点的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第二遍复习时思考原来的思路和内容。

(二)营造探究氛围,实现思维拓展结合不同因素,设计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学习常常是非常个性化的,而沟通过程中,多种思想碰撞,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扩展。举例来说,当读《背影》的时候,教师首先通过提问来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然后可以问:“你父亲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让你记忆深刻的东西吗?”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记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提出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你从买橘子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开始阅读,并且分享他们提出的问题。这能有效强化阅读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促进中学生自主发展。

(三)丰富阅读活动,培养阅读能力当前,教师不仅要通过解读课本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重大改革,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不断丰富阅读内容,以使学生在每一次参与和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进步。在各种活动和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设计符合教材及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活动,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大脑中收集到的材料和写作技巧,使他们的练习不再重复。此外,学生可将自身对课文的理解融入自己的学习中,并将其融入故事之中。

五、对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建议

(一)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传授学生阅读的思维方法在解读阅读模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分析思维过程,注意分享自己的思想,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教师所追求的理念、方法及所采取的策略。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启发学生们这样做,并把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活动中。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十分重要。要合理安排课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尽量不把课堂上能做的作业拖到课后,以便巩固知识,减轻学生负担。上课时,学生必须尽快背熟。另外,学生必须迅速背诵新学到的知识。不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这些要求,否则会降低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发展其自觉能力,发挥其巨大潜能,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二)教师应从阅读的环境氛围入手,为学生营造更适宜的阅读环境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注意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冷静下来,充分尊重自己的阅读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调控。在集中阅读的环境中,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阅读活动。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容易达到这些要求,在自己家里,他们也应该尽量选择一种环境和一段时间来确保他们沉浸式参与。阅读行为当然有不同的目的,有一些仅仅是一种娱乐性的阅读,还有一些确实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此,语文教师应逐步教授一些阅读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灵活选择方法和适应策略,从而有效地控制阅读过程,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更有主动性,提高阅读效果。

(三)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阅读是层次分明地表达。它包括对阅读语言对象的认知,从文本中提取和整合更重要的信息,分析并准确捕捉内容和表达。总之,它是阅读和解读的两个连接点。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应该欣赏和评价它。虽然阅读很容易,但它也会受到学生选择的干扰。此时教师必须将学生的疑问加以总结,然后逐渐发现“大众化”的问题。就像写一篇文章一样,阅读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即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在这个循环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活动,从认识到鉴赏,再到评价和创新。每个读者都可以尽可能地关注自己的专长:善于观察的人应该多谈论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善于思考的人应该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辩论的人应该让他自由发言,善于表演的人应该鼓励他表达自己,让每一位读者都有一种向上的情绪,使阅读最终产生强烈的整合效应。

(四)勤读多写,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要求学生记下阅读笔记,并评价一些好的片段,教师和学生分享这些美丽的文章。当然,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完全沉浸在文章描述的情境中,而不是简单机械地阅读语言中的单词。许多教师通常不注意学生阅读技能的总结和指导。因此,许多学生在阅读时要么显得紧张、小心,在阅读了一篇文章之后却不能理解阅读的本质,学生自然无法体验阅读的乐趣,更如何理解文本的含意和文章的内涵?

(五)悉心推敲,准确研读重要词语的含义教师在阅读指南中应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的趣味性,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阅读困难或无法理解词语,他们应结合上下文,并在必要时通过参考书仔细表达及与同学讨论,考虑作者的词组选择。同时,对一些具有优美意境和丰富内涵的单词和句子,我们应该能够积极探索它们隐藏的本质。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它们,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到在字里行间自由使用单词和句子的乐趣。(六)启迪思维,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想象就像鸟儿的翅膀,没有它,鸟儿就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个还原文本的过程,想象力更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在阅读中调动联想和想象力,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并在学生的头脑中生动地再现它们。例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阁楼》一文里写到,她心爱的小屋由山、树和花装饰,周围环境非常美丽。此外,文章语言优美,隐喻新颖。如果教师解释得太多,就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感知,失去阅读的美妙体验。这些经典之美在于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表达丰富的精神世界,为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进行想象性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中的词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进入作者的知识领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解决当前初中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中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并对促进其他初中学科的理解和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J].国际教育论坛,2020,2(10):103.

[2]俞淑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7):2.

[3]热汗古丽·庆铁克.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文课内外,2020(15):21.

[4]徐富雄.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9):2.

作者:戴瑞萍 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