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体育教学策略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3篇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1

摘要: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创新教学设计,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团结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教师应该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去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体现出田径课程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小学田径团结意识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通常指的是群体在共同的目标中实施集体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协作,明确每一位成员的任务分工,从而实现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良好品性。因此,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时应该合理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理解团结协作的价值与意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心性比较天真,正是爱玩的时候。所以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田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让整个教学过程趣味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游戏的规则,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比如:在开展“多足跑”活动时,只要有一个人不服从小组安排,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小组输掉比赛。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可以先声明比赛的规则:“多足跑”运动属于集体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一般以5~8人为一小组,多人之间协调配合、齐头并进的“多足跑”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也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有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

二、组织协调团队关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一个团队当中,协调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这关乎着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参与每一个学生团队活动,一起分析在体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迷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以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知识的传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信心,教师应该协调团队之间的关系,共促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例如:在组织“短跑接力比赛”的时候,为了能够确保小组比赛的利益,在比赛前教师可以推选一名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制定比赛方案方可进行比赛。这么做让比赛过程更加民主,不会过分计较接力比赛过程中个人速度的快慢。同时,为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在比赛前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心理辅导。譬如告诉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使得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会因为追逐名利而影响比赛,而是会相互帮助与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团队可以协调和谐的发展。

三、建立团队组织制度,加强学生纪律教育

小学的体育教学一般以室外活动为主,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化。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组织就无法顺利推进教学活动。比如常见的列队集合就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才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应该有效建立团队组织制度,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对于一个团队组织来说,严格的纪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组织制度才能够有效规范整个教学行为,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比如说,在教学“篮球”项目时,教师可以规定打“篮球”的一些通用规则,同时还要求学生在使用完篮球之后,应该将篮球归位,爱护体育器材与运动场地等。教师也可以观察每一位学生在篮球场上的表现,譬如有些同学个人英雄主义较强,本来有很好的传球得分机会,却为了逞个人英雄而放弃传球得分,导致整个团队失去得分机会等不良情况。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要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借此机会向全体同学举例说明像“科比”“乔丹”这些篮球运动明星的比赛案例,篮球比赛不止靠个人的力量,而是要与场上队员团结配合才能获得胜利。这样一来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让学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从而确保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定制度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原则,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井然有序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保障体育课堂的最大效果。

四、拓展体育田径训练,提高学生合作精神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教材内容实施教学计划,如此一来整个教学活动缺乏丰富性。由于受到教材的局限性限制,导致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无法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缺乏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拓展体育训练,借鉴一些先进的团队理论知识,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高个人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可以举办趣味运动会,在设计比赛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以及班集体建设的体育运动项目。譬如常见的排球比赛、接力赛、篮球比赛等这些团体项目比赛。再比如“信任背摔这一运动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信任队友,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使学生加深对团队精神的理解,激发集体荣誉意识。有助于学生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加强班级凝聚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班级凝聚力并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利用游戏、比赛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合作训练,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晓菲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2

0前言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发展学生体育素质与提升学生项目技术做到二者兼顾,既要做到全面开花、普遍结果,又要做到精准指导、有序培养。把提升兴趣作为基本点,把精准指导、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作为着力点,努力开动教学智慧,充分发挥教学软硬件优势功能,有效化解学生在技术水平提升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心理困惑,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拼搏意识、进取精神,调动学生“学”与“习”的积极性,注重情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地向“训”与“练”要质量、提效益。

1训练过程要充满趣味

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更多的是“锻炼”而非“训练”,尤其是让小学生在竞技项目上做到持久的凝神聚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训练设计、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如果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教与学的活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堂就会流于平淡。反之,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能够充分顾及这一点,在热身、示范、纠错、指导、评价等关键环节的推进中,把知识和道理寄寓在充满趣味的载体中、过程中,课堂效果会更符合心理预期。例如:在热身活动环节,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训练内容,编几句儿歌或顺口溜,再配上三维动画,让学生快速理解热身重点、要求、理由、目的;在主要动作的示范环节,教师可以一方面搜集一些类似蛙跳的真实图片(由于体育运动很多时候是和动物的习性、行为相通的,学生会更感兴趣),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另一方面搜集或制作一些展示关键动作与运动原理的专业运动图片或影视片段,以课件的形式在课上展示给学生,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练习的兴趣;课堂评价环节,应改变传统的只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单一方式,代之以过程与结果兼顾、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全程性开放性评价方式,能够收到举一反三、有的放矢的效果,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实践的积极性。学生喜爱、充满智慧和趣味、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是体育课堂不懈的追求目标。如果教学过程始终能够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的优势,赋教学内容以更多的趣味,就可以形象生动地把训练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达到“学会”“会学”。

2训练方式应易学易练

如何合理选择训练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针对具体的训练内容,合理选择与之较为匹配的技术手段,抓住练习方式、练习过程、练习节点、练习目标等要素,设计导学案和课件;其次,示范和指导重点应放在直观性、针对性、可模仿性上,要让学生觉得门槛很低,这也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需要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借助影视图文等数字化手段变通训练手法,是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手法上的创新,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虚拟体验和领悟感,让学生快速内化;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更不是单纯地奉迎学生的喜好,切不可误入本末倒置的歧途。2)变通训练手法只是个手段,制作或选用教具是为了通过便捷、得体的演示,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增强课堂学与练的效果;若把重点放在课件制作的诱人程度、技术含量、制作水平上,就会把学生的思路引偏。3)思想和手法变通的原则是适合性、实用性、高效性,是为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不是用什么花样粉饰难度,舍本逐末。4)手法变通是针对突破学练关卡而设计的,若背离了这个前提,就容易误入牵强附会、生拉硬扯的误区。5)课件资料中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的目的是为教与学服务,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个原则,如果过分偏向趣味性、欣赏性、娱乐性,就会在导向性上给学生传达错误信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看故事片,那样就喧宾夺主了。手法变通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增强接受效果和提高实战成绩,教师要把手法变通用在当用的时候,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3矫正纠错应对人对点

教材编排的田径技能训练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辅助性动作练习、针对性分解动作练习、完整性动作练习和提高性技能练习。教师在进行技术训练和指导时,一要吃透技术侧重点;二要结合学生个体情况和学情进行细致分析;三要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特别是在进行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动作训练时,需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整齐划一的训练方法或单纯增加练习频次的做法并不是最佳选择。教师必须在训练方法、个体技术指导上开一些“小灶”,普适性训练和“一人一案”相结合,才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对于技术含量较高或动作较复杂的项目,学生掌握、应用技术的过程相对较长,如果训练频次太高,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情绪低落。比如在训练跨越式跳高腾空过杆的时候,这套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跨腿—摆腿—过杆组成,动作连贯、协调、一气呵成的要点分布较多,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不可能成功。训练—矫正—纠错环节,教师可先借助动画对技术节点进行分解,辅以播放明星经典动作影视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跨腿—摆腿—过杆的关键环节,再去尝试逐步掌握踏点、跳踩、摆腿、跨腿要领,训练就会省时高效。多个田径技术分解动作组合起来后,学生会出现一些衔接上的偏差或失误或忙中出错的情况,这是正常的,但对部分急脾气、胆小的学生来说,极易产生焦躁情绪、畏难心理。破解这个问题,教师正面讲解、直接劝慰通常很难奏效。比如110米跨栏训练,让学生达到顺利跨过单个或少数几个栏杆不是什么难事,但当要求学生连续成功连续跨过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学生要么会在跑、跳协调一致上出问题,要么会出现碰倒栏架、多次碰触栏杆出现轻微受伤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会一旦碰(倒)一个栏架,就会出现后续动作步伐错乱或后续跨越拘谨的现象;有的学生看到别人出错,就生怕自己出错……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学生没达到熟练程度前,先用废旧汽车内胎做成皮筋,代替栏架上的挡板,让学生反复进行尝试、自我矫正;等学生动作基本熟悉、连贯后,再让他们进行实战练习。这样一来,学生没了顾忌,有了兴致,练起来会更加轻松和自信,熟悉的过程就会大大缩短。类似的办法还有很多。

4突破难点需精准简要

在进行难度较大的技能训练时,教师要在课前对难度系数进行必要的预测和评估,对可能遇到的环节和问题,要在灵活借鉴相关案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导学练案,充分体现可行性、科学性,适度结合激励性,多管齐下才能突破难点,快速达成目标。对于动作复杂、技术难度较高的训练内容,变通训练手法会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有些运动项目的技术节点多,熟练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比如掷铁饼训练,看似动作简短,实则技术节点比较多,其中预摆、旋转、最后发力、维持身体平衡是四个主要技术环节,后面三个环节学生普遍觉得比较难。旋转环节:预摆结束后,需右腿弯曲并发力蹬地,上体向左快速转动,左膝同时外展,身体重心快速由右脚移向边屈边转的左腿,难在以左脚前脚掌为轴,身体朝着投掷方向转动、倾斜,右臂侧后放松牵引,右膝自然弯曲,右腿右髋持续转扣。发力和维持身体平衡环节:难在左脚着地,右脚保持蹬转态势,右髋转动前送,身体重心移向左腿,腿蹬伸用力,爆发式疾速发力,挺胸掷饼。维持身体平衡环节:铁饼出手后,迅速交换两腿,降低身体重心,身体随惯性左转并保持身体平衡。教师在训练前,可借助动画对动作节点一步步做分解演示,之后结合明星经典动作进行逐帧播放;最后,当学生在动作衔接上出现不协调、不连贯、顾此失彼现象时,可用平板电脑或手机进行全程录制,让他们和课件中的情形相互逐一对照、分析、纠错。鉴于展开环节练习时,学生不可能边看动画页面和视频边做动作,也不可能时时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教师可利用电子百拼元件、衍纸等,制作一定数量的动作辅助塑形,给学生做提示和参照,既经济又实用。再如行进间肩上投篮技术训练,对小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在系列动作训练中,快速提高学生的控球技术是关键。为了让学生把握准降低重心、保持身体平衡、迅速移动的要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平板电脑)把需要注意的动作要领给学生进行视频慢放或动画单页或多页分解演示,再搜集一些突出训练重点的跨接步—上步—伸扣“一大·二小·三高跳”“膝部、抬腿、胯下8字三环绕”(顺口溜)“口诀”并编配到视频或动画页面中,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深刻印象。而在足球技术规则教学中,鉴于足球运动对场地的特殊要求、技术规则演示受场地制约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借助沙盘进行变通演示:先用教具球摆出边线球、角球、点球、任意球、越位球等情形,再用橡皮泥人演示场上站位、布阵、攻防设计和应对手段……这样一来,练前指导就会化难为易,教师的指导和训练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5结语

对学生而言,技术动作练习本身是一件苦差事,没有速成的办法。技术训练不存在跨越式提升的捷径,任何人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在体育技术训练过程中,目标指向、措施运用都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启迪性和可操作性,要起到引发学生灵感、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技术要领的作用,才能提高技术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贾平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3

体育课程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主要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以“快乐”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合理利用场地为快乐体育服务

运动场地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但农村学校占地面积小,学校可利用的运动场地有限,再加上近几年小学教学班人数多,有限的操场一节课不能容纳几个班同时上课。因此,场地、器材的布置,必须根据现有的条件,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利用有限的场地和教学资源为快乐体育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如,教学六年级“立定跳远”时,利用小垫子的高度和垫子距离起跳点的远近,来提高学生腾空的高度和收腹举腿的技能。这样利用较小的空间,巧妙运用体育器材提高了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对此还说,“从没有这样练习立定跳远,感到好奇,有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近年来,小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不爱体育运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结合高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表现欲强等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表现欲高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做同一个动作,然后看哪一组做得最规范,哪个学生做得最标准,进而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多班教学时,可以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拔河比赛、接力赛等,既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增强了集体观念。小学生爱玩游戏,教学中教师结合体育学科游戏娱乐性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趣味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3采取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快乐参与体育

小学生爱表现,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表现采取正面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体验经过努力超越自我而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鼓励学生快乐参与体育学习。如,教学“跳箱”时,部分学生面对一个高且长的箱体,产生畏惧心理。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摒弃简单的说教和批评的教学方法,而应该采取示范、鼓励的手段,告诉学生其他同学能够跳过,他同样也能够成功。同时要从低到高逐级增加箱体高度,降低难度,让他们从简单的高度做起,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让他们从初步成功中产生自信,从简单的成功中发现其中的乐趣。快乐体育教学,既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还要在快乐的体育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总之,体育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到快乐的同时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

作者:许巧红 单位:石家庄市栾城区冶河中心小学