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歌唱教学培养范文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歌唱教学培养范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歌唱教学培养范文3篇

歌唱教学培养范文1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核心素养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设计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活泼有趣、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这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导语、歌曲创作故事、插图、歌词、聆听、身势律动与相关文化的渗透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关键词]歌唱教学;音乐想象;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表现”作为音乐课程四大教学领域之一,它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等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培养学生大胆自信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协作能力,以及在发展学生音乐听觉基础上的乐谱辨识、记写能力。通过多样性音乐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音乐艺术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其他人沟通、融洽彼此的感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纵观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书籍虽然浩如烟海,但毕竟有限,而想象力却是囊括世界一切知识的源泉,并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产生绵延不绝的创造伟力。“音乐想象”从音乐心理学角度分析,是一种由表象听觉、形象感受到抽象表达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和对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歌唱想象能力,达成完美内化音乐作品意蕴的目的,完成歌唱审美体验之旅,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鲜明简洁的导语,激发学习兴趣的“启动键”

在歌唱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关注教学三维目标设计、音乐核心素养的渗透、歌曲艺术处理等环节,教师更要关注新课前的导语“启动键”设置。而鲜明简洁的导语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想象能力的“启动键”。教师可以将直观朴素的语言改为富有诗意、鲜明、幽默、哲理的表述,可以把新歌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前分组预习任务进行分解、设置悬念,提高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习注意力聚焦到学习主题中,初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网络直播教学《春雨蒙蒙地下》一曲时,笔者设计导言:“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冰消雪融,大地充满生机。春天终将给人类带来温馨和美好期盼!今天,让我们一起学唱童声二部合唱《春雨蒙蒙地下》,共同感受那形似牛毛、花针四处飘洒的春雨是如何滋润万物生长,让嫩苗出土、鲜蕾绽放的。”语言简洁、任务鲜明、诗意激情的导语,顿时让直播平台上的讨论留言区停止了私语留言的喧哗。

二、分享歌曲创作故事,引发情感共鸣的“润滑剂”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精选的教学歌曲不乏蕴含教育意义的歌曲创作故事、轶事。分享歌曲创作故事是引发情感共鸣、培养音乐想象能力的“润滑剂”。教师可以适时地把作家的创作经历分享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歌唱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卖报歌》的教学设计思路中,笔者把音乐家聂耳当年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民生疾苦,在重庆街头遇见报童“小毛头”的经历,谱写成真实反映报童生活原貌的歌曲的创作故事分享给学生,还原当时陪都重庆街头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原貌,让学生体会报童忍饥受冻,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报纸的情景。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课前布置相关音乐作品的词曲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与其代表作品的欣赏介绍,从而使学生学唱时怀感对报童的无比同情而展开歌唱音乐想象,为引发歌唱情感共鸣作好铺垫。

三、生动有趣的插图,启动视听联觉的“活化器”

义务教育阶段的歌曲教材插图生动有趣、形象鲜明,是良好的歌唱教学的参考依据,无疑是开启歌唱联觉、激发想象的“活化器”。它满足了学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求知心理,以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把歌曲的关键内容点缀凸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意蕴鲜明的歌曲插图促发学生领会歌曲蕴含的教育内容、思想情境,从而起到引领理解,“活化”视听通感联觉、内化歌唱情感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打开视觉、听觉等多觉联动的学习体验契机。例如,在朝鲜童谣《小白船》的教学设计上,笔者预先设计充满梦幻的卡通动画:在群星闪烁的夜空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倚坐在来回摇摆的“月船秋千”上,环视璀璨的夜空。画面赋予梦幻的童话意境、炫彩的卡通趣味,在奇妙幻境的呼唤下,伴随着柔和的琴声、柔美的音色、舒缓的歌唱,让学生的歌唱想象思维很快融入浓郁的夜色之中。奇妙的梦境营造了一副“天人合一”的声美、形美、意境美的和谐画面,无形中开启了视觉、听觉等多觉联动的体验活化通道。

四、品鉴歌词的吟咏,拓展音乐文学的物质基础

歌曲创作通常是先有歌词后谱曲的创作过程。歌词既是词作家通过生活体验提炼加工的音乐文学艺术,亦是建构歌唱想象的物质基础。品鉴歌词的吟咏是培养音乐想象、拓展音乐文学的物质基础。在中小学音乐歌曲教学中,歌词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理念。而且歌词表述的音乐艺术形象极具形式意蕴,和谐有趣,少年儿童极易感知。通过教师的词义讲解,表现手法的赏析、启发,学生分组、个别有感情地清读或配乐朗诵伴读,反复品析,逐句体味,吟咏歌词,可进一步领会歌词蕴意,体验歌词用语的精妙、语言节奏的韵律,领悟歌词塑造的音乐深邃意境,从而把音乐文学描写的艺术形象与音乐要素完美契合,幻化理解音乐艺术形象,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加深对歌曲艺术的体验理解。如,在排练三部合唱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过程中,笔者先将歌曲的创作历史背景与合唱团分享,再将多段分节歌词蕴含的故事情节逐段分析鉴赏。在场面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融入情景,进行有感情的配乐朗读,用语言表述了歌词中的八路军小英雄王二小的感人事迹。合唱团教学排练的实践证明:要重视歌词的品析鉴赏教学。每当听唱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上”时,许多学生不仅饱含悲愤的情绪,歌声中也激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扬起爱国主义的激情。

五、聚精会神地聆听,开启音乐体验的必经之路

音乐是一门通过外在音响刺激人的听觉神经,获取感官内在审美感受的聆听艺术。聚精会神地聆听是培养音乐想象能力、开启音乐体验的必经之路。人们只有在聚精会神、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的前提下体验音响的效用,才能获得音乐的艺术审美体验。教师通过预设的问题切入音乐要素,铺陈形神意美的歌词,糅合韵味悠扬的旋律,契合生命律动的节奏,使学生浸润在歌曲创设的情境之中,尽情享受“音乐想象”的奇妙之旅。例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春》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先用一副春意盎然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春》的学习主题,然后引领学生闭上双眼,凝神静气,打开耳朵:“当你感受到音乐中春风的吹拂、潺潺小溪的流淌、空中乌云的密布、春雨的淅淅沥沥,还有春日阳光的回暖……请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分享春天给你们带来的每一份感动。”教学实验表明:在每一次的安静聆听中,学生都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答卷,无形中开启了音乐审美体验的快乐旅程。

六、身势律动的融合,打开艺术通感的多元渠道

《乐记·师乙篇》从情感抒发需要阐释音乐:故歌者“言之”“长言之”“嗟叹之”“手舞足蹈之”,以表达情感的不同层次需求。即言语表达之余,情不自禁地歌唱,歌唱到激动不已之时,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可见,歌唱是语言的延伸,舞蹈等身势律动的融合是打开艺术通感、培养音乐想象能力、歌唱情感表达以外的多元融通渠道。在歌曲教唱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词曲内容、节奏韵律的特点,编创难度适宜的舞蹈、律动表演动作,让学生边表演边唱。这样可以提升学生歌曲表达的能力,打开学生多维的“音乐想象”空间、表现渠道,以满足不同层次歌唱情感表达的需求。例如,在排练合唱曲《鸿雁》时,教师可以根据冬季来临大雁队队排成行展翅南飞的壮观景象,创编身势律动造型,让学生随着歌曲的韵律节奏进行歌唱表演,体验大雁南飞远离故土的别离情绪。这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歌唱与表演的融合,也可以打开学生学习音乐门类艺术通感的学习渠道。

七、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奠定文化基础的必备条件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中小学音乐课程人文学科属性的具体表现,也是最直接渗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学习领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艺术文化视野,强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体验,提高学生歌唱、演奏、欣赏、创造以及相关艺术审美的能力。由于音乐与相关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大多蕴含在具体的音乐鉴赏、歌唱、演奏表演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是奠定文化基础、培养音乐想象能力的必备条件。歌唱教学中的相关音乐文化渗透必须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音乐相关文化,奠定文化基础,才能奠定培养学生音乐想象的物质基础。例如,在歌曲《雨花石》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前布置学生观看电影《烈火中永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故事,了解音乐作品的相关文化。课堂上,笔者先播放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让纯朴、委婉的旋律沁入学生的心脾,然后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再结合历史故事进行讲解。笔者运用了歌曲中的特殊切分节奏,嵌入“深深的”歌词蕴意之中,将无数革命先辈崇尚正义信仰、满怀革命理想、英勇牺牲的蕴意透过激荡起复的旋律完美地诠释了出来。尾声在高音“MI”的长音上结束,喻示人们将沿着先辈的足迹奋勇向前。通过相关文化的渗透,学生在音乐想象中被这种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所震撼。总之,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内容生动有趣、形式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以经典音乐作品为媒介,遵循音乐艺术教育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音乐艺术思维,即音乐想象能力。这不仅是强化以美育人、创造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渠道.

作者:张琳 单位: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歌唱教学培养范文2

随着国内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声乐艺术逐渐成为了社会大众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使得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音乐专业,并设置有专门的声乐课程,力求借助声乐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素养。但是声乐表演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只注重声乐演唱能力培养,却忽视了表演能力的培养,所以当下的声乐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表演能力培养对策

(一)增强歌唱技能的技术性在培养高校学生歌唱表演能力期间,首先要从增强学生的歌唱技能技术性入手,使他们可以牢固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各种歌唱技能。对高校学生需要掌握的歌唱技能而言,主要包括气息、语言与共鸣三个方面,是开展针对训练的重要内容。首先,在训练学生气息控制能力方面,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灵活地运用“腹式”、“胸式”和“胸腹式”三种呼吸法,其中“胸腹式”呼吸法是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训练学生气息控制能力的方法,旨在使学生可以协调配合腹肌、横膈肌与胸腔等肌肉,对歌唱中的气息进行有效控制。其次,在训练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由于声乐歌唱中的作品种类众多,包括多样化的民族声乐作品,并且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训练中要针对性进行训练。比如,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仔细地分析相关声乐作品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语调与语言特色,之后在演唱中要做到准确咬字和表达语义,同时要有效地融合发声与歌词读音,尤其是要指导学生从汉字字音的发音方法入手,牢固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一些常用的字音结构规律。最后,针对共鸣方面歌唱技能的训练,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勤加练习,逐步提升他们美化音色的能力,如要可以熟练地运用与控制高、中、低等不同声区的歌唱能力,配合这些声区的混合共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二)保持形体动作的协调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声乐歌唱能力,除了基本歌唱能力训练外,同样要注意训练学生在歌唱中的形体动作,使它们可以保持良好的优美性与协调性特性。首先,针对面部表情训练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揣摩所演唱歌曲作品包含的内在情感与中心思想,之后认真训练自己对面部表情的形式的控制能力,确保可以以恰当的表情表达出歌唱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其次,针对体型体态训练而言,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保持形态对称性特性,有效地协调歌唱者的动作、韵律、节奏、外表与内在情感等进行有效协调,这样才能提升他们歌唱中对身体状态的协调管理与控制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歌唱作品内在的思想情感。最后,针对手势动作训练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歌唱中协调配合手势、姿态与眼神,力求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比如,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无实物训练法”,具体就是指导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符摘要:声乐课程不仅是一门声乐艺术,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只有有效结合声乐艺术与表演艺术,才能提升声乐表演的整体效果,强化学生表演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高校声乐教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进行了重点探究。关键词:高校声乐;表演能力;培养对策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董晓(郑州师范学院)合所演唱歌曲的画面,并将其有效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声乐歌唱能力。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对策

(一)丰富舞台表演力的培养方式对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系统化、专业化训练,否则无法提高他们的舞台表演力,所以必须要丰富舞台表演力的培养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方式,提升他们的舞台表演力。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效地掌握一些具有韵律的形体动作,使他们可以将这些作为舞台表演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戏剧、话剧等表演过程中的一些舞台程式化的表现手段与方法,如话剧演员在进行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常常会采用贴近生活和自然的一些动作与语言,而戏剧的舞台表现方式也比较丰富,如“唱”、“念”、“做”、“打”等都有专门的动作表演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这些相关内容,不仅有利于增强相关知识展示的趣味性,同样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舞台表演力。其次,要指导学生开展步法培训,具体就是结合声乐教学中的作品演唱表演,可以指导他们通过步法配合演出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步法训练有效性。最后,教师还要注意积极为他们组织一些校内外的歌唱表演机会,借此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二)培养过硬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增强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所以要注意培养和增强他们过硬的舞台表演心理素质,这是避免学生在演唱中出现怯场等行为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出现怯场,那么即便他们掌握了高超的舞台歌唱技能与表演技能,那么都会影响他们的整体舞台表达效果。因此,在平时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歌唱技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在平时指导学生进行歌唱训练期间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并要传授给他们一些消除紧张心理的方法,如心理暗示法、转移注意力法等,使学生可以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过程中有效地克服怯场或紧张等问题。

结语

总之,表演能力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点,其直接学生演唱能力的发展。为了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教师可以从歌唱表演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两个方面入手,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力求最大程度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

作者:董晓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歌唱教学培养范文3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多元化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所带来的对艺术生活质量的新需要,要求声乐演唱表演者不仅仅要能够对传统歌唱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与把握,同时,还要努力创新、创造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歌唱表演风格。这就要求高校在声乐教学之中夯实学生跨界能力基础训练、改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跨界演唱能力。声乐跨界演唱能力作为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之中学生重要能力培养之一,无论是在学术界、具体的高校声乐演唱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均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一、声乐跨界演唱概述所谓的声乐跨界演唱是指按照现有声乐演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方式,从而实行声乐演唱的整体跨越。例如:经典老歌搭配流行音乐,按照新的曲调整合成为不同的声调,从而可以使一首歌曲展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这种新型的演唱风格颇受大家的好评。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跨界演唱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跨界能力的必要性

(一)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培养学生的跨界歌唱能力随着我国大学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实现大学梦想,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就业压力,这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就业梦想。普通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时候要明确自身教学目标,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未来工作的方向,着重对他们进行横向培养,因为他们将来所从事的岗位都是一些群众性的音乐工作。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跨界演唱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比如,不同的用人单位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岗位的人才,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跨界演唱能力,就能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说,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要及时调整声乐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跨界能力。

(二)多元化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需要培养学生的跨界歌唱能力跨界声乐是由文化多元化发展形成的,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传统歌唱的形式,更想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歌唱风格。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跨界现象应运而生了。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也在与时俱进实行调整,使学生在掌握某种唱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其它风格的歌唱形式,激发他们的歌唱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声乐演唱能力,培养他们的跨界能力。而在具体的歌唱活动中,教师要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根据演唱者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突破传统的歌唱形式,着重培养他们的声乐演唱能力,为他们在以后的演唱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跨界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跨界能力的基础训练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的基础训练的时候,要控制好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基本要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跨界能力,就要根据跨界要求对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训练。首先是呼吸。呼吸是歌唱的源泉,是进行歌唱的基础,而且根据不同的唱法,呼吸在歌唱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呼吸适用于各种演唱风格的歌曲,当前采用的是最科学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来储存并调节气息,使得气息能够饱满的发出,从而演唱出更加美妙的音乐。在正确掌握了呼吸方法之后,要根据不同的演唱风格进行合理运用,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在演唱流行歌曲的时候,由于流行歌曲的音域普遍较窄,有时候甚至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呼吸就可以了,而如果采用最科学的呼吸法,虽然气息足了,但是缺乏一种亲切感。然而这种科学的呼吸方法也是必须要学会的,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分析是用或是不用。比如在进行中低音演唱的时候,可以采用自然状态的呼吸状态,能使听者赏心悦目;在进行高音演唱的时候,就需要饱满的气息,才能够将高音完美的体现出来。所以说,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这也是培养学生跨界能力的重要表现。

(二)改变教学方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界演唱能力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声乐演唱个性化的重要体现,所以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要实行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声乐跨界演唱教学效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让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实行有效的沟通手段,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校声乐跨界演唱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声乐跨界演唱能力。四、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界演唱能力,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声乐教学师资力量建设,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作者:王若琪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